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商君书

商君书

商君书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6篇,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商君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例如:《商君书》中有“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能够战胜强敌、称霸天下的国家,必须控制本国的人民,使之成为“弱民”,而不是“淫民”。商鞅认为国家的强势和人民的强势是对立的。只有使人民顺从法律、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这样国家才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但是,不要把“弱民”理解成“愚民”。

有关“商君书”的历史故事

  • 《商君书》·更法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

  • 《商君书》·垦令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

  • 《商君书》·农战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

  • 《商君书》·去强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曰“

  • 《商君书》·说民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

  • 《商君书》·算地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 《商君书》·开塞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

  • 《商君书》·壹言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夫圣人之立法、化俗,而使民朝夕从事于农也,不可不变也。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

  • 《商君书》·错法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功分明,则民尽力;民尽力,则材自练。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也,道明。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故爵禄之所道,存亡之机也。夫削国

  • 《商君书》·战法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故曰: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

  • 天下第一禁书《商君书》都讲了什么(商君书怎么流传下来的)

    《尚军》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作之一,由商鞅等法家学者编撰而成。相传《尚军》主要记载了秦国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以及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然而,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尚军》只是一本伪书,其作者和时代不在战国时期,但也有人认为《尚军》确为商鞅所作。尚军之书在古代曾被视为禁书。为什么?让我们来看看

  • 商君书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禁书?(商君书为什么少了两张)

    《尚军》是商鞅等法家共同撰写的一部著作,也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作之一。《尚军》详细记载了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大家都知道,秦国的崛起,正是因为商鞅变法的实施。然而,这本书在古代是被禁止的。为什么?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尚军》是一本伪书,作者根本不是商鞅,而是一个笔名。那么《尚军书》中隐藏着什么

  • 商君书为什么是禁书?商君书讲了什么内容?(商君书有什么秘密)

    《尚军》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作之一,由商鞅等法家学者编撰而成。相传《尚军》主要记载了秦国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以及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然而,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尚军》只是一本伪书,其作者和时代不在战国时期,但也有人认为《尚军》确为商鞅所作。尚军之书在古代曾被视为禁书。为什么?让我们来看看

  • 天下第一禁书是什么,为什么《商君书》会成为禁书

    今天要说的这个“天下第一禁书”,却并非是《红楼梦》,而是一本对作者有争议,对成书年代也有争议的《商君书》。说到“商君”想必很多人也都知道了,他正是秦孝公时期进行变法的商鞅。但是商鞅变法对于秦国来说的确是好事,为什么《商君书》反而会成为禁书,而且还是天下

  • 商君书的驭民之术是真是假(商鞅提出驭民之术到底有没有用)

    《商君书》为统治者总结了驭民五术:1. 愚民:统一思想。愚民就是实行文化专职,让百姓愚昧无知。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垦令》中有是语,“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这是一个版本,另一版本则为“使民

  • 商君书为什么是禁书?商君书讲了什么内容?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作之一,是由商鞅以及其他法家学者编制。据说《商君书》主要记载了秦国为何能够完成一统六国的伟业,还有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指导思想。不过很多史学家认为《商君书》只是一本伪书,其作者和时代并非在战国,但也有人觉得《商君书》的确出自商鞅之手。《商君书》在古代还一度被当做是禁术看待

  • 商君书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禁书?

    《商君书》是由商鞅和其他法家学者共同著作而成的一本书,也被认为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商君书》中详细记载了商鞅变法的主导思想,以及主要措施,大家都知道秦国的崛起正是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不过这本书在古代却成为禁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而且还有学者认为《商君书》是一本伪书,作者根本就不是商鞅,只

  • 《商君书农战》

    必要正在战国谁人年夜情况上去举行会商,农业社会,烽火绵延,死存是最基础的需要,以是才有了《农战》一篇,断定治国之要。“贤人知治国之要,故令平易近回心于农”,一句归纳综合了齐篇的粗髓。正在事先的年夜情况下,怎样收展农耕去使患上平易近患上饥寒,国度壮大,是第一要务;怎样避免他国侵犯,开疆拓土,是第二要务

  • 《商君书垦令》

    《垦令》一向以去被视为商君重农抑商的主要证据,但是现实上,《垦令》叙述的局限特别齐里,抑商只是个中很小的一全体。上面便去具体解读一下,《垦令》是怎样举行透辟叙述的。正在会商以前,少没有了必要先道明一下战国时代的年夜情况。做为仆隶社会的终期,全部社会仍然处于农业社会中,脚产业者、贩子入手下手呈现,可是

  • 《商君书赏刑》

    《赏刑》篇应当看成商君在朝、变法的中心引导头脑。一致恩赐、一致科罚、一致教养,能将那三面做到极致的,便能管理好国度成为贤人同样的明君。一致恩赐,便是将功令划定的恩赐做为仅有的恩赐尺度,而没有举行任何分外的恩赐,那样的恩赐才干偏心、才干让人有枯毁感。正在商君时代,那个尺度便是军功,只要疆场杀敌才是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