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又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埃及在美苏的帮助下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宣布: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

有关“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历史故事

  • (1956英国为何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与英国的衰落:英国受核威胁撤军衰落伊始

    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的搁浅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十大最拥挤的地方之一。它最初是英国赞助的项目,当时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与苏伊士运河相关,在历史上,有一场战争叫苏伊士运河战争,标志着英国的衰落。苏伊士运河战争与英国的衰落: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原因17世纪初,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四处掠夺

  • 苏伊士运河战争与英国的衰落:英国受核威胁撤军衰落伊始(英国苏伊士运河战争)

    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的搁浅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十大最拥挤的地方之一。它最初是英国赞助的项目,当时埃及是英国的殖民地。与苏伊士运河相关,在历史上,有一场战争叫苏伊士运河战争,标志着英国的衰落。苏伊士运河战争与英国的衰落: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原因17世纪初,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四处掠夺

  • 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背景以及结果怎样

    苏伊士运河战争是发生在1956年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的一场战争。因英法以三国的军事行动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美苏两国联合向其施压。三国不堪压力,接受了停火协议,并迅速撤军。虽然英法两国并没有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得到什么,但以色列却达到了目的。而苏美两国此次行为,使得三大国如此忌惮,也显示出了他们超

  •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过程介绍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这个战争也同时是作为第二次的中东战争,而这个战争在之后的以你选哪个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么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第二次中东战

  •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伤亡和影响:日不落帝国崩塌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

  •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结束:联合国停战决议最终达成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镑汇率浮动并贬值15%,同时否决英国

  • 苏伊士运河战争战斗经过:埃及军民协同抵抗侵略

    埃及与以色列交战米特拉山口战斗1956年10月29日下午5点,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

  • 苏伊士运河战争背景:纳赛尔试图收回运河的主权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

  • 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埃因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开战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