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过程介绍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过程介绍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27 更新时间:2024/1/25 20:15:24

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这个战争也同时是作为第二次的中东战争,而这个战争在之后的以你选哪个到底是怎样的呢,那么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到底如?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Suez Crisis,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是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的军事行动。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美苏两国均介入此事件,并对三国施加压力。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只有以色列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身目的。这场战争也标志着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战争结果是埃及失败,英法以战胜。但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在美苏的干预下赢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全部主权。

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争影响

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但导致了一个政府的垮台,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此外,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对法国来说,美国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只有拉拢欧洲其他国家才可能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制造第三股平衡力量。此外苏联的核攻击威胁也让法国下定决心,必须研发自己的核武器。对埃及的纳塞尔来说,虽然埃及在军事战略上彻底失败了,但在政治上却获得胜利,埃及成为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并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根据地。

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战争过程

埃及与以色列交战

米特拉山口战斗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点,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人和部分武器装备。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米特拉山口突进。

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东部军区司令部于当日命令第2步兵旅的第5和第6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山口的以军部队。埃军总参谋部派遣第米特拉山口4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吉夫贾法地区,两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第2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企图切断以色列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山口的以军构成包围之势。

米特拉山口全长30公里,两旁悬崖峭壁,十分险峻。1956年10月31日中午,以军两个连,包括坦克支队和重迫击炮队组成的侦察分队进击米特拉山口。以军一进入海坦谷地,即遭到埃军5个连伏兵的袭击。埃军占据了东南两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以军进退两难,只得利用临时工事进行抵抗,双方激战至黄昏,以军才占领谷地东部。

阿布奥格拉战斗

以军为实现“中间突破”战术,威胁西奈北部埃军主力,配合202伞兵旅在南线的进攻,决定以第38特遣部队突击阿布奥格拉。阿布奥格拉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东距埃以边境30公里,向西可通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从阿里什到库赛马的公路也通过这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军在阿布奥格马的前方鲁阿法水坝等地有坚固据点,形成了完整的防卫体系。

1956年10月30日中午,以军第7旅进至乌姆卡特父南线600米处遭到埃军反坦克火炮的袭击,损失不小。以军正面进攻失败后,第7旅奉命采取迂回战术,于31日越过埃军防守薄弱的达卡山口,进逼阿布奥格拉和鲁阿法水坝。以军南部军区司令部为配合第7旅行动,命令第10步乌姆卡特父兵旅提前于30日下午行动,由东向西正面进攻,于当晚抵达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的东线,第7旅由乌姆卡特夫南面进攻。埃军也从阿里什和运河方向调集部队增援阿布奥格拉。

1956年10月31日,以军以第7旅对阿布奥格拉发起进攻,受到埃军顽强抵抗和正确的炮火轰击。中午埃军两个步兵营夹击以军。以军在空军火力增援下,占领阿布奥格拉后,该旅立即分兵两路,一路向西推进,一路向东围攻鲁阿法水坝的埃军据点。埃军凭借20多个反坦克掩体组成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但未能抵挡以军的推进。以军于当夜占领该地,尔后转入防御。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的战斗也十分激烈,埃军依靠两个营的兵力就顶住了以军两个旅的进攻。达扬总参谋长亲自督促第10步兵旅进攻乌姆卡夫特,但遭到埃军炮火猛烈袭击,进攻屡屡受挫,旅长古迪尔被撤换。以军命令第37机械化旅乌姆卡夫特,1956年11月1日凌晨,第37旅先头部队发起进攻,遭到埃军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集中射击,后续部队也误入雷场,旅长戈林达阵亡,大部分官兵受伤,进攻失败,以军总参谋部不得不命令停止进攻乌姆卡夫特阵地。但这时阿布奥格拉已落入以军之手。[2]

埃及与英法联军交战

英法空袭埃及

正当埃及军队在西奈抵挡以军,大批埃军由运河开进西奈并准备大规模反击的时候。1956年10月30日下午6点,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限12小时以内作出答复:1.两国政府立即停止在陆海空的敌对行动;2.两国军队相互后撤,埃及军撤至苏伊士运河西岸,以色列军撤至运河以东10英里处;3.埃以两国政府同意英法联军为隔离两国军队和保障一切国家船舶在运河航行而暂时占领福阿德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城。

以色列按照早已和英法商量好的接受最后通牒要求。纳赛尔则在当天深夜加以拒绝,并于31日早晨命令尼罗河流域和苏伊士运河区的防空部队进入戒备状态,命令阿密尔在英法军进攻时撤退西奈半岛和部队,保卫苏伊士运河。纳赛尔认为,只要能守住拉法阿布、奥格拉、阿里什三角地区,就能阻止以色列军从北路、中路进攻西奈半岛,而当前威胁最大的是已经到达哈萨拉的以色列第7装甲旅即将与米特拉山隘的空降部队会合。为此,埃及军迅速将运河西岸的第4装甲师推进到哈萨拉,同时为阻止第7装甲旅与空降部队的会合而将部队推进到萨马代。

遭埃及拒绝后,英法空军(司令凯特利上将,拥有100余艘潜艇、约650架飞机以及大量海军陆战队和其他地面部队)在1956年10月31日下午对埃及的15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同时轰炸西奈的埃及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使拥有250余架作战飞机的埃及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联军海军也出动对埃及港口进行了袭击。掌握了制海权。埃及识破了英法的这一战略企图,在英法空袭后,埃及总统纳塞尔为防止英法占领运河区,而使西奈部队受到夹击的危险,命令增援部队停止进入西奈,在西奈的守军迅速撤至运河区。这样,埃军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撤出西奈半岛。驻守在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的埃军,虽受以军三面包围,仍然利用夜色掩护,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1956年10月31日,以军在英法空袭埃及后向开始准备撤退的埃军进攻。但沿途遭到埃军顽强阻击,至1956年11月2日凌晨以军进至阿里什时,埃军主力已撤退西奈半岛。

打破对蒂朗海峡的封锁是以色列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沙姆沙伊赫是蒂朗海峡西岸重镇,11月2日,以军第9旅可是进攻沙姆沙伊赫地区。该地的埃军两营守军在接到埃总部的撤退命令后,鉴于海上有英国海军的封锁,陆路缺乏交通工具,因此,只能固守阵地。以军多次发动进攻,仍未得手。5日,埃军在多面夹击、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丧失阵地。埃及军队这种不顾后路的打法,使得军队主力得以后撤。但此时,埃军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亚喀巴湾岛,从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埃军保卫运河战斗

埃军同英法军队的战斗主要在塞得港进行。从11月1日起,英法空军对塞得港进行连续轰炸。1956年11月5日拂晓,英法想向塞得港空投了第一批伞兵,英军伞兵约600人在加密尔机场周围着陆,并迅速占领了机场。法军伞兵500人在富阿德港降落并很快占领了供水厂。下午1时45分,英法第二批伞兵又在上述两地着陆。

1956年11月6日上午,英法军队首先用猛烈炮火袭击塞得港防御阵地,然后,2.2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开始登陆。英海军第三突击旅在塞得港登陆作战,法军海军陆战队在富阿德港登陆。6日深夜,英法登陆部队沿苏伊士运河南下,企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遭到埃军抵抗。

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先头部队只进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的卡卜。

标签: 苏伊士运河战争

更多文章

  • 东京保卫战的结果如何 东京保卫战的影响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京保卫战

    东京保卫战的结果如何宗泽满怀对宋朝的忠心,日夜盼望朝廷批准他的渡河作战计划和高宗回銮的请求。但左等右等,杳无音讯,只好深长地叹息道:我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了。终于,他心力交瘁,忧愤成疾,终于一病不起,将领们前来探望,宗泽勉励他们奋勇抗金,完成自己未酬的壮志。死前一日,念及未竟事业,长吟“出

  • 东京保卫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东京保卫战经历了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东京保卫战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宗泽前往抗金前哨京师充任东京留守。他六月十日接到朝廷任命,立即出发,十七日即到了汴京。宗泽,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靖康元年初,金兵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后,宗泽入京任台谏之职。八月,金兵第二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并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

  • 东京之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东京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东京之战

    东京之战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积极抗战、打击抗战派将领,使宋军未能保住东京开封,未能将敌军赶往黄河以北,以致后来金军多次南侵,并占领中原地

  • AD1950-AD1953年朝鲜南北战争过程介绍 如何制造南北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战争

    朝鲜本是中国藩属国,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迫使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并逐渐控制朝鲜。1897年朝鲜王朝在俄国支持下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朝鲜从此改称韩国。日俄战争日本驱逐俄国实力出中国东北南部(“南满”)与朝鲜(韩国),并在1905年强迫韩

  • 拜占庭波斯之战是如何拖垮两个帝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拜占庭

    萨珊家族崛起于伊朗西南部法尔斯(“波斯”本来就是这里的古名)。王朝的始祖萨珊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3世纪初其子帕佩克据其根据地斯塔赫尔(今Istakhr)自立为王。224年帕佩克之子阿尔达希尔一世(224~241在位)推翻帕提亚王朝(安息帝国),226年在泰西封加冕,自称诸王

  • 曹操一生中最惊险的战争:AD190荥阳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荥阳之战

    大军事家曹操一生亲自打的败仗应该不是很多,赤壁之战是个典型,但在赤壁之战之前的好几年,曹操也打过一次大败战,当时战马都死了,可见是相当危险的,不过跟后来的赤壁不同的是此战虽然败了,但曹操也收获颇丰。荥阳之战身经百战而不败,这似乎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历史上,堪称大军事家的曹操也曾被名不见经传的徐荣胜过一

  • BC313年秦楚蓝田之战发生的经过及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蓝田之战

    蓝田之战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张仪却说,他答应给楚国的只是六里土地,楚怀王不由得怒火冲天,于是爆发了公元前312年的秦楚丹阳之战。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实是公元前313年秋七月(楚怀王十六年)到公元前312年秋九月(楚怀王十七年),整个战局的一部分。战争前一阶段是秦

  • 牛庄战役的背景结果以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牛庄战役

    牛庄战役简介中指出此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光绪二十一年,日军由海城兵分两路进攻牛庄。清军徐邦道、李光久、魏光焘等将领率部奋勇杀敌。提督谭桂林、邓敬财等壮烈牺牲,士兵伤亡惨重。平壤战役后,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屡遭失败,而李鸿章又避战求和,致使大连和旅顺等地先后被日军攻陷。清廷批准翁同龢主张

  • 君士坦丁堡战役如何间接促成欧洲文艺复兴 君士坦丁堡战役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君士坦丁堡战役

    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希腊东正教会仍然完好,Gennadius Scholarius获任命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普遍意见认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令很多希腊人从该城逃到西欧,并把希腊罗马传统的知识及文书带到当地,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这种说法在某程度上是对的,不过很早以

  • 波兰战役:揭开了二战的序幕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波兰战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波兰战役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