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海运严禁

海运严禁

海运严禁

“海运严禁”一直是明政府对海洋的基本政策,不仅远洋性质的海外贸易被禁止,明政府甚至不容许百姓进行捕渔业及沿海贸易。海运严禁是指明朝中后期海疆日益不稳,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为了巩固海疆,亦涉足民间的海外贸易,采取的一种锁国政策。颁布首次的海禁令,除非得到官方正式许可,禁止民间私自出洋贸易,以及出海捕鱼,有谓“尺板不得出海” 。但具体实施时曾有松有紧,也就是有“严禁”和“弛禁”之分。另一方面,别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也被禁止。目的是维持海上治安,从而保障社会稳定。在海禁转趋严厉时,则也伴随著“渔禁”,即不但商船不得出海,连渔船也不行,亦有谓海禁是防止沿海因贸易致富,与内陆贫富差距拉大导致政治不稳。在以后到隆庆开关为止,海禁是明朝基本国策的一部分。

有关“海运严禁”的历史故事

  • 海运严禁的历史影响:海运严禁导致贸易萎缩

    尽管明初及清初的海禁,很少出现执行不力的情况,但海禁的执行却导致海外贸易萎缩,沿海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百姓生计无著, 纷纷铤而走险,倭寇肆虐沿海地区的情况更为猖獗。另一方面,由于海禁中断了中西之间的正常交流,因而被视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因。不过,明清海禁反而成为东南亚地区陶瓷业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明

  • 海运严禁的经过:为什么明朝会严禁海运贸易?

    为了防止沿海奸民私通倭寇,明朝政府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颁布“海禁令”,官民严禁私自出海与外国互市,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主要为了压制元末明初倭寇的猖獗情况,并非抱着取缔走私而设立,不过海禁令的内容本身具备了防止海盗与走私两种功能。在当时,明政府在市舶司制度与违禁下海律的管辖范围内认可

  • 海运严禁:明朝执行的对海运严格控制的政策

    “海运严禁”一直是明政府对海洋的基本政策,不仅远洋性质的海外贸易被禁止,明政府甚至不容许百姓进行捕渔业及沿海贸易。海运严禁是指明朝中后期海疆日益不稳,倭寇对沿海地区的骚扰,为了巩固海疆,亦涉足民间的海外贸易,采取的一种锁国政策。颁布首次的海禁令,除非得到官方正式许可,禁止民间私自出洋贸易,以及出海捕

  • 海运严禁的历史背景:倭寇大规模侵扰沿海

    元末起义军领袖之一的朱元璋击败其他义军,将蒙元政权逐出中原,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不过明朝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战事结束,据《明史》及《明实录》记载,从公元1368年至公元1374年这七年间,倭寇对中国沿岸的侵扰次数多达二十三次,可见当时倭寇的猖獗。洪武年间正值日本的南北朝内战,流离失所的日本平民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