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也非独苗 争夺皇位也有其人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也非独苗 争夺皇位也有其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71 更新时间:2023/12/20 21:04:04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金国掳走,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作为徽宗唯一免于被掳往北国的嫡子,康王身登大宝可谓顺应民心、名正言顺,登基过程虽然一帆风顺,无任何悬念,但还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一位宗室拥兵6000,试图争夺九五之尊的宝座,这位觊觎皇位的宗室是谁呢?他最后又落得什么下场呢?

金军从东京北撤之前,以太宰张邦昌为帝,扶持建立了伪楚政权,但张邦昌无意称帝,请出宋哲宗废后孟氏(元祐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并派人献出玉玺,准备还政于康王,同时,孟氏也派侄子孟忠厚携带密信向康王劝进。

宋高宗画像

康王“大元帅府”的汪伯彦黄潜善、宗泽、耿南仲等人也纷纷劝进,后来位列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也以“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为由劝康王立即登基。

康王赵构“避席呜咽,掩面流涕,辞逊不受”,反复推辞了几次,最终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身登大宝。

靖康之变时,留在东京城内的宋朝宗室,几乎被金国一网打尽,掳往北方,宗室成员虽然元气大伤,但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大有人在,绝不仅仅只有一个康王在外。

影视剧中宋高宗形象

被金国掳走的宗室成员基本上都是宋太宗一系子孙,但并不是全部,因为一部分太宗子孙到各地为官从而幸运的躲过这次劫难,比如太宗的六世孙赵不试,当时为相州知州,建炎二年死守相州城三个多月,城破后,全家投井而亡。

同为太宗后人的赵士,时年44岁,按照辈分来计算的话,还是康王的叔叔,历任忠州防御使、郑州观察使等职,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而且为官期间期间口碑甚佳,广有贤名,是康王最有力的竞争者,但赵士不仅没有和康王去争夺皇位,反而支持康王继承大统。

第一次绍兴和议后,赵士奉诏前往祭扫北宋皇陵,途径岳家军驻地鄂州(今湖北武昌),发现岳飞治军有方,岳家军兵强马壮,纪律严明,是宋朝能够依仗的劲旅,岳飞蒙冤入狱后,赵士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岳飞无罪,却被宋高宗和秦桧罢官,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岳飞的性命,看到宋高宗自毁长城,不知道赵士有没有后悔当年支持其登基的举动?

高宗年老时画像

与没有野心的赵士不同,魏王赵廷美的后人赵叔向则有出问鼎之志,赵叔向曾被金军包围在东京城内,在外城被攻破之时,趁机逃出,跑到京西北路一带,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聚集起7000兵马,然后带领这支队伍去救援都城,可惜到达之时,金军已经退走。

掌握兵马并进入故都的赵叔向对帝位起了觊觎之心,但康王有元祐皇后、张邦昌,还有王渊、张俊、刘光世等统兵将领的支持,当时,康王的“大元帅府”有兵马数万人,数量是赵叔向的几倍,二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赵叔向无法阻止康王登基,也无力与康王拼争,做了不久的皇帝美梦,至此宣告破灭。

赵叔向有意归附新朝廷,又不甘心将兵马交给朝廷掌握,就盘算着带领兵马去归附宗泽老英雄,谋士陈烈建议:“大王若归朝廷,则当以其兵与朝廷。不然,即提兵过河,迎复二圣。”

赵叔向反复权衡之后,决定带领兵马归附朝廷,宋高宗也对其进行了嘉奖,后来赵叔向被部将于涣上告企图叛乱,宋高宗派刘光世“捕诛之”。

影视剧中宋高宗形象

赵叔向颇有才学,编著有《肯綮录》四卷,流传至今。(《肯綮录》作者一说为赵叔问,尚有争议)

另一位宗室,太祖六世孙赵子崧,时为淮宁(今河南淮阳)知府,对皇帝一直由太宗后人来担任非常不满,认为太祖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太宗后人坐了一百多年,时间足够久了,而且现在天下大乱,大宋的江山应该重新回到太祖后人手中,于是与门人傅亮等人歃血为盟,并传檄称:“艺祖造邦千龄,而符景运。皇天佑宋,六叶而生眇躬。”

檄文中的艺祖即宋太祖,眇躬则是皇帝皇后自谦之词,赵子崧公然以继承人的身份自居,可见其觊觎皇位的野心昭然若揭!

很快,赵子崧就发现康王支持者甚众,自己仅凭借一个淮宁府,无力与之竞争,就转而支持康王,派其妻弟陈良翰奉表劝进,康王登基后,也对赵子崧进行嘉奖,授予其延康殿学士,镇江知府。

宋高宗画像

赵子崧与御营统制辛道宗有过节,辛道宗找到了赵子崧当时发布的檄文上呈给皇帝,宋高宗阅后大怒,将赵子崧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绍兴二年赦免,恢复为集英殿修撰,但赵子崧已经死于贬所。

康王登基,虽然出现一些小插曲,但总体顺利,康王即位后改元“建炎”,庙号高宗,成为南宋首位皇帝。

金人为何不释放徽钦二帝,去南宋争皇位?

首先事后诸葛亮下,了解一个明代历史事件:明朝一共16位皇帝,其中14位在北京登基,但明朝在北京的皇陵只叫做十三陵----原因是明代宗没有被埋在皇陵。明代宗是明朝皇帝中难得的好皇帝,他在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虏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上台后,带领明朝军队击败了蒙古军队,挽救了国家危亡,难得的是他治国也很有一套,国家实现中兴。不久后,蒙古人见俘虏的明英宗没什么作用,就把他放回明朝让两兄弟相互拼杀争夺,结果明英宗回国后发动政变,废了明代宗,不久又杀了他,还不承认他是皇帝,不给他葬入明十三陵,明朝政局重现动荡。

从政治上分析,这样的情节是必然的,一旦旧皇帝被放回来,双方之间彼此猜忌,早晚都会见个你死我活。对当时的少数民族国家来说,不论谁胜谁负,都可以制造中原王朝的混乱,并趁机捞取一些利益。

但是早在宋朝的时候,靖康之变发生后,金国的人一直都没有释放徽钦二帝。而且史书记载,宋徽宗死后被做成了灯油,宋钦宗被强迫打马球,结果体力不支从马上掉下来被马踩死。金人难道如此缺灯油,或者是缺少马球运动员?为什么不放他们回去,跟赵构争夺皇位?

要说南宋的皇帝赵构到底怕不怕两位皇帝回国呢?当然怕,而且怕得的要死。岳飞屈死风波亭,罪名是“莫须有”,但真正的原因很明显,那就是岳飞一直以来的政治观点就是迎接徽钦二帝回国。从《满江红》里就可以看出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如果岳飞当时北伐的意志是驱除鞑虏,不要旧皇帝,他应该是死不了的。

其实金人之所以不释放徽钦二帝,让他们回到南宋搞乱南宋,主要有两大方面的考虑:

首先《金史》所述,金兀术(即完颜阿骨打第四个儿子完颜宗弼)生前一直立志于统一中国,并且多次发兵南下,不过遭到了南方军民的英勇抗击,最终无功而返。金兀术临终遗策:一定不能释放宋钦宗,将来攻破杭州时要立宋钦宗为傀儡。

另一个原因则比较复杂,金国对于徽钦二帝根本不信任,认为二人只能未来做傀儡,如果释放将来势必出尔反尔。这就要先从北宋徽宗违背了与辽国的澶渊之盟开始说起:宋徽宗时期金国迅速崛起,辽国经过几次大败之后已经显现出乏力。这个时候,徽宗听了奸臣童贯等人的谗言,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派出使者绕过辽国从渤海坐船到了金国,商定了联合灭辽的方案。北宋就这样撕毁了长达100年的澶渊之盟。

根据这份海上之盟的协议,宋朝与金国商定了分割辽国的方案,不久辽国腹背受敌,辽天祚帝被金国抓住弄死了,1125年辽朝灭亡,而宋朝则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但从军事上看,宋朝能够得到幽云十六州完全靠金国的部队取胜之后让出城市,北宋不堪一击的军事实力被金国人看得清清楚楚。人家金国人事后严格遵守了海上之盟,让出了幽云十六州。不过金人撤退时将幽云十六州洗劫一空,城镇人口大部分迁走,昔日的防御金盾成为了北宋的国防拖累。完颜阿骨打临走之前说,自己还会回来。

公元1126年正月初六,金人的军队在阿骨打次子完颜宗望的带领下打到了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受到惊吓,将皇位传给宋钦宗之后,自立为太上皇逃出首都。结果大臣李纲组织军民奋起反抗,大胜金兵。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如果金兵以失败告终,从此之后宋朝不再有外患,宋钦宗可能就无法保住自己的皇位,即使皇帝的称号存在,也要长期受制于未来回到首都的太上皇宋徽宗。

于是宋钦宗“力排众议”签署了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盟,李纲不久之后就受到排挤和罢免。然而宋钦宗虽然签订了割地的协议,金兵退走之后又不履行协议,这让金国上下非常气愤,北宋朝堂也感到莫名其妙:明明打赢了要割地赔款,欠了条款又要违背。北宋皇帝对于签订的盟约根本没有信用可言。

1127年金兵再次南下,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掳走,后宫嫔妃压到金国苦寒之地饱受凌辱。二人最后的结果也非常凄惨----上文也提到了。但是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徽钦二帝把条约、盟约看的根本不值一提,这就会让金国人考虑-----如果释放他们到南宋,他们一旦夺走了赵构的位置,可能还不如赵构听话。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金国实际上根本没有能力消灭宋朝,就算一度击败北宋也是仰仗了徽钦二帝的协助-----如果没有宋钦宗的私心和迷糊的小九九,金国根本无法击败国力强大的北宋,李纲甚至能够趁势重新收回幽云十六州。同样的道理,如果他们手里压着二帝,南宋的赵构也会感激金国,所以会不断的称臣纳贡。一旦失去了这两张牌,以南宋的人口和经济实力,只要皇帝愿意,时时刻刻都有可能会恢复中原。我们也看到,后来岳飞的大军确实险些直捣黄龙。

事实上,历史上所谓的“弱宋”,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内部争斗导致的。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北宋时期西北部的西夏国也享受北宋的岁币,然而由于西夏经济贫弱,常年粮食满足不了人口需要甚至军队需要,如果没有这些岁币,可能不用等辽国、金国、蒙古出兵,自己就早就自行灭国了。

再说说那个没出息的宋徽宗了,他在金国待了8年,生下了6儿8女14个孩子,不过他的那些嫔妃都被金人强占过,那些生下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他播的种,至今也说不清楚,你觉得呢?

标签: 赵构宋高宗

更多文章

  • 宁波市中心的天封塔,现在竟然“找不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宁波,天封塔,宁波天封塔

    1978年,宁波最高建筑:天封塔↑2018年这一年宁波最高建筑:宁波环球航运广场↑40年前的黑白照片上,阿拉宁波的天际线,看过去都是一排排矮房↑40年后的今天,望出去都是一幢幢高楼↑40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宁波还很小,奉

  • 大猪蹄子乾隆绝对是画像最多的皇帝,没有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皇帝,乾隆,乾隆皇帝画像

    掐指一算,距离上一次黑乾隆已经过去半个多月,是时候再来一波了。大家都知道乾隆是个印章狂魔,一辈子刻了1800多方印章,常用的也有500多,没事就到处盖章,着实“糟蹋”了不少好字画。王献之22个字的《中秋帖》被乾隆盖了80多枚印章但你知道在印章狂魔的盛名下,乾隆还有一颗热爱&l

  • 中国20个朝代版图演变 祖先是如何开疆扩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代版图,各朝代地图,朝代地图,历史朝代,疆域,中国历朝历代疆域

    中华文明基本上发源于中原地区,那里依黄河、淮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土地广阔而肥沃。中国历代疆域指的是从国家政权形成的夏朝,至今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数千年的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唐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今天中国

  • 唐中宗李显:被母亲妻子妹妹摆布被毒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中宗李显,唐中宗,李显,唐朝,唐朝皇帝

    唐中宗李显被称为历史上最牛的皇帝,不是说他的政绩有多么辉煌,而是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唐高宗李治,弟弟是皇帝唐睿宗李旦,儿子是皇帝唐少帝李崇茂,侄子是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更要命的是他妈也是皇帝圣神皇帝武则天,于是历史给了他一个很光耀的名字:“六位帝皇丸”。那么,位炮制出&

  • 《历代朝代歌》给人的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朝代歌,历代朝代歌,朝代,历史朝代,历史朝代顺序表

    吾等国民是不是也能够对历史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知,甚至可以指出说习焉不查的这些所谓常识其实是有问题的呢?中国人讲究说“名者实之宾”,就是名称是事实的宾客,从属。词与物之间,它有一个密切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当年契丹人建立王朝的时候,一开始叫契丹,后来就改名叫辽,再后来又改名叫契丹,

  • 宋朝皇帝寿命排行榜 政治平庸高宗赵构最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皇帝寿命,宋朝皇帝寿命,赵构,宋高宗

    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个朝代是分时期的,第一个是周朝,西周和东周,第二个是汉朝,西汉和东汉。第三个是晋朝,东晋和西晋。第四个是宋朝,北宋和南宋。宋朝的皇帝,堪称是中国古代皇帝寿命最高的王朝,尽管很多人说宋朝偏安一隅,甚至半寸江山的南宋被大元朝吞并。宋朝一共有18位君主。平均年龄高达47岁。超过80岁的皇

  •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皇五帝,神话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入今”,这句话应该刻在我们华夏人的骨子里了,在神话中盘古是开天辟地的英雄,“三皇五帝”是上古时期教导人类的大佬,那么三皇五帝到底是否存在呢?三皇五帝究竟是谁?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不同的史料当中记载也是不同的,说法不一

  • “康乾盛世”这个词究竟是谁造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乾盛世,盛世,清朝

    问:能不能讲解一下“康乾盛世”说法的来历?在中国,大多数人对“康乾盛世”这个词都不陌生。因为从教科书到影视剧,对于“康乾盛世”的阐释随处可见。所谓“康乾盛世”,通常指清朝玄烨、胤禛、弘历的统治时期,从康熙

  • 女娲补天、诺亚方舟……那些史前传说中的大洪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女娲补天,诺亚方舟,洪水,史前传说中的大洪水

    ?凡人打仗除了展现主帅的智慧和将军的勇猛之外,更多是血腥暴力,缺少观赏性。神仙掐架就不一样了,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众仙斗阵斗法,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奇门遁甲等等,各种法术竞相争辉。风火轮、火尖枪、捆仙绳、太极图等等,各种法宝竞相争艳。简直是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在我国没有文字

  • 中国古代总共有多少位状元?娶了公主就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状元,中国有多少状元,驸马,公主

    科举制度的产生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产生在隋朝,当时历经了南北朝时期,隋文帝统一天下,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隋炀帝即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封建阶级统治者对地方的统一创立了科举制度,开始进士科。贡士最开始的时候设立了修谨、清平于济两科,随后设立了进士科,用来测试来挑选进士,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到了唐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