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只为了民族团结 五胡乱华不让提了对得起祖先?

只为了民族团结 五胡乱华不让提了对得起祖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3/12/13 8:44:27

当“五胡乱华”被改成“少数民族南下”

某省出版社要求将某作者书中的“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要求将“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理由是五胡乱华是“旧史学观点”。

开始以为是个段子,很多人编了段子讽刺这件事:

“明犯强汉者,都给补贴!”陈汤

“壮志饥餐卡斐勒,笑谈渴饮汉民血。待从头,收拾新斯坦,朝麦加”岳飞

“但使龙城飞将在,蓬门今始为君开”王昌

“自少民南下之后,废池乔木,亚克西啊,渐黄昏,清角吹寒,古兰经声”姜夔

“黄沙百战穿金甲,建设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少民不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贾谊

“汉民泪尽胡尘里,就咱考试不加分”陆游

“处子七十二,不负少年头”汪兆铭

再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南下民族凯歌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共聚一堂搞联欢。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汉民谈笑风生里,支持两少和一宽。

欢迎同胞不顾身,南下民族很凶狠。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叹此物太腥荤!

靖康耻,真欢喜。臣子恨,好兄弟。旧史观,大家休要再提。壮士北伐搞分裂,汉奸带路融一体。待从头,收拾旧河山,亚克西。

不说这些表达愤怒情绪的段子了,我们心平气和地看看这个规定合不合理。

一、先说说“五胡乱华”的年代。“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当然还有别的时间界定,这里不展开。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隋文帝杨坚统一并建立隋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这也是隋文帝历史地位高的原因之一。细数中国历史最乱的时代莫过于五胡十六国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东北、西北有时也包含在内)少数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的称呼。“五胡”这五个民族,匈奴、鲜卑、羯、氐,要么迁徙,要么和汉族融合,基本消失在历史里了。羌,根据台湾人类学家王明珂的名著《羌在汉藏之间》,羌族不过是汉藏之间非藏非汉族群的泛称,其中与中原直接接触的“羌族”在逐渐汉化之后,这个名字又会继续应用在中原新接触到的其他尚未汉化的族群之上。也就是说,西南汉藏之间的很多少数民族族群,一波一波地汉化,那些尚未汉化的族群常被称为”羌“,我国现在有个少数民族叫“羌族”,可能就是这种现象的产物。“五胡乱华”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历代正史野史笔记小说都是这么叫的,历代史学大家刘知己、司马光、杨升庵、陈寅恪、翦伯赞都是这么叫的,现在为什么不让用呢?当时“乱华”的几个族群,基本都消失在历史里了,而“华”的后代还在,为什么不让汉族用呢?会伤害到哪个少数民族?

“五胡乱华”,其中一个“乱”字,充分说明了它的性质。

一、五胡乱华是异族屠杀残害中国人的惨痛历史

五胡乱华时胡人在中国屠杀了上千万中国人,中国北方人口从2000万锐减到只有400万,汉族几乎绝种。北方被胡人屠杀的赤地千里、白骨累累,幸存下来的中国人建立坞堡自保,躲在城墙后面恐惧度日。不知何时会被胡人攻破屠杀、掠食。

渊以诞为前锋都督,以灭晋大将军刘景为大都督,将兵攻黎阳,克之;又败王堪于延津,沈男女三万馀人于河。《资治通鉴·晋纪九》

八月,帝南征薛干部,屠其城。《北史·魏本纪第一》

宣阳门陷,弥、晏入于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曜于是害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晋书·载记第二》……

胡人不仅在中国各地屠杀汉人,还吃人肉。在胡人的眼中,汉人有如牲口一般,称呼汉人为“两脚羊”、“菜人”,意思是人如游牧民族的羊一样可以用来吃。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足以看出汉人在五胡乱华之时的悲惨命运。

翻开史书,胡人吃人的记载数不胜数。

方掠洛中官私奴婢万馀人而西。军中乏食,杀人杂牛马肉食之。《资治通鉴·晋纪七》

时大饥,贼帅候都等每略人而食之,藩部曲多为所啖。《晋书·列传第三十三》

而滔、邈等劫越出关,矫立行台,逼徙公卿,擅为诏令,纵兵寇抄,茹食居人,交尸塞路,暴骨盈野。《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

胡人的野蛮和凶残视人命如草芥,如果不阻止这样的入侵,华夏一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不复存在了。

二、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禁用”会被扩大化。如果今天“五胡乱华”不让用,那么明天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是不是也要被批判,岳飞抗金是不是不配“民族英雄”的称号了?只要涉及到历史上和少数民族冲突的,就完全不能提了,忽视历史,导致混乱。是不是要赞美蒙元统治下的巨大的元帝国是中国莫大的荣耀?是不是要开始赞美满清“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了?因为伟大的满清军队屠杀了抗拒祖国统一的汉族顽固分子史可法,顾炎武,夏完淳。那么历史的正义在哪里?占全国九成以上的汉族人的历史观该如何塑造?不同民族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但前提是,请你不要篡改历史,往往改动历史的人,他们瞄准的不是过去,而是对现在有所图谋。

既然要改就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五胡乱华”也属于旧史学观点,要改作“少数民族南下”了。某省出版局的评审意见

嘛,还是那句话,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对于错误的历观,当然要弃之如敝履。

中原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少不了少数民族的主动融合,

对于像成吉思汗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人生的经验。

而为了促进各部族文化繁荣,我们应该严防大汉族主义,推广计划生育。

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安史之乱,靖康之耻,

崖山海战,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断不能让这些含有错误的旧史观的称谓误了民族团结。因为,民族团结大于天,名称只是一个代号,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不要一听到改名便四处乱跳。

就像破四旧,除四害一样,不仅没有对民俗文化产生任何伤害,还清理了封建残余和各类害虫,岂不美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让部分非和平的少数民族过来。朗朗上口的新史学体诗

“五胡乱华”改为“少数民族南下”

范雎”的微博截图:

出版社要求将书中的“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最早我以为这只是一个段子,后来我搜百度百科也给改了,我有一句“安拉胡阿克巴”不知当讲否?

如果“五胡”不是来乱华,而是“少数民族南下”,那“中流击楫”的祖逖算什么?“谈笑静胡沙”的谢安算什么?“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又算什么?他们都是阻挡“少数民族南下”的罪人吗?

“五胡乱华”是中华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出现了很多惨绝人寰的事件。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记载的“苦县大屠杀”: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

《晋书·石虎传》记载的“吃人事件”: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首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这不是新史观和旧史观的问题,这是三观正不正的问题。幸亏当年日本人被赶跑了,要不然又来个“大和民族西移”,我可受不了。

评价历史一定要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凡是脱离当时历史背景去评价历史的,都是耍流氓。要不然就又会出现“纪念清朝开国功臣洪成畴”这种奇葩事情了。

洪成畴当了“带路党”后,朋友鄙视他,母亲怒骂他,百姓嘲讽他,连他的清朝主子都把他列入《贰臣传》,这种里外不是人的东西,到现代反成了英雄了?

同理,“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也是如此。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民族融合,在现在都融为了一体,如今的汉人可能也会有五胡的血统。但五胡乱华在当时就是属于外族侵略,侵略之后,有了融合。融合之后,都成为中国历史。这是先后顺序问题,我们不能因后来的融合,而去否定之前的侵略,这是本末倒置。

我不是“大汉族主义”者,我认同民族融合的大趋势,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对国家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在此,我坚决抵抗这种将“五胡乱华”改为“少数民族南下”畸形的历史观。如果这要是“新史观”的话,我宁愿在“旧史观”里腐朽到死。

最后引用宋人评价“五胡”的一句话:“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在笔者发这篇文章的时候,百度百科已经改过来,希望以后百科加大监管力度,别让什么人都去对百科胡乱改。对于微博上的那位名叫“范雎”的作者,我希望他遇到的情况只是个例。

标签: 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更多文章

  • 崖山之后无中国?元朝究竟是不是中国文化的一分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崖山之战,元朝,南宋,南宋灭亡

    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牵引着中华大地的各个民族凝聚融合成一个集合体?在整个历史演进的轨道中,除了一个朝代不断更迭具象而有形的实体中国以外,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抽象而无形的文化中国?该书既是一本中华民族形成的极简史,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发展史。通过仔细研究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作

  •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那些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撤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撤侨,战狼2

    电影《战狼2》,燃情爱国题材,狂揽票房,不断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没有特色的吴京终于找到了挣钱的门道。有人说吴京的电影电视剧这么多有个特点一直没变,浮夸浮夸浮夸!杀破狼,男儿本色,中国特种兵等等都特么这个调调!简直是超级赛亚人在战斗!毫无逻辑性,毫无合理性!强行推爱国主义真是让人膈应!电影开头,冷锋

  • 吴越钱氏家族——千年名门望族 从钱镠铁券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越国,钱鏐,钱镠,吴越钱氏家族,丹书铁券,钱镠铁券

    钱镠[liú]铁券上嵌楷书金字333个,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2.14厘米,重约132两,约为6寸照片的10倍大。这是中国目前最早的也是仅存的丹书铁券,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钱镠铁券是记载唐末五代十国吴越国历史的重要文物,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券,一千多年来,它曾“六

  • 突然听到日本投降,中国是怎样的场景和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投降,抗日战争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作曲家陈歌辛为庆祝抗战胜利在1945时写了这么一首歌没错这就是后来全国人民都会哼唱的超市过年神曲《恭喜恭喜》……72年前的8月经历百般磨难的国人在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究竟是怎样一种场景和反应

  • 英国历史: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历史交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英国,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讷海战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挫败了国外天主教势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胁,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

  • 中国在历史上有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中国侵略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中国古代最大的印象就是一直处于战争当中。大大小小的战争,让无数历史爱好者都眼花缭乱,想要完全吃透古代中国每一场战争,这也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但上升到战役之后,也就有不少网友渐渐了解到中国的古历史。小到部落之间的吞并,大到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如今许多人也能如数家珍的一一道出来。最为人

  • 午门斩首压根都不存在 小说民间传说杜撰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午门斩首,午门,斩首

    在明清宫廷剧中,常常有这样的片段:某位大臣犯了错,朝堂之上,皇帝盛怒,大喝一声:“推出午门斩首!”大臣一边大喊:“皇帝饶命。”一边就被拖出宫门,甚至就传来了嚎叫声。在戏曲小说中,在电视剧中,“推出午门斩首”也是一句常见的台词,那

  • 谁说蒙古灭南宋用了几乎五十年 其实才用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南宋,蒙古,灭宋,蒙古灭南宋

    一提起蒙古灭掉南宋,一般都说几乎用了五十年时间,一般用这种说法的都是从公元1235年开始算起,到1279年崖山海战,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身亡。公元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蒙宋原来约定的还是以淮河一线为界,灭金后,蒙古军队北撤,谁想宋军竟然突然北上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史称端平入洛,蒙古军感到

  • 康熙皇帝评价明朝“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真实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是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走进南京钟山山麓明孝陵景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石象路7号),过了金水桥和文武方门,便看见了一个红墙青瓦的建筑碑殿。碑殿建于康熙年间,现存有5块碑(3块立碑,2块卧碑)。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现在的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

  • 当了20年太子10个月的皇帝 却改变了大明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他做了20年的太子(含9年世子),皇帝只做了不到一年。1、肥胖且残疾朱高炽做了20年的太子(含9年世子),皇帝只做了一年。在明成祖起兵靖难时,朱高炽由于体态肥胖、行动不便,被命留守北京。父亲和兄弟俩在前线战场厮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