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明无耻文人钱谦益:自称降清是为了柳如是

晚明无耻文人钱谦益:自称降清是为了柳如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32 更新时间:2023/12/18 17:51:08

清兵入关,势如破竹,眼看就要打到南京城了,此时此刻,尚留在南京城内的明朝大臣们,大体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而死,二是逃命而生,三是出降而荣。

顺治二年,时天降大雨,豫亲王多铎率清军兵临南京城下,这里是南明都城,明朝人心中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后的坚守之地。世人皆以为,这里必将爆发一场惨烈的战役。

▲1645年,驻守南京的南明官员向清兵开门投降

可谁知,时任礼部尚书的钱谦益,却主动打开城门,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跪迎清军。最终,南京城陷落,南明弘光朝灭亡。而献城投降的钱谦益,也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曾力劝他以身殉国,钱谦益也同意了,大张旗鼓地对外声明后,率家人故旧载酒常熟尚湖,声言欲效法屈原,投水自尽。可是从日上三竿一直磨蹭到夕阳西下,钱谦益凝视着西山风景,探手摸了摸湖水,说:“水太凉了,怎么办呢?”终究没有投湖,反倒是柳如是奋身跳入水中,不惜一死,后被人救起。

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可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钱谦益是五代十国吴越国国王钱镠后人,他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在前后长达35年的时间内,三起三落,旋进旋退;他还因出色的文才,被视为文坛巨擘,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为他曾经参与了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还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德高望重。

首先你必须得肯定,钱谦益这个人很有才,诗词文章,经史子集,皆有建树。作为一代大儒,其在明末清初的文化圈儿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当时的学界文坛,乃是宗主级的人物,被誉为王弇州后,天下文坛最负盛名之人。被奉为“四海宗盟”,领导文坛长达五十年之久。

除了文坛地位以外,钱谦益的政坛地位也很高,其乃是东林党领袖之一,曾官至礼部侍郎,在南明时期更是官至吏部尚书,为江南士子心中之领袖。

所以,钱谦益这个人,身上肩负着文坛领袖和国之重臣两个身份,地位非常高。钱谦益身为东林领袖,是士人的模范和代表;身为礼部尚书,是朝廷的核心和脸面。在世人眼中,这样的人物,就该兼具文人之风骨、忠臣之气节,为天下士子做出表率。但钱谦益他并没有做到,其在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德行,明显配不上他的才学和地位。

首先,钱谦益作为一代大儒,文坛领袖,德高望重。却在59岁的年纪,迎娶了23岁的名妓柳如是。这不仅仅是老牛吃嫩草,更是喜好风尘。

就明朝礼制而言,文人士大夫涉足风月、招妓纳妾,没多大问题,顶多算是一场风流韵事。但是钱谦益可不是简单的玩玩儿,他是要明媒正娶柳如是,这才当时的社会,乃是悖逆之举,伤风败俗。

由此可见,钱谦益这个人不是太正经。当然,你可以认为钱谦益是真的爱上了柳如是,并且忠于爱情,值得称赞。这种角度也没多大问题。

但是,后面发生的这件事儿,谁都没有理由来为其圆说。

前面提到过,钱谦益是明末重臣,忠君爱国应该是他必须要具备的品质。可现实是,当清军南征,兵临城下之时,这位国之重臣却选择了大开城门,献城投降,由此做了清朝的二臣。更为讽刺的是,投降也就算了,钱谦益还是带头剃发第一人。当时清军有命令,要求百姓剃发易服,改换衣冠。

这是当时汉家百姓最无法接受的,尤其是那些文人士子们。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能说剃就剃啊,那不是不孝了吗?

就在大家义愤填膺之时,钱谦益却忽然来了一句“头皮痒甚”,转身就离开了。开始大家也没当回事儿,毕竟头发长,就容易脏,自然会痒。可谁知一会儿钱谦益回来,大家才发现,他原来是去剃头去了,而且脑门子上剃的,那叫一个响亮。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投降前夕,钱谦益和夫人柳如是曾相约投水殉国。可是正当到了要跳的时候,这钱谦益却说“水太冷,不能下”。这可把柳如是给气坏了,自顾就要投水自尽,最终被钱谦益生拉硬拽了回去。

这可太讽刺了,谁能想到,一代大儒,风骨却不及柳如是这样的风尘女子。于是乎,“头皮痒”、“水太凉”便成了钱谦益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笑话。

当然了,关于这“水太冷,不能下”的故事,似乎并无准确的出处,倒类似于坊间传闻,是真是假,尚不可知。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就曾指出,当时时间地域冲突,乃是妄人耳食之谈。

不过话说回来,钱谦益带头剃发降清却是事实。

俗话说得好,一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尤其是在民族危亡,这种大是大非面前,钱谦益作为一代大儒,国之重臣,不仅不以身作则,带领军民抗击外敌,还主动献城投降,卖主求荣,这简直太过分了。作为对比,当时与钱谦益相交深厚的河南巡抚越其杰与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等人,却立誓不为清朝做事,并最终绝食而死。

人品德行,高下立判。

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因为怕死而选择弃故国而去,归隐田园,其实没多少人会指责钱谦益,顶多说他是不忠而已。毕竟,当时的明朝大势已去,他钱谦益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放弃也说得过去。但是,他却放不下功名利禄,甘愿继续为清朝效力,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称其为“奸”,也不为过。

而且钱谦益降清的影响实在太恶劣,他可不是普通人,是东林领袖,他的投降成了一个重大标志性事件,抗清力量的总体士气受到了打击,大家纷纷都觉得连钱谦益都降了,我们抵抗是否还有意义?

要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面对大敌,有的人可降,有的人不可降,他就属于不该投降的人。

在众人眼里,只要明朝一亡,钱谦益不是抵抗而死,就是毅然殉国。“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几句话,好像就是孟子专门写给他的。可是大伙把他看错了,他竟然连个昔日倚门卖笑的歌妓都不如,人家柳如是还真跳到水里扑腾了几下子。

退一步说,人各有志,你不愿意殉国而死,别人也不能强迫你,但不要先说大话,否则覆水难收,一旦食言,是很尴尬的。即使原来你确实是准备死的,临时突然变卦,也可以找点能略微站得住脚的借口,譬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来日方长、从长计议,大丈夫能屈能伸,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理由,也算是冠冕堂皇,尽管是自欺欺人。

不肯殉国也就罢了,那就当个隐士,也算是保住了晚节,可他却不甘寂寞,不仅主动出城投降,给朋友写信劝降,还带头剃头示众,史载:“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则髡辫而入矣!”(《恸馀杂记》)可是,他就这样拼命讨好,清廷也没把他当回事,只给了他个礼部侍郎的小官做。

时人讥讽他是“两朝领袖”,乾隆更看不起他,专门写了一首五律羞辱他: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末路逃禅去,原是孟八郎。

很显然,钱谦益已经里外不是人了。所以,其实卖主求荣的钱谦益过得并不好,老友们不待见他,主子们也鄙视他,最终只能是辞官回乡,灰溜溜的渡过晚年。

纵观他的一生,年轻的时候高谈阔论,犁庭扫穴之言不绝于耳,官场失意后躲到江南怡然自得,天下倾覆时,身为南明高官却投降满清。种种行径,均配不上其地位和名声。

总的来说,钱谦益是一个才胜于德的人,他一辈子读书,最终连论语都没读懂。他饱览史册,不会不知道当他说出“水太凉”三个字的时候,他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名声,可他依然那么做了,这是他的选择。

更让人不齿的是,后来他被人指责大节有亏时,竟然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把责任全推给了小老婆:“我本欲殉国,奈小妾不与可?”无怪乎连三百多年后的大学者陈寅恪都看不过去了,竟然在晚年双目失明后,还不辞辛苦,专门写了40多万字的《柳如是别传》,为柳如是辩护,痛斥钱谦益。

史学家历来喜欢做翻案文章,以标新立异,一旦成功,那就会名声大振。可是,为钱谦益做翻案文章的史学家,总觉得有些气短心虚,一想到他的气节比个歌妓出身的柳如是还差一大截子,一想到他在常熟尚湖“水太凉了”的借口托词,就立马像泄了气的皮球,没劲了。

“水太凉了”,钱谦益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他这句“名言”比他任何一句诗文都要更加广为流传。

也许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普通人一定要当英雄,但历史的谴责终究逃不过的。

标签: 钱谦益无耻文人

更多文章

  • 爱因斯坦:不允许自己沉默 不爱国爱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不爱国,爱因斯坦国籍,爱国

    不可能有第二个人能够获得这种殊荣了,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可能的时机纪念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以至于他自己对此也曾感到困惑:“为什么谁都不了解我,又人人都喜欢我?”“依我看,学校若是主要以恫吓、威胁和人为的权威教学,那是最坏的”爱因斯

  • 国家是为人而设立的 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家,人权,爱国,人权高于主权

    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爱因斯坦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爱德蒙柏克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安卜罗斯皮尔斯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陈

  • 中国历代北伐战争成败的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伐战争

    中国历史上有数十次的大规模北伐,一般是指南方政权为了完成统一而发起的由南到北的战争。历史上北伐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完全成功的北伐只有朱元璋的北伐,一举击溃蒙古主力,将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赶回塞外老家。还有一次北伐算是成功一半,那就是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北伐。为什么历代北伐通常会失败,其实有很多共性原因,归

  • 东晋北伐将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朝,东晋,祖逖,闻鸡起舞,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司马睿无意刺伤的人是祖逖,他最为人熟知的典故是“闻鸡起舞”。在东晋南北朝,祖逖取得的成就也许不是最高,但绝对是一流的名将。他的悲剧是始终不被朝廷信任,受尽冷落,孤军无援;又遇到了北方的一流豪杰石勒,致使收复中原无望、壮志未酬,一生的抱负化作英雄泪随滔滔江水而去。但他意气风发、

  • 五胡十六国:中国历史上男女关系最混乱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胡十六国,男女关系

    导读: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的男女最开放?战争造成男子大量死亡,女人不得不抛头露面,顶替男子做些事情,男女之间的接触就多了,好多不该发生的故事也就开始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的男女最开放自天地混沌步入古代文明,特别是儒家思想大一统之后,中国的男女关系可以说并不开放。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礼

  • 穷途不曾末路的英雄主义者 祖逖的魏晋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祖逖,闻鸡起舞,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匈奴刘聪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祖逖跟随乡党数百家前往淮泗(今江苏徐淮地区)避祸。《晋书》上说祖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仿佛此时的祖逖已经俨然领袖人物,但这其实有点本末倒置。祖逖之所以被乡党推举,是由于在南奔途中,他主动将自己乘坐的车马

  • 冉闵被骂做三姓家奴,到底是英雄还是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冉闵,冉魏,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之世,天下之大防者二:华夏和夷狄之别是“义之犹严者”,而绝不能“以一时之君臣,废古今夷夏之通义”。如冉闵这般最终幡然醒悟、弃暗投明,牺牲于抗击胡虏事业之人,不论他从前有多少过失,盖棺定论,终当得到肯定;行事有缺点的战士,终究还是战士;私德再完美

  • 五胡乱华,谁救了北方汉人?前凉贡献远超冉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五胡乱华,冉闵,汉族

    前凉,一个汉族张氏所建的西北王朝,存活时间比较短暂,也没有统一过北方。但她的历史贡献不应该被人忽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仰的王朝。她在汉民族生存发展史上,应该被浓墨重彩地书写。因为,在一个汉人遭遇异族屠杀、几近灭族亡种的年代,她坚守西北、不屈不挠,东拒强邦,控制西域,成为北方汉族唯一的避难所,贡献远超

  • 真实的潘金莲并不淫荡狠毒 被名著误读的千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潘金莲,真实的潘金莲,武大郎,真实的武大郎,武植,水浒传,施耐庵

    部分摘自《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罗文兴著,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1)武大郎不是矮子,身高1.8左右。官拜阳谷县令。潘金莲乃贤妻良母,并非淫荡之妇。(2)武大郎与武松并非兄弟,历史中却有武松之人,但是与武大郎并非同一朝代。(3)武大郎乃一代清官,深受民众尊敬。提到《水浒传》中的女人,大多数人脑海里的第一反

  • 为什么爱因斯坦不爱国呢?他爱自由甚于爱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爱因斯坦,爱国,爱因斯坦不爱国,爱因斯坦国籍

    1894年4月,15岁的爱因斯坦因强烈厌恶德国学校生活,以至他根本不愿再与他的出生地发生任何联系,他只身离开慕尼黑去意大利的米兰。同时,他求父亲为其申请放弃德国国籍,并于1896年申请获准。此后,一直没有申请恢复德国国籍。1899年,爱因斯坦申请瑞士国籍,1901年2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