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三次反击匈奴的战役

汉朝三次反击匈奴的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898 更新时间:2024/1/10 7:02:41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自古以来,中外在战争中先发制人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在此仅谈汉朝三次反击匈奴的战役。

第一次反击:

公元前一二七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犯汉朝的上谷、渔阳,杀辽西太守,俘两千余人。为此,自文景之治以来养精蓄锐多年的大汉帝国采取了果断的回应,汉武帝即派年轻将领卫青统率大军自云中向西迂回,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汉军以闪电之战术,先发制人,突袭匈奴,击败了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秦时大将蒙恬开辟的河南地,建立朔方郡,从关中移民十多万到此屯田戍边,由此不仅控制了河套地区,而且解除了匈奴骑兵对汉都长安的威胁。在此期间,卫青曾先后七次击退匈奴入侵,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保卫了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鉴于卫青的战功,汉武帝派特使奉大将军印授予卫青,由其统率所有抗击匈奴的汉军。

第二次反击:

公元前一二一年,汉武帝派年轻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精兵万骑,自陇西两次出击,一次逾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县),一次逾祁连山(今甘肃境内)奔驰千余里,数败匈奴骑兵,计斩获匈奴四万余人,迫使匈奴浑邪王杀掉休屠王,领数万人来降。汉王朝便将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塞外,号称五属国。自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远东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经济的交流上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霍去病前后六次击退匈奴进犯,战功卓著,不让其舅卫青,由是受到汉武帝的宠信与重用。

第三次反击:

公元前一一九年,此次出兵是历来规模最大的,远征漠北,为汉朝与匈奴的大决战。汉武帝征调了大量兵士,令卫青、霍去病各领骑兵五万人、步兵十万人及马十四万匹,分道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部队。卫青率西路汉军出定襄,渡过沙漠千余里,与匈奴单于交战。卫青立即以战车“自环为营”,并指挥五千精锐骑兵向匈奴阵地冲杀,先发制人。匈奴亦派一万骑兵向汉军猛攻。双方激战终日,飞沙走石扑面而来,两军阵容都分不清,仍互相拼杀搏斗。最后,卫青派出两支轻骑兵,分左右两翼迂回包抄单于,单于遂败退,率领数百亲骑突围逃走,汉军则追至窴颜山赵信城。霍去病也率东路汉军出代郡塞外两千余里与匈奴左贤王接战。汉骑兵冲杀勇猛,连续作战,彻底打败了匈奴东部兵,捕俘匈奴酋长八十三人,斩获七万余人。左贤王率残部溃逃,霍去病猛追不舍,直至狼居胥山才胜利回师此即后来辛弃疾所说之“封狼居胥”也。这次大战匈奴损失八、九万人,大漠以南,再无匈奴之“王庭”。汉军也死了数万人,马十多万匹。总之,双方都损失严重。可是,汉军胜了,匈奴却败了。从此,匈奴远遁,塞北漠南不复有单于政权,匈奴已是“牧马中原空有梦”了!

三次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是战进攻,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战术,既集中优势兵力歼敌,同时又运用大胆穿插迂回包抄的打法,切断匈奴与别的民族的联系,并派人联系其他国夹击匈奴,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只是在如何看待汉武帝反击匈奴的事情上,历来都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大规模的出击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家的虚弱;另一方则认为,在匈奴的侵扰危及汉朝之安全时,就应坚决反击。由是,后世每遭外患,上面两种观点就都会得到回应:主战派坚决要求抵御外辱,主和派则引用历史先例,认为求“和”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但是我们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看,从没有“战、和”一是一非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而应当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汉初,天下继秦末及楚汉之战,国势疲敝,民心厌战,若在这时轻易对外使用武力自然不合时宜,故吕后、文帝皆以忍让和亲之策对匈奴。可是匈奴贵族却得寸进尺,以为汉室软弱可欺,屡犯边境,每每一岁掳人即多达万计,甚至威逼至距长安不远之地。倘若至此仍一味退让,则国家焉有安宁之日?而且经过前几代皇帝的六七十年休养生息之后,汉朝国势业已大为振兴,具备了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反击的能力,于是汉武帝毅然决定实行战略反攻,发动了上述三次大规模出击,基本上平定了匈奴这一外患。

汉武帝

虽然,抗击匈奴的确劳民伤财,但若不进行反侵略战争,那么国家就会为守边而征收大量赋税,老百姓也要为戍边而长期承受巨大之负担与牺牲,整个帝国皆将处于外患笼罩的阴影之下。对次,我们可以看看宋代的历史教训。宋代在最大的投降派赵官家之主使下,一味对金委曲求全,甚至不惜堕落到向金称臣,并岁贡数十万布帛、数十万银两以及割让大片土地,虽有宗泽、岳飞、辛弃疾等人亦只能徒叹奈何,“山河破碎风飘絮”,只留下零丁洋的叹息。从宋至晚清,中华民族倍受外患之苦,一味妥协投降,不思集中力量来抵御外侮,结果一再引来亡国之祸,教训诚可谓惨痛!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外用兵不仅要谨慎选择时机,也必须量力而行。即以汉武帝征讨匈奴来说,经过三次大规模出击后,尽管匈奴遭到了巨大打击,但汉朝也有相当大的损失,此时本应立即停止使用武力,以恢复国力。可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却一味继续以武力来解决问题,不断拓土开边,这不但日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使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国力被无谓地消耗,虽然其晚年也为此而反悔,却已天不假年矣而后来汉朝廷还要再对匈奴采取和亲之策,所以才有昭君出塞。因此凡事皆应有度,以免过犹不及,如果不懂得适可而止,恐会使事情朝相反的方向转化,岂可不慎之?

这一点,唐太宗李世民就做得很好。大家可以去看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的“突厥进逼京师”,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李世民部署军队,即使决战唐军也一定能够取胜,然而他却采取了与突厥媾和的行动,没有诉诸战争。这是因为,如若发动决战,势必多有所杀伤,这不利于唐朝国内在经过长期的战乱之后需要恢复生产与修养生息的大局,也不利于最终彻底战胜突厥的长远利益(唐灭东突厥之战将另文评述)。由此可见,在做一件事情之时,不应贪图眼前的局部利益,而要从整体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着想。唐太宗就是这么做的,于是终于在贞观四年亡东突厥,为唐朝清除了一大外患。我们今天建设自己的国家,诚当如此!

推荐阅读:

【耋耄】的意思是什么?【耋耄】是什么意思?

担心的近义词是什么?担心的反义词是什么?

矜持的反义词

标签: 汉朝

更多文章

  • 第十四节 爱民残民――野人之赦与三良之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野人

    第十四节爱民残民――野人之赦与三良之歼,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作为奴隶制国家君主的秦穆公,在今天看来,既有仁爱的一面,也有凶残的一面。公平一点说,和其他诸侯国的国君相比,秦穆公“尚贤”、“崇仁”,很是有些仁君之风,可以说是宅心仁厚。前面讲到的两次借粮给晋国,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秦穆

  • 赵高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是怎么

    赵高是怎么死的?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羽翼已丰的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他失声笑道:“丞

  • 秦朝的笔撬?敝乱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

    秦朝的笔撬?敝乱怎么回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为脱离帝太后赵姬的纠缠,将市井无赖闭偃敫中作舍人,命他在众人面前表演,以阳具为轴,穿入用桐木做的车轮中绕庭三匝而不坠,并将消息传入帝太后耳中,太后赵姬好淫乱,遂召比牍,日夜宠爱之。因秦王年幼,秦国大权旁落至权臣吕不韦

  • 陈胜吴广起义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起义概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始皇陵还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前前后后被征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始皇陵的人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秦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征发九百名壮丁押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

  • 阿房宫的最后秘密:未被项羽烧毁因为根本没建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阿房宫

    阿房宫的最后秘密:未被项羽烧毁因为根本没建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阿房宫的最后秘密:未被项羽烧毁因为根本没建成一座绝世宫殿建筑,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以及文人墨客说不尽的激情与梦想。如今,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太多的谜题还是等这座宫殿完全露出地面才能找到答案。

  • 探寻历史真相:揭秦始皇陵十二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谜团

    探寻历史真相:揭秦始皇陵十二大谜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

  • 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怎么

    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雍齿(?——公元前192年),沛县人,刘邦的同乡,《史记》上记载他“出身豪强”,实际上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秦末汉初泗水郡沛县人。原为沛县世族。那么雍齿简介,雍齿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

  • 秦始皇焚书坑儒读史感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读史感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说:从前各诸侯相争,都用丰厚的待遇吸引宦游的士人。现在天下安定,法令统一

  • 中国第一个废后薄皇后简介 薄皇后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后

    中国第一个废后薄皇后简介薄皇后为何被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第一个废后薄皇后简介薄皇后为何被废?秦始皇首创“皇帝”,并规定了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吕雉十分幸运地成为了古代首个皇后,而另一个不走运的女人薄皇后却不幸成为了古代首个被废的皇后。薄皇后到底是谁?她为何遭到废黜

  • 荆轲刺秦王:督亢图穷匕首见 秦王绕殿呼且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王

    荆轲刺秦王:督亢图穷匕首见秦王绕殿呼且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27年的一天,咸阳宫中格外喜庆。秦王嬴政换上了正装,喜气洋洋,用最隆重的九宾礼(由九位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迎接即将到来的两位使者(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这两一位使者带来了秦王嬴政梦寐以求的觐见大礼。但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