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随何凭着三寸之舌决定楚汉战争最后的胜败

随何凭着三寸之舌决定楚汉战争最后的胜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3/12/25 15:09:56

随何凭着三寸之舌决定楚汉战争最后的胜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楚汉战争中,九江王英布的向背,是刘邦项羽孰胜孰败的关键,就好比擂台上两个僵持的力士,谁也摔不倒谁,旁边一小个子,他的砝码加之于谁,谁就能将对方打倒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样,英布无疑就是两个力士边上的那位小个子。然而,谁能说动英布决定他最后的向背呢?有人,他就是谒者随何。

何谓谒者?《辞海》载:“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掌管传达。秦、汉沿置……”可见,谒者是一个为国君传达命令、通报情况、表达意愿的官员,有点类似于现今的美国总统特使、联合国秘书长特使。

据《史记・黥布列传》载,汉王三年(前204),刘邦击楚,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损兵折将,落荒而逃,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成功逃脱,总算大难不死。当刘邦逃到县(今河南虞城县)时,惊魂未定的他却想起了九江王英布,他看看左右那些谋臣武将说:“像你们这些人啊,是不配与我共谋天下的。”想他用的是激将法。谒者随何说:“不知大王何意。”刘邦说:“谁能为我去一趟淮南,说动九江王英布背叛楚国,投靠于我,只要他把项羽牵制数月,我夺天下就可万无一失了。”于是,随何请行。

随何带了二十个随从,兴冲冲赶到淮南拜见英布,英布却只让太宰招待他于驿馆,一连三日拒绝接见。眼看事情要黄,随何到底是谒者,既有口才,又有主意,他游说太宰说:“我受汉王之命来拜见九江王,九江王却借故不见,必是以为楚强汉弱,心存犹豫。请太宰转达我的意思,倘我所言合意,大王便听,如果不合,大王可将我们二十人枭首市曹,以明大王背汉亲楚之心。”随后,英布接见了随何。

随何见到英布,开口就直奔主题道:“楚国凭什么值得大王那么亲近?”

英布未觉得突兀,回答说:“寡人对楚北向而臣,情理之中,当然亲近。”

英布当然会这样说,不过随何却不这么认为,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一字一顿地分析英布对楚国的“为臣之道”到底是真心还是假相,他列举了两条:

一是项羽攻齐,项羽自己还身先士卒,英布作为臣子,更当倾巢而出,为楚军先锋,但实际上,英布却只派区区四千人去,这哪是“北向而臣”的样子?

二是刘邦攻彭城时,项羽尚在齐国,英布作为楚臣,当统兵渡淮,救援彭城,但实际上英布却坐拥万军之众,垂衣拱手,冷眼旁观,这哪是“北向而臣”的样子?

这两条“铁证”,足以证明英布事楚不说是假心假意,但至少是三心二意,不是全心全意。接着,他又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向英布分析当前的汉、楚两国的形势,详细证明了两点:

一、从当前战况来看,“楚兵不足恃”;

二、从人心向背来说,“楚不如汉”。

这两点揭示了英布因强惧楚、因弱背汉的认识误区。

最后,随何才将汉王派他出使的“谜底”揭开,希望英布背楚从汉,只要英布背楚,项羽必会发兵进攻,便可将项羽牵制住,如此,只需数月,汉王就能战胜楚王,汉王夺取天下则指日可待。同时,他还表达了刘邦的承诺,说事成后,“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英布)”。

随何一番话,真是说得英布一愣一愣的。听完后,英布回答了三个字:“请奉命。”很干脆。

随后,英布叛楚归汉,使楚汉战争的形势陡然逆转,为刘邦夺取天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随何劝说英布有理有据,分析透彻,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确见智见勇,不愧是汉王身边的著名说客。然而,尽管随何智勇双全,但要说服一位拥有千军万马的将军王背信弃义投靠敌人,光靠一张灵动的嘴是不足以成功的,此将军王内心必有反叛的动机,必有深层次原因,这才是根本。那么,英布内心对待项羽到底有何想法和态度呢?

细细梳理英布的经历,会发现英布对项羽貌合神离确是有其原因的。当年,他虽与蒲将军一起投奔了项梁,但不久后他们都奉楚怀王熊心为君,项梁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死后,怀王迁都彭城,英布一直都随侍在怀王左右保驾,当时的地位与项羽相差并不远。楚军北上救赵于巨鹿,宋义是上将,项羽是次将,英布为将军,地位虽有点上下,但都在宋义麾下,只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并无君臣关系。项羽军前谋杀了宋义,取而代之,英布作为其麾下将领,对项羽此举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感的。综上所述,项羽与英布地位相当,经历相似,功劳也无太大差别,英布对项羽若要以臣事之,心理层面是有难以逾越的鸿沟的。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正如随何所分析的,英布助楚攻齐不力,汉王破彭城时又冷眼旁观,这哪是以臣事君的态度?

一边有汉王使劲的拉拢,一边有随何卖力地劝说,加上英布对楚的貌合神离,于是,引诱英布背楚从汉的事最终尘埃落定。

不过,无论怎么说,此事的关键还是随何,是他那张巧舌如簧的嘴,完成了这样一个先前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历史新知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毛骨悚然的意思_成语“毛骨悚然”是什么意思

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是谁?成语煮豆燃萁的故事简

哈萨克族简介

标签: 胜败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秦陵地宫曝光:秦始皇尸体疑遭腐烂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始皇

    秦始皇秦陵地宫曝光:秦始皇尸体疑遭腐烂,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13岁开始营建,前后38年时间动用数十万人力。“从秦始皇陵建设工程总体上看,由于工期时间长,人力有保证,秦陵可说是统一规划、同时动工的。”曾参加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田野考古发掘

  • 赵高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死

    赵高之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之死赵高逼死秦二世,恨不得自己立即当皇帝,但他又惧怕大臣们不服,只好先立扶苏的儿子子婴当皇帝,准备在九月举行即位仪式。当时,农民起义正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刘邦的起义军已经兵临城下,秦朝灭亡在即。子婴一面派部队抵抗义军,一面着手收拾赵高。九月到了,赵高让子婴斋戒

  • 真实历史中的蒙毅将军是怎样的人?又是怎样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人

    真实历史中的蒙毅将军是怎样的人?又是怎样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真的蒙毅,出生于秦国名将是家。祖父蒙骜曾经率兵伐韩.攻赵.取魏,父亲蒙武帅兵灭掉楚国,都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他的哥哥,则是中华第一勇士的赫赫名将蒙恬。正式由于蒙氏一门战功卓着,秦始皇对蒙家兄弟非常信任器重。兄

  • 秦始皇陵墓何时打开?为何千年无人敢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人敢

    秦始皇陵墓何时打开?为何千年无人敢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史海秘闻考古发现]导读: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帝的统治者,其生平事迹以及死后陵墓都成为了考古学家们重点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有关秦始皇陵墓的种种猜测,以及骇人听闻的未解之谜,近年来更是得到诸多史学家的激烈辩论。那么在秦始皇陵墓中,

  • 第十六节 唯利是图――秦桓公背盟弃义丧师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唯利是图

    第十六节唯利是图――秦桓公背盟弃义丧师失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桓公名荣,即位之后仍然奉行联楚拒晋国策。其时,晋国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很想与秦结好,但却遭到了秦国的坚决拒绝。秦桓公这种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僵化态度,不仅使秦国和晋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且由于秦桓公不自量力地与晋交战,更使秦国的处

  • 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

    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秦始皇崩世之后,继位的秦二世嬴胡亥能力有限,被赵高完全掌控,本来统治基础就极度不稳定的大秦帝国,一片风雨飘摇。章邯是秦朝末年的一代名将,当时残暴的大秦王朝已笈笈可危,陈胜、

  • 第十节 一统天下――秦制度开封建政治新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篇章

    第十节一统天下――秦制度开封建政治新篇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000多年来,对于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众说纷纭,其著述文章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总归起来,无非毁誉两种。誉之者说,秦始皇乃“千古一帝”;“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扑朔迷离 生父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生父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扑朔迷离生父究竟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使得秦始皇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著名的史书《史记》和《战国策》,都记载了秦王政当上皇帝之后,吕不韦和其亲生母亲赵太后私通。如果他们没有关系的话,面对如此光明的前途,吕不韦怎么会不珍惜,而且赵

  • 秦始皇陵地下是否存在水银大海? 揭开兵马俑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水银

    秦始皇陵地下是否存在水银大海?揭开兵马俑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至今蕴藏着许多未解之谜。本书作者供职于江苏省国土厅,在长期研究中,对秦俑的归属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的这部专着,以众多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为出发点,大胆挑战学界一些似乎已成定论的主流观点,试图证明兵马

  • 历史中赵高是个怎样的人?赵高真是秦朝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的人

    历史中赵高是个怎样的人?赵高真是秦朝罪人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最开始只是秦国的一个小小的宦官,他的任务是服侍始皇帝。关于他进入秦宫的说法历来纷杂。赵高是赵国的宗室远亲,也算半个贵族,但是在赵国灭亡之后,众多兄弟都被施以宫刑,其母受刑戮。这才进入的秦宫,也有一种说法是赵高不是宦官,传为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