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高之死

赵高之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71 更新时间:2023/12/26 5:44:42

赵高之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赵高之死

赵高逼死秦二世,恨不得自己立即当皇帝,但他又惧怕大臣们不服,只好先立扶苏的儿子子婴当皇帝,准备在九月举行即位仪式。

当时,农民起义正如火如荼,势不可挡。刘邦的起义军已经兵临城下,秦朝灭亡在即。子婴一面派部队抵抗义军,一面着手收拾赵高。

九月到了,赵高让子婴斋戒五天,准备即位。子婴与两个儿子商量说:“赵高敢杀二世,就不会真心让我当皇帝。即位那一天,我称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我。到时候你们一齐动手,把他杀掉。”

即位这一天,百官都到了皇宫,只有子婴迟迟未来。赵高非常生气,认为是子婴有意怠慢自己,就骂骂咧咧的来到后宫。见子婴伏在案上睡觉,就大声喊道:“皇上快去太庙祭祖。”话音未落,子婴的两个儿子冲了出来,一连数刀,把赵高砍倒在地上。

接着,子婴走出后宫,命令把赵高满门抄斩。朝廷上下欢声雷动,都说赵高死有余辜。

赵高算计别人一辈子,最后落入子婴的圈套。

<hr

扩展阅读

代奸宦,赵高,在秦始皇驾崩后,策划了沙丘政变,篡取了秦朝的实际统治权,他杀扶苏,杀蒙恬蒙毅,杀秦皇子公主,杀李斯,杀胡亥,气焰遮天。他指鹿为马,蔑视君臣,淫威骄奢。刚刚大一统中国的秦王朝,就被这样一位奸佞小人,轻易地葬送。刚从战火中休养生息没有多久的黎民百姓,又不得不在英雄们争王夺霸的野心里,面对战火纷飞、饥寒交迫、家破人亡。

赵高,这样一个宦官,怎就能造得下这样的罪业呢?

这当然不是赵高一个宦官自己能造就的罪业,而是当时秦王朝精英层的整体人性的弱点所造就之罪业,特别是帝国领袖始皇帝和一代名相李斯。

首罪者,就是秦始皇。始皇帝能灭六国成就天下霸业,一定不是不会识人用人的庸人。然而他没有泯缺但凡英雄都有的通病自大和贪欲。他自然知道赵高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小人之心,曾因赵高招权纳贿、舞文弄法而把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审理。蒙毅不敢徇私,按律判赵高死罪。但行刑之前,秦始皇却突然改变了主意,特赦了赵高并官复原职。这位自诩英雄无敌智勇无双的始皇帝,就是这般把两项通病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是自大狂,自觉人人不如自己,觉得赵高再油滑奸诈,也不是他的对手,更不敢不忠心于他。二是贪虚荣,贪欲炽盛,有君威无君德,更无明智。他实在离不开赵高那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本领,虽然成天正襟危坐掌管天下,事实上他只是有威无德的肉骨凡胎,需要人来哄。赵高看得懂他的虚荣心和各种官能享受的贪婪,并能打动他人性中贪欲的最柔软处,就象一剂海洛因,让他离不了,拿不下。他老迈之后,更任由赵高胡作非为,眼中哪有天下,只有自己的长生不死和荒唐幻想。所以赵高的发达,不是偶然。秦帝国的衰败,不是偶然,一个有能无明的君主,就是帝国的掘墓人。

二罪者李斯,这个以仓鼠理论发家的李斯,这个信奉“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的李斯,一生以利为准,小心计算着得失,精心经营着富贵,直到把自己的性命算了进去。以李斯之才,如果一颗公心,一身正气,怎会让赵高给算计得这样惨?就象看准了始皇帝一样,赵高看准了李斯的死穴:贪婪。

赵高最后死在子婴的手里。王立群先生考证子婴应该是始皇帝的弟弟,是个不贪权势正直有威信的人。为什么权倾天下、阴险狡诈的赵高,杀了王子宰相将军的赵高,会死在一个相对默默无闻的正直的人手里?这就应了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赵高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会用计谋的。一个不贪王权的人,心中并非没有是非大义。

赵高死了,子婴也没救得了大秦帝国。一场楚汉战争,几年生灵涂炭,化为太史公竹简上洋洋几千字。

几千年来,科技进步了,文化发展了,但人性,并没有实质性的升华。几千年中,已犯过的错误还是被一再地犯,只是用了更先进的工具和更残忍的方式。几千年岁月,烽烟早散,血光早暗,在电脑荧屏前观史怀古的我们,一届凡夫,不论天下,还是以史为鉴,观过省己,从这段凄惨的历史中,找到把握自己心性的角度,让生活别走到指鹿为马的境地去。

一是勿贪,不能看到什么好就去要,一个人,只有一颗心一具躯体,消受不得太多的情感、享乐,贪必有失,贪多就会一无所有。

二是勿惯阴谋。象赵高,走非常渠道,用非常手段,利用人性的弱点去达到目的,最后也被阴谋取走性命,这就是报应。用不阳光的非常手段所得到的东西,总会伴随着巨大的沉痛的阴影。

三是近忠直,远奸佞,若始皇帝象唐太宗,身边容得下个魏征,赵高早被蒙毅砍掉了脑壳,哪有后来这些惨事。如果胡亥信忠直之臣,怎由得赵高指鹿为马,闹出千古笑话?忠直唤醒理性,指引人走向光明,奸佞挑逗炽欲,将人送入地狱。

王利群先生引用一句话:上帝要让谁灭亡,就先让他疯狂。胡亥在即位后受赵高蒙蔽,杀同胞,杀能臣,凡事信卜,寄命运于神灵,最后被逼自尽前问一个小太监:有贼入宫,怎不早说?小太监战战兢兢地回答:我若说实话,一年前就被您杀了。可见利欲奸佞足使人心性蒙蔽,自欺欺人,没有清醒明智,就是将自己引上末路。

推荐阅读:

峭组词_用峭组词大全(20-300个)

【巾帼】的意思是什么?【巾帼】是什么意思?

与世隔绝的意思_成语“与世隔绝”是什么意思

标签: 之死

更多文章

  • 真实历史中的蒙毅将军是怎样的人?又是怎样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的人

    真实历史中的蒙毅将军是怎样的人?又是怎样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真的蒙毅,出生于秦国名将是家。祖父蒙骜曾经率兵伐韩.攻赵.取魏,父亲蒙武帅兵灭掉楚国,都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而他的哥哥,则是中华第一勇士的赫赫名将蒙恬。正式由于蒙氏一门战功卓着,秦始皇对蒙家兄弟非常信任器重。兄

  • 秦始皇陵墓何时打开?为何千年无人敢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人敢

    秦始皇陵墓何时打开?为何千年无人敢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史海秘闻考古发现]导读: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称帝的统治者,其生平事迹以及死后陵墓都成为了考古学家们重点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有关秦始皇陵墓的种种猜测,以及骇人听闻的未解之谜,近年来更是得到诸多史学家的激烈辩论。那么在秦始皇陵墓中,

  • 第十六节 唯利是图――秦桓公背盟弃义丧师失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唯利是图

    第十六节唯利是图――秦桓公背盟弃义丧师失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桓公名荣,即位之后仍然奉行联楚拒晋国策。其时,晋国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很想与秦结好,但却遭到了秦国的坚决拒绝。秦桓公这种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僵化态度,不仅使秦国和晋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而且由于秦桓公不自量力地与晋交战,更使秦国的处

  • 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

    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末名将章邯为什么宁愿投降项羽,也不愿跟随刘邦呢?秦始皇崩世之后,继位的秦二世嬴胡亥能力有限,被赵高完全掌控,本来统治基础就极度不稳定的大秦帝国,一片风雨飘摇。章邯是秦朝末年的一代名将,当时残暴的大秦王朝已笈笈可危,陈胜、

  • 第十节 一统天下――秦制度开封建政治新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篇章

    第十节一统天下――秦制度开封建政治新篇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000多年来,对于秦始皇功过是非的评价,众说纷纭,其著述文章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总归起来,无非毁誉两种。誉之者说,秦始皇乃“千古一帝”;“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扑朔迷离 生父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生父

    秦始皇嬴政的身世扑朔迷离生父究竟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使得秦始皇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著名的史书《史记》和《战国策》,都记载了秦王政当上皇帝之后,吕不韦和其亲生母亲赵太后私通。如果他们没有关系的话,面对如此光明的前途,吕不韦怎么会不珍惜,而且赵

  • 秦始皇陵地下是否存在水银大海? 揭开兵马俑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水银

    秦始皇陵地下是否存在水银大海?揭开兵马俑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至今蕴藏着许多未解之谜。本书作者供职于江苏省国土厅,在长期研究中,对秦俑的归属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的这部专着,以众多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为出发点,大胆挑战学界一些似乎已成定论的主流观点,试图证明兵马

  • 历史中赵高是个怎样的人?赵高真是秦朝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的人

    历史中赵高是个怎样的人?赵高真是秦朝罪人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最开始只是秦国的一个小小的宦官,他的任务是服侍始皇帝。关于他进入秦宫的说法历来纷杂。赵高是赵国的宗室远亲,也算半个贵族,但是在赵国灭亡之后,众多兄弟都被施以宫刑,其母受刑戮。这才进入的秦宫,也有一种说法是赵高不是宦官,传为宦

  • 秦朝的人才体制为何让很多穷人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朝

    秦朝的人才体制为何让很多穷人绝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历代人才体制中,“科举制”寿命最长,自隋唐起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直到中国帝制的结束;而寿命最短的人才体制是哪个呢?当属秦朝的入仕途径――“推保举”。开创了中国诸多首创的大秦王朝,它的“推保举”选才制同它的王朝寿命一样,早早走入了死胡同。

  • 敢在秦朝偷盗东西,那可得掂量掂量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

    敢在秦朝偷盗东西,那可得掂量掂量后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敢在秦朝偷盗东西,那可得掂量掂量后果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上,缮写有秦朝法令,表现出虽严且公,虽苛且正的特性。其表现的立法思惟和立法手艺之进步,让先人蔚为大观。统治者订定法令的目标,在云梦秦简中也有明白的纪录。此中有一篇秦国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