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秦始皇这么强,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53 更新时间:2024/1/16 10:14:06

揭秘:秦始皇这么强,为什么秦朝却这么短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公元前210年的9月10日,一代雄才大略的皇帝秦始皇去世。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有诗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是排第一的,那确实是雄才大略。秦始皇当时灭了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创立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北筑长城,使长城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出于平息战乱、防治水患、便于通商等要求,就产生了天下统一的强烈愿望。像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著名思想家都主张统一天下,如荀子提出“四海之内若一家”的想法,而《礼记?中庸》更托名孔子讲出“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名言。

秦始皇作为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统一了中国,开创了延续了两千年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并且进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改革,就是让全国统一思想。秦始皇的这种做法就是为了让全中国不能像刚才讲的南斯拉夫那样。如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原来实际上是同一个民族,讲同一种语言,但因信仰不同的宗教(东正教与天主教),采用不同的文字(基里尔文字与拉丁文字,基里尔文字即斯拉夫文字),结果分裂成为两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就容易分裂。而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要用同一种文字,要用同一种度量衡,这样大家相遇时就可以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了,这些实际上也是把一个大帝国维系和凝结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东西。

当然了,在中国也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所有这些具有开创性的朝代,最后都出现了短命的现象。当年秦朝开创性地制定了这些制度,而且很多制度一直延续了上千年,但是秦朝却是特别短命的一个朝代,只有几十年就灭亡了。秦朝之后就是汉朝,汉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开创性的东西,它其实整个继承了秦朝的这套衣钵,包括郡县制在内的这些东西,但是汉朝延续了好几百年。

而后来隋朝时又开始大刀阔斧地搞创新,隋朝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建立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中国维系了一千三百年,隋朝还修了大运河,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贡献,包括它的兵役制、租税制等,但是隋朝也很短命。

所以从这儿也可以看出来,这些改革型的朝代都非常倒霉,就是你上来就高屋建瓴地搞这些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接受起来就有困难,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搞许多超大型的土木工程与对外战争,使用民力过多过急,搞得老百姓不堪重负被迫揭竿而起,这才是导致这些朝代存在时间很短的最主要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秦朝和隋朝都是很短命的朝代,但在历史上这两个朝代又是非常重要的朝代,它们都是建立新制度的朝代。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衣钵,延续了几百年;唐朝继承了隋朝的衣钵,也延续了几百年。秦朝和隋朝短命的教训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改革要循序渐进,太过激进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秦始皇搞“焚书坑儒”,人们骂了他两千年,在这儿我还要帮秦始皇平个反。其实当时远没有那么严重,秦始皇焚书并没有把所有的书都给焚了,他也没能力把所有的书都给焚了。秦始皇“坑儒”也不是把所有的知识分子都给埋了,秦始皇当年其实就是埋了几百个方士。这“方士”就是那些整天在那儿装神弄鬼的人,有的是魔术师,有的是练气功的,这种人到今天还有,靠耍耍魔术、练练气功就告诉你他能炼出长生不老药。这些人把秦始皇给骗了,所以当时秦始皇一生气,就把这些人都给埋了。这种行为其实并不过分,要不然还会接着祸害别人。

今天大家都看到了,互联网上经常会出现一个所谓的“大师”,然后一堆大企业家、大明星还簇拥着他,其实他就是在骗人,这就跟当年的方士是一样的。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一次活埋了400多位儒生。这些儒生都是信奉儒家经典、知识渊博的精英。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误解,更是一种因始皇暴戾而产生的偏见。

司马迁的《史记?儒林列传》中曾经提到过这段历史:“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术士,即卢生之流,信奉方术之士。事实上,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推断也可以发现,秦始皇根本没有理由去坑杀儒生――欺骗秦始皇的是率童男童女渡海求仙的徐福,是占了便宜临走还捅了始皇一刀的卢生,与儒生何干?秦始皇就算做事再荒谬,他也不可能因此迁怒于天下儒生。最有可能的是,当时坑杀的方士之中有儒生学方术者。

更重要的是,“焚诗书”与“坑术士”根本就是两件事――“焚诗书”的背景是当时秦奉行法家“以法治国”之理念,而在秦朝初期,百家争鸣的余威仍在,特别是儒家日渐壮大,国内儒生时常非议朝政。

导致焚书一事被提上日程的,是儒家学家大谈“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但法家的主张却是“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毫无疑问,法家主张与秦始皇的切身利益更贴近。于是,他下令焚烧普通民众藏有的《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民间私藏的《诗经》、《尚书》。值得一提的是秦朝掌管书籍文典的“博士”依然可以保存这些书籍。

推荐阅读:

彝族节日:冬月节传统节日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格外的近义词是什么?格外的反义词是什么?格外的意思是什么?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汉末英雄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英雄

    汉末英雄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於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於马上舞。十二年,攻乌桓、蹹顿,一战斩蹹顿首,糸马鞍於马扌卞舞。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

  • 李广非良将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良将

    李广非良将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李广作为司马迁心目中的良将,其将才和为人被司马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世很多人便也附会司马迁之说,认为李广的将才比肩张良、韩信。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李广既无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将之才,更无韩信“连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

  •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一、天下奇观兵马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帝国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一、天下奇观兵马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分明三鸟下储胥,一觉钧天梦不如。争那白头方士到,茂陵红叶已萧疏。――[唐]崔涂《读汉武内传》汉初儒学兴前202年二月,刘邦于定陶(今山东曹县北)附近的汜水之南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同年五月,迁都长安(

  • 张良受辱下邳得真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真传

    张良受辱下邳得真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要想有所作为,必定要经过一番风雨,倘若一点苦也受不了,恐怕也难成大器。张良(?-前189),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公元前230年,韩

  • 史上大统一的大秦朝:是中国古代的军国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朝

    史上大统一的大秦朝:是中国古代的军国主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王朝是古代中国人建立统一国家的第一次、也是不成功的一次尝试。但它是个虽败犹荣的英雄,是世界国家制度史上的一朵奇葩。秦代以政府直接主导生产部门的计划经济;细致周密、公平透明的法律系统;条令化、规范化的行政机制,无疑具有极强的现代性

  • 项羽为什么要赶走谋士范增?范增有做错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项羽为什么要赶走谋士范增?范增有做错什么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的谋士是范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连司马迁都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范增此人见识不凡,很有谋略,便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

  • 第五节 渭之会――秦文公作初有史以纪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纪事

    第五节渭之会――秦文公作初有史以纪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按照春秋战国时“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的政治惯例,从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受封为诸侯开国,到前766年秦襄公率领军队攻伐戎族,作为太子的文公,一直留守在西垂。秦襄公死后,文公葬襄公于西垂,并且守丧三年。秦文公此举,一是遵守诸侯薨(hōn

  • 项羽乌江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乌江

    项羽乌江自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乌江自刎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去,那儿的汉

  •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十三、三十六方齐俱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帝国

    《霸道与王道・秦汉帝国》十三、三十六方齐俱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东汉]蔡邕《述行赋》东汉中后期以后,随着地主豪强势力的壮大,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使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农奴或流离失所。到了桓、灵之时,统治阶级更加腐朽,

  • 长城的修筑并非始于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城

    长城的修筑并非始于秦始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许多人以为修筑长城是秦始皇开头的,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这项浩大的工程即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各诸侯国都于险要据点兴建单个的防御城堡及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台等设施,随后逐渐在边境上修筑城墙,把这些城堡等设施联接起来,形成一套有机整体,以抵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