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武王的谋略:君臣盟誓与宜阳之战

秦武王的谋略:君臣盟誓与宜阳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62 更新时间:2024/1/7 14:02:14

秦武王的谋略:君臣盟誓与宜阳之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武王

>■君臣盟誓

>

>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国首次设置丞相,作为君王的助手。丞,就是承;相,就是助。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

>

>樗里疾,秦惠文王异母弟,母亲是韩国人。樗是树名,他生活的地方有一株大樗树,所以叫樗里,疾是他的名字。樗里疾滑稽多智,人称“智囊”。他为秦国立下不少战功。第一次带兵伐魏,夺曲沃。第二次带兵与魏、韩、赵联军大战修鱼,斩首八万二千级。第三次带兵伐魏,取焦。第四次带兵攻赵,活捉赵国大将,夺一城。第五次协助魏章攻楚,活捉楚将70余人,斩首八万。

>

>甘茂,楚国下蔡人,学百家之术。张仪、樗里疾推荐给秦惠文王,用为将,协助魏章攻楚,夺楚汉中郡。秦武王元年,蜀地造反。甘茂带兵平定蜀乱,回来以后,任命为左丞相。

>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秦王、韩王相会。适逢韩相去世,于是樗里疾(他母亲是韩国人)相韩,暂时离开了秦国一段时间。

>

>秦武王跟甘茂说:“寡人想东通三川,以窥周室,就算我死了,也能够不朽。”三川郡是韩国地盘,再往东就是周王室的洛阳。

>

>甘茂说:“请派我去说服魏国一起伐韩,向寿可以当我的助手。”

>

>向寿是秦武王亲信。

>

>甘茂到了魏国,对向寿说:“你回去跟大王说:‘魏国已经同意出兵。但请大王暂时还不要出兵伐韩。’事成以后,功劳都归你。”

>

>向寿回来,跟秦武王做了汇报。秦武王出兵心切,亲自在咸阳东郊的息壤等甘茂。息壤是一个地名。当年大禹的父亲治水,用的就是息壤。按照顾颉刚的考证,咸阳东郊的息壤,是由于地下水丰沛,常常使地表突出隆起(这个说法似乎缺乏科学依据)。息是生长的意思。

>

>甘茂回来,秦武王问他为何不能马上出兵。

>

>甘茂说:“宜阳是一个大县,相当于一个郡,韩国在此重点设防。大王冒着崤山通道的各种危险,兵行千里攻宜阳,困难很多。我听说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魏国上郡),南取上庸(楚汉中郡),天下不认为是张仪能干,而认为是先王贤明。魏文侯乐羊攻中山国,三年才打下来。乐羊回来论功,魏文侯拿出一竹筐谤书给他看。乐羊赶紧跪拜叩头两次,说:‘这不是臣的功劳,都是大王的功劳。’我是外来之臣,樗里疾、公孙是秦国公子。他们现在亲近韩国,您一定会听他们的。您亲韩,就等于欺骗魏王,我则被韩相公仲佣怨恨。当年孔子的弟子曾参在费,有一个人跟他同名同姓,杀了人。有人跟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儿不会杀人。’纺织如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仍然纺织如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终于怕了,扔下纺锤,翻墙而走。曾参是贤君子,以曾母对他的了解,连续三个人都说他杀人时,曾母也不信任他。我不如曾参贤德,您也不像曾母信任曾参那样信任我,怀疑诽谤我的又何止三个人呢?我也担心您到时扔下纺锤啊。”

>

>秦武王听懂了他的意思,说:“好,寡人决计不听那些谗言。我们在这里盟誓明志。”

>

>于是君臣二人在息壤盟誓。

>

>■宜阳之战

>

>宜阳在河南宜阳西北、洛河北岸的韩城镇,当时为韩国所有。这里有一个秦王寨村,据说就是因为当年秦兵所筑营垒而得名。洛河从崤山和熊耳山之间流出来,经过宜阳之后与伊水汇合,再经过洛阳,最后汇入黄河。秦武王说的“东通三川”,意即打通黄河、洛河、伊水,使车马通行无阻,直入洛阳。宜阳依山带水,控扼崤函通道,东与中原相接。崤函险道160千米,秦国控制西段,韩国控制东段。宜阳正是东段上的军事重镇。所以秦武王要先夺宜阳,才能进攻周王室。宜阳境内有崤山,是韩国的西陲保障。韩国在此屯兵十万,物资可支数年,城高墙厚,并不容易攻打。何况秦国是远道千里来攻,增加了风险。当然还要考虑魏国、楚国的态度。更大的风险,是甘茂所担心的君臣相疑。

>

>甘茂的谋略步骤现在已经很明白。他想帮秦武王实现心愿,又知道宜阳不易攻取,所以先去联络魏国。魏国肯出兵,就多一份力量;不出兵,只要不帮韩国,就等于是帮秦国。联络魏国的目的其实是稳住魏国。与秦武王盟誓的目的则是为了稳住秦武王,消弭君臣之间的疑忌。甘茂是明智的,也很冷静,清楚自己所处的客卿位置。

>

>秦武王三年秋,甘茂率兵攻宜阳,五个月都没有打下来。

>

>樗里疾、公孙果然在秦武王面前毁谤甘茂。秦武王动摇了,把甘茂召回来商量。

>

>甘茂说:“息壤就在那里。”

>

>秦武王立刻醒悟过来,说:“是啊。”于是增加兵力,要甘茂继续攻城。

>

>楚国看秦、韩相持,决定不再亲秦,而出兵救韩。

>

>东周国君(不是东周王,此时为周赧王八年)问赵累:“你怎么看这事?”

>

>赵累说:“宜阳肯定被攻下来。”

>

>东周国君说:“宜阳城八里见方,不是一个小城,还有十万守军,粮食能吃好几年,韩相公仲佣率二十万人马,楚将景翠也率众来救,秦兵肯定无功。”

>

>赵累说:“甘茂是外国人,攻下宜阳才有功劳,攻不下来,就没脸在秦国混。秦王不听群臣兄弟的意见,执意要伐韩,攻不下宜阳,秦王也丢脸。秦王与甘茂都把攻下宜阳作为赌注,所以我说宜阳肯定会被攻下来。”

>

>东周国君说:“你帮寡人想想,我该怎么办?”

>

>赵累说:“您去跟景翠说:‘你享有楚国最高的爵位,出任楚国最大的武官,胜利了,不能加官晋爵,不胜则死。不如等秦军攻下宜阳,你再进兵。秦军害怕你乘其弊,必献宝贝给你。韩相公仲佣感谢你救韩,也会献宝贝给你。’”

>

>看楚国出兵救韩,秦武王也很担忧。

>

>甘茂说:“楚国虽与韩国结盟,但不会为韩国卖命,先与我战。韩国则担心自己在前面与秦国战,楚国却在后头搞鬼。韩、楚必互相观望。楚国嘴巴上说与韩国结盟,实际上又不想得罪秦国,所以我判断他们会互相观望。”

>

>大臣冯章对秦王说:“宜阳打不下来,韩、楚乘吾弊,国家会有危险。不如把汉中郡还给楚国。楚国不出兵助韩,韩国就不能怎么样了。”

>

>秦王说:“好。”

>

>派冯章去结交楚国。楚国也派人支援甘茂,盘算着如何两边得利。

>

>宜阳没攻下来,死伤甚众。甘茂也有些灰心,想罢兵。

>

>楚国大臣左成说:“国内有樗里疾、公孙攻击你,国外有韩相公仲佣憎恨你。现在无功而返,你将里外不是人。不如继续攻打宜阳。攻下来,你的功劳最大,樗里疾、公孙就没话说了,秦人反而会怨恨他们。”

>

>于是甘茂继续攻城,擂鼓三次,竟然无人向前。秦军太疲惫了,甘茂无可奈何。

>

>一员秦将说:“您不讲兵法,必大困。”

>

>甘茂说:“我以客卿相秦,又以攻打宜阳来讨好秦王。现在攻不下宜阳,国内有樗里疾、公孙诽谤我,国外有韩相公仲佣憎恨我,我就没有立足之地了。明日再战,攻不下来,就把我葬在宜阳城下!”还拿出私财来重赏勇士。

>

>第二天,擂鼓再战,终于攻下宜阳城,斩首六万。韩国派韩相公仲佣入秦谢罪,两国讲和。

>

>楚将景翠果然在此时进兵。秦国怕连续作战打不过来,割让一城(煮枣,在山东东明县),与楚国讲和。韩国也送来重宝。景翠得到秦国土地,收纳韩国重宝,因此感激东周国君。秦军师老力疲,又看楚军在侧,一时不敢进兵,东周国暂时得以保全。

>

>攻下宜阳,秦武王来到洛阳,看见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一时高兴,要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秦武王本人就是一个大力士,喜欢跟人比力气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当了大官。这次比赛他们举的是龙文赤鼎,应该不是九鼎。不幸的事发生了,秦武王当场折断小腿骨。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不治而死。比赛受伤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历史文献第一次记录了这次事故。

>

>孟说灭族,乌获下落不明。任鄙运气比较好,13年后当了汉中郡守,又六年才去世。

>

>这一仗打了两年,赢得有些艰苦。秦武王动摇过,甘茂也动摇过,魏国态度在变化,楚国态度也在变化,有一个因素控制不好,就会无功而返。秦武王实现了东窥周室的愿望,秦国也在军事上、政治上赢得一个大胜利,不仅完全控制了崤函通道,而且把国境第一次推进至中原。函谷关是秦国的东大门。夺得宜阳,等于在国门前方增设了一个军事据点,更有利于秦军东出。

>

>秦武王在位四年,因为时间短,谋略上并无明显建树。甘茂在内外猜忌、楚魏反复不定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住秦王,联魏谋楚,虚心听取意见,果断鼓励士气,在师老力疲的情况下攻取宜阳,确实很不容易。他的才华值得肯定,客观上也有利于秦国的长远目标。但他从个人利益出发,以满足秦武王的私欲为直接目标,把攻克宜阳作为自己在秦国立身的政治赌注,虽然有情不得已的苦衷,也不值得鼓励。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竟是才华横溢的美男子

似乎的近义词

和颜悦色的意思是什么?和颜悦色的近义词?和颜悦色的反义词?

标签: 宜阳

更多文章

  • 胡亥为何能当皇帝?胡亥的名字有着这样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来历

    胡亥为何能当皇帝?胡亥的名字有着这样的来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胡亥能够当升皇帝,不仅要仰仗于他的父亲秦始皇,史书上说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二十几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对他尤其宠爱。于是,才会答应他东巡的时候,将他带在身边,这是胡亥能够即位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还有一个就是他胡亥身边还有一个叫赵高

  • 嬴稷和秦始皇嬴政什么关系?嬴稷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是怎么

    嬴稷和秦始皇嬴政什么关系?嬴稷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嬴稷,秦昭襄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早年时在燕国当过人质,之后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他的弟弟争王位,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他当上了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

  • 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王

    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军致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曾经横扫六国统一华夏,北击匈奴,南抚百越的秦帝国彻底灭亡了,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的身世,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子婴在历史上的

  • 秦朝官职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

    秦朝官职等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官职等级·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中央掌军事最高官员】丞相,【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最高行政长官】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

  • 秦朝百姓不能穿绸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

    秦朝百姓不能穿绸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百姓不能穿绸缎文/饶少平2013年1月北京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中,叔孙通有一句台词:“现在的老百姓啊,生活好得很,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叔孙通,薛县(今山东滕县东南)人。初为秦博士。秦末,先为项羽部属

  • 秦始皇的容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之道

    秦始皇的容人之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残暴却讲道理太后赵姬与缪毒终日厮混,结果接连为嬴政生了两个异父小弟弟,并打算待嬴政死后,用俩人所生的儿子即位为秦王。在调查够毒的种种不法行径时,毒先发制人,企图用武力夺取政权。秦王下令将参与叛乱的官吏全部满门抄斩,家里的宾客舍人尽数判刑,毒被夷族,他与太后

  • 是谣言还是预言?一句话就把秦朝给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是谣言还是预言?一句话就把秦朝给灭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的谣言是很有意思的。人们不难发现,每到一个王朝的末世,社会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谣言女神以温暖的姿态光临天下。举个非常熟悉的例子,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13年,贵为天子的秦始皇刚刚从北边巡视回来,谣言女神便降临到他身边。有童谣

  • 秦朝为何灭亡于不良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

    秦朝为何灭亡于不良少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为何灭亡于不良少年秦始皇在位,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修筑长城,激起天下老百姓的强烈反抗。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就是这些造反者的头头,不过不管是谁,都缺乏必要的军事战略眼光。上天似乎格外垂青一个名叫韩信的人身上。那么这个韩信又是何许人也?韩信的出身并不是名门望

  •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几次

    秦始皇东巡过几次?东巡是为了求不老神药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

  • 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秦始皇求仙成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始皇

    秦始皇为什么要入海求仙?秦始皇求仙成功了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朝的创立者,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体系。其政治实践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