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节 尊贤敬老――百里奚、蹇叔归秦为相

第十节 尊贤敬老――百里奚、蹇叔归秦为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77 更新时间:2023/12/8 7:47:13

第十节尊贤敬老――百里奚、蹇叔归秦为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穆公求贤的过人之处,除了用人之长,不责其短而外,最显著的一点就是不分地域、不分贵贱、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无论其人出身如何,年龄是大是小,关系是远是近,只要有真才实学,他都广为延揽,委以重任,而且从善如流,知错就改。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百里奚、蹇叔归秦的故事。

>百里奚,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名奚,是宛(今河南省南阳)人。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国的公族。百里奚早年贫穷困乏,流落不仕,在被晋国俘虏前,曾游历齐、周、虞、虢等国,这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俗风情、地理形势、山川险阻知道的特别多,也非常熟悉,这就为他后来给秦穆公筹划东进战略准备了必要条件。

>

>百里奚在虞国任大夫时,晋国的军队想借道于虞以伐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用“辱亡齿寒”的道理来劝谏虞君,虞君因为曾经接受过晋献公的宝玉“垂棘之璧”与名马“屈产之乘”而答应了晋国。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jiān)默不语。结果晋军灭虢之后,在返回途中就顺便灭掉了虞国,虞君和百里奚都当了俘虏。后来,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被当做陪嫁的“媵”(yìn音应,陪嫁的臣仆)送到了秦国。百里奚觉得这是奇耻大辱,便想逃到宛(今河南省南阳)地,不料刚逃到楚国边境就被楚人抓住了,成了楚国的奴隶。

>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也有一个从不信任到信任的过程。据传,有一个叫做禽息的人,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但是秦穆公没有接纳禽息的建议。禽息觉得秦穆公不用百里奚是一大失误,所以,就在秦穆公外出的时候,挡在他的车前,说:“我活着对秦国没有一点贡献,还不如死了的好。”说着,就用头撞击车的护栏,一下子撞得头破血流,一命呜呼。秦穆公看见禽息以命进谏,觉得百里奚这个人肯定错不了,于是幡然悔悟,任用了百里奚。还有一种说法是,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就想用高价把他赎回来,又怕楚王发觉,不肯放人,就派人对楚国人说:“我的媵臣百里奚在你们那儿,我愿意用五张羊皮把他换回来。”楚国人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秦国。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他是亡国之臣,不值得询问。秦穆公说:“虞君不能重用您,听您的意见,所以虞国就灭亡了,这不是您的过失。”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十分赏识他,就让他担任了相国,号称:“五(gǔ)大夫”,这时已是百里奚已经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

>

>百里奚相秦期间,内修国政,教化天下,恩泽施于民众。作为诸侯国的大臣,百里奚出入不乘车马,暑热不张伞盖,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车马随从,不用甲兵护卫。这种平易朴素的品行,不仅为百官树立了榜样,而且感动了百姓。在当时这确是难能可贵,赢得了时人的赞许和尊敬。据说听到百里奚去世的消息之后,秦国的民众没有一个不流泪的,就连小孩子也不唱歌嬉闹了,正在舂米的人都举不起舂米的杵(chǔ)来了。

>

>百里奚担任秦国的丞相之后,就把自己的好友蹇(jiǎn)叔推荐给秦穆公,秦穆公立即派人带着金银财宝,到宋国把蹇叔请来,封为上大夫。蹇叔和百里奚共掌国政,为秦国的富强与成就霸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

>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就是秦国以怨报德的“泛舟之役”。

>

>秦穆公十三年(前647)的时候,晋国发生了旱灾,导致全国饥荒。这年冬天,晋惠公派了一位使臣来到秦国请求借粮,当时,报仇心切的丕豹等人都认为秦国应该趁着晋国国内发生粮荒的机会攻伐晋国,这样不但可以报仇,而且还可以得到晋国的土地。可是,百里奚却认为秦国不应该借天灾出兵进攻晋国,因为无论是战胜还是战败,受罪的都是晋国的民众,秦国也会因此而背上不义的恶名,得不偿失。他对秦穆公说:“得罪您的是晋国的国君夷吾,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罪呢?”公孙支也很支持百里奚的意见,认为灾荒和丰年,是交替出现的事,不可不借粮给晋国。秦穆公呢,沉吟半天,最终还是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借粮食运给晋国,据说秦国的粮船从雍都到绛(今山西省翼城东南)络绎不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泛舟之役”,晋国的百姓吃到了救命粮,都很感激秦穆公的恩德。

>

>第二件事是劝阻秦穆公攻打郑国。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秦穆公乘晋文公重耳去世的机会,企图插足中原。恰巧这时,有一个名叫杞子的人来对穆公说:“我主管守卫郑国的城门,如果您出兵偷袭郑国,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您,秦国会一举成功。”听了杞子的话,秦穆公跃跃欲试,但是他还想听听蹇叔的意见,希望蹇叔能够支持他。

>

>可是,蹇叔却坚决不同意,而且提出四点理由坚决反对。蹇叔对秦穆公逐条分析说:一、秦国劳师远征,军队疲惫不堪,战斗力一定会下降,攻城一定不能取胜。二、秦军远行千里,根本就不可能保住秘密,敌人一定会听到消息,以逸待劳。三、如果这次不能取胜,那么秦国人民就会产生其他想法,国君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四、晋军一定会在崤那个地方伏击秦军。可是平时从谏如流的秦穆公这次却不听蹇叔的意见,让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带兵偷袭郑国。结果呢?正如蹇叔所预料的那样,秦军在崤山那个地方被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孟明视、白乙丙和西乞术三人被俘。后来经过晋君秦夫人的设计营救,这三人才被放回。事过之后,秦穆公反思失败的原因,对没有听从百里奚和蹇叔等人的谏言,深感懊悔,不但当面认错,而且更加敬重百里奚和蹇叔。

>

>百里奚相秦期间,内外安缉,充实秦的国力,奠定了秦国称霸以及统一全国的基础,在春秋时期已很明显,为有识者所称道。秦霸西戎,与晋国抗衡,成为诸侯争霸中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都是秦穆公时期完成的,这固然是穆公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结果,但与百里奚的相业也是分不开的。所以后人评论赞颂秦穆公的功业,总是把他能够任用百里奚作为敬贤尚贤用贤的典范事例来印证。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寒气袭人

犹太教禁忌

标签: 百里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是中国龙脉 秦朝为什么还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秦始皇陵是中国龙脉秦朝为什么还会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陵是中国龙脉,秦朝为什么还会亡?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丰功伟绩,你只当他生前享尽世上尊荣,却不知他在死后,竟然睡在中国龙脉之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传言龙脉不断,则大秦绵延万世,但却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呢?中国这片神州大地上,自古

  • 项梁怎么死的:定陶之战楚军为何会被章邯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定陶

    项梁怎么死的:定陶之战楚军为何会被章邯击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薛城会议后,以项梁为首的项氏集团成了反秦的中坚力量和绝对领导。为了保持这种优势,项梁在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第一,内政方面保障自己的地位。现在的楚怀王是原楚怀王的嫡孙熊心,也有叫芈心的,都是一个人。因为楚国是芈姓,熊氏(先

  • 揭秘秦惠文王的儿子有几个?都有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都有

    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惠文王的儿子是谁?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即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1〕,成为秦国第一王。〔2〕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

  • 秦始皇陵中真有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水银

    秦始皇陵中真有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陵中真有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吗?1996年北京日坛“物探”的结果,已经让人大失所望,而常勇、李同两位先生早在1983年第7期的《考古》杂志上,发表的《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论

  • 《史记》记载:汉朝人视秦朝为亡国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史记

    《史记》记载:汉朝人视秦朝为亡国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史记》记载:汉朝人视秦朝为亡国史这话不是乱说的,《史记》的《楚世家》说道:“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

  • 秦始皇陵墓谜案:揭秘秦始皇地宫为何放置水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地宫

    秦始皇陵墓谜案:揭秘秦始皇地宫为何放置水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始皇

  • 史上盗墓界的传奇:长沙王吴芮是否真的僵尸复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沙

    史上盗墓界的传奇:长沙王吴芮是否真的僵尸复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西晋泰始二年(266年)春,原魏国一个叫吴纲的南蛮校尉,在安徽寿春地方突然遇到一个东吴的老汉。二人一见面,老汉惊奇地打量着吴纲说:“你的身材相貌很像长沙王吴芮呀!只是个头稍矮了点。”吴纲听后大惊,说:“吴芮乃是我16世先祖

  • 秦始皇赢政为什么自称“真人”而不是“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真人

    秦始皇赢政为什么自称“真人”而不是“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以前,“朕”是第一人称代词,即“我”的意思,男女老幼,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嬴政认为,自己功兼三皇五帝,为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体现人君的至高权威,于是从“三皇”和“五帝

  • 蒙恬和王翦谁的贡献更大?嬴政器重蒙恬还是王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蒙恬

    蒙恬和王翦谁的贡献更大?嬴政器重蒙恬还是王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蒙恬和王翦在秦王统一六国建立秦始皇政权的过程中,秦国出现了几个有名的将领。他们在灭六国的战役里功不可没,嬴政能够最后称霸天下,可以说就是因为他善于重用这些将才。蒙恬是秦国的大将,尤其是在蒙恬的统领下,秦始皇驱赶匈奴解除边境之患

  • 第6节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严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严刑

    第6节汉武帝对司马迁的严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正义云:“左阳,故记动。右阴,故记言。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史记·五帝本纪》汉武帝重用人才时不拘一格,对于有才能的臣子,也不管起出身如何,一律重用。高兴起来,高官厚禄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