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太后赵姬男宠竟是前夫送进宫

秦王太后赵姬男宠竟是前夫送进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4/1/16 17:35:42

秦王太后赵姬男宠竟是前夫送进宫,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王太后赵姬男宠竟是前夫送进宫

千百年来,对秦始皇的生父是谁争论不休的缘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引发的。赵姬本是邯郸城内的一个倡女,原为富商吕不韦的爱妾,后被吕不韦作为礼品,拱手转送给秦国公子异人。这个看似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女子赵姬,也正是因为嫁给了异人,日后才成为秦国的王后,更因为生下赵政,从而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女人。然而,这个成为一国之后的女人,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并不高,她给后世留下的是生性淫荡、纵容男宠专权、误国误民的坏女人形象。那么,历史上的赵姬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赵姬作为一个连接吕不韦、异人、秦始皇的关键人物,她对秦国统一六国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子楚溘然离世赵姬再续前缘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秦国大军猛攻赵国都城邯郸,企图一举攻下赵都,灭掉赵国,赵国军民展开了悲壮惨烈的都城保卫战。赵国最高当局面对秦军的亡赵之举,断然决定杀掉秦国质子异人。吕不韦得知这一消息后,用六百金的重金收买了赵国官员,带着异人逃出了秦军重重包围中的邯郸。但是,异人的夫人赵姬却没能带着儿子赵政随同丈夫异人、吕不韦一同逃走。因此,在异人逃离赵国之后,赵国当局全力抓捕赵姬、赵政;赵姬带着赵政东躲西藏,过着颠沛流离、心惊胆战的日子。

公元前251年,秦国历史上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终于谢世,太子安国君即位为秦王,他就是秦孝文王。安国君即位之后,立子楚(异人改名为子楚)为太子。

子楚当太子的消息传到赵国后,赵国不敢再追杀赵姬、赵政,因为赵姬是子楚的夫人,将来极有可能是秦国的王后;赵政是子楚的嫡子,将来极有可能继承王位。于是,赵国主动找到赵姬和赵政,非常礼遇地将他们娘俩送回秦国(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

赵姬终于结束了在赵国噩梦般的生活,回到了丈夫子楚的身边,儿子嬴政也结束了在赵国九年的童年时代。

但是,秦孝文王的健康状况太差,正式即位仅仅三天就去世了,子楚刚当上太子,还没等他尝尝当太子的滋味,父亲竟然就一病不起。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能够如此迅速地由太子成为秦王(庄襄王),赵姬也一跃成为王后,儿子嬴政自然而然地被立为太子。

赵姬色艺俱全,先嫁吕不韦,因为巧遇异人,被异人看中,被吕不韦当作礼品转送异人。作为秦国质子的夫人,她担惊受怕,东躲西藏,现在总算苦尽甘来,当上了秦国王后。但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

公元前247年,在位刚刚三年的秦庄襄王,抛下如花似玉的夫人赵姬溘然离世,追随仅当了三天正式秦王的父亲去了。

正当盛年的赵姬一下子变成了未亡人。虽然十三岁的儿子嬴政当上了秦王,自己成了王太后,但是,这位少妇、王太后的日常生活却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孤孤单单。

恰在此时,一个男人的身影进入了赵姬的视野。

他是谁呢?秦国丞相吕不韦。

子楚靠着吕不韦的成功运作当上了秦国国君,即位的秦庄襄王也毫不迟疑地兑现了“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诺言,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吕不韦由商人成功地转型成为政治家。

秦庄襄王下世之后,吕不韦又成就了第二位秦王嬴政。

对于嬴政来说,尽管他的生命不是吕不韦所给,但是,吕不韦对他来说却是一盏高堂红烛,点亮了他的生命,照亮了他的前程,造就了他千古一帝的历史地位。没有吕不韦献赵姬予子楚,就没有嬴政的生命,也就没有嬴政的一切。

因为,没有吕不韦的包装和运作,子楚就不可能登基为秦庄襄王;没有吕不韦的支持,也就没有嬴政的继位。

所以,嬴政登基之后,尊吕不韦为相国,称“仲父”(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仲父即次于父亲的父辈。秦朝官制,丞相可设两人,但是,相国只能设一人,相国的地位明显高于丞相。嬴政之所以将吕不韦改丞相为相国,主要是因为他即位时刚刚十三岁,无法亲掌朝政,全面打理秦国内政外交全靠吕不韦。

对于赵姬来说,吕不韦是一个可以满足她生理需求的男人。

秦庄襄王去世之后,赵姬一人寡居;虽然她此时已经是秦国的王太后,但是,赵姬是一位不甘于寂寞的女人,王太后的身份并不能禁锢住她的心灵和肉体。吕不韦此时是相国,又是赵姬昔日的丈夫。因此,赵姬在秦庄襄王去世之后,开始与吕不韦频频约会、私通(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吕不韦此时身为相国,正值一生的权力巅峰;当年吕不韦仅仅有钱之时,即已有了像赵姬这样的年轻才艺美女,如今的吕不韦既有钱、又有权,身边自然不缺沉鱼落雁、环肥燕瘦的各式美女,为什么他还要冒险与王太后赵姬私通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愿得罪这位王太后。嬴政此时已是十三岁的孩子了,赵姬再年轻,恐怕也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女人了。吕不韦身边既然不乏比赵姬年轻十几岁的花季少女,还与赵姬私通,主要原因在于政治考虑。男人是所谓的“政治动物”,吕不韦弃商从政,官至相国,现在走任何一步棋都带有政治的战略眼光,已非昔日邯郸的简单商人了。

与吕不韦身边的花季少女相比,赵姬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她是王太后。吕不韦尽管是相国、仲父,总揽朝政,但终归是臣。君臣相比,孰重孰轻,毋庸多言。吕不韦有今天的地位来之不易,如果得罪了太后,后果如何,恐怕难以想象。

赵姬是生理需求,吕不韦是政治需求,两种不同需求,将太后和丞相绑在了一起。

不韦金蝉脱壳太后宠臣弄权

吕不韦与赵姬的这种非正常关系,在嬴政小的时候还可以瞒过去,一旦嬴政长大成人,这种关系很难不被嬴政察觉。

吕不韦当然担心这种不正常关系被日益长大成人的嬴政所知,因为无论如何,嬴政是没有办法接受仲父与母亲的苟且之事的,他们二人的奸情一旦暴露在嬴政面前,对吕不韦来说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可是,赵姬还是一如既往,死死缠住吕不韦(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于是,吕不韦开始绞尽脑汁,寻找脱身之计。

怎么才能既安全脱身而又不被王太后赵姬觉察呢?

吕不韦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办法:找一位替身。如果有人能够代替自己满足赵姬的需要,自己就可以脱身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不韦和寡居的赵姬重温旧情,对吕不韦来说,并非出自感情需要,而是政治策略。

结果,吕不韦竟然找到了一位猛男嫪毐(làoǎi,烙矮),并将他收留为自己的门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

但是,怎么能巧妙地将嫪毐推荐给赵姬呢?

这真是一道难题!如果处置不当,被赵姬看出吕不韦是想金蝉脱壳,那么,不但脱不了壳,还可能招致问责,那对吕不韦可是一场灾难。

方法总比问题多。吕不韦煞费苦心地思考多日,终于想到一个化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制造一条新闻,而且一定要让这条新闻具有足够的爆炸性,这样才能靠口耳相传,传到居于深宫中的王太后赵姬耳中。

这又是一道难题!当时既没有广播,也没有电视、报刊,想要炒作什么事情或者捧红什么人,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吕不韦最终让嫪毐举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性功能表演,有意让王太后赵姬知道这场表演的惊人之举,以引诱赵姬。赵姬听说嫪毐有如此超强的性功能,马上想得到嫪毐,吕不韦便趁机向赵姬献上嫪毐(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啖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

嫪毐是一个强壮的男人,要将他送入宫中侍奉太后,必须保证他正常的性能力,同时又要避免遭受众人的非议,怎么将嫪毐送进宫中呢?

这还是一道难题!人生其实就是在破解一道道难题中度过的。吕不韦当然不会被新的难题难倒。

他让嫪毐以“宦官”的身份入宫!

这样既可以瞒天过海,又可以完整地将嫪毐送至太后身边,让他伺候太后。

但是,这种事怎么操作呢?

找太后。

吕不韦和王太后赵姬商量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让人告发嫪毐犯了宫刑罪,然后王太后事先私下里送给主管宫刑的官员一份重礼,这些官员收了重礼,又知道这是王太后交办的事,所以整个宫刑全是装装样子。最后,受过“宫刑”的嫪毐,以宦官的身份进宫服侍太后(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

不过,受过宫刑的宦官由于缺乏雄性激素,都没有胡须。因此,对嫪毐用宫刑尽管是装装样子,但是绝对不能让嫪毐有胡须,于是行刑官只好将嫪毐的胡须一根根全部拔掉。

这样,嫪毐摇身一变,成了“宦官”,并立即被安排在太后的寝宫中,成为太后的男宠。太后对嫪毐非常满意,竟然还怀上了嫪毐的孩子(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

一位寡居的王太后竟然怀了孕,这在秦宫中可成了特大新闻,不过,偷情怀孕的是王太后,谁敢声张?但是,王太后毕竟觉得这事不能让更多人知道,特别是不能让儿子嬴政知道;于是,王太后假称占卜不吉利,应当换一个环境居住,搬到秦国的故居雍地(今陕西凤翔)宫中去了。嫪毐仍然作为王太后最亲近的随从,寸步不离地跟着。

秦王政八年(前239),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且得到一块封地山阳地(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山阳地,即今河南省获嘉、沁阳一带。山阳是王太后赵姬赏给嫪毐的食邑,嫪毐本人仍然住在京城。史书上记载当时嫪毐的生活说:“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所有的享受都让嫪毐享尽,这就是“恣毐”。可以说嫪毐的生活奢华无比,享用的都是顶级待遇。

嫪毐得到王太后的垂青,一夜暴富,家中奴仆数千。这些尚可理解,不可思议的是,想通过嫪毐当官而到嫪毐家中做门客的也有一千多人,嫪毐一下子成为当时秦国与吕不韦并驾齐驱的豪门。

这是因为王太后赵姬在宠信嫪毐的同时,还让让嫪毐干预国家大事,又将太原郡作为嫪毐的封国。凭借在王太后面前炙手可热的地位,一时间大小政事都取决于嫪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大原郡更为毐国)。

推荐阅读:

什么是温室效应?

万字开头的成语

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人?罗贯中是怎么死的?

标签: 秦王

更多文章

  • 第七节 帝位之争――伯益之死与嬴姓部族的第一次西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帝位

    第七节帝位之争――伯益之死与嬴姓部族的第一次西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前边说过,伯益在帝禹时代,功勋卓著,所以,禹举荐伯益作为帝位的传承人,并且让伯益做他的助手,一同处理部落联盟“帝国”的事务。伯益和禹共同执政十年,德才昭彰。所以,禹东巡至会稽山而崩时,就将帝位“禅让”给了伯益。但是,伯益只当

  • 阿房宫简介 阿房宫是谁建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阿房宫

    阿房宫简介阿房宫是谁建造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阿房宫简介阿房宫是谁建造的?阿房宫名称由来: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房宫是谁建造的?阿房宫的名称由来是什么?阿房宫简介: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

  • 秦始皇陵里到底有什么?秦始皇陵封土究竟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封土

    秦始皇陵里到底有什么?秦始皇陵封土究竟有多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陵在1974年被发现以后,考古工作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但是由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到现在考古工作还是在帝陵的外围进行,真正的秦始皇陵地宫还没有被打开,这也造成了很多传说的形成。据说中的秦始皇驾崩以后,他被放在了由纯金打造的棺

  • 第7节 大秦帝国的第一掘墓人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掘墓人

    第7节大秦帝国的第一掘墓人赵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者,诸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史记·蒙恬列传》他赵高之所以会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名气,完全是因为他的卑鄙无耻和阴险毒辣。赵高的所作所为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指鹿

  • 秦惠文王的故事:秦惠文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秦惠文王的谋略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王

    秦惠文王的故事:秦惠文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秦惠文王的谋略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攻魏弱魏的谋略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年仅17岁的太子嬴驷继位,这就是秦惠文王。《史记》称秦惠文君,而不称秦惠文公。14年以后,自封为王,称秦惠文王。魏文侯以来,魏国把河西之地分成两个郡,包括洛水与黄河之间的

  • 第五节 嬴姓之赐――秦人先祖以调驯鸟兽得姓的文字实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鸟兽

    前面说过,伯益和他的部族尽管在治水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使他的部族得到赐姓的殊荣,主要还是来自于调驯鸟兽方面。我们大家知道,大自然中的虫鱼鸟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飞禽走兽不但先于人类出现在远古的原始森林,而且在人类的进化之途上与人为伴,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料。三国时人谯(qi

  • 第9节 霍去病:纵死犹闻侠骨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侠骨

    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堪称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第一人。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从十八岁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参加汉奴战争

  • 大秦帝国灭亡的替罪羊是谁?子婴为什么会成为替罪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替罪羊

    大秦帝国灭亡的替罪羊是谁?子婴为什么会成为替罪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子婴被项羽所杀,秦诸公子宗族也被斩草除根,全部诛杀。由此,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尤其是他投降义军导致宗族被灭一事颇受后世指责。那么,子婴乃何许人也?在他统治

  • 有盗窃癖的北齐宰相祖 :自喻是北齐的“范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北齐

    有盗窃癖的北齐宰相祖:自喻是北齐的“范增”,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才华横溢却品行低下,陷害忠良却不愧为干练能臣,身为贵族高官却偷窃成癖。太多不相容的东西融合在一起,让你很难判断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祖就是这样,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祖,字孝征,范阳遒人,和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同宗,北齐宰相。他出身贵族

  • 历史上项伯的结局是什么?他救了刘邦后有得到赏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赏赐

    历史上项伯的结局是什么?他救了刘邦后有得到赏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伯的结局历史人物项伯是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也是项羽叔父中年纪最小的叔父。在他早年的时候曾杀了人,于是在此之后便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躲避。后来在汉王朝建立之后,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于是就给他赐了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