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败于作英雄秀?重军围困之下还玩伤感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重军围困之下还玩伤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31 更新时间:2024/1/24 9:50:47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重军围困之下还玩伤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重军围困之下还玩伤感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使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答案就是现在很时髦的两个字:作秀。项羽太爱作秀了,别人称他是英雄,他就处处想逞英雄,不惜一切代价地“秀”自己,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项羽之前的成功与后来的失败,都和他喜欢作秀的习惯密不可分。

真正让项羽名气大振的,当属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楚军与秦军人数相差悬殊,而且楚军又缺衣少粮,士气低落,副将项羽当机立断,斩杀主将宋义,命令军士凿沉渡江用的船只,打破吃饭用的铁锅,身上只带三天干粮,军士们个个以命相抵,士气大振,六万楚军打败了秦国二十万大军,项羽也因此一战成名。项羽出色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必须肯定的,但是非让将士们破釜沉舟,又何尝不是在作秀?但这一场秀,是秀给自己将士看的,是告诉将士们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要么赢要么死。这场秀成就了项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所以,接下来的胜利一气呵成,也成就了项羽英雄的美名,也因此形成了作秀的“路径依赖”。

入关咸阳和鸿门宴这两场史上有名的秀,则直接导致了楚汉相争项羽失败的结局。

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刘邦率先入关,不但没有骚扰百姓,甚至连关中的美女和财宝都未动分毫,处于弱势地位的刘邦也用这种方式在作秀,向项羽秀他的忠诚,向天下人秀他的仁义。而处于强势地位的项羽呢,则是要显示他主宰一切的霸王气,入关之后据说先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再杀秦王子婴,最后竟然丧心病狂地屠杀平民百姓,这个“项王”实在让人闻风丧胆。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这“入关三部曲”让他一下子尽失关中人心,楚汉之争的胜负或许从那时就已经注定。为什么非要这样做呢?项羽无非是在秀,想告诉天下人,大英雄项羽已经入关啦,所有人必须无条件臣服。你子婴之前不是不服,跟我作对么?关中人不是不希望我入关么?我杀了你们,烧了你们的宫殿,看谁还敢反对我?这场血腥的“秀”,目的只是告诉天下人,项王有多么强大,对他们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反抗者,就得死。相形之下,实际上刘邦才是个老谋深算的“实力派”,项羽过多注重表面效果,顶多算个“偶像派”。

鸿门宴本来就是一场“大秀”,导演兼主演范增张良,主演项羽、刘邦、樊哙项庄。其实项羽需要做的只是坐在那喝酒吃肉,下个命令就完了,导演范增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等着刘邦送上门来呢。可是项羽居然连这场最简单的戏都没能演好,反倒是刘邦表演得对项羽恭敬有加,丝毫看不出谋反之心,堪称绝对的“演技派”。宴会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只要他一声令下就能要了刘邦的小命,但他却迟迟不肯下令。为什么?他看刘邦如此谦恭,没有谋反的迹象,他不能听信曹无伤和范增的一面之词杀了功臣,毁了他的英名。项羽在这个时候想到的不是除掉对手,而是想如何把自己的英雄秀进行到底,不能被天下耻笑我不够英雄。颇有心机的刘邦早就看透了项羽作英雄秀的弱点,你要面子我图实惠,悄悄从上厕所的小道溜走了。项羽的英雄秀,成全了刘邦,气得范增吹胡子瞪眼,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最可悲的是,项羽到死都在作秀,还在想自己要做一个完美的偶像。

被围垓下,四面楚歌,项羽起身饮酒作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敌人已经大军压境,这大英雄还有心情玩伤感呢!被汉军重重围困,自知再无机会逃脱,他仍然不忘作秀,他对身边的骑兵说:“我要为你们杀掉对方一将。”果然冲向敌群,斩杀了汉军一大将。可这除了能证明他的匹夫之勇外,还有什么意义?最后被逼退到乌江,乌江亭长来接应他,仍愿意支持他东山再起。然而项羽想的是,我这样落魄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啊,还不如堂堂正正地死了让人尊敬。为了大英雄尊严和“霸王”的荣誉,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死沙场,而且为了自己的荣誉怕老婆落入敌手,把虞姬先杀掉了,让她也“被英雄”了一次。这时候他大为感叹:“天亡我,非战之罪,我何渡为?”认为是老天要让他灭亡,可见他死都没能死明白,不知道自己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太喜欢逞能,太重视表现出豪气霸气和天下第一牛气,太在乎所谓“大英雄”的尊严与荣誉。一句话,太喜欢作英雄秀了。

回首项羽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实在是留下了太多遗憾。如果他不那么爱作英雄秀、不那么刚愎自用,就不会滥杀无辜,不会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妇人之仁”,不会宁可拔剑自刎而不图谋东山再起,那么楚汉相争一定又是另一番局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究竟是赞赏他天下第一牛的英雄气,还是感叹他作到死的英雄秀呢?究竟是感叹他可敬,还是感叹他可悲呢?我总觉得是后者,总觉得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作秀可以害死人。

推荐阅读:

元朝皇帝列表_元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尴尬】的意思是什么?【尴尬】是什么意思?

粗心的反义词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从银雀山竹简看秦始皇焚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始皇

    从银雀山竹简看秦始皇焚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两千二百年前,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代表秦始皇,为着镇压反动奴隶主的复辟活动,采取了坚决果断的革命措施焚书坑儒。它狠狠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禁止他们利用反动孔学制造复辟舆论,对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久前山东临沂银雀

  • 张仪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是怎么

    张仪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仪是怎么死的?张仪外连衡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运用雄辩的口才,诡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建立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风云多变的险恶环境中,主要凭借外交手段,采用连横策略,“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 河南新郑首次发现秦灭韩战争历史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新郑

    河南新郑首次发现秦灭韩战争历史遗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新华网郑州4月19日电数十具成年男性的无头人骨架散乱地摆放在一起,有的尸骨上有明显的被刀砍或被火焚烧过的痕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说,这是河南省新郑市首次发现的秦灭韩的战争遗址。环壕内大部分是经火焚烧的散乱人肢骨,被埋在3个不同

  • 揭秘秦惠文王的最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王

    揭秘秦惠文王的最后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怎么死的?秦惠文王的最后结局如何?赢驷,秦孝公之子。孝公二十四年立为君。张仪入秦后,龙门相王,秦则为王国,史称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灭蜀败楚公元前325年,嬴驷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

  • 古代的秦国是现在的哪里?秦国历代国君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

    古代的秦国是现在的哪里?秦国历代国君分别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诸侯国,提及秦国,也许您印象深刻的君王便是秦始皇,那么除了秦始皇外,您知道秦国历代国君还有谁吗?秦国是在地图上的哪个板块呢?古代的秦国是现在的哪里您知道吗?如果对于这些问题,您还记得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让小

  • 传国玉玺在哪?解开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玉玺

    传国玉玺在哪?解开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失踪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现在在哪?我们都知道,玉玺是中国古代封理帝王的宝印。而传国玉玺在所有的宝玺当中无疑是最为宝贵的,有关它的传说几千年来也无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枚玉玺之所以称为传国玉玺,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有关。就让我们一起来解

  • 秦始皇活了多少岁?揭秘秦始皇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始皇

    秦始皇活了多少岁?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秦朝成为第一个皇帝但却没有安逸享乐,而是亲率兵队南征北伐为扩张疆域而战斗,但可惜的是还未等到将中国版图进一步的扩张便逝世,享年四十九岁。秦始皇十三岁的时候便继承秦国王位,成为秦王,但碍于年幼由吕不韦执政,在秦始皇满二十一岁的时候一举歼灭叛臣,逼死吕不韦,此时

  • 项羽叔侄造反,起于一次可耻的背叛和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

    项羽叔侄造反,起于一次可耻的背叛和谋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项羽叔侄造反,起于一次可耻的背叛和谋杀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工作,制度上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军事上修建秦直道、修建长城、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国家建设上修建阿房宫、修建自己的陵墓。应该说秦始皇是一个雄才大略

  • 赵高指鹿为马是政变的开始:秦二世的最后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指鹿为马

    赵高指鹿为马是政变的开始:秦二世的最后时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相信大家都知道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是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

  •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东渡究竟是否真去了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去了

    秦朝海外的探索:徐福东渡究竟是否真去了日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徐福东渡一事,最早出现于司马迁的《史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