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绳文人的文化有什么特点?发源于什么时候

绳文人的文化有什么特点?发源于什么时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3/12/6 9:13:40

现在日本国内有所谓“绳(Jomon)热潮”,还出现迷绳文人生活以及他们制作的可爱土偶土器的所谓“绳文女”,以绳文时代题的免费刊物“縄文ZINE”炙手可热;7月3日起东京国立博物也举办“绳文1万年的美的鼓动”的达2个月大规模的展览会,首次把6件绳文国宝汇集一,对于许多迷上绳文文的人可以说是一大盛事。

绳文热潮还不仅如此,2020年东京奥运的火台要采用的就是绳文火焰土器国宝的模样,这件土器的确让人感受到绳文文化完成度很高,艺术性很高;日本人现在回首去看绳文文化,认定经有一万多年以上跟自然共生共存的绳文化,是日本文化原点,这个时代的文化基因,日本人至今依然继承著,而且我这两年遇到许多青森等出身的朋友,都认为日本人的根源就是绳文人,不断叙说绳文文化。

现在透过考古学、语言学、性状学、基因分析等,也知道绳文人是从1万5千年前(纪元前131世纪左右)起到2,300年前(纪元前4世纪左右)就住在日本的原住民了,尖峰时期(5、6千年前)达28万人,其后因为大陆弥生人移住日本列岛而告减少,弥生人被认为是在日本西部较多,主要是稻作农耕文化,跟采集、狩猎、捕鱼文化的绳文人不同,虽然绳文期也开始从事稻作;绳文人虽也有跟弥生人混血的,但基本上北海道爱努、琉球、日本本土如东北地区等绳文人遗传要素很强。

也有人认为绳文人是许多日本人的根源,认为有绳文文化,日本才会拥有许多其他国家没有的独特个性,像是非珍惜阳、富士山等,想作为自然界生物一部分生活的心情等,或比起重视物质,更重视心灵,也就是许多现代社会连日本人也忘记的价值,现在透过绳文文化而得以确认日本人内心深处脉脉传的底流。如此追溯绳文文化,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寻根的本能吧!

我虽然是学历史出身的,不过长年从事新闻工作,对于当代新事物事件较感兴趣,对于约1万5000年前起古早的绳文时代原本没有很大的兴趣;只有在20年前,曾为了孩子的教育,曾带他们去东京的百货队看过青森县青森市出土的绳文中期的三内丸山遗迹展而已,对绳文文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让我再度注意起绳文文化的是今年到青森县八户旅游,才知道青森县三件国宝,都在八户市内;其中两件是在栉引八幡宫的国宝馆展示的“白丝威褄取铠”,以及镰仓时代刀工菊一文字制作的“赤丝威铠”,对于甲冑有兴趣的人,不能不来朝圣;最有意思的是三件国宝──著名的“合掌土偶”,这是日本国内唯一采坐姿合掌状的土偶,是在绳文时代后期(距今约3500年前)的立穴式居住遗迹里挖掘出来的,通常在是川石器时代遗迹旁的“八戸市埋蔵文化财中心──是川绳文馆”展示,该馆每年有3万多游客造访,2011年开馆,今年1月已有20万人入馆,主要都是为了合掌土偶。

“合掌土偶”造型超级可爱,可以说是6件国宝土偶土器里最讨人喜爱的,虽然其他绳文维纳斯、假面的女或中空土偶、绳文的女神等也各有可观之处,不过合掌土偶身躯完整,脸部刺青鲜明,还很确实地在祈祷,也有很特别的情,因此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八户三八五流通社长泉山元引介,馆长古馆治亲自介绍该馆展品,并获准贴近拍摄国宝,让我格外理解到东北优秀縄文文化,感受到绳文之美。

青森县除了三内丸山遗迹外,主要就是八户市内渊川与新井田川分布有许多遗迹,“”是川遗迹”等四个遗迹被指定为国家级史迹,除了土偶土器外,还出土的绳文人红色的漆器等等,再三显示当时已有高度文明,许多器具完成度以及造型、图案多采多姿,非常惊人,充满创意与生命力,也显示当时的绳文人生活已非常细致,也显示日本开始定居而且如去狩猎、采集各种食物等许多文明面貌。

或许因为绳文时代比弥生时代等历史更早,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只从土器土偶以及贝冢、住宅来推测他们的想法,留给现代日本人许多想像与阐释的空间;像有许多人觉得绳文人非常神奇,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是「弱肉强食」而是「适者生存」,在现在生存不易的时代,绳文人随性生活让人羡慕;或有人认为现代人要学绳文人把各种烦恼都当作垃圾丢到贝冢去,不必钻牛尖。

从现在看土器土偶造型非常破天荒,但并非笨拙,而是一种人类根源性的思考的表现,充满生命活力,不用文字却能展现祈祷之美、生活之美、传递思想之美、装饰之美等,也因此日本追求根源性的艺术家如冈本太郎或民艺运动创始者柳宗悦也都曾经迷上绳文文化。

现在绳文之美甚至被认为是日本美的原点,或许也是日本人开始想确认自己属于岛国原生性的认同,也因此土偶的宇宙还会不断地被解读;我也因为对绳文之美有了初步认识,就觉得八户的朋友都有土偶般的可爱,也感受到他们以绳文人后代自居的志气,也体会到日本还有许多未知的奥妙!

标签: 绳文人日本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文人穷?古代文人真的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很多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是穷死的,比如:李白、杜甫、柳永、唐伯虎、徐渭……可以说在古代文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那么古代的那些文人们生活过的怎么样呢,是否真的是文人固穷呢?《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滕文公下》也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

  • 大禹传位给儿子夏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禹,夏朝,历史解密

    在尧舜禹时代的所谓禅让,肯定没有史书或者儒家记录中写的那么美好。因为从尧到启的时间太短,短到不足以改变一种制度。尧到舜再到禹期间经历了多少年,已经不可考,但这个时间绝不会太长。以那个时候的生存环境,人活到40岁就已经很难了。《史记》中记载舜在位13年。因此从尧到大禹的时间不会超过40年,甚至更短。短

  • 金朝亡国有哪些原因?大金面对蒙古为何毫无还击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金朝,宋朝,历史解密

    1234年正月,金国末代皇帝完颜守绪、完颜承麟死守蔡州城,在宋军、蒙古军的围攻下力尽身亡,国祚120年的大金国就此亡于宋军、蒙古军之手。金国不自量力,妄想从南宋身上弥补损失,终于落了个四面受敌,国家覆亡的下场。但假使南宋不同意与蒙古人夹击金国,那么历史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13世纪的蒙古军队是东亚首屈

  • 揭秘:孔子在日本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孔子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教育”的践行者,是“思想”的领头人,他的将“仁爱”的思想雨露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孔子不仅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日本是一个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厚的国家,儒家思想在日本颇为盛行。而尊孔祭孔,在日本也是由来已久。在古代日本,孔

  • 三国正史斩杀敌方大将最多的人是谁?是吕布还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关羽,吕布,历史解密

    如果要问三国斩杀敌方大将最多的人是谁?也许有人会想到是吕布,毕竟演义中武力最高的就是他;也许有人会想到关羽,因为演义里关羽确实斩杀了不少人而且有的还是武力强悍的猛将比如华雄,颜良和文丑,过五关时又斩杀了六员大将;当然更多的人可能会想到是赵云,演义中长坂坡之战时赵云七进七出曹操大营连杀曹操五十余员战将

  • 古代嫔妃身体“不方便”时,皇帝要宠幸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对于女性来说,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例假”或者是“大姨妈”。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女性生理上的正常现象。在女性来例假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事项,当然也包括不能进行房事。当然了,这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基本上也没什么,也都能理解。但是这对于皇帝来说,那就是一个“无理”的存在。毕竟一个

  • 历史上王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他真的是诸葛亮所骂的老贼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王朗,历史解密

    王朗是真实存在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最近经常喜欢的一个段子叫做诸葛村夫骂死王朗,这里面很明显的几句词都是说王朗是叛徒了或者说王朗是老贼了什么的。但是在实际上的王朗却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建立的国家都是分裂了汉朝了,而当时

  • 唐代宗李俶,经历安史之乱后,如何使大唐恢复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代宗李俶,后改名李豫,他便是唐明皇李隆基最宠爱的皇长孙,无能昏庸胆小怕事的皇太子李亨的长子,那个文治武功都不输于李家祖辈的唐朝中兴之帝王,天下女子都想嫁的广平王,也是后来的楚王太子。李俶是幸福的,生长在唐帝国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从小看尽长安繁华万里,看到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叩谢大唐的情景,因此自小李俶

  • 此人是史上最强盗墓贼?于七年挖遍唐朝皇陵,终被“唐朝”皇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李茂贞是唐朝的岐王、割据凤翔一带的军阀,有很大的独立性,华原县就是他的地盘,他将之升格为耀州,温韬被任命为耀州刺史。唐朝被另一个大军阀朱温灭掉后,李茂贞没有臣服朱温的后梁,而是召集人马想跟朱温干一架,结果朱温来了,兄弟没来,李茂贞被摁在地上摩擦,凤翔被团团围住。温韬很识时务地投降了,不久看李茂贞还撑

  • 都是皇帝朱元璋为什么如此信任朱标?而康熙却截然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元璋,朱元璋,历史解密

    都是皇帝朱元璋为什么如此信任朱标?而康熙却截然相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元璋和康熙皇帝都是很早就确立了太子。而且,他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太子。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两人此后在对太子的培养,以及处理太子的问题上,却是截然相反的。(朱元璋)朱元璋几乎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选为东宫太子的老师,让他们辅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