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是英雄还是愚蠢者?荆轲的历史解读

荆轲是英雄还是愚蠢者?荆轲的历史解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89 更新时间:2023/12/14 9:16:09

荆轲是英雄还是愚蠢者?荆轲的历史解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古至今,对荆轲的解读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侠义英雄。从战国末年直至司马迁写作《史记二刺客列传》,荆轲始终被视为一位侠义英雄、千古义士。看看历代咏叹荆轲的诗篇就可明白。“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陶渊明),“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白云上人英),这些诗句都高度赞颂了荆轲的侠义精神。

>

>荆轲曾经漫游邯郸,与一个叫鲁句践的游戏,发生争执。鲁句践发怒,大声呵斥他,荆轲默无声息地逃走了(嘿而逃去),之后不再见面。荆轲刺杀秦王的消息后来传至鲁句践那里,鲁句践深感后悔。这件小事,说明荆轲不好冲动,而是一个办事沉着冷静的人。荆轲不是一个愤青,也不是殉国志士,是一位侠义英雄,所以,他刺秦王绝非一时冲动。因此,中国历史上对荆轲的评价较多地是从道德角度肯定了荆轲的侠义精神。

>

>第二种观点:愚蠢之人,匹夫一个。这一观点最先提出者是汉人扬雄,发挥其观点者是司马光:“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扬雄认为荆坷不能算是一个义士,以君子的眼光来看,不过是个强盗罢了(荆轲,君子盗诸)。司马光进一步认为,荆轲就为了报答太子丹一个人的豢养之恩(“豢养”二字让人黯然神伤),不顾家族无数条性命,企图用一把小刀就能使秦国衰落、燕国强盛起来,明摆着就是一个傻瓜。朱熹也认为荆轲只不过是一介匹夫,其勇、其事何足挂齿,不值一谈(柯匹夫之勇,其事不足道)。

>

>所以,荆轲之举绝不是“义”士,而是一位愚蠢之辈。

>

>第三种观点:雇佣者。这是今人提出的。荆轲刺秦王并不是为了天下苍生,他只是受雇佣者,因为他欠太子丹太多,太子丹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收买荆轲,最后荆轲以命相还,充当了职业雇佣杀手。

>

>第四种观点:反动派。中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秦始皇是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因此,秦始皇的作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名符其实的时势英雄。

>

>因此荆轲刺秦王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荆轲刺秦王是自不量力的蛙臂当车。他之所以享有盛名是因为他刺杀的是秦始皇,是秦始皇成就了荆轲的盛名,这是荆轲的幸运。荆轲是最幸运的刺客,但并不是最伟大的刺客。因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荆轲是反动派。刺客以为杀掉某个人就可以改变历史走向或改变两个集团军力量的对比,这是不可能的。刺杀最多能做到的是延缓六国的覆灭,但绝不可能改变历史走向。

>

>元人郝经《咏荆轲》诗说:“纵使杀一秦,宁无一秦生。”讲得非常有道理。因为,即使荆轲刺杀了秦王嬴政,秦国还会推举出一位新的继位者,新国君凭借秦国的优势照样可以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

>这一派认为,“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不可取。这个信条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恩于己或信任自己,但是,这种牺牲是否值得,是否是正义之举,刺客们对此都缺乏理性分析。

>

>所以,荆轲代表了一股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死硬派的垂死挣扎。

>

>一个荆轲,各自表述。

>

>在解读荆轲这位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不提当代两部电影:张艺谋的《英雄》与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两位著名导演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绎了两千多年前荆轲刺秦王的事件。

>

>张艺谋的《英雄》套用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框架,但是,其中的刺客连名字都不叫荆轲。

>

>残剑、飞雪、如月三人曾联合起来刺杀秦王,但以失败身亡而告终。最后只有无名获得了秦王的信任,得以打入秦宫内部。无名怎样获得秦王的信任呢?无名练就了“十步一杀”的独门武功,这种武功可以在十步之内迅速置对方于死地。无名杀死了著名刺客长空、残剑、飞雪,获得了接近嬴政十步的机会。但就在无名接近秦王决定下手时,却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发现,自己试图刺杀的秦王嬴政其实也是一位“英雄”;因为,嬴政要统一天下,给百姓带来和平。

>

>在《英雄》中,张艺谋借残剑之口说,我们不能再刺秦王了,因为刺了秦王,天下会更乱,受苦的还是百姓。不如让秦王顺利地灭了六国,天下从此就太平了,人民也就安居乐业了。

>

>所以,在《英雄》这部电影中,英雄必须是和平的代言人。只有追求和平的人,只有为和平而战而死的人,才能算得上英雄。无名为赵人安宁想刺杀秦王,是英雄;残剑为“天下”太平不杀秦王,也是英雄。他们的行为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和平。长空舍身保无名,是英雄,残剑不杀秦王,使其取“天下”之大义,是英雄;秦王临危不惧、“刺客”当前识英雄,是英雄;无名不计个人恩怨、不计赵国一国的得失,着眼整个天下的太平,留得英雄秦王,性命,成就天下大同伟业,自己却背负“刺客”骂名,走完万箭穿心的生命旅途,是天大的无名英雄。

>

>这种解读是当代艺术家对“英雄”的一种诠释。

>

>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较之张艺谋的《英雄》更贴近《史记》中的荆轲。陈凯歌认为,荆轲在那样一个历史潮流中去刺秦王,不是出于一个概念、一种简单的民族大义,或者只是为燕国、只为太子丹本人,他是自发、自觉地去刺秦王的民族英雄。

>

>陈凯歌给荆轲的定位是:他是一个普通的平民。荆轲以杀人为职业,他经历了职业杀人者良知觉醒的过程。荆轲用自己的死证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用寻求生路的方式去证明。

>

>那么,我们今天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荆轲与秦王嬴政呢?

>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中国历史上对荆轲的赞扬是出于对一种对抗暴力的侠义精神的赞扬。侠为名节,为尊严,为知己者死。“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一诺千金,不负知己。自古艰难唯一死,而荆轲却从容赴死,悲壮苍凉,感动千载。在传统中国人的道德观中,荆轲是一位侠义英雄。

>

>其次,我们不能因为承认秦王统一中国顺应了历史潮流就简单地否定荆轲的行为。如果这样简单化地看问题,屈原为了楚国不被秦国吞并,多次抗争,直至沉江殉国,不也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吗?如果这样看,屈原岂不也成了反动派?秦国要统一天下,楚国也要统一天下,齐国也可以统一天下,主观上要统一天下的并非只有一个秦国,我们不能因为最终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就把所有曾经想统一天下的各国反秦志士都说成是反动派。所以,我们应当有一个“大英雄”的观念:秦王嬴政统一夭下,是时势英雄;荆轲刺秦王,是侠义英雄;屈原为自己的国家奋斗终生,自沉泪罗,是悲情英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

>荆轲因刺秦王而死,是侠义英雄,被荆轲在大殿上追杀得绕柱而逃的嬴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开创统一帝国的鼎鼎大名的秦始皇。秦始皇在中国历代皇帝中留下的谜团最多:

>

>第一,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还是子楚?

>

>第二,秦始皇到底长得什么样?

>

>第三,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

>第四,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

>

>第五,秦始皇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真如司马迁《史记》所写的那样吗?

>

>所以,这位千古一帝是一位让人说不尽的皇帝,他既是西周王制的终结者,又是皇帝制度的开创者。因此,要说清楚这位皇帝,必须先说清楚这个时代,说清楚秦国的崛起之路。因为,秦王嬴政毕竟是站在秦国先君的肩膀上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那么,秦国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崛起的呢?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指鹿为马的故事

涯组词

冷暖自知

标签: 愚蠢

更多文章

  • 以汉民族为主的华夏各民族的融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民

    以汉民族为主的华夏各民族的融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这其中似乎有一个悖论,民族的融合是以征战为前提的,没有征战,谈不上不同的民族走到一起。只有走到一起,面对面地交织着爱恨情仇,最后才有相互了解、相互吸引、相互吸收,然后才有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秦法,汉儒——从秦代的重法家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加上汉

  • 李斯个人资料介绍,秦国著名政治家李斯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

    李斯个人资料介绍,秦国著名政治家李斯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李斯是战国末年秦国著名的政治家,荀子是楚国人,拜荀子为师学习政治谋略,学成后他来到秦国从政,官拜丞相之位。李斯得到了嬴政的重用,辅佐嬴政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另外,李斯在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等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接下来

  • 李斯是怎么死的?李斯向秦始皇提了什么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斯

    李斯是怎么死的?李斯向秦始皇提了什么建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在我国历史上声名显赫,功绩卓著。他年轻时当过小穷,后拜苟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学业完成以后,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

  • 张仪兼为秦、魏之相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相

    张仪兼为秦、魏之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三二二年秦攻取魏的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平周(今山西介休西)。这时魏惠王由于惠施“欲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策略失败,不得不采用秦相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起用张仪为魏相,张仪把惠施逐走。《吕氏春秋·不屈篇》说:“惠施易衣

  • 史上最惊悚:秦太后欲拉男友殉葬上演僵尸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史上

    史上最惊悚:秦太后欲拉男友殉葬上演僵尸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史上最惊悚:秦太后欲拉男友殉葬上演僵尸恋一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临终心理辅导课程原文: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

  • 第6节 胡亥,大秦帝国的败家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败家子

    第6节胡亥,大秦帝国的败家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说赵高是秦国的掘墓人的话,那么胡亥这个大秦国的葬送者就当之无愧了,赵高只是为大秦帝国的灭亡创造条件,是胡亥,一手把秦国推进了赵高挖好的墓坑。赢胡亥,是赢政的少子,大秦国的第二代领导人。胡亥本来也没打算作皇上,后来他之所以能够当上秦国的一把手

  • 秦朝统一六国时的血腥屠城,总人口竟损失剩三分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

    秦朝统一六国时的血腥屠城,总人口竟损失剩三分之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这里记载了一组组血淋淋的数字。每次战争,都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被杀,皇帝的宝座,确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啊!中国历代皇帝,对于反抗者与被征服的异国、异族的屠杀,向来是极其残酷的。这种屠杀,往往不限于失败的反抗者和被征服的异国、

  • 娱乐至死:残暴荒淫之君胡亥的最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荒淫

    娱乐至死:残暴荒淫之君胡亥的最后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娱乐至死:残暴荒淫之君胡亥的最后结局秦朝短命的直接原因是胡亥的残暴。他的残暴,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秦始皇称帝后的第一件事是改自己的尊称为“皇帝”,以显示他的尊贵。与此称鲜明对比的是,秦二世上台后欲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极

  • 秦朝为何短命夭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秦朝为何短命夭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奸臣猖狂,秦朝速亡!纪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巡游,在平原津(地名)病倒了,七月里,他到了沙丘,病势越来越严重。秦始皇知道自己不行了,嘱咐丞相李斯和宦官赵高:「快写信给太子扶苏,叫他把兵权交给蒙恬,自己立刻动身回到咸阳去。万一我好不了,就叫他举办丧

  • 历史解密:秦朝灭亡之后其实还存在陈胜的楚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

    历史解密:秦朝灭亡之后其实还存在陈胜的楚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之后,能否有个楚朝中国前史朝代是这样排序的: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这是咱们从小就背熟了的。其实,秦之后,汉之前,应该是有一个楚朝的,仅仅大家一向没有供认它的存在。咱们看一下秦消亡到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的大致进程: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