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勤政秦始皇一天阅读量达30万字

勤政秦始皇一天阅读量达30万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972 更新时间:2023/12/23 17:30:49

勤政秦始皇一天阅读量达30万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始皇忙于公务日览三十万字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文字:“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说秦始皇专权独断,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

按照“秤取一石”理解,“石,百二十斤”。秦权一斤的单位量值在250克左右,确实可以说是“秦一斤合今半市斤”。计量史家依据对有自重刻铭的秦权实物的实测数据,得知平均为257克,“百二十斤”则为30.8公斤。参照邢义田先生对于书写《史记》竹简重量几种推算的平均数51.015公斤,如果秦始皇批阅的文书用同样的每简38字的形式书写,则“石,百二十斤”的篇幅可以书写31.79万字。

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每天必须处理的“书”,竟然超过30万字。这真是惊人的阅读量!

张松:过目能诵一目十行

曹操会见刘璋的使节张松,未予礼遇。曹操属下高级文官杨修却深心器重张松的才华。杨修将曹操撰写的兵书向张松展示,“松晏饮之间一看便暗诵。”(《说郛》卷五八上陈寿《益都耆旧传》)这个故事,《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这样的类书,都作为“强记”也就是记忆力奇好的典型。宋人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据此称张松为“世俗命强记者”。然而宴饮之间就能读完一部兵书,首先表现出的是阅读速度的优异。《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又予以文学渲染。罗贯中笔下,张松和杨修有这样的对话:“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后人有诗赞曰: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后来曹操得知此事,说:“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于是“令扯碎其书烧之。”《三国演义》淡化了“晏饮之间”的情节,也消弱了张松才能的感染力。不过,赞诗中所谓“目视十行书”,却是直接肯定了张松的阅读速度的。试想一顿饭的工夫能够将一部“十三篇”的军事学著作“从头至尾,看了一遍”,阅读速度确实非同一般。

汉武帝:每天阅读量不足七千余字

《史记・滑稽列传》写道:“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汉武帝连续多日阅读这“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即两个人才能勉强抬得动的“奏牍”,每天中止之处,都认真作了记号,随后再从标识记号的地方接着读,一直读了“二月”方才结束。东方朔上书“用三千奏牍”,邢义田先生分析说,“如果东方朔不用牍而用简,三千简大约重9491.825公克,或9.5公斤左右。”“如果东方朔是用较简为宽的木牍,三千牍的重量更要多上好几倍。”假设东方朔上书用简,重9.5公斤,依然参照邢义田先生测算书写《史记》竹简重量51.015公斤这一平均数,东方朔上书字数应大略为《史记》的18.62%,也就是9.8万字左右。汉武帝读这些文字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平均的阅读量不足1.7千字。这自然与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政务繁忙与兴趣广泛有关。看来,仅仅就东方朔上书“读之二月乃尽”的故事,是不可以讨论汉武帝的阅读速度的。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样“雄才大略”,同样日理万机的秦始皇,每天处理公文的数量定额竟然超过30万字。

进行这样的比较,其实应当注意到如下事实: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正是履行军政管理的常规性的工作。而汉武帝的日常生活,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内容的。他阅读东方朔“奏牍”,其实可以理解为“业余”在读“闲书”。此外,汉武帝对于东方朔上书,看来是在一字一句仔细地读,“读之,止,辄乙其处”。而秦始皇处理公务,一定是有主与次、重与轻、详与略的区别的。作为最高执政者,即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上奏文牍一一详尽研读。另外,人们还会想到,司马迁的记录,是不是能够完全确信呢?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番话,是出自反对派方士之口。司马迁是这样记述的:“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涉及秦始皇公文阅读速度的关于这位帝王工作作风的评论,是和对暴政酷刑的批评一同发表的。随后侯生、卢生逃亡。方士的背叛激起秦始皇暴怒。他说:“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言以乱黔首。”随后竟然引起了坑儒这一文化史上的著名事件,“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侯生、卢生关于“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的议论,究竟是不是“诽谤”之辞呢?

秦始皇所谓“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应当指的是“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不闻过而日骄”一类指责。就现有资料分析,没有理由判定“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这样的未必可以归结为“不德”的批评是“诽谤”性语言。侯生、卢生只是自方士的立场出发,从神秘主义文化的视角,以为“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所谓“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很可能只是对秦始皇行政风格的客观性的描述。这一情形,其实和秦始皇琅邪刻石自我标榜诸言辞中所谓“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忧恤黔首,朝夕不懈”,“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的说法大体一致的。他的政治目标,可能确实是要实现会稽刻石所谓“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的境界。

应当承认,秦始皇有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罪恶,有严刑酷敛的暴行,又有种种政治失误,使得“百姓怨望而海内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演出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但是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他确实是一位少有的勤政的典型。即使他对下级繁多的上报文书或者只是大致浏览,或者只是择要批复,31.79万字的总数量,以“日夜”在文案旁工作12小时计算,每小时过目的文字数量也平均在2.65万左右。这样的工作量导致的劳累可以想见。所谓“朝夕不懈”,所谓“莫敢怠荒”,果然不是虚言。而秦王朝行政特征的峻急节奏,也可以因此有所体现。不仅秦始皇处理公文的效率十分惊人,他在相当艰险的交通条件下多次辛苦出行,“亲巡天下,周览远方”(秦始皇会稽刻石)的实践,也可以大略真切地反映所谓“皇帝之功,勤劳本事”的行政史的实在。

推荐阅读:

奔驰GLK300是什么级别

和氏璧简介和氏璧出自春秋时期的哪个国家?

宙的组词

标签: 万字

更多文章

  • 吕不韦是一个奸任之人?吕不韦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吕不韦

    吕不韦是一个奸任之人?吕不韦的传奇人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太史公曰:孔子的所谓间者,其吕子乎?那么,吕子是怎样的奸任之人呢?吕不韦是一个谜一样的传奇人物,他经商成巨富大贾,从政成显赫的丞相,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商人从政而业绩卓著者。他经过商,摄过政,打过仗,编过书,是秦完成最后统一的大功巨。而

  • 秦朝猛将王翦灭楚为什么非向赢政要兵60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秦朝猛将王翦灭楚为什么非向赢政要兵60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战国末期王翦的灭楚之战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从此战当中你完全可以看出王翦作为帅才的大格局眼光以及老将用兵的非凡谋略。公前224年秦王赢政决定发动灭楚之战,针对灭楚之战秦王同时问李信和王翦需要多少兵力,李信回答“二十万足矣”,而王翦回答

  • 秦朝大丞相李斯为何败于阉人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阉人

    秦朝大丞相李斯为何败于阉人赵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李斯是历史上很令人疑惑的人物。李斯的乐成。有着云云醒目的辉煌。但李斯在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之处,却不是他的乐成,而是他的失败。李斯的失败,两千年之后。还令人浩叹。他是其时最有名的政治哲学家荀子的高徒,也算是在今世大师哪里拿到了政治哲学博士学位,

  • 英布谋反,萧何污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污名

    英布谋反,萧何污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淮南王英布起兵谋反汉十一年(前196年),淮阴侯韩信被吕后诛杀,英布心中十分恐慌。这年夏天,梁王彭越又被汉王杀害,做成肉酱,赐给各个诸侯。当肉酱送到淮南时,正在打猎的英布大为恐慌,偷偷派人将军队聚集,随时注意邻郡的意外警报。英布有个宠姬生了病,在医生家就

  • 第1节 匈奴,又见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

    第1节匈奴,又见匈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匈奴人是汉族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他们逼着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逼着刘邦妥协退让,就是在汉武帝时期的漠北大战受到毁灭性打击后,他们还会卷土重来。强悍的匈奴军队,使得秦皇汉武这样有作为君主也对他们有所顾忌。他们个个骁勇善战,组成了历史曾经强大一时的骑射军团。从

  • 秦始皇大将蒙毅怎么死的?秦朝蒙毅将军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

    秦始皇大将蒙毅怎么死的?秦朝蒙毅将军死因揭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大将蒙毅怎么死的骁勇善战的秦朝大将军蒙毅与兄蒙恬同是秦始皇时期的人,在秦始皇统一华夏时,蒙毅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业就有他的功劳。一起看下文秦始皇大将蒙毅怎么

  • 中国帝陵八大谜团:还原秦始皇陵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谜团

    中国帝陵八大谜团:还原秦始皇陵真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雍正泰陵:是否有黄金头颅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泰陵曾被认为被盗掘过,于是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不过沿着盗洞口发掘了2米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

  •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孟姜女为什么哭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孟姜女为什么哭长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据古老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孟姜女是个善良的女子,关于她哭长城的故事流传至今,孟姜女为什么要哭长城呢?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孟姜女要如此伤心?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这样的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 长平之战结束后,战神白起为什么要大规模屠杀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战

    长平之战结束后,战神白起为什么要大规模屠杀俘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长平之战的结局出现大规模屠杀俘虏现象,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无论是当时的风气还是战争本身的发展态势,都决定了白起和秦军十有八九会对投降者进行屠杀。首先,战国时的秦军,为了将自己塑造成专业的杀戮机器,所以对于被征服者的屠戮一

  • 泰始皇皇陵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皇陵

    泰始皇皇陵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