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八节 改革乏力――积弊难除河西之地得而复失

第十八节 改革乏力――积弊难除河西之地得而复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57 更新时间:2023/12/15 21:31:24

第十八节改革乏力――积弊难除河西之地得而复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秦厉共公开始,秦国亦随历史的脚步,踉踉跄跄地走进了战国时代。

>为什么说秦国是踉踉跄跄地走进战国时代呢?

>

>因为,刚刚迈进战国时代门槛的秦国,这时候政权交递频繁,君不安位,国无宁日。从公元前476年秦厉共公继位至公元前399年简公之子惠公继位,秦国于75年内先后立君五位,最短的国君在位仅仅四年。

>

>不过,走进战国时代的晋国政局比秦国还要乱。晋国由于在春秋前期发生过几十年的公族内乱,所以晋国的历代君主采取不给公族子弟封地和官职的办法,消除公族内部对君位的威胁。可是,这样一来,政权就渐渐落到了卿大夫手中。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已经是“政出家门”,由卿大夫主宰一切,国君竟成了傀儡,甚至被任意杀死或废掉。所谓的“家门”主要是指智氏、韩氏、魏氏、赵氏、范氏、中行氏。

>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执政者智伯为了削弱韩、魏、赵三家势力,维持公室统治,向韩康子、魏恒子、赵襄子各要100里的土地和户口。韩氏、魏氏畏惧强横的智氏,不敢不给,而赵氏却不买智氏的账。于是,智氏胁迫韩氏、魏氏一起攻打赵氏,包围了赵氏的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晋阳城十分坚固,魏、韩、智氏三家打了一年也没有攻下来,智伯便掘开汾河水灌城,城内的情形十分危急。赵氏权衡利弊,派人联络韩、魏,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杀掉了智伯,共同在晋国执政。攻灭智氏之后,韩、魏、赵三家形成了鼎足之势。他们害怕晋公室东山再起,于是便三家分晋,消灭公室,站稳了脚跟。

>

>公元前403年,三家同时派人到洛阳,请求周威烈王封他们为诸侯。这时国力贫弱、无力驾驭诸侯的周天子,看到分晋已是既成事实,也就顺水推舟,册封了韩侯、魏侯、赵侯。三家得到册封后,各自建立了都城和宗庙,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

>

>就在晋国发生“三家分晋”的这一段时间里,秦国经历了厉共公、躁公、怀公、灵公、简公五代君主。

>

>这五位秦公的政治军事才干实在不怎么样,在秦的发展史上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作为守国之君,甚至连先公们打下的都邑城镇土地都守不住。相比较而言,秦厉共公还算是有点小作为,比如在他为君时期,先后还有蜀人、楚人、晋人及义渠戎来朝贡献礼,秦国开始了与蜀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厉共公还不时地对周边的戎狄进行征伐,曾一度攻灭了大义渠戎国,俘虏了义渠戎王。在这一段时间里,厉共公还向东攻打晋国的边城,占领了晋的魏城,向南夺取了楚国的南郑,并且建筑了城郭。但是,到了秦躁公继位之后,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郑发生叛乱,而且义渠戎也死灰复燃,攻打秦国的要地,一直打到渭河边上。躁公在位13年,无所作为,功业平平。躁公去世之后,他的弟弟从晋国归来,继承了君位,这就是秦国历史上的秦怀公。怀公看到秦国在与魏国的争战中屡屡失败,国运堪忧,主张实行改革,但这时,秦国的大权旁落到公卿们的手中,庶长晁与大臣们发动宫廷政变,将其包围,怀公被迫自杀。怀公在位五年,死后由他的孙子,即太子昭之子登上君位,是为灵公。灵公看到三晋攻秦,两次都攻到泾阳等腹地,于是就把都城迁到战略要地泾阳,并且几次发兵攻打魏国,想夺回失去的土地,但未能奏效。秦灵公作为有限,但有两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点痕迹,一是在吴阳作上,祭祀黄帝,作下,祭祀炎帝;二是进击魏的少梁之地,并且在魏秦交界处修筑长城,以阻止魏军的进攻。秦灵公死后,他儿子连有改革思想,但为贵族所不容,未能继承君位,而是由从晋国迎回来的怀公之子,也就是他的叔父悼子继承君位,这就是秦简公。简公时,秦国国力更为衰落,魏国乘虚而入,接连攻占了河西之地。

>

>秦简公即位之时,关东各国社会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秦简公实行了一些革新措施,比如,公元前409年“令吏初带剑”,前408年“初租禾”。所谓初租禾就是按照土地占有者实际占有的土地面积,征收农作物实物税。这项制度的实施,就是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占有者对所占土地拥有所有权,使大批占有私垦田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成为土地的合法主人。承认土地私有的结果,大大刺激了私有经济发展,得到了封建地主与自耕农的支持。

>

>但是,秦国的奴隶制经济变化极其缓慢,国力长期处于疲弱状态,在与强魏的争战中,败多胜少,据《史记》等资料记载,吴起率魏军大胜秦军六七十次,秦国的国力、军力疲软程度可想而知。惠公继位之后,进行了一些改革,从魏国的手中夺回了河西的一点地方,但是,楚国却乘秦国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无力南征之机,攻占了秦汉水流域之地,达到汉中东南部,蜀也攻占汉中之地。直到惠公继位之后的第13个年头,才倾全国之力攻楚伐蜀,收复了汉中,初步构成对楚对蜀的战略防御体系,秦国的周边环境才稍稍恢复了安定的状态。

>

>但是,正如吴起与魏文侯论山河之险时指出的那样,对于一个国家的长久安危来说,山河之固,固然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德不在险”,秦国此时的政治体制已经成为制约秦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所以秦国尽管竭尽国力与魏争夺河西之地,与楚争夺汉中之地,藉以自保,但在腐朽落后的政治制度下,军心士气,国力民力都无法与经过改革后的魏、赵、齐、楚等国相比,秦惠公十一年,魏国的河西守吴起以5万兵力大破秦军50万军队,完全夺取了秦国早在秦穆公时期就占有的河西地,即今天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大片土地,河西全境到此全部归于魏国。魏国攻战河西之后,就沿河修筑了一道长城,把秦的河西土地变成魏的河西郡,成为插入秦国领土内的一把尖刀,秦国军队被迫从黄河西岸后撤,对魏军采取守势。河西之地被魏占领后,此时的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几有灭亡的危险。

>

>面临如此危险的形势,秦国统治阶级认识到,要对付强敌,就必须有一个政治上成熟的君主。而这时,即位为君的出子只有两岁,由他的母亲主持朝政。出子的母亲为了笼络人心,大量赏赐外戚和宦官使得秦国的国库空虚。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出子的母亲采取加重税率的办法,横征暴敛,这自然引起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这时,秦国的有识之士和公室贵族们都希望秦国能够出现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重现当年秦穆公时的强盛。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墙头草”雍齿简介,刘邦非但不杀他反而还被封了侯(张良之计)

汉族人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叫汉族?

指鹿为马的故事

标签: 河西

更多文章

  • 赵高指鹿为马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指鹿为马

    公元前201年,秦始皇带着丞相李斯、赵高和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出去巡游。半路上,秦始皇突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很不舒服,随行的御医看过以后,给他服过药,可秦始皇的病情不但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重。当走到沙丘,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命令赵高给自己的长子扶苏去信,命令他火速赶回咸阳,主持自己的丧事。秦始皇的信还没

  • 历史揭秘:秦朝百万大军为何神秘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朝

    历史揭秘:秦朝百万大军为何神秘失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百万大军为何神秘失踪?沙丘对秦帝国而言,是一个命中注定的宿命之地。这是天下大乱的前夜,也是秦王朝难逃的劫数。在之后的三年的时间里,无数秦军将士浴血奋战也无法挽回秦朝灭亡的厄运了。那么这个曾经如此强大的秦帝国为何在秦始皇死后仅仅三年就

  • 秦朝军事领导体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

    秦朝军事领导体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公元的221一前206)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进入崭新的历史时代。秦朝军制是秦国军制的继承和发展。其显著特点是:以高度集中的兵权,拱卫高度集小的君权;以严密的军事制度,从属严密

  • 第十七节 纵横秦廷――蔡泽相秦急流勇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急流勇退

    蔡泽就是那个其貌不扬的燕国人。不过,蔡泽到秦国前后天壤之别的命运变化,不得不令人感叹“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至理名言。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蔡泽是个其貌不扬的雄辩之才,曾经游学过很多诸侯国,想谋得一官半职,但始终都没能得到过重用。当时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看相先生唐举给蔡泽相面,认为蔡泽鼻

  • 秦始皇焚书坑儒 暴政只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暴政只留下千古骂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而因为“焚书坑儒”事件给后人落下了个千古骂名,为残忍暴虐的君王。而在这历史长河中,秦始皇进行这番行为无非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朝政,为统一思想所作的一个策略,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这件事情的始末。秦始皇“焚书坑儒”

  • 秦朝为什么短命?秦历“二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朝

    秦朝疆域第二代皇帝懦弱或胡搞,朝代必短促;事业继承者“兴盛世”,朝代多长久。一种现象出现次数多了,其背后一定有着某种规律,江山是打下来的,开国皇帝多半是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谋取天下,开创基业,历经了苦难和挫折,所以成功后懂得珍惜,能主动地吸取前朝末代统治者的教训,励精图治,从而让政权得以稳定和长久地

  • 揭秘:章邯为什么宁愿自杀身亡也不背弃项羽投降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

    揭秘:章邯为什么宁愿自杀身亡也不背弃项羽投降刘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章邯后来为什么不投降刘邦章邯是秦末著名的将领,他先是带着一群囚徒击败了诸多的起义军,后来再被项羽击败之后,转投项羽,成为了项羽手下的大将,后来更是被封为了雍王,可以说是三秦里面最强大的一个,但是后来被刘邦水淹废丘,章邯也自

  • 秦始皇陵墓之谜 秦始皇陵墓的九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之谜秦始皇陵墓的九大谜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座落在骗山脚下的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为建成这个巨大的皇陵,秦始皇动用了工匠70万,历时38年,耗费了三分之一的国家税赋。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两千多年前人类建筑力的奇迹。千百年来,关于秦陵地宫,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

  • 赵高是如何死的?历史上赵高的结局是被诛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结局

    赵高是如何死的?历史上赵高的结局是被诛三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羽翼已丰的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

  • 胡亥并不是个蠢材,从他登基后做的3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的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他的

    胡亥并不是个蠢材,从他登基后做的3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的才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秦始皇帝死了之后,赵高从原本的中车府令做到了大秦的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远远还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地步,因为他身后还有一位秦二世胡亥,虽然胡亥是在赵高的扶持下才当上的皇帝,可是秦朝皇帝权力之大,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