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节 文帝刘恒御匈奴

第三节 文帝刘恒御匈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51 更新时间:2024/1/10 1:51:09

第三节文帝刘恒御匈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

>

>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涠如洗。

>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

>

>不如南粤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时!

>

>这首《长门怨》,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所作,表达了和亲女子对中原君王的思恋与怨嗔。每次和亲,都有人作为陪嫁品,随和亲女子前往匈奴。娄敬提出和亲之策起,不知道有多少人作为陪嫁品前往匈奴。陪嫁之人背井离乡,也有不愿意的,但无能为力。

>

>在文帝期间,出现了一位报复心极重的陪嫁品——中行说

>

>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长安的桃花、李花竟然在十月绽放。古人相信,天现异相,必有大事。接着,骄横乖戾的淮南王刘长造反,死在贬谪途中,刘恒悲痛伤怀。刘长绝食而死的伤心事还耿耿在胸,冒顿突然写了封信给刘恒:

>

>匈奴单于冒顿给汉朝廷送来书信说:“前些时候,皇帝谈到和亲的事,与书信的意思一致,双方都很满意。汉朝边境官员冲撞、侮辱了我们的右贤王,右贤王气恼之下来向我请示,我听从了后义卢侯难支等人的意见,与汉朝的官吏互相敌对,并使得你我之间的和好盟约断绝,兄弟之国情谊也大受损伤,为此我惩罚右贤王,命令他攻击月氏国。由于苍天降福保佑,加上战马强健、将士精良,现在月氏国已被我消灭,其部众或杀或降,月氏已被我征服;乌孙、呼揭、楼兰等国及其附近的二十六国都已经归顺了我匈奴,现在北方所有游牧民族都已合并统一了。我愿意平息战事,休息士卒,安定居民,牧养马匹,消除以前的仇恨和战争,恢复原来被断绝的结好盟约,以使双方边境的民众安定。如果皇帝您不想我们匈奴靠近汉边境居住,我会诏令匈奴的官民远离汉边界。”汉文帝复信说:“单干深明大义,对这件事朕表示高度的赞赏。汉与匈奴相约为兄弟,所以我们送给匈奴的东西很多而且很贵。违背盟约、离间兄弟情谊的事情,尽管多发生在你们匈奴一方,右贤王之事也是事出有因,单于也就不必过分责备他了!单于如果能按来信所说的去做,明确告知大小部属官员,使他们不再违反和约,遵守信用,这就算是遵守了单于您信上的约定了。”

>

>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冒顿这封信表面要求交好,实质是威胁。他平定北方,势力大增,可能效仿南越王,突然在北方称帝。他这封简简单单的信,确实棘手,刘恒招朝臣商议对策。此时的大汉朝廷,真是朝中无人,军中无将,全体同意和亲。朝臣的理由是:匈奴刚统一北方,锐气当头,就算汉朝赢了,那片盐碱地也不好。

>

>刘恒不喜欢打仗,朝臣倡议和亲,正中下怀。如果贾谊在朝,必定大发出兵的宏论。曲高和寡,庸人容不下才人,才人又要遭遇郁闷悲愤的打击,苍鹰落水,只能淡然地低头,闭眼等死,如果勉强挣扎,只会让后人徒增伤悲。

>

>其后不久,冒顿死去,他的儿子稽粥继位,被称为老上单于。为了两国继续和好,文帝又把一位宗室的女儿翁主嫁给他做阏氏,并派宦官燕人中行说去辅佐翁主。中行说不想去匈奴,汉朝廷逼迫他去。中行说恼怒地说:“如果一定要让我去,我就一定会使汉朝深受匈奴的祸害!”中行说到匈奴以后,就归顺了单于,单于很宠信他。这就为汉匈失和埋下了隐患。

>

>当初,匈奴人非常喜欢汉朝的缯帛丝锦和食品。中行说劝单干说:“匈奴的人口,与汉朝人口相比差之甚远,然而能强大起来,原因在于匈奴人的衣着、饮食习惯与汉朝不相同,而不必依赖汉朝。现在,单于您改变习俗,喜爱汉朝的东西,汉朝只要拿出不到它所有东西的十分之二,就会把匈奴人都收买过去。”他把所得的汉朝的丝绸衣裳,叫人穿在身上冲过草丛和荆棘地,结果衣服裤子都被撕裂扯烂,以显示它不如匈奴人所穿的兽皮结实实用;又把所得的汉朝的食物都扔掉,以显示它不如乳酪便利和味美可口。中行说还教单于的左右侍从学习文字,凡是匈奴送给汉朝的书信木札以及书信木札上的印封,其规格都增长加宽,并使用傲慢不逊的言辞,自称是“天地所生的,日月所置的匈奴大单于”,汉朝使者有人讥笑匈奴是不讲礼义的民族,中行说就驳斥汉朝使者说:“匈奴的习俗律法容易实行,君臣之间坦诚相见,可维持长久。一国的政务会,就像一个人的身体那样容易控制协调,而且必定拥立宗族的子孙为首领。现在中原虽自称是礼义之邦,但同姓之间相互仇杀争夺,以至于改姓,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希望你们不要多说了,汉朝送给匈奴的好米酒曲、缯帛丝绵,只要数量足够、质量好就行了,你们这些居住于中土的人,何必多说话呢?而且,你们所给的东西,如果数量足、质量好,就算了;如果数量不足、质量低劣,那么等到秋天庄稼成熟时,我们匈奴的铁骑就会去践踏你们的庄稼!”

推荐阅读:

莫名其妙的意思是什么?

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清朝唯一没有谥号的皇后(死后葬礼寒酸)

千钧一发的意思|成语大全

标签: 匈奴

更多文章

  • 汉质帝刘缵东汉时期的外戚,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极为活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外戚

    汉质帝刘缵东汉时期的外戚,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极为活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一朝,女主之盛,在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时代,绝无仅有,“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范书《皇后纪》语),二十四史中,对后妃的记载都是《后妃列传》,唯有东汉一朝的后妃是《皇后本纪》。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

  • 处女皇后张嫣简介,张嫣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后

    处女皇后张嫣简介,张嫣结局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处女皇后张嫣简介,张嫣结局如何?西汉第二任皇帝刘盈的谥号为“孝惠”,“孝”代表孝子善于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惠”则代表着仁慈、柔顺,这两个字完美概括了刘盈的一生。作为汉高祖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刘盈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与父母迥然不同,他天性纯善、仁柔

  • 刘彻简介:纵横千古的帝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帝皇

    刘彻简介:纵横千古的帝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纵横千古的帝皇:刘彻生于帝王之家,从小经受的是严格的以治理天下为目的的严格系统的训练,是一个科班出身的标准君主。但这并没有抹杀刘彻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拥有的独立个性和朝气。刘彻简介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

  • 第二节 左右战局的友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友谊

    第二节左右战局的友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是一条真正的血性汉子,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在百姓心中,他不但是顶天立地的好汉,而且是说一不二的英雄。当时,他提出第二天攻打军,是不会动摇的。面对“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残酷局面,项羽的部下以及刘邦的谋士都心急如焚。楚军中流行着项羽必胜的流言,而刘邦军中

  • 汉恒帝刘志 汉桓帝刘志:史上最昏庸的皇帝 竟公开标价卖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昏庸

    汉恒帝刘志汉桓帝刘志:史上最昏庸的皇帝竟公开标价卖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封建王朝,大臣们私底下买官卖官不足为奇,就算是公开买官卖官都不足为奇,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竟然公开且明码标价的卖官,这真的是荒唐了,这样的官员又怎样去帮助皇帝治理国家呢。这位最最最昏庸的皇帝便是汉灵帝刘宏。刘宏也是幸运的

  • 汉少帝刘辩 刘辩怎么死的让人叹息 生前皇帝死后只能葬太监墓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让人

    汉少帝刘辩刘辩怎么死的让人叹息生前皇帝死后只能葬太监墓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乾陵是辽世宗的长子景宗皇帝耶律贤的陵墓附衬乾陵下葬的有景宗的皇后──承天皇后萧燕燕,景宗次子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秦晋国妃萧氏。有的说是太子身患绝症命不久矣还有的说本来皇位就是大王爷的不知道为何缘由顶撞了病中的老皇帝才让

  • 汉高祖刘邦是如何对待亲生父亲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是如何对待亲生父亲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各个朝代中,汉朝最讲究孝道。无论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还是在之后,孝道都是朝廷大力宣扬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到了东汉时期,更是明确把察举制作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但是作为大汉朝的开山鼻祖汉高祖刘邦来说,却偏偏对自己的亲爹刘太公做了

  • 刘邦发小审食其简介 吕雉为何宠信审食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

    刘邦发小审食其简介吕雉为何宠信审食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高祖刘邦与戚夫人、吕雉之间的感情纠葛,历来为后人所争论。对于这段复杂的关系,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有说汉高祖刘邦忘恩负义,冷心薄情的。吕雉下嫁,为其照顾老小,但最终他却宠爱戚夫人。冷落原配不说,还准备废了嫡子。也有说戚夫人纯粹绿茶婊的

  •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羌族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月上报案卷,他往往哭泣流泪。他曾

  • 为什么刘邦不杀多次背叛他的雍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他的

    为什么刘邦不杀多次背叛他的雍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为什么刘邦不杀多次背叛他的雍齿?雍齿是汉高祖刘邦手下一名大将,但是反复不定,曾多次背叛刘邦,但最终还是投在刘邦麾下。雍齿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是刘邦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想杀掉他,但介于他曾立功不少,便没忍心。为什么刘邦不杀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