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少年有为的贾谊个人生平简介

少年有为的贾谊个人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819 更新时间:2023/12/15 1:34:37

少年有为的贾谊个人生平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贾谊的这一生非常的短暂,不过他年少有为,十分的聪颖。贾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今日我要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年少有为的贾谊个人生平。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少年有为破格提拔: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少年时,就跟着荀况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张苍学习《春秋左氏传》,后来还作过《左传》的注释,但失传了。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他又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贾谊才18岁,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

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后为汉朝廷尉),是原来秦朝名相李斯的同乡,又是李斯的学生。吴公了解到贾谊是一个学问渊博的优秀人才,对他非常器重,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十分宠爱。吴公是李斯的学生,也是很有学问的,贾谊在他门下学习,受到很大的教益。这时,贾谊为了勉励大家学习,传授《春秋左氏传》。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十分安定,被评定为天下第一。

子百家之书,是个年轻有为的人才。”就把贾谊召到中央政府,任命为博士。从此,贾谊步入了政治活动的舞台。当时贾谊才二十一岁,在当时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轻的。

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每当汉文帝提出问题让博士们议论时,许多老先生一时讲不出什么来,但是贾谊与众不同,因为他学识渊博,又敢想敢说,因此对文帝提出咨询的问题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说得有理有据。其他的博士们都认为贾谊说出了自己想说而说不出来的看法,非常佩服他的才能。这使汉文帝非常高兴,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是比博士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

贾谊认为汉朝已经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大体稳定,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向汉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建议,是针对汉承秦制而发的。他认为汉朝承袭了秦朝的败俗,废弃礼义,应该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他建议制订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改变官名等等。改正朔,就是改变秦以“水”为德,以十月为一年之始这样的历法;易服色,就是改变秦的服色尚黑的制度,主张汉的服色应该尚黄。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但是对贾谊的其他建议,文帝是采纳的。如文帝二年,贾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积贮疏》,指出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背本趋末”(也就是弃农经商)以及“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对统治者不利,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以达到安百姓治天下,即巩固汉王朝统治的目的。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这对恢复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起了积极作用,在当时符合社会的发展。但是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统治者长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越往后它的消极作用就越明显。

丞相职务,到自己的封地去。这样一来,列侯们才陆续离开京师。由于这个建议是贾谊提出的,这就难免得罪了这些功臣元老。

权贵毁谤被贬长: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汉文帝看到贾谊是一个很有见识、年轻有为的人,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就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并把这个意思交给大臣们讨论。哪曾想到,这样一来;却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阻力首先来自功臣显贵们,如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周勃原是以织苇薄为生的小手工业者(还兼作吹鼓手),灌婴原是贩布的小商人,他们跟随东征西讨,战功显赫,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后来又除诸吕立文帝安刘氏再立新功。他们封侯拜相,位高权重;但他们又是一些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尤其是周勃,更以“钝椎少文”出名。到了文帝朝,他们已经年老,自恃功高,思想守旧,胸襟狭隘。当贾谊这样学识渊博又有革新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在汉王朝崭露头角时,这些老臣显贵们一方面因他年纪轻资历浅而看不起他;另一方面又因他才华出众而心怀妒忌。让贾谊当个博士、太中大夫之类只议论而无实权的官职,他们还能容忍,而一旦要让他升到公卿之位委以重任,和这些显贵们平起平坐,他们就难以忍受了。他们就众口一词地攻击贾谊:“这个洛阳人,小小年纪,学识浅薄,一心想专擅权力,要把国家的许多大事搞乱了!”当时文帝即位不久,而周勃、灌婴这些人是先帝的旧臣,权重势大,文帝虽爱贾谊的才能,但也不能违背权贵的意愿而进一步提拔他。

当时在贾谊面前还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这就是文帝的宠臣佞悻邓通,邓通本是一个没有任何本事的人,完全是由于一个极荒唐的原因而得宠于文帝。原来文帝这人挺迷信,有一次他做梦要上天,上不去,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推了他一把,就飘飘然地上天了。文帝一觉醒来,非常高兴,就到渐台这个地方,暗中寻找这个推他上天的“黄头郎”。碰巧见到一个正在使船的头戴黄帽的年轻人,穿着容貌很象梦中推他上天的人,文帝就把他叫来,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邓通。文帝很高兴,就叫他随侍左右,经常同他一起玩耍,封他为上大夫,还赐给他巨额的金钱。当时贾谊恰好和邓通一起随侍文帝,地位也相当。但贾谊讨厌这个没有才能而受文帝宠爱的佞臣,常常在文帝面前讥讽他。邓通也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使得文帝逐渐疏远贾谊。

就这样,外有大臣攻击,内有邓通进谗,内外夹攻,使贾谊不但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连在西汉朝廷中立足之地也没有了。其结果,是贾谊被贬出京师,到长沙国去当长沙王的太傅。长沙国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当时交通不发达,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自不必说。更使贾谊难受的,是心中的悲愤。他有满肚子的学问,心中有远大的抱负,本想辅佐文帝干一番大事业。如今受谗被贬,受到这样的挫折,使他深感孤独和失望。他想到,绛、灌这些大臣们攻击他,还算不了什么,因为他们毕竟是功臣宿将,为汉王朝出过大力;最使他难以忍受的,是邓通这样的人,他有何德何能?只不过是一个善于阿谀媚上的小人,而自己恰恰是因为文帝听信了这样的佞悻的谗言而遭贬,贾谊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怨气。他想到了爱国诗人屈原,也是遭到佞臣权贵的谗毁而被贬出楚国都城,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他想自己的遭遇与屈原相似,就更加怀念屈原。当他南行途经湘江时,望着滔滔的江水,思绪联翩,就写了一首《吊屈原赋》,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之心,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他写道:……多么不幸啊,遭逢时世不祥。鸾鸟凤凰躲藏奔窜啊,恶鸟高空翱翔。小人显贵啊,谗谀之徒得志猖狂。贤良正直之士处逆境啊,是非颠倒反常。过去有人诬伯夷贪赃啊,反说盗跖廉洁善良;还把利剑当作钝剑啊,却夸铅刀有锋芒!多么不得意啊,先生无故受中伤。国人不理解自己啊,向谁诉说衷肠?凤凰飘然而飞去啊。远离浊世而深藏。

长沙国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异姓(非刘氏)王国,从来是安分守法的王国。贾谊到长沙时,正是长沙靖王吴著(吴芮的后代)在位。贾谊当长沙王太傅,事情不多,就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学问。长沙虽远离长安,但贾谊以天下事为己任,对朝廷的政治和经济大事,给了极大的关注,遇有机会,就上疏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就在贾谊被贬到长沙的同一年(文帝三年,前177年),周勃到了自己的封地绛县(今山西省绛县)。绛县地属河东郡。绛侯周勃怕人害他,在郡守、郡尉巡视到绛县时,常常披甲带着亲兵持兵器出迎。第二年,有人就因此而诬告周勃想谋反。文帝一时糊涂,就把这个案子批给廷尉来办。廷尉把周勃逮捕到长安,关在监狱里,受尽了狱吏的凌辱。后来,因为文帝的母亲薄太后为周勃辩护,才得到赦免。贾谊在长沙得知此事,为周勃愤愤不平,就给文帝上疏,说了一番君主应该以廉耻礼义对待大臣的道理,实际上是对文帝提出了批评。文帝也很后悔,感到贾谊说得对,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凡是大臣有罪,都让他自杀,而不逮捕入狱受刑罚。

当时,文帝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铸钱,因此,“邓氏钱”遍布天下;又有吴王刘濞开豫章铜山铸钱,吴钱也遍布天下。这样,币制就混乱了。贾谊在长沙又向文帝上了《谏铸钱疏》,尖锐地指出,私人铸钱遍布天下,于国于民都很不利,建议文帝下令禁止。但邓通是文帝的宠臣,铜山又是文帝赐给他并允许他铸钱的,文帝怎会禁止呢?而吴王刘濞远在东方,天高皇帝远,又禁止不了。因此,贾谊的这个建议在当时是不可能被采纳的,只不过增加了邓通对他的忌恨而已。

贾谊在长沙第三年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鵩鸟飞进了他的住房里。鵩鸟就是猫头鹰,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贾谊谪居长沙,本来心情就忧郁,加上长沙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如今猫头鹰进宅,更使他伤感不已。于是就写了一篇《鵩鸟赋》,对世界万物的变化和人间世事的沦桑作了一番感叹,同时也借此来宽慰自己。此时此地,贾谊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

推荐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欣赏

张灯结彩的意思_成语“张灯结彩”是什么意思

堪称恐怖的苏美尔文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标签: 少年

更多文章

  • 张敞是谁?有哪些关于他的逸闻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逸闻趣事

    张敞是谁?有哪些关于他的逸闻趣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敞是谁?有哪些关于他的逸闻趣事?西汉时期,京都长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前有赵、张,后有三王。”这句话说的是五位十分有名望的京兆尹。在汉代,治理京畿地区的共有三位官员,又称三辅,分别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辅是京城里的大官,而京兆

  • 《四神云气图》,汉朝墓葬级别最高的壁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云气

    《四神云气图》,汉朝墓葬级别最高的壁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四神云气图》,汉朝墓葬级别最高的壁画现代重礼,无论是衣服粉饰,仍是修建规格,以至连一瓢一饮,都有严厉的礼数规则。墓葬,异样云云,就仿佛墓中的壁画,依据墓中主人的身份位置,一样分差别的级别。创作于西汉晚期、出土于1987年永城芒砀山梁

  • 张骞出使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到证明。第一、汉武帝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开始"

  • 汉宣帝刘询是个男子汉 但为何对女人没感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是个

    汉宣帝刘询是个男子汉但为何对女人没感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宣帝身世凄苦,在巫蛊之祸中,他的所有亲人全部被汉武帝所杀,他的婴儿时期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出狱后是他的祖母史良娣的母亲喂养他,年轻时才被正式承认皇家血统,养于掖庭。汉宣帝亲政后,做了很多实事,废除了所有汉武帝时期的祸国殃民的政策,国

  • 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是个

    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东汉历史上的十二位皇帝,光武帝,明帝,章帝都是公认的有道明君;而安帝以后的皇帝,被确认为昏庸之辈;只有本文的汉和帝,的确众说不一。很多人不了解汉和帝的一个原因,是认为从他起,东汉开始了宦官专权。其实,这只

  • 汉代的算缗告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代

    汉代的算缗告缗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代的算缗告缗是什么?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经济改革之一。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实行算缗。汉代的算缗告缗是什么?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把大工商业主和高利贷者从农民身上剥削来的财物收归国有,是历史上空前的抑商运动。增加了

  • 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生平简介 刘承祐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后汉

    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生平简介刘承祐最后是什么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承祐,沙陀族人,是后汉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后汉隐帝,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与李皇后之子,死时只有21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四百多位皇帝,后汉隐帝刘承祐是猜疑心非常重的皇帝之一,他因为猜忌而滥杀无辜大臣,是历史上有名的无道昏君。五代

  • 中国历史上唯一坐过牢的皇帝——汉宣帝刘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上

    中国历史上唯一坐过牢的皇帝——汉宣帝刘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经典语句用在梁健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梁健从事过农、工、商、学、教、文、体……基础行业,体验了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

  • 唯有汉独以强亡!看看当年的大汉帝国强盛到什么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帝国

    唯有汉独以强亡!看看当年的大汉帝国强盛到什么地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起雄汉盛唐,一直是人的骄傲。从汉武大帝到“天可汗”唐太宗,国人一直被称为汉人。有学家统计过,出现次数最多的国号就是汉!除了西汉、东汉以外,还有蜀汉、成汉、刘汉、陈汉、南汉、北汉等等。甚至辛亥革命时期,还有一些省份打出了白

  • 两汉外戚弄权:古代外戚专权为啥多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外戚

    两汉外戚弄权:古代外戚专权为啥多以失败告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想要染指权力,除了依靠出身皇族血统,或者依靠美貌执掌后宫,或者依靠科举从政做官,或者手握兵权以及进宫当宦官,还有一种就是凭借自己外戚的身份,家族一荣俱荣。国舅是外戚里的典型代表,作为皇后或宠妃的兄弟,一般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