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节 泾渭分明 楚河汉界

第三节 泾渭分明 楚河汉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3/12/30 17:55:57

第三节泾渭分明楚河汉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回到营地,听说大军还在叫阵,只能闭门不出。项羽以为刘邦已被射死,决定强攻汉营。就在此时,东线传来战报,称已攻至齐国,与彭越汇合,齐国楚军大败,楚国势力岌岌可危。项羽又承受了一次巨大的失落,他想先将刘邦大军打败再说,因为他臆断刘邦已被射死,汉军必大乱。因此,他决定第二天发动猛攻。

>

>就在楚军跃跃欲试,打算发动总攻时,突然有探马飞报,称楚军在齐国地方与韩信大军遭遇,激战之后,楚军大败。更可怕的是,彭越已从后方截断了楚军主力的粮草,不过十日,楚军粮尽,必然不攻自破。项羽还没等探马说完,便大声喝叫道:“这该死的刘邦,我定要将你碎尸万段。”说完,便在几案上用力地拍着。根据项羽的性格,在良才接济不上,走投无路时,一定会鼓动军心,拼死一搏,赢得最后一线生机。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几天之后,军营中有些将士得知军粮越来越少的消息,造成人心惶惶的气氛。楚军将士无心恋战。

>

>项羽自然也心知肚明,想改变局面,但却无从下手。他有最后一招,那就是在三军面前宣誓,发表演说,作最后总动员。不到万不得已,项羽是不会亲自出面进行演说的。时间又过去了几天,项羽的心情越来越不平静。亚父范增要求他马上出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汉军摧毁,占领城池,抢夺军粮。

>

>项羽很不以为然,他认为,打仗是一定的,而且必然打胜仗。亚父的话什么人都明白,他现在考虑的是,如果大抢特抢,将自己的将士养肥,然后将刘邦的人头取来。这是很多将领都提出的建议。因此,项羽不认为范增的建议是建设性的。他非常挑衅地道:“我要打仗,这是我的使命,我睡觉时也在想呢!”亚父范增只能哑口无言。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项羽越来越焦急,因为叫阵几天,刘邦军营中依然没有。为了能速战速决,亚父范增曾要求采取骂战的策略,逼迫刘邦出阵,但项羽认为这不是英雄所为,不愿骂战。到实在没办法时,他对亚父范增说道:“别忘了,刘邦的老父亲还在我手上,相信刘邦这个大孝子不会不顾及的。”亚父范增这才觉得项羽占了点便宜,也不再唠叨了。

>

>刘邦坐在军帐中,听到楚军叫战一天比一天急,心中有了底。他断定楚军粮草接济不上。此时如果出战,并不一定能胜利,因为楚军上下求生的欲望会迸发出无穷的能量,战斗力会很强,汉军必然会招架不住。更重要的是,刘邦的老父亲和吕后还在项羽手上,如果一交战,他们的后果不堪设想。考虑到诸多方面的因素,刘邦决定派使者入楚营讲和。

>

>刘邦的要求是:先释放太公和吕后,然后两军划定界线,互不侵犯。在会议上,项羽答应了刘邦使者的请求,即以鸿沟(荥阳东南地方的一个水道)为界线,鸿沟以东属楚国,以西归汉王。

>

>项羽之所以会答应这一要求,主要是出于安全是保存实力方面的考虑。在东线,楚军几乎是全线崩溃,毫无胜绩。项羽亲自率领的楚军主力如果得不到保存,那项羽势力将大江东去不复返。论实力,楚军在汉军之上,但此时的燃眉之急是,汉军闭营门不出,侧面消耗楚军,由于粮草断绝,楚军军心动摇,很可能发生内变。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只寄希望于速战速决。此招在刘邦面前是行不通的。就大局来说,项羽自有和解之意,而主动权却在刘邦手上。

>

>现在,刘邦主动派使者讲和,以鸿沟为界,将两军势力范围定规化。这就是历史著名的楚河汉界。项羽听说这一和解要求,自然喜不自胜。他明白,刘邦自己想保存实力,而自己也迫不及待归去,否则交战起来,自己内部可能会出现问题,也可能会损失惨重。现在楚汉已划定界线,都有了撤军的理由,项羽自认为是一个转身的好机会。而他万万没想到,这是刘邦的一大进步。从划定楚河汉界的事情上我们能看出,刘邦已从一个低三下四的楚国奴才演变成与项羽平起平坐,争夺天下的劲敌。现在中原东方地界属项羽,西方归刘邦,更可看出其地位的飙升。

>

>这次较量再次说明,刘邦的谋略战胜了项羽的勇武。在战场上,刘邦从不正面打硬仗,而是通过谋略,将敌人的士气、实力和能量削弱,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而项羽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实力,从不采取策略,喜欢打硬仗。在刘邦面前,这是个致命的弱点。这次划定楚河汉界,也是刘邦主动施展谋略的表现。他主动撤军,是为了避免楚军的拼死一搏,同时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父亲和夫人吕后。

>

>项羽撤军是被动的,被刘邦牵制着走。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更得意,项羽却没想太多,率领大军就往彭城撤退,本以为可以在东方地界上好好休整一番,然后大军压境,将刘邦彻底消灭。而刘邦却是个精明过人之人,他听从、等人建议,决定。于是,在西方地界上修正了不到3个月,刘邦便下令韩信、彭越、英布三路大军汇合,并由韩信为主帅,浩浩荡荡向东奔袭,企图一举消灭项羽。事实像刘邦预测的那样,这就是对项羽的最后一击,楚汉相争接近尾声。

推荐阅读:

皋陶】的意思是什么?【皋陶】是什么意思?

屏障的意思

惊心动魄的意思是什么?惊心动魄的近义词?惊心动魄的反义词?

标签: 楚河汉界

更多文章

  • 汉章帝刘临终方悔恨不该屈从窦皇后的泪弹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临终

    汉章帝刘临终方悔恨不该屈从窦皇后的泪弹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章和二年(公元88年),年仅三十一岁的汉章帝刘,突然意识到死神来敲门了。他的眼前不断晃动着窦氏皇后那千娇百媚的姿容,在心中暗暗叫苦。刘四岁被立为太子,宫中耳濡目染,全是脂粉气;十八岁登基,“少年天子”更托祖宗余荫,天下升平,越发沉浸

  • 第三节 崭露头角 沛公伐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崭露头角

    第三节崭露头角沛公伐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国统一天下既是意外,也是世人所能接受的。它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完善、进步的军政制度,让其在之后在战国混战中很快占据上风,成为真正的王者。秦国国王被称为“”。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残酷坑害百姓,制造焚书坑儒的历史大悲剧,禁止民间使用铁器等,让

  • 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是个

    汉和帝刘肇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公元57年(东汉光琥帝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死,刘庄继位为明帝,尊阴氏为皇太后,阴太后直到公元64年(东汉明帝

  • 汉孺子刘婴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孺子

    汉孺子刘婴生平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孺子刘婴(5年—25年),西汉末代皇帝(第十五代)(6年—8年十一月在位),号孺子,乃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子、汉宣帝玄孙也。刘婴无谥号,史称孺子婴、汉孺子、或西汉末帝。死后无陵寝。帝王简介刘婴,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子。王莽毒杀平帝后,见夺位

  • 6.桓帝三后:梁氏灭窦氏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桓帝三后

    6.桓帝三后:梁氏灭窦氏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权力必须保持一种平衡,才能形成有序的秩序。当家族内部各种势力的争斗难分高下的时候,如何保持这种平衡?选择一个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来继承权力,这样原来各方的利益在短时间内就不会发生变化,从而也避免了更大的冲突,保证了家族的团结,也维护了各行的利益。

  •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刘彻初次召见董仲舒时就对他说,自从受命登上帝位以来,自己日日夜夜睡不好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任

  • 《汉兴八十年》第六卷 文帝承前>第二章 汉文帝前二年 公元前178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第二章

    《汉兴八十年》第六卷文帝承前第二章汉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二章汉文帝前二年公元前178年/第三节基本国策文帝即位不久,就定下了两大国策,都很值得称赞。第一个是废除连坐。连坐制度的推广是变法的一大杰作,是建立在“编户齐民”制度基础之上的一种刑罚方式。具体的做法就是将所有

  • 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东西两大帝国“第一次亲密接触”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帝国

    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东西两大帝国“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作为东西方的两大文明古国且经济文化大国——中华帝国(东汉)与罗马帝国,有着各自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罗马在汉代被称为“大秦”,意即泰西(极西)之国,又称“海西国”。那么,这两个大国是何时开始进行接触的呢?其中经历着曲折的道

  • 汉成帝宠后赵飞燕的身世:赵飞燕是谁的私生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后赵

    在中国历史的美女排行榜上,赵飞燕是有名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王昭君、赵飞燕、杨玉环)。可能是赵飞燕口碑不佳的原故,不知从何时开始,亦不知是何人所为,将谜一样的赵飞燕改成了同样像谜一样的貂婵,这实在有点冤枉。有句成语叫“环肥燕瘦”。“环”,是指唐玄宗

  • 关于张良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故事

    关于张良的故事张良,字子房,是韩国(今河南中部山西东南一带)人。据说他相貌俊秀,学识丰富,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大家都知道张良为汉朝打天下的事,但张良一生当中最富传奇的却是他与黄石老人之间的一段故事。黄石老人考验张良年少时,有一天下着大雪,他独自漫步来到下邳的沂水桥,在那儿,坐着一个奇怪的老人。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