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

“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38 更新时间:2023/12/14 22:23:40

“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也萧何败萧何是民间的一句谚语,说的是汉朝三杰之一的韩信因为萧何的慧眼识珠才有机会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同时,为汉朝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天下初定之后,因为怀疑韩信可能造反,萧何又出谋划策,帮助吕后请君入瓮,不但韩信死于长乐宫中,韩信的三族也遭受毒手。但是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为什么在没有刘邦在场的情况下就敢和吕后谋划下这件事?曾经作为韩信伯乐的萧何为何要置韩信于死地呢?不在长安的刘邦返回都城的时候,又说了什么?

<imgsrc="https://www.lishixinzhi.com/hanchaolishi/p3.pstatp.com/large/46f1000592aaa4b008fd"img_width="500"img_height="295"alt="“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inline="0"

汉高祖刘邦曾经还是布衣的时候,萧何对他就非常照顾,当刘邦作为管理征夫的小官去咸阳时,其他到场送别的官吏都只送三两银子,但是萧何会比别人多二两,这是小恩小惠。在刘邦率先进入关中的时候,“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并且把秦王室的财富美人都封存起来,留给了项羽。所以后面项羽和其他的诸侯王到达咸阳时,可以说收获颇丰,满载而归,之后一把火把秦都付之一炬。虽然亚父范增发现了这其中的不妥,但是乘兴而归的项羽并不想听那些扫兴的话。而正是这些秦王珍藏的天下书籍,才让刘邦能从萧何口中了解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刘邦对于萧何是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在里面的。

所以当萧何在南郑跟着韩信一起跑了的时候,刘邦“上大怒,如失左右手”。要知道这一路上,逃跑的将军不下十来个。但是太史公只有在萧何跑了的时候用了左右手这个词,高祖对萧何的重视可见一斑。等到萧何回来的时候,“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这种情绪的转变,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同时夹杂着一丝顿失宝物的惊恐,所以才喜怒夹杂。

<imgsrc="https://www.lishixinzhi.com/hanchaolishi/p3.pstatp.com/large/46f700008d6398a12aa5"img_width="541"img_height="300"alt="“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inline="0"

正是这种情况下,萧何的说辞才让刘邦不得不听从,可以想象,当萧何如何绞尽脑汁的吹捧韩信的时候,刘邦这个混混出身的皇帝一定是不耐烦的。但同时害怕萧何再一次不辞而别,只能先全部应下来。特别是韩信的进身之言上来就说了一堆老东家项羽如何残暴,如何不得人心的话,对于具有游侠精神,讲究哥们义气的刘邦来说,对韩信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的印象。

所以当汉十一年的时候,陈豨谋反。而陈豨的谋反却是听从了韩信的一番言论,认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而韩信也没闲着,和手下谋划发动偷袭,一举拿下吕后和太子。正是这样的情况下,相国兵不厌诈,把韩信骗来了长安,一举拿下。所以,韩信的成败,并不是萧何个人对韩信有什么意见,萧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刘邦考虑,不论拉拢韩信还是诓骗韩信到长安,取其性命,其中收益最大的人都是刘邦,

<imgsrc="https://www.lishixinzhi.com/hanchaolishi/p1.pstatp.com/large/46f5000291b72bc19e5e"img_width="439"img_height="216"alt="“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inline="0"

所以当刘邦回到长安时,面对韩信已死的态度是“且喜且怜之”,这和当初萧何跑了的“且怒且喜”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喜,高兴的是韩信已死,少了一块心腹大患,不知道为刘邦打下了大半片江山的韩信是什么想法。

权力和时间,是世间的两大毒药,能腐蚀一切美好的东西。刘邦萧何的患难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也渐渐消散,哪怕萧何派了全族壮丁跟着刘邦上战场,还是收取财物自污以求自保,都没能逃脱身陷囹圄的结局。

<imgsrc="https://www.lishixinzhi.com/hanchaolishi/p3.pstatp.com/large/46f600024933f9cb59ec"img_width="500"img_height="375"alt="“成也萧何败萧何”家喻户晓,后面还有一句,让人感慨"inline="0"

所以,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的末尾有句话说得好“君臣一体,自古所难。”不管是功高震主的韩信,还是死而后已的萧何都没有留侯张良看的明白,大隐隐于朝,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推荐阅读:

白话文小说《金瓶梅》作者到底是谁?

一气呵成的意思_成语“一气呵成”是什么意思

周朝是怎么灭亡的?

标签: 让人

更多文章

  • 王允设计杀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杀董卓

    王允设计杀董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卓迁都长安以后,认为可以凭借天险,进则收复洛阳,退则回老家凉州,可谓收发自如。他根本不理会百姓的怨言,照样过着奢侈的生活。同时又费巨资在郿修建“万岁坞”,又称郿坞。此坞靠山而建,城墙又高又厚,易守难攻。而且内存大量粮食、兵器以及金银珠宝,足可支持20年。宫

  • 东汉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汉

    东汉党锢之祸,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党锢之祸士大夫政治抗争的第二次大惨剧东汉党锢之祸,是东汉桓、灵时的两次打击士人和太学生的事件,影响深远。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虚设。他们一方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强敢豪夺;同时又把持官吏选拔大权,滥用亲朋,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堵塞了一大批

  • 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生平简介 历史上窦太后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后

    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生平简介历史上窦太后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窦漪房生平简介:西汉窦太后,传说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的时,窦氏被分给了汉文帝。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最宠爱的是小儿子刘武。

  • 西汉丞相王商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他是

    西汉丞相王商是谁?他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商是西汉丞相,他的上一任丞相则是“凿壁偷光”的学霸匡衡。和匡衡世代为农民的出身不同,王商算是皇室外戚出身,他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的哥哥王武之子。史载王商身长八尺,体态高大,容貌十分出众。其实这也是可以想到的,王翁须当年就是因为才貌出众才被选

  • 王昭君“幸免”汉元帝临幸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谜

    王昭君“幸免”汉元帝临幸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昭君“幸免”汉元帝临幸之谜汉元帝(前75前33年),即刘奭,西汉皇帝。汉宣帝子。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爱好儒术。先后任贡禹、薛广德、韦玄成、匡蘅等为丞相。宦官弘恭、石显为中书令,赏赐达钱一万万。又重用外戚史氏、许氏。

  • 王莽的「新」朝为何仅仅维持了十六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莽

    王莽的「新」朝为何仅仅维持了十六年就灭亡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王莽篡位后,建立「新」朝。按照王莽之前的设想,他在称帝后首先要对西汉的制度进行整改,以便对底层农民公平。但当王莽刚刚实行完他整改的制度,准备着手建立一个永不覆亡的「新」朝时,各地的农民起义却接踵而来。最终,「新」朝灭亡。极具讽刺

  • 汉昭帝简介 汉昭帝母亲钩戈夫人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是怎么

    汉昭帝简介汉昭帝母亲钩戈夫人是怎么死的?汉昭帝为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武帝临死前,立刘弗陵为太子。汉昭帝简介,汉昭帝母亲钩戈夫人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即位后

  • 汉和帝刘肇简介 刘肇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是怎么

    潮起潮落,王朝更迭,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一个王朝如果中途出了一位贤明懂治国的君主,则能稍微阻止王朝覆灭的速度,延续国祚。若是没有,自然也就一刻不停的驶向灭亡深渊。东汉是西汉之后的王朝,是王莽篡汉后,由刘秀建立的政权。刘秀恢复汉室江山,也使得国家实力恢复,但因着历史的必然性,东汉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 东汉中兴名将岑彭的故事:说降吕、朱诛邓破秦,攻陇平蜀义信怀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汉

    东汉中兴名将岑彭的故事:说降吕、朱诛邓破秦,攻陇平蜀义信怀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岑彭(?~35),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在东汉王朝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他独当方面之任,不但作战勇敢、奇计迭出,而且信义素著、以德怀人,深得人君和百姓之心。一、说降

  • 第二章 呼叫周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第二章

    第二章呼叫周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历史忒不靠谱儿》第一季中,我曾经为大家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辅成王”。之所以有周公辅成王的典故,是因为周武王在灭商建周两年之后,便被天庭请去传授革命经验,讲演造反精神。当然就无法再回人间。然而,那个时侯周武王的接班人周成王仅有13岁。如此的一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