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司马迁到底有多冤?

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司马迁到底有多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85 更新时间:2023/12/24 7:16:19

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辩护?司马迁到底有多冤?,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史记》第001讲。

了解司马迁的人都知道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那么此事的缘由是怎么样的呢?司马迁为什么为李陵辩护呢?

司马迁

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原因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只是提了一句,并没有说得很具体。不过在《汉书·司马迁传》里,却有很大的篇幅。具体的内容在他写给好朋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相信很多人都在中学的课本上学到过。这封信的收件人任安,当时牵涉到了“戾太子谋反案”。汉武帝晚年昏聩,宠信奸臣江充,江充跟太子有矛盾,屡屡陷害太子。太子为自保而杀江充,结果被人误以为要谋反;汉武帝震怒,太子和他的儿子也在逃亡路上被围捕的官吏所杀。后来武帝得知实情,内心崩溃,不但下令要处死跟江充有关联的人,还迁怒于那些太子曾经求救过但没有施以援手的人。任安当时作为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虽然收到了太子要求发兵的命令,可处在观望状态,按兵未动,被汉武帝认为“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司马迁在他临刑前,给他写了这封著名的书信。

任安

在信中,司马迁详细地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替李陵辩护。司马迁这样评价李陵:“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和李陵关系一般,顶多是平时打过照面,并没有深交。但司马迁给李陵的评价是全方位的,认为他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对待亲朋好友,都很有风度;对待国家,也心存报国之志。司马迁甚至用了“国士”这个词,认为李陵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足见评价非常之高。

李陵为什么会战败呢?这还要说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宠臣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率领三万人马攻击匈奴右贤王,战争的主要地点在祁连山和天山附近,还让李陵的五千步兵作为袭扰部队,牵制匈奴兵力。不过非常不巧的是,李广利的三万大军没有碰到匈奴主力,倒是李陵的五千步兵遭到了匈奴主力部队八万人的合围。李陵充分发挥弓弩兵的特长,机动作战,但无奈匈奴的兵力太多,在歼灭、击伤敌军万余人的情况下,自己的兵马也损失过半、几乎弹尽粮绝。而李广利的主力部队,迟迟没能赶过来救援不过即便如此,李陵都没有想着投降,他的部队又坚持作战八天“白刃战”,在离汉朝要塞居延(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千米处)不到百里的地方,再次被匈奴合围。这次,还是没有人来救他(汉武帝推说是当时的将军路博德的“狡诈”,导致自己判断失误,可武帝非但没有将他治罪,还在第二年继续派他出击匈奴,明显是想把李陵的五千兵马当做诱饵)。最终,他选择了投降,剩余部队只有四百余人逃了回去。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匈奴单于非常高兴,还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他。可以想象,匈奴对李陵这样一个勇敢作战、战术高超的人,内心里是充满敬畏的。

李广利

李陵投降之后,武帝震怒,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司马迁作为当朝史官,出于自身职责,向武帝进言。他认为李陵能坚持作战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才投降,肯定是有所图,委婉表达了李陵可能是诈降的推测。但汉武帝正在气头上,觉得司马迁替李陵说话,动机不纯,是想借李陵之功讽刺贰师将军,有“诬上”的嫌疑,下令对他施以腐刑。司马迁一片忠心,跟李陵一样得不到汉武帝的理解。这还没有算完,李陵在匈奴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汉武帝也想明白了,还派了公孙敖(依附于李广利的将军,对李陵肯定也不会有好感)深入匈奴腹地,前去接应,想要接李陵回国。怎奈听到了李陵正在替匈奴练兵的谣言(其实是另一个汉朝的降将李绪),在贰师将军等人的附和之下,李陵的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汉武帝仅凭公孙敖的道听途说,就痛下杀手,下令对李陵“夷三族”。李陵下定决心留在匈奴,单于还让他做了右校王,掌管坚昆部落。即使汉武帝死后,汉昭帝替他平反,遣人来迎接他,他也没有再回去。

司马迁在给任安的信里,还留下了那段经典的名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这也是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忍受奇耻大辱,完成《史记》的重要原因。

都说“伴君如伴虎”,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可晚年昏聩,对外穷兵黩武,对内重用奸臣,可以说他所在的时代,也是西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李陵之所以遭遇汉武帝的不公正对待,还跟他的祖父飞将军李广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以后还会讲到。司马迁受牵连,纯粹是因为说到了武帝的痛处,正是因为武帝这种拿李陵当诱饵的行为没能成功,才导致汉军五千精锐几乎全部命丧匈奴之手,武帝非但不念李陵杀伤万余人的功劳,还希望他能“杀身成仁”,可谓险恶之至。司马迁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却触怒了武帝,归根结底还是武帝本人后期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的心里在作祟。

推荐阅读:

狐假虎威的意思是什么?

特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什么?【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

标签: 司马迁

更多文章

  • 宦官干政为什么是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宦官

    宦官干政为什么是大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中国的历史中,一个新王朝在历经风雨之后总会走到重新洗牌的地步。一个腐朽王朝的陨灭总经历几次痛苦的挣扎,总伴随着几个关键的幕后推手。在一阵轰轰烈烈之后,旧的王朝便这样土崩瓦解,新王朝便在那片废墟上破茧重生。宦官,又叫太监,本是宫

  • 英布的故事:举旗反秦归汉为王,宠姬兴祸逼反英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为王

    英布的故事:举旗反秦归汉为王,宠姬兴祸逼反英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英布(?~前195),汉初三大将(英布、彭越、)之一。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六安(今属安徽)人。初为骊山刑徒,后逃往长江为群盗。陈胜起义时也聚兵反秦,归属项梁、,后又归。最后被逼而反,逃跑后被杀。一、举旗反秦归汉为王

  • 汉朝建立后刘邦大杀功臣,为何唯独留下了这一个人?真的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这一

    汉朝建立后刘邦大杀功臣,为何唯独留下了这一个人?真的信任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建立后刘邦大杀功臣,为何唯独留下了这一个人?真的信任他?萧何是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天文图册等

  •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两次

    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文帝刘恒两次被下属忽悠自古以来的官场中人,有能说能干的,有能说不能干的,有能干不能说的,最差的,当属既不能干又不能说的。一般意义上讲,得志的大多是能说能干者,政绩突出,同时善于归纳总结宣传美化;其次是仅仅能干但很不善言辞,这类人很吃亏,归之于老实

  • 汉武帝开拓大汉东北疆域之战:征服朝鲜设四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朝鲜

    汉武帝开拓大汉东北疆域之战:征服朝鲜设四郡汉武帝除了在西、北、南三面大肆经略之外,向东又扩张到朝鲜半岛和乌桓故地。乌桓是东胡的一支,汉初,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灭,余下人败退乌桓山,因以为号。乌桓人俗善骑射,以打猎为生。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他们以穹庐为舍,向东开门,食肉饮酪,以毛发为衣,贵少而贱老,性格

  • 东汉中兴名将臧宫的故事:震慑骆越大败延岑,志平匈奴刘秀息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匈奴

    东汉中兴名将臧宫的故事:震慑骆越大败延岑,志平匈奴刘秀息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臧宫(?~58),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君翁。颍川郏(今属河南)人。臧宫善用谋略,他城门断限、矫制借兵的故事,至今布在人口。而他雄心尚武,风行电照,也自是男儿本色。一、震慑骆越大败延岑臧宫年轻时曾任

  • 《汉兴八十年》第五卷 吕后当权>第一章 汉惠帝元年 公元前194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元年

    《汉兴八十年》第五卷吕后当权第一章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一章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第一节吕后的报复死后,汉惠帝刘盈即位。惠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仁弱君王,所以朝中大事都是吕后说了算。这样来看惠帝八年加上吕后后来又控制别的傀儡八年,她一共掌管天下长达十六年的时间。这十六

  • 丝绸之路的开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丝绸之路的开辟其「起点在2000年前的汉代,终点却在无限遥远的将来」丝绸之路指汉代从中国到西方的交通大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在古代世界上,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各地考古资料已充分证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

  • 封建盛世最佳的宣传品:汉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赋

    封建盛世最佳的宣传品:汉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讲到中国古代文学史,简单概括之,不外是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在两汉,其散文(主要是政论文、史学著作)、乐府(也是种诗歌)、诗歌的水平也是很高的,成就也是很大的。但要说汉朝最有代表性的文学题材,还是赋。尤其是西汉时期,更

  • 汉平帝刘衍 同样是篡位,王莽比曹丕心狠太多,将年仅14岁的汉平帝给毒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莽

    汉平帝刘衍同样是篡位,王莽比曹丕心狠太多,将年仅14岁的汉平帝给毒死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间隔了一个王莽的新朝;西汉的灭亡是王莽篡位,东汉的灭亡是曹丕篡位;但是王莽和曹丕在对待汉末代皇帝的态度和做法上却截然不同,只能说刘协是幸运的,也可以说是所有末代皇帝中最幸运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