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桓帝时期外戚与宦官之战

汉桓帝时期外戚与宦官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52 更新时间:2023/12/13 5:37:39

汉桓帝时期外戚与宦官之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党锢之祸

汉桓帝时,受恩宠的宦官和他们手下的爪牙在朝廷内外肆意横行,以窦武、陈蕃为首的朝臣为汉室江山的延续,与他们进行殊死的抗争。窦武是桓帝的岳父,延熹八年(165)他的长女被册立为皇后,他则受封槐里侯。陈蕃,到桓帝时已官至太尉,对于宦官集团则恨之入骨。当时的读书人为褒扬他们敢于和宦官作斗争的勇气,称他们为“三君”(还有一位叫刘淑)。

>

>延熹九年(166)发生的一起杀人事件,将宦官与朝臣的斗争推向白热化,并引发了汉朝历史上第一次“党锢之祸”。有个善于风角(占卜)术的人叫张成,因为和宦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提前得知了桓帝要进行大赦的消息,就让自己的儿子杀死了仇人。司隶李膺刚派人把张成的儿子抓起来,桓帝的大赦令就下来了。李膺属于窦武、陈蕃阵营里的人,审问中得知了事情原委,就不顾桓帝的大赦令将张成的儿子拉出去砍了。张成心里气不过,就去找平时与自己交好的宦官。得了信的宦官一看机会来了,就唆使张成一家向桓帝告状,说李膺等人结交太学,“共为部党,诽讪朝廷”,以图将李膺等人一网打尽。桓帝听后果然大怒,下旨缉拿李膺等所谓的“党人”。但接到缉拿“党人”公文的陈蕃却不肯执行,还去劝谏桓帝。但此时的桓帝早已受身边宦官的蛊惑,哪能听得进陈蕃的话,一怒之下罢了陈蕃的官,将李膺等200余名“党人”关进大牢。

>

>大臣们一看桓帝受宦官的蒙蔽,罢免了陈蕃,还捕获了这么多“党人”,都噤若寒蝉。槐里侯窦武实在看不下去,就给

>

>桓帝上了一份奏章,说明李膺等人是忠良之士,“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窦武还把印绶交给桓帝,以表不放李膺等人就不再为官的决心。桓帝见自己的岳父出面了,不好驳回,就放了李膺等人。同时,桓帝命令李膺等人全部归乡,“禁锢终身”,不得为官。

>

决战前夜

党锢之祸不久,桓帝就死了,窦皇后也成了窦太后。因为桓帝没有子嗣,窦太后就和父亲窦武给刘家选接班人。选来选去,选中了只有12岁的刘宏,第二次党锢之祸

>

>建宁二年(169)九月,宦官为斩除“党人”,发动了更为惨烈的一场浩劫,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侯览为人残暴,任意祸害百姓,督邮张俭看不下去,就给灵帝上书要求惩办侯览。侯览得知后,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扣下张俭所写奏章,指使心腹朱并给朝廷写了奏章,诬告张俭联络同乡24人共为部党(党人),意图危害社稷。曹节拿到朱并的奏章,就去找灵帝,要灵帝下诏将天下“钩党”一网打尽。时年14岁的灵帝竟不知何谓“钩党”,就问曹节。曹节被弄得哭笑不得,答道:“钩党就是党人。他们试图篡夺皇位,危害社稷!”就这样,懵懵懂懂的灵帝依着曹节的意思下诏:要求各地官员全力缉拿“党人”,连带着许多读书人也一并被当成“党人”处理,处死、流放、囚禁者有1000多人。为,曹节又让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凡是“党人”及其父子、兄弟、门生人等,都“禁锢终身”,永不能为官。

>

>是为汉灵帝。灵帝年幼,摄政的职责自然落到了窦太后身上。窦太后任命他的父亲窦武做大将军,陈蕃做太傅,跟着桓帝时被罢免的一批“党人”又被召回朝中。一站稳脚跟,窦武、陈蕃等人就盘算着铲除宦官,因为宦官曹节、王甫等人还盘踞朝中,手握大权。

>

>窦太后可是聪明之人,她为了稳住位子,一方面任由窦武重新用“党人”,一方面又安抚宦官以防他们生事。宦官曹节、王甫等人从桓帝一死,就成了惊弓之鸟,生怕遭到算计。曹节、王甫等人见窦太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敌意,就顺着杆子往上爬,向灵帝的乳母赵娆等人频频示好。人总有爱听好话的天性,窦太后逐渐地就特别信任这些宦官。即使这样,宦官并没有放弃对付窦武、陈蕃等人的小动作,还时时关注他们的动态。毕竟寄人篱下的日子难熬,尤其是还要面对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强劲对手。

>

>建宁元年(168)五月的一天发生日食,陈蕃借此说事,力劝窦武下定决心铲除宦官。窦武觉得陈蕃说得有理,就去找自己的女儿窦太后:“自古以来宦官就是为皇帝家看门护院的,如今他们却执掌朝政,专为贪暴,不但百姓们看不下去,上天也难以容忍,最近发生的日食就是上天的警告!所以,只有铲除宦官,江山才能稳固。”窦武一番话,窦太后听后却不以为然:“汉朝从开国以来,就有宦官。即使要杀,也只能杀罪当诛的宦官,怎么能够全杀呢?”后陈蕃再提此事,窦太后未予理会。

>

殊死之斗

建宁元年(168)九月,窦武、陈蕃等人见一时难以得到窦太后的支持,又怕拖得太久夜长梦多,就决定采取行动铲除宦官。他们先用以敌制敌之法,找借口免了宦官黄门令魏彪的职,让同是宦官的山冰接替,以此唆使山冰告发宦官长乐尚书郑飒,郑飒被关进北寺狱,受不了严刑拷问,交代了曹节、王甫等人的罪行。窦武、陈蕃将罪状拿到手,就准备向窦太后请示,以图诛灭宦官。

>

>不想,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宦官朱在窦武回府后发现了窦武、陈蕃的奏章,除了曹节、王甫外,自己的名字也赫然在内,气得骂道:“专横放纵的宦官,当然该诛!像我这样规矩的人,何罪之有,也要被灭族!”随后,曹节、王甫等人就得了信,组织亲信人等歃血为盟,誓言要诛杀窦武、陈蕃。随后,他们在宫里大呼:“窦武、陈蕃等人想要上奏太后废掉皇帝,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曹节见到皇帝,附和道:“这是真真切切的事,请皇帝移驾!”说话间就拉起灵帝直往外奔。灵帝一看有人要废掉他,情急之下按着宦官的意思挥剑开路,将宫门关闭,并强迫尚书即刻起草诏书拜王甫为黄门令诛杀反逆。随之,王甫持节到北寺狱杀掉山冰,解出郑飒;接着,宦官们又杀了一个回马枪,胁迫窦太后交出了玉玺。同时,曹节等人派郑飒带人去抓窦武、陈蕃。

>

>郑飒宣诏后想拿下窦武,不想窦武拒不受诏,还杀了使者。窦武快马加鞭来到北军军营,号令兵士:“曹节、王甫谋反,尽力诛杀者必有重赏!”兵士们一呼百应,与前来的宦官血拼。陈蕃闻知曹节等人已,率领随从80余人挥刀突十常侍

>

>东汉帝国,宦官中权势最大的当属中常侍,其俸禄虽然只是二千石,却是和皇帝最为贴近的人,主要负责管理皇帝的文件,并代表皇帝对外发布诏书。依惯例,皇帝跟前的中常侍是四人。到了汉灵帝时,宦官势力膨胀到极点,中常侍也猛增到十二人: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被人们称为“十常侍”。他们把持朝政、封侯受赏,以致被糊涂的灵帝把他们比作父母:“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

>

>入承明门,直奔尚书门,与王甫短兵相接,陈蕃喊了一句:“大将军忠心卫国,何来反意?真正要谋反的是你们这些宦官!”说着要拿王甫,却被对方制住。陈蕃被押到北寺狱,被乱刀杀死。

>

>窦武这边,则遭遇中郎将张奂的剿杀。原来这张奂刚从西北边塞回师,曹节等人就假传诏书,令张奂攻打窦武。窦武所率之众当然不是训练有素的兵士的对手,很快就被剿杀殆尽。窦武不愿受辱,拔剑自刎!曹节见窦武已死,马上割下他的首级挂在大街上示众。窦家大小人等全被捕杀,李膺等一干“党人”亦未能幸免。

>

>曹节因“护驾”有功,被封为育阳侯,其他宦官也各有封赏。一时之间,小人得志,国家蒙难。灵帝也变成了十足的傀儡,任由宦官摆布。

推荐阅读:

女人面部痣相图解女人长痣面相图解_看相大全

用跤组词_跤组词大全(5-300个)

【肤浅】的意思是什么?【肤浅】是什么意思?

标签: 外戚

更多文章

  • 1.无为而治:清静恭俭,国泰民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无为而治

    1.无为而治:清静恭俭,国泰民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景帝即位后,奉行文帝的治国方针,维护民安,使当时社会经济稳定地向前发展,呈现出国泰民安的太平之景。景帝即位后,奉行文帝的治国方针,保持安定局面,发展生产,休养生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对内采取重农、薄敛、轻刑和教化的措施,对外则采取和亲匈奴

  •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典故

    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成也萧何败萧何典故韩信,秦朝末年西汉初年人,祖籍淮阴(今江苏省淮阴)。韩信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人们多瞧不起他。项羽起兵反秦,韩信前去投奔项羽,但是并没有显示出他有什么才能,只当了项羽的一名侍卫官。韩信虽然也给项羽提出过一些作战的建议,但是始终没有受到重

  • 汉殇帝刘隆 汉殇帝,全世界都知道他当过皇帝,唯独自己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当过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从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上看,最初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是作为权力象征的皇帝的政府行为,而文人的介入是在稍后

  • 刘邦与张良的君臣相处之道:出身高贵是前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刘邦与张良的君臣相处之道:出身高贵是前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邦与张良的君臣相处之道:出身高贵是前提我们都知道,在汉高祖刘邦的心目中,所谓的“兴汉三杰”即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中,居功至伟的张良毫无疑问地应该位居首位。后来韩信被诛,萧何坐牢,只有张良的结局是最好的。此后

  • 东方朔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故事

    东方朔的故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方朔的故事曾经读过龙吟的长篇小说《智圣东方朔》,龙吟在书中曾写东方朔到过北极、与司马迁合著《史记》、整理过《山海经》等事,他也是易学界的传奇人物,历史传说中曾把他当仙人看待,西游记二十六回中就写有“缥缈香云出翠屏,小仙乃是东方朔。”但

  • 1.艰难即位:韬光养晦,夺回刘氏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韬光养晦

    1.艰难即位:韬光养晦,夺回刘氏天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临大厦将倾的危机,艰难即位,在稳定民心的前提下,成为大汉的第三代皇帝,夺回了刘氏江山。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吕后生了老二刘盈,后继位为汉惠帝,却不幸早逝。吕后为了掌权,对庶出的其他诸子大加迫害,到吕后去世时,除了老大刘肥善终,已有四人被她害

  • 汉献帝刘协简介:历史怎么评价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简介:历史怎么评价汉献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献帝汉献帝(公元181—公元234),即刘协,字伯和,汉灵帝刘宏子,汉少帝刘辩弟,原封陈留王,公元189—公元220年在位。其生母是王美人,因倍受灵帝宠爱,被嫉妒心极强的何皇后设计害死。公元189年(灵帝中平六年、少帝光熹元年和昭宁元

  • 第一节 本不吉利的“白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马

    第一节本不吉利的“白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建立之后,已进入老年。这时,他宠爱一个叫戚夫人的妃子,她不但年轻,而且姿色过人,更重要的是,戚夫人给刘邦生了一个皇子,名叫刘如意。这孩子生性乖巧,很有灵性,做事果断,说话清朗,刘邦深爱之,封其为赵王。当时,吕后的儿子刘盈是太子,但刘邦越来越觉得

  • 朱的故事:为人仗义用兵多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人

    朱的故事:为人仗义用兵多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朱(?~195),东汉末年将领。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他为人好义疏财,又多有谋断,颇有军功。他不副,明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欲乘、汜,更见其深谋远虑。一、为人仗义用兵多谋朱从小丧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因为孝养母亲、好义轻财,远近

  • 东汉末年凉州之乱爆发原因、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汉

    东汉末年凉州之乱爆发原因、经过以及影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年发生的凉州之乱(公元184年至公元189年)是中国西部的凉州(约在今甘肃武威)一起羌人反对汉朝朝廷的起事。小月氏和同情他们的汉朝叛军很快加入,意图从朝廷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此乱在黄巾之乱后不久,是一系列导致东汉衰亡的变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