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章 分水岭

第一章 分水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20 更新时间:2023/12/25 17:10:29

当历史的进程,行进到汉元帝时期的时候,西汉皇朝的命运,就进入到了衰亡期。这一时期,也就成为西汉皇朝的分水岭。之前的西汉,尽管波折不断,坎坷迭起,但一直都在一个正常的轨迹运行。但到了汉元帝的时候,西汉皇朝的柱石,将被无数的白蚁啃得千疮百孔。这一栋屹立与地球东方的伟岸庞大的大夏,岌岌可危。>>大厦的坍塌,也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纵观我中华N多个千年的封建历史,人民大众最为悲哀的事情就是,国家、社稷,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通通系于一人之身。这个人,如果心系苍生,而且英明睿智,就是人民的福气;但如果昏庸无能,而且还混账残暴,不好意思,那就该黎民百姓倒霉。>>这个人,可能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但他的工作岗位却非常统一,就是我们嘴里常常提到的:皇帝。>>公元前49年,大汉皇朝那个非常的爱岗敬业的,光荣地“崩”了。接替他这个牵动天下苍生祸福岗位的同志,名叫:刘。>>史称:汉元帝。>>刘,就是那个被霍显毒杀的许皇后的儿子。他多半是属于那类运气比较好的儿童,出生几个月后,他那个还在民间混吃混喝的老爸,居然就被霍光拥立为天下苍生的主人。他当然顺带沾光住进皇宫。许后被毒杀之后,汉宣帝对他进行了重点保护,所有的食物,都有人先尝之后,才能送进他的嘴。>>一直以来,刘就是在如此的呵护之下,长大。>>实事求是说,这样长大的孩子,多少都有一滴滴儿弱者。>>如同今天的孩子,已经在小学里上到4、5年纪,可上下学依然由父母接送。我们每一个人基本上都会明白,这样的孩子,无论怎样的茁壮成长,长大了,多半也就是那类无用的同志。>>这样的人,无论长到多少的年岁,多少就有依赖的习惯。>>也就是说,这类同志,永远不会有自己的主意。>>无论什么人,也无论什么样的孩子,聪明也好,蠢笨也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第一件事情要学会的,就是:自我保护。>>很可惜,刘没有这样的保护,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从他进宫那天开始,一直到他担任皇帝,他都是被人保护。>>这事,其实让他的老爸刘询非常的恼火。刘询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就是在民间混,也没有见有人把他吞了吃了?但刘进宫不久,就有人要对他下毒。>>政治斗争决定了,刘的生长环境,非常的危险。>>其实,刘询也发现,如此保护下长大的孩子,没什么用处,但各种因素决定了,他不能更换太子。一个,他的确与刘的妈妈,情深意重;另一个,吕后、钩弋夫人都是前车之鉴。>>就这么着吧,就看这孩子本身的造化。>>史书上说,刘“柔仁好儒”。其实,要我说的话,这是在美化他。在我的眼里,特别是在政治素质上,他基本上就与弱智儿童,差不了太远。>>据说,刘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仅仅因为“刺讥辞语”就被杀害,很不以为然。>>一天乘着陪父皇用餐时,就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弱智儿童,也居然说得出这样的话来?>>这还真有点让人不敢相信。>>看来,他的弱智,还不大算严重嘛。>>听了太子的话,汉宣帝刘询居然勃然变色,厉声说:我们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除了沽名钓誉之外,根本就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的事情,就是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无法分清楚,又怎能堪当治理国家的重任!>>在这里,其实暗含“法治”与“德政”的分歧。我个人认为,法治也好,德政也罢,其实都是治国的方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治理国家,应该按当时的国情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乱世用重典,治世行德政。这是一个互为补充的方法,它们本身没有对错。有对错的事情是,掌握“重典”“德政”的尺度。重典也好,德政也罢,只要越过了那个尺度,则都是不可救药。>>在“重典”的使用上,就远远超于了劳苦大众承受的那个度,所以他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也是秦末农民大暴动的重要契机。>>就以德政著称,可杀起人来,依然一麻不忍手。新垣平就被灭族嘛。但他只杀该杀的那几个人,所以,他就开创了我中华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一句话,以法治国,得给人民群众生存的空间;以仁行德政,也同样地能给予不法分子强劲有力的威慑。不然,国将不国。>>刘的“柔仁好儒”,其实就是越过了尺度。>>为了帮助刘干好本职工作,汉宣帝在去世前,也为他安排了三位辅政大臣。按道理,这其实是多此一举,这个时侯的刘,已经27岁了,严格说,他早已经成年。但是,在汉宣帝刘询的眼里,他的这位儿子,还真得有人一路呵护。>>但是,汉宣帝没有想到的是,他为刘留下的辅政大臣,其实正好为刘埋好地雷。>>这颗地雷,只有两个字:权力。>>道理非常简单,是人,就要争权夺利,辅政大臣也不会例外,甚至争得更为激烈。汉宣帝为刘安排的辅政大臣有三个,史高、萧望之、周堪。>>从上面汉宣帝与刘的对话中,就给人一个非常严重的感觉,似乎他非常讨厌儒生,也基本上严重地看不起儒学。殊不知,萧望之就是当世的大儒。他与周堪几乎同时求学于当时的儒学大师夏侯胜,学习《尚书》。所谓“俗儒”之说,我认为,汉宣帝指的其实是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迂夫子。>>也就是说,在汉宣帝为刘安排的辅政大臣中,有两位都是学派的高材生。史高是外戚。他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侄孙。据说,汉宣帝幼年在史家寄养,与史高混得倍熟。后来,汉宣帝被拥立当了皇帝,史高也跟着沾光,在汉宣帝的提携下,一路高升。

推荐阅读:

毛骨悚然的意思_成语“毛骨悚然”是什么意思

结实的反义词

舒服的反义词是什么?舒服的意思是什么?舒服的近义词是什么?

标签: 分水岭

更多文章

  • 陈阿娇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阿娇

    陈阿娇生平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中国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缘上也是武帝的嫡亲姑表姐。陈氏名阿娇,世人多称之为‘陈阿娇’。陈氏是西汉帝室贵胄:汉文帝是她外公,汉孝文皇后窦氏是她外婆,汉景帝是她舅舅,汉武帝是她表弟兼丈夫。陈阿娇的父亲是世袭堂邑侯陈午,乃汉朝开国功

  • 汉哀帝为何不敢接受匈奴单于朝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单于

    汉哀帝为何不敢接受匈奴单于朝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历史上,匈奴是一个骁勇剽悍的民族,也是西汉王朝的宿敌。从汉高祖白登山被围困,到吕后无端被调戏,从远嫁宗室之女,到照例委曲求全,匈奴带给西汉人民的是战争,是灾难,是挑衅,是屈辱。热血青年即位后,拉开架式和匈奴打了几十年,虽然一度扬我大汉威名

  • 汉朝最传奇的一位皇帝,半岁沦为囚徒被两女囚养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囚徒

    汉朝最传奇的一位皇帝,半岁沦为囚徒被两女囚养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最传奇的一位皇帝,半岁沦为囚徒被两女囚养大汉代的山河,在刘邦手里失掉了一致,在他的后代承继者手里,失掉了波动和开展,特别是汉武帝刘彻,励精图治,开疆扩土,再一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期,只不过他穷兵黩武的政策,严峻耗

  • 三国人物:宁死也不当皇帝的三国“人气王”刘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死也

    三国人物:宁死也不当皇帝的三国“人气王”刘虞,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怎奈暗弱的皇权,早没了当年汉高祖挥刀斩剑的底气,如此英雄集结的景象,自然压不了阵脚。于是衣锦华贵的、逐鸡逗狗的、卖草鞋的、种地的、打铁的、卖盐的,全都摇旗揭竿,拉点兵马趁着这趟乱世的浑水,抢一杯羹,割据一方,

  • 汉武帝刘彻的功过得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功过

    汉武帝刘彻的功过得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武帝刘彻的功过得失公主刘嫖刘彻这个人的故事,在汉朝皇帝中,是刘邦之后最多的一个。说他的事,一时之间,真不知从哪儿落笔。一个人的故事多,围绕在他身边的人,自然就多。想了想,就从前一五三年说起吧。这一年,刘启立刘荣为皇太子,封刘彻为胶东王。三年后,即前一

  • 汉恒帝刘志 一个成为皇帝的太监,他是怎么做到的?真是令人好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他是

    汉恒帝刘志一个成为皇帝的太监,他是怎么做到的?真是令人好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据传闻,曹腾是曹参的后人,曹参是西汉时期的丞相,但是曹腾却是东汉时期的太监(这样来说,他也没给祖上长脸)。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靠在主子面前搬弄是非上位,据史料记载,曹腾在宫里呆了三十多年,从安帝时期开始历经了顺帝、冲

  • 5.衣带诏:无谓的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无谓

    5.衣带诏:无谓的反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历史的演变,总有其规律,在被囚禁的情况下做一些内部策略,只能是一些无谓的反抗。将献帝控制在许都之后,对如何消灭各地军阀,尤其是与自己势力相当的军阀是很讲究策略的。起初,他拉拢袁绍,避免与他过早地交锋,先打击其他较弱的势力。曹操

  • 马皇后从未提及过自己家的事,因此得到汉明帝的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敬重

    马皇后从未提及过自己家的事,因此得到汉明帝的敬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马皇后从未提及过自己家的事,因此得到汉明帝的敬重汉明帝通过这件事,知道马皇后很有处理国家政务的才能,有时汉明帝在朝堂上遇到公卿大臣难以裁决的事,便回到后宫试着让马皇后解决。马皇后为他深入地分析事情原委,并提出解决方法,汉明帝

  • 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域

    汉武帝初年的时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汉武帝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一点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带)的情况。他们说有一个月氏(音yue-zhi)国,被匈奴打败,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带。他们跟匈奴有仇,想要报复,就是没有人帮助他们。汉武帝想,月氏既然在匈奴西边。汉朝如果能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

  • 大贪官侯览的故事:一手策划党锢之祸大冤案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冤案

    大贪官侯览的故事:一手策划党锢之祸大冤案的罪魁祸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侯览,山阳防东(今山东金乡县)人,桓帝初年,为中常侍。他为人奸猾,善于察言观色,逢迎巴结,颇得皇上的欢心。他“倚孰贪放,受纳货遗以数巨万计”(《后汉书·宦者列传》)。桓帝延熹年间(158年~166年),因政府连年征伐,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