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十一节 郑国修渠――“疲秦之计”富关中

第二十一节 郑国修渠――“疲秦之计”富关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230 更新时间:2024/1/18 22:11:30

第二十一节郑国修渠――“疲秦之计”富关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前面讲过,吕不韦刚一担任秦国的相邦,就连年举兵攻赵伐魏,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夺取了大片的土地,等到秦政继位的时候,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远非关东六国所能比。可以说,秦王政登上王位之前,他的先祖已经为他做好了击败六国、统一天下的准备工作,只等着他挥戈东进,一统天下了。

>然而,就战国末期的六国形势来说,秦国要想实现统一的梦想,就得东出崤山,挥兵东进,攻打韩国。韩国地处崤(xiáo)山以东,紧邻秦地,所以,韩国首当其冲。但是,这时韩国的国力已经很弱了,要想与强大的秦国抗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秦国大军压境,不积极应对那也是绝对不行的。可是,国力弱小的韩国,能有什么办法呢?

>

>面对随时都有被秦国消灭的危险,韩桓惠王和他的大臣们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疲秦之计。这个疲秦之计是什么呢?就是鼓动秦王大兴土木,或者是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让秦国把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兴修土木工程上,这样一来,秦国就没有多的人力物力用于出兵作战,那么,韩国就可以避免与秦直接作战,争取到休息生养,聚财兴兵的时间。

>

>于是,公元前246年,韩国就把自己的水工(水利工程师)郑国派到秦国来,实施疲秦之计,具体任务是“令凿泾水,毋令东伐”。也就是说服秦国修建一条导引泾水的水利工程,借以牵制秦国的人力物力,使秦国不能东进,攻伐韩国。当然,郑国来到秦国的时候,绝对不是以韩国的政府官员身份来的,而是作为为了谋求个人名利的普通水利工作人员来的。郑国到了秦国以后,就想办法得到进见秦王政的机会,并且说服了秦王政和秦国的大臣们,如愿以偿地担任了负责兴修水利的官职。

>

>郑国担任了秦国的水工之后,非常认真地对关中境内的河流山脉进行了实地勘查,然后秦王政建议,沿着关中北山修建一条沟通泾河与洛河的渠道,把泾水引入洛水,灌溉关中土地。秦王政本来就为关中地区的水旱不均发愁,总想着如提高关中粮食产量的办法,郑国的建议,正中其下怀。于是,秦王政就接受了郑国的建议,并且让郑国全面主持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的修建工作。这样一来,秦国就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了水利工程的修建上,进攻韩国的战争也就被迫推迟了,韩国的疲秦之计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

>郑国渠的修建,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的呢?

>

>根据现在的资料来看,当年的郑国渠,主干渠是西起陕西泾阳县境内,渠首在今天的泾阳县西端的瓠口,现在这个地方还有当年的遗迹。郑国渠由此沿北山南麓的地势东行,流经如今的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最后到达洛水,流入洛河,全长300余里。

>

>郑国渠修成之后,对关中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郑国渠修成之后,灌溉关中农田约四万余顷,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200多万亩,每亩收粮一“钟”,相当于现在的320斤。现在看来其产量不算高,但在当时,却是相当高的了。据说,在郑国渠没有修成的前十年里,秦国遇到的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就达五次之多,郑国渠修成之后,关中大地上再也没有歉收的年份了。当时地广人稀的穷乡僻壤,成了真正的千里沃野,关中,真正成了“富饶甲天下”的“天府”之国。在秦国的统一战争中,关中地区丰饶的物产,给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力供应,成为关东战场的后勤供给地和大本营。毫不夸张的说,秦国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大业,与郑国渠的修建是分不开的。

>

>但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却差一点半途而废。为什么呢?因为正当工程正在进行的时候,有人向秦王政密报,郑国是韩国的间谍,修郑国渠是疲秦之计。秦王嬴政听了以后,非常生气,就让人把郑国从渭北工地上押解到咸阳,亲自审问。

>

>郑国被押解到咸阳以后,在秦王宫里,面对秦王的责问,表现得不卑不亢,自在从容。他说:“不错,我当时确实是被作为间谍派到秦国来的,目的是利用兴修水利使秦国无力东伐。但是,我来到秦国以后,看到秦国兴旺发达,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我愿意为秦国的水利事业贡献我的本领。现在,你们把我杀掉,这项工程就会半途而废。完成这项工程,只不过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却会为秦国建立了万世的基业。”

>

>秦王听了郑国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况且工程已经进行了一大半,这时把郑国杀掉,对秦国来说不但没有半点好处,而且还会丧失掉把关中变成沃野的机会。于是,他不顾秦王室其他人的反对,释放了郑国,让他继续担任修渠的总指挥。

>

>由于秦王嬴政的大度和明智,郑国不但没有因“间谍案”而丧命,反而完成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鉴于郑国在修建这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杰出贡献,秦王政用郑国的名字为这项工程命名,郑国也算是名垂千古了!

>

>郑国渠的修建,一共用了10年的时间,它不但是关中几十万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郑国和关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郑国渠在水利方面有着许多发明和创造,有许多设计和施工方法的原理,直到今天也仍然为水利工程所运用。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一气呵成的意思_成语“一气呵成”是什么意思

突兀森郁的意思是什么?

不屈不挠的意思_成语“不屈不挠”是什么意思

标签: 关中

更多文章

  • 咸阳风水成就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风水

    咸阳风水成就秦始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成事在西北“的王朝规律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历代王朝开基建业时,能够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一般都是从边缘地区开始的,而边缘地区中,西北地区又是首选。中国各代王朝中,除明代朱元璋是从东南开始完成统一大业外,其余诸朝,无一不是从西北兴兵,然后统一中国的。对于

  • 秦朝编年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朝

    秦朝编年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秦始皇嬴政执政时期:公元前221年:庚辰,秦王赢政二十六年,秦始皇赢政元年,卫君姬角九年公元前220年:辛巳,秦始皇赢政二年,卫君姬角十年公元前219年:壬午,秦始皇赢政三年,卫君姬角十一年公元前218年:癸未,秦始皇赢政四年,

  • 第1节 秦始皇:千古一帝还是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千古罪人

    第1节秦始皇:千古一帝还是千古罪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秦王汉武固然英武,可是千年之后,山陵早已作古,后人如何评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秦汉王朝时代变革的激烈,开疆拓边的浩荡,劳民伤财的残暴,文化经济的繁荣昌盛都随着秦皇汉武的离去也一去不返。留下的是无尽的忧思

  • 赵高是怎么杀掉李斯的?赵高与李斯的权力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斯

    赵高是怎么杀掉李斯的?赵高与李斯的权力之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开始追求起穷奢极欲的生活来。为了显示皇帝的威仪,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的春天,他就仿效始皇的排场沿着东线出巡,一直到达海边。又南下会稽,最后由辽东返回。此外,他还大修阿房宫,征召5万名精壮之士屯卫咸阳,并

  • 《大秦帝国的崛起》参考文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帝国

    《大秦帝国的崛起》参考文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王绍东:《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张分田:《秦始皇传》,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林剑鸣:《秦国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4.沈长云等:《赵国史稿》,中华书局2000年版。5.张宏杰:《中国人的性

  • 章邯传: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屡战屡胜

    章邯传: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章邯(?~前205)秦朝将领。字少荣。秦二世时任少府。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产子镇压农民起义军,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的部队。他屡战屡胜,随后追击出关,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接着章邯又陆续攻灭田臧等部

  • 秦始皇陵18大不解之谜震惊亿万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之谜

    秦始皇陵18大不解之谜震惊亿万国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高、胡亥将鲍鱼与秦始皇“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他13岁就继承了

  • 第1节 赵姬:美人娇惹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流

    第1节赵姬:美人娇惹风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常人眼中,一旦和皇家沾上一点边儿,这辈子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花不完的金银珠宝。所以才会有《红楼梦》中贾元春封妃时的轰动,历史上想方设法把女儿送进深宫大内之中人家岂是少数?然而后宫的波谲云诡、倾轧险恶又岂是常人所能想象?后宫佳丽

  • 秦始皇简介 秦皇嬴政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是怎样

    秦始皇简介秦皇嬴政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赢姓,赵氏,名政,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第一次终结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战国时代,建立了大秦帝国,为缔造和稳固中

  • 第十四节 亦正亦邪――宣太后临朝决事左右社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社稷

    第十四节亦正亦邪――宣太后临朝决事左右社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秦国的历史上,秦昭王其人其功,堪与秦始皇帝相媲美,但是,站在秦昭王背后的,是她的母亲宣太后,宣太后虽为女流,但临朝决事,运筹帷幄的本领却丝毫不让须眉。前面讲过,秦武王死得早,没有儿子可以继位,所以在他死后,他的母亲惠文后和庶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