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下令编纂的《皇明祖训》,为什么把日本列入不征之国呢?

朱元璋下令编纂的《皇明祖训》,为什么把日本列入不征之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67 更新时间:2023/12/19 8:35:40

朱元璋经命人编纂了一本书,叫作《皇明祖训》,用来给后世子孙治理国家作为参考。在这本书里面,日本被列为了十五不征之国,意思就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主动攻打日本。在《皇明祖训》中是这么说的:“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呢?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朱元璋曾深受吴莱写的《论倭》的影响

元朝有一个人叫作吴莱,这家伙对日本很有研究,他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论倭》这篇章。恰巧朱元璋也看过这篇文章,并且深受影响。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呢?

在这篇文章里面,吴莱有一个中心的论点,他认为征讨日本百害而无一利。并且远隔重洋,使得征服它更加的难上加难,应该说是毫无可能。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吴莱不仅发现了问题,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对待日本应该以礼优先,派遣使节,通过外交手段去增强两国之间的关系。借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再去解决困扰中国已久的倭寇问题。

当这篇文章被朱元璋看了以后,他陷入了沉思,面对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国家,究竟应该怎么做呢?不过从他之后采取的对日政策来看,他应该是吸收了吴莱的一些思想。

据朱元璋当时派遣使臣出使日本携带的文书记载:“故修书特报正统之事,兼谕倭兵越海之由。诏书到日,如臣,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

从这可以看出来,即使当时明朝面临倭寇的困扰,但是朱元璋还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这也是朱元璋希望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他们自己解决倭寇问题。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指望日本来解决倭寇问题呢?这就要谈一下当时的现状。

自元末以来,中国就一直面临倭寇的侵扰。明朝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办法可以选择。第一,集中兵力攻打日本,搞定了日本就可以保证再也没有倭寇来搞破坏了。第二,以相互贸易为条件,让日本剿灭倭寇。第三,紧闭国门,在海岸线设防。随时防范倭寇的侵略。

但是因为之前元朝讨伐日本的时候,已经吃过了苦头,证明第一条路走不通。第三个选择也不太可能,因为中国的海岸线非漫长。如果设置防线需要投入巨大的兵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军费支出、粮食消耗,这是明政府负担不起的

因此出于无奈,朱元璋寄希望于日本,希望双方通过互通贸易,建立外交合作关系,然后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又牵扯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日本究竟有没有能力解决倭寇问题?

日本国内混乱,无力解决倭寇问题,对日外交失败

当时日本国内的情况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国内分为南朝北朝,正在搞内乱,打的不可开交。所以他们连一个统一的政府都没有,怎么可能有能力管明朝的烂摊子呢?

恰巧这个时候,明朝出使日本的使团,又闹了一个乌龙,使得双方的合作更加难上加难。

明朝使节初次到达日本的时候,因为对日本的形势了解不多,就到了南朝。而南朝恰巧是倭寇的来源地,所以他们不可能得到礼遇。再加上明朝使节以大国自居,看不起日本,态度非常的蛮横,南朝直接扣留了来使,又杀了几个人。

第二次出使日本的时候,明朝使臣先做足了功课。这次他们绕开南朝,来到了对明朝态度较好的北朝。交流过后,双方象征性地进行了国事访问,当谈及禁倭的时候,北朝却无计可出。因为他们本来就打不过南朝,自己也是自身难保,根本没有能力来帮助明朝。

此时南朝得到了双方和谈的消息,他们主动示好释放了之前扣押的人质,但是绝口不谈禁倭的事情。

几次交流以后,朱元璋也明白日本人大概是靠不住了。恰巧这时南朝的老大死了,朱元璋满以为北朝能帮助自己了。可是他的算盘再次落空,此时北朝只顾趁机收拾国内残局,根本没有心思顾及倭寇。

这些朱元璋对日本彻底的失望了。既然他们帮不了自己,又从他们哪里捞不到什么好处,那还有什么必要和他们进行交流呢?于是双方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

而且经过这几次交流,朱元璋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些日本人的阴险狡诈,对他们失去了好感。索性就把日本列为了十五不征之国中的一个。不过在《皇明祖训》中他是这么说的:“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深处的原因却是笔者刚刚给大家分析的。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司马昭的继承人,却留下奢靡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朝,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魏的政权最终是被司马家所夺去的,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辅佐了曹氏四代,但是在曹芳继承大统之后,司马懿却遭到了将军曹爽的排挤,从而沦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后来司马懿就一直装病,最后他寻找到一个适合的机会,趁着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的时候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到了公元265年,曹魏政权

  • 关于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的评价如何?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英国诗人,历史解密

    文学评论家、复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也表示,翻开现当代中国诗歌史,众多诗人都曾表示深受艾略特影响,例如徐志摩曾仿艾略特诗风写作《西窗》。卞之琳、夏济安、穆旦等人也都受其影响至深,“从当年的徐志摩、孙大雨到今天的文学青年,几代人读艾略特的旷世长诗《荒原》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

  • 李定国最后一战,为什么会输给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定国,明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1657年,南明发生内讧,孙可望降清,清朝见有机可乘,于是派遣吴三桂、赵布泰、罗托等三路大军,向西南进军。第二年初,顺治帝再次下诏,任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领八旗禁旅南征。此后,清军由湖广、四川、广西三路进攻,南明军队节节败,到1659年初,清军占领昆明。李定国率军掩护永历帝撤退时,渡过怒

  • 祖母爱上他便被捧上皇帝之位,只因长得太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文公,宋国,春秋,历史解密

    在古代,一个人的地位很多时候决定于他是不是嫡出,正所谓嫡子才是真正具有继承权的人,而今天小佛要说的这个人是庶出,不过他硬是凭借自己的先天资本成为一国之君,且听小佛细细道来。(小佛说史原创,请勿转载)他,公子鲍,也就是宋文公,他爷爷是宋襄公,老爹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就好奇了?好好

  • 宋太祖把嫡长女嫁给王承衍,赵匡胤看上他什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承衍,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一国公主,皇帝之女,身份贵重,金枝玉叶,似乎理所当然的要享受到比寻常女子更好的生活,嫁给最如意的郎君。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也不乏有公主日子过得比贵女还要惨的。其中代表,就是清朝的公主,百分之八十和亲蒙古,百分之六十红颜早逝。除了清朝之外,历史上各国都有因为政治利益,而牺牲了自己婚姻的公主。本文的昭庆

  • 她打死一名宫女被贬,生了女儿后两个月便复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大清时期的后宫之中女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和热点,但在清朝的时候有这样一位女妃,她出生于一七四六年,其父亲正是满洲正白旗包衣都统出身,在这一旗落里面担任最高首领的的四格,而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主人公则是在这种家族中长大的汪氏!我们都知道乾隆在位期间的第二十八年之际,她就被加封为了永常在,但实际

  • 这位妃子79岁还被乾隆翻牌子,生下的儿子是无数少女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先后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可惜两个孩子都早夭,富察皇后因此郁郁寡欢,早早就病逝。当时乾隆正在南巡,并没有见到富察皇后最后一面,这也成了他的心病。在富察皇后身亡后,还有一位妃子受到乾隆的喜爱,她就是愉妃。虽然愉妃出生不高,为人低调,在后宫之中并不是很出色,但是她却生下了乾隆最喜欢的儿子,也就是五阿哥永琪,

  • 《战国策·秦策二》中曾参杀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参杀人,历史解密

    曾参杀人(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出自《战国策·秦策二》。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需特

  • 宋朝皇帝御驾亲征捷报连连,为何还要签署《澶渊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澶渊之盟,历史解密

    宋朝皇帝御驾亲征捷报连连,为何还要签署《澶渊之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朝皇帝赵匡胤可以说是十分骁勇善战的人,但是由于他的抑武崇文,导致了他的后人就不如他了,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虽然政治上比较开明,但是说道打仗他就傻了,那为什么在他御驾亲征时已经快要击败辽军时要签订《澶渊之盟

  • 巨鹿之战后,项羽为何不是称帝而是称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巨鹿之战后, 项羽一方面明尊怀王为义帝,暗中却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于彭城,以霸王的身份,将全国分成了18个诸侯国,分封给各个诸侯与降将、部将。最值得后人思考的是--为何项羽要在此时搞分封?当时,巨鹿之战中,项羽战胜了围困巨鹿的20万王离军以后,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