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塞佩·威尔第的作品传达出了怎样的意义?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朱塞佩·威尔第的作品传达出了怎样的意义?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76 更新时间:2023/12/8 8:30:09

爱国英雄主义

爱国英雄主义的创作路线,不仅集中体现在威尔第早期的歌剧创作中,也穿在他成熟时期的歌剧创作中。大歌剧型的《西西里晚祷》(1855)《唐卡洛斯》(1867)就是这条路线的继续。威尔第的爱国英雄歌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威尔第的名字,甚至被认为是意大利统一的象征。当1858年歌剧《假面舞会》被那不勒斯检查机关禁止上演吋,当地市民高呼“威尔第万岁”,在他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并用粉笔在墙壁上写着:“威尔第万岁”(这句口号中的“威尔第”,是一个双关语,它的5个宇母Verdi,恰好是意大利国维托里奥·埃马纽埃尔的缩略语)。威尔第的早期爱国英雄歌剧,在艺术上还不成熟,其中人物性格的刻划不够鲜明,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类型化、而不是典型化的形象,比起意大利前辈歌剧作曲家G.罗西尼和V.贝利尼所作英雄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来,还有一些模仿的痕迹,较少鲜明的特点,管弦乐也只是处于从属于人声的地位,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从50年代开始,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历史题材的英雄歌剧

以《弄臣》(一译《里戈莱托》,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依达》(1871)为代表的50~70年代的歌剧,比起早期历史题材的英雄歌剧来说,不仅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刻细致的刻画,从类型化的形象提炼成个性化、典型化的形象,并且把性格的刻划和情节的展开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富于动力的音乐不断地推动着戏剧性的发展,因此音乐的布局和结构也有了显著的变化,逐渐打破了“分曲”的局限,变得灵活、有机,一气呵成,管弦乐也改变了它的从属地位,起着积极的、主导的作用。威尔第成熟时期的歌剧,在题材和体裁方面也有明显的转变。出现在舞台上的已不是神话人物或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而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演的已不是悲壮宏伟的英雄歌剧,而是亲切细腻地描写世俗人情的抒情歌剧和社会悲剧。这些歌剧揭露了专横残暴的封建统治者、狡猾自私的资产阶级伪善者和奸险毒辣的阴谋家的丑恶面目,表现了对被损害、被欺压人物的深切同情,它们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的民主愿望,激起人们对腐朽残暴势力的憎恨。成于70年代之初的《阿依达》,比起50和60年代的歌剧来,在音乐的戏剧性发展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

阿依达

《阿依达》把大歌剧的特点和抒情歌剧的特点熔于一炉,剧中既有宏大的场面,又有深刻的性格描写和心理刻画。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进一步克服了由一系列独立分曲组成歌剧使剧情发展陷于停滞和静止的缺点,充分发挥了“场”的作用。音乐根据戏剧的要求,机动灵活地连续发展。一系列刻画人物性格和描绘人物心理感情状态的浪漫曲和二重唱,已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曲子,而是有机地连续发展的“场”,其中丰富的旋律性和强烈的戏剧性互相结合在一起。《阿依达》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系统地使用了“主导动机”,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戏剧表现力,促成了音乐形象的贯穿发展。在两年前所作的歌剧《弄臣》中,威尔迪已经运用了主导动机的原则。预示着不可避免的报应的诅咒动机,是该剧唯一的主导动机,是在节奏上与和声上具有特征的短小乐思。

《阿依达》中的一系列主导动机则是结构完整、旋律性很强的主题,它们从第1幕贯穿发展到第4幕,不仅是代表特定人物及其心理状态的简单符号,而且有鲜明的形象,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推动全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威尔迪在后期歌剧《奥赛罗》(1887)中,把朗诵调和咏叹调融合为既有歌唱旋律性又有语言表现力的“独白”。贯彻着戏剧性发展的“场”的写法,在这部歌剧中也做得更为彻底。4幕之中,每1幕的音乐都是不间断地发展,完全不存在独立的分曲。他的最后的作品《福斯塔夫》也有同样的特点,所不同的只是用喜剧性的音乐语言作为表现手段而已。表面上看来,《奥赛罗》和《福斯塔夫》的音乐有些像瓦格纳的“无终旋律”,但是,如果细加分析,则诚如威尔第自己所说:“我和瓦格纳毫无共同之处。恰恰相反,要是你们用心谛听,努力领悟乐曲的内容,就会发现我有些地方和他完全相反”(1872年4月17日致C.德桑克蒂斯的信)。

奥赛罗

1887年,歌剧《奥赛罗》第一次在米兰上演即被认为不仅是作曲家的最高成就,也是意大利歌剧的最高成就。《法尔斯塔夫》是他最后一部歌剧,直到现代,这部喜剧杰作仍在演出,并受到人们的喜爱。1859年威尔第与同居10年的女高音歌唱家朱塞皮娜·斯特雷波尼结婚。1897年斯特雷波尼的去世标志着威尔第作曲生涯的结束,此后仅创作了四首宗教歌曲。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圣阿加塔去世,几十万群众涌上街头他的遗体告别,隆重的哀悼场面超过了皇帝的国葬。

更多文章

  • 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为何却几十年都没考上功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祝枝山,明朝,历史解密

    四大才子讲了两个了,今天小编继续来聊下一位,人称“明朝狂草第一人”的祝允明。因天生右手有六只手指,所以自号“枝山”,一些文学作品中也称他为“祝枝山”。坊间流传着一句话:“唐伯虎的画,祝允明的字”,祝允明所书写的《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等,均是精品之作。然而在诗文书法方面才华横溢的他,在科举仕

  • 揭秘:历史上的郑国怎么老是挨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郑国,春秋,历史解密

    网上曾经盛传过一个搞笑的段子,那就是朝鲜说:谁打我我就打韩国。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确确实实的存在一个国家动不动就被胖揍一顿,那就是晋楚争霸时期的郑国。由于当时郑国被夹在两个大国中间,有事没事就被想要争霸的那一方揍一顿,于是“吃饭、睡觉、打郑国”的段子也因此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其

  • 同古会战简介 会战的经过及结果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缅甸,历史解密

    1942年1月日军攻占仰光,1942年3月19日,在200师师长戴安澜领导下,发动了同古战役,蒋介石的计划是以200师不惜代价死守同古争取时间,掩护远征军主力向同古一带集结。而主力第5军迟迟未集结,造成200师牺牲很大,但由于中方不愿进攻,只想保存实力,而英军却又将右翼空开,造成日军包围200师,孤

  • 吴国和蜀国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何诸葛亮却选择伐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曹魏,历史解密

    诸葛亮为何伐魏不伐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知道载中,诸葛亮对魏国进行五次北伐,226年曹丕病死后,曹叡接受帝位,诸葛亮看准时机,准备两年,于228年发动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为何选择伐魏?难道不知道吴国对蜀国来说有不共戴天之仇吗?(先是背后捅刀

  • 红颜薄命,三国时期的美女大多数下场凄凉,洛神甄姬的结局更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谈起三国的知名佳人,大伙儿会想到谁?我觉得有许多人要提及貂蝉、二乔。确实,这3位佳人称得上倾城倾国,古代历史非常知名。其中,貂蝉更是被评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以闭月之姿,成为古代美女的代名词。但是,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并没有这么出名的美人,有着不输于貂蝉和二乔的美貌,她就是我

  • 古老民族:粟特人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粟特人,唐朝,历史解密

    粟特人原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操古中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粟特(Sugda,Soγd)作为丝路贸易集散地和中转站的疏勒,必然格外地吸引粟特人到此经商并定居。直到11世纪,喀什噶尔城郊还有大批的操粟特语的村落,这在麻赫穆德

  • 赵氏的下宫之难,为什么受害者成为最大受益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下宫之难,春秋,历史解密

    赵盾将晋国的第一卿位家族--狐氏,排挤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而兼朝权与军权於一身,也使赵氏独大晋国。本文就接着讲赵氏的下宫之难,也即著名的“赵氏孤儿”案。事情还得从赵盾之父赵衰说起,赵衰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翟国的期间。翟人攻打廧咎如,得其二女,即叔隗与季隗。翟君将叔隗与季隗送与公子重耳,重耳娶其妹季隗,

  • 东汉末年腐败的原因是什么 根源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的腐败现象极其严重既有人性使然的因素在里面,也有国家政策的失当的原因,也有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首先,我们从人性角度分析:为官治国的官员其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是否能够超越人类生存第一和希望自己过上更好生活以及趋利避害本性?看看载及结合我们自己的体验基本每个人都能够很明显的给出答案——不能。(当然

  • 明朝末期人口不到一亿,清朝却达到了四亿,是何原因让清朝人口疯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在明以前人口规模始终存在一个瓶颈,即使是文景之治下的汉朝与开元盛世下的唐朝人口依旧在六千万左右,迟迟没有超过这个数值。明朝以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海内承平,人口数量激增,峰值时达到一亿多。然而与清朝相比,明朝的人口规模仍然十分有限。根据《明实录》记载,明朝在天启三年(1623)时有516

  • 亚历山大灯塔简介 名字的来源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亚历山大灯塔,埃及,历史解密

    亚历山大灯塔是世界著名的七大奇迹之一。遗址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罗斯岛上。灯塔约在公元前280~278年建成,巍然屹立在亚历山大港外1500年,但因在两次地震中极度受损,最终于1480年完全沉入海底。2015年5月9日,埃及决定重建亚历山大灯塔。名字来源亚历山大灯塔(Pharos)成了许多语言中“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