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那么多亡国之君,看起来不聪明大的他却是笑到最后?

史上那么多亡国之君,看起来不聪明大的他却是笑到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23 更新时间:2023/12/21 1:07:33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的朝代,但是每一代的亡国之君他们的结局大多不是很好,但是确实也是有几个聪明人,但是能够笑到最后得以善终的却有他。

三国后期局势逐渐明朗,曹魏政权越做越大,相比之下大将死伤殆尽的蜀汉显得势单力薄,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诸葛亮六出祁山,誓要为后主刘禅打下一个太平盛世,只不过天不如人愿,多次失败而归,诸葛亮也因为穷兵黩武,操劳过度病死在途中。

诸葛亮一死,蜀汉失去了最后支柱,后主刘禅人称扶不起的阿斗,至于刘禅为何如此“无能”,很大原因是因为他过度依赖诸葛亮,最后的依仗去世之后,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刘备委托诸葛亮好生辅佐,而刘禅也甘愿听任诸葛亮的一切言行。

朝中大小事务都交给诸葛亮管理,长此以往刘禅越来越“无能”,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就推给诸葛亮去处理,逐渐养成了一种陋习,诸葛亮死后,国家大事没人帮他拿主意,只能听信宦官谗言,导致朝野混乱,最终亡国。

很多人心中刘禅似乎就是一个无能之辈,一个彻彻底底的废物,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一个废物能坚持到最后,甚至投降之后还被授予安乐公的爵位,一个傻子会登上皇位长达40年之久嘛?对于这个问题,想必诸葛亮最有发言权,他曾评价刘禅:“天资聪敏,爱德下士”,刘禅生母为甘夫人,只是刘备的一个小妾。

按照古人的传统,刘禅出身并不高,况且身边还有两个兄弟,如此说来刘备既然立刘禅为**,证明他必然有过人之处,17岁时登基称帝时还是一个懵懂少年,很多事情都无法考虑周全。

此时身边有一个面面俱到又忠心耿耿的“相父”,很多事情都需要请教才能定夺,其实刘禅上位以后曾大力发展农业,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蜀国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就在此时诸葛亮认为蜀国地处偏远,不利于长治久安,必须出兵北伐,刘禅只能同意,结果都看到了多次北伐均告失败,严重损害了蜀国刚刚恢复的经济水平,诸葛亮死后,刘禅立马停止劳民伤财的北伐行动。

除了恢复生产以外,刘禅还懂得拉拢人心,魏国内乱时,夏侯渊带着一家老小逃亡蜀国,刘禅听闻以后,命人送去了许多粮食,放弃彼此之间的仇恨,亲自去慰问,为蜀汉拉拢到一员将才。

世人都说刘禅“乐不思蜀”,丢了良心,殊不知只有这样做才能赢得司马昭的信任,才能保全蜀地百姓,既然做了俘虏,就应该有“觉悟”,整天嚷嚷着复国看似深明大义,实则非常愚蠢,投降以后的刘禅不仅不傻,反而拥有大智慧,不然也不能笑到最后。

许多人又问了,既然刘禅这么懂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为什么在位期间没有任何作为?而这个问题就要谈一谈诸葛亮了,刘备死前应该是让诸葛亮辅佐刘禅可以独自处理政务,而诸葛亮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这种全权代理下让刘禅得不到任何锻炼,只能增加他的依赖性,长远来看会害了蜀国发展。

生活在温室的花朵注定不会争奇斗艳,世间所有的难题都应该独自承担才对,《出师表》中诸葛亮言辞恳切,要为后主打下江山回报先帝恩情,这种大包大揽的行为并不见得都是好事。

真正应该做的是教刘禅如何成为一个好皇帝,如何处理政事,再把决定权交还给刘禅,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导致无论是刘禅还是蜀汉对他过度依赖,在其死后再也无力抵抗,只能投降。

投降并不可耻,这种自我牺牲保住了蜀地老百姓的命,说回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说如果诸葛亮取而代之是不是结局就会不同,都在赞扬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却没有看到刘阿斗那颗宽怀之心。

许多事情都能从《出师表》中一探究竟,诸葛亮言辞恳切,催人泪下,仔细看来整篇文章更像是一则家训,教导皇帝要分清哪个是奸臣,哪个是忠臣,哪一个能信任,哪一个不能信,换了别人或许早就不能忍了,即便能力在出色也得分清君臣之礼。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组合,顺治清算多尔衮,万历推翻张居正,刘禅却没有这样做,并不是他傻,只是因为他仁义,懂得外部势力才是最大的忧患,总结来说刘禅不是才高八斗之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傻子,只能说局势所迫,生在帝王家或许就是这样无奈吧。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作为一个权力倾天的皇帝 为什么就是吃不起西红柿炒蛋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西红柿,历史解密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秦始皇,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秦始皇可以说是一个权力倾天的人物了,不仅是统一了六国的人物,而且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权力倾天的秦始皇,却吃不上一顿西红柿炒蛋,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这个原因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古代人的饮食,首先来说说他们的主食吧

  • 黄色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黄色计划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德国,波兰,历史解密

    二战时,德军成功地突袭波兰后准备进攻法国,并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黄色计划”。然而情报泄密,但就是这份泄密的绝密情报成为德国牵着英法鼻子走的“辔绳”,因为德国就势成功地设置了一次情报战骗局。西欧的战败,把残余英法联军推向了死亡之角——敦刻尔克。战争概况二战时,德军成功地突袭波兰后准备进攻法国,

  • 汉武帝为何杀太子 他的儿子最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以为太子谋反了,所以派兵斩杀太子刘据,此时汉武帝杀的不是太子刘据,也不是儿子刘据,而是一个大汉帝国的叛逆刘据。封建皇朝的两个权力颠簸期:一个是雄主暮政,一个是主幼母壮;汉武帝无疑是解决了主幼母壮,但是他没有能解决雄主暮政。经过三四十年的汉匈战争,汉武帝也疲惫不堪,国家也穷困潦倒,西汉的社会经济

  • 朱元璋当皇帝后对诸多功臣赶尽杀绝,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兄弟就姐妹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父亲名叫朱五四,朱元璋发迹后,将他父亲的名字改为朱世珍,母亲陈氏。朱世珍夫妻俩一生共生育了子女6人,其中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朱重五,后更名为朱兴隆,娶妻王氏,育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圣保,次子朱文正。二儿子朱重六,后改名为朱兴盛,妻子姓名不详,有一个儿子朱旺,但很早就去

  • 李斯:师父是荀子,秦国任用最久的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斯,秦朝,历史解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病死沙丘,不久后的夜晚,中车府令赵高就拜访了丞相李斯。赵高决定说服这个朝廷中最大势力的人物,然后和自己一起篡改遗照。两人说了一会话,李斯就答应了。赵高说服李斯这实属不易,可李斯沙丘变节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与嬴政知遇之恩秦始皇对李斯恩重如山,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李斯原本就是楚

  • 春秋时期为什么各国打仗前请吃一顿饭就打不起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打仗,春秋,历史解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首都迁到了洛阳,中国历史开始进入著名的东周时期。东周主要分成两段,春秋和战国。所谓春秋无义战指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战争。这个时期的战争说白了大家都不厚道,都没有什么理由。而战国相比春秋来说残忍的多,都是直接兼并了。把你的国家给吞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大家还是会觉得春秋还是

  • 古代巴尔喀什湖究竟是什么地方 为何西北疆域总是止步于此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北,古代,历史解密

    翻开中国历史地图集,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的西北疆域总是止步于巴尔喀什湖,强盛的中原王朝似乎永远不能越过这个区域向北继续前进。那么,为什么巴尔喀什湖会成为我国古代疆域的极限呢?地理的桎梏首先,巴尔喀什湖南部的伊犁河流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然草场,而北部的巴尔喀什湖北面是狭长的干旱草原地带,湖北沿岸区和阿拉

  • 刘邦给信任的人封侯,却把讨厌的人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刘邦建国时,所封的王非常奇怪,那些死心塌地跟随在他身边的人,比如文臣中的萧何、张良、陈平等人,武将中的周勃、曹参、樊哙等人,他对他们一个王都没有封过。而他不喜欢的,讨厌的,甚至有仇的那些人,他却一连封了七个王。说起来,他真正喜欢又封为王的。只有卢绾一个。不过,刘邦封卢绾为王,却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的

  • 努尔哈赤真的是宋徽宗后代吗?有什么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徽宗,宋朝,历史解密

    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宋徽宗的后裔,现在找不到任何史料来佐证。因为“爱新觉罗”这个姓,在满族历史上只是小姓,远远比不上佟佳氏、瓜尔佳氏等“八大姓”。因为是小姓,而且在其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有点名气的人物,因此,其历史事迹,就基本上没有记载,也没有族谱。之所以有爱新觉罗氏是宋徽宗后裔的说法,一是缘于一

  • 陈平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优点 为什么刘邦等人都对他委以重任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刘邦,陈平,历史解密

    刘邦能创立大汉王朝,离不开手下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不过在西汉建国后,这些能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韩信被诱杀、张良选择隐退、萧何曾被抓入大牢,被杀掉的功臣比比皆是。不过,有一人却在西汉初年的动荡局面中,一直都过得很好,刘邦、吕后、汉文帝都对他委以重任,此人就是陈平。(陈平剧照)那么,陈平到底有什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