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尧、舜与禅让政治

尧、舜与禅让政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29 更新时间:2023/12/22 22:49:07

、舜与禅让政治

对于中国古史,儒家学者常常是「言必称尧舜」,也就是以尧、舜为古史的开端。他们认为尧、舜都是古代有德行的先,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得到后人长期的怀念。

先秦古书《尚书》之中有「尧典」篇,记载了一些尧、舜时代的史事;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尧、舜的民间传说。但是这些都是后人根据传闻所记,并不是尧、舜时代真实历史的记录,因此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只能作为参考,不可信以为真。

在传说中,尧这位先王能够设官分治,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很少有犯罪受刑之人。舜这位先王自小就有孝心,对父母的苛责能够逆来顺受。他即位后关心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用禹治平洪水,使得万民安居乐业。那时南方的苗蛮集团常常北上发展,对中原造成威胁,尧、舜又都自己领兵、击退三苗。除此以外,儒家学者称颂尧、舜最大的美德就是禅让,能把自己的王位让给德才兼备的贤人,尧能让位给舜,舜能让位给禹。这种传贤不传子办法可以说是「公天下」,比后代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要高明得多。

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无不推崇「禅让政治」,认为这是国家领导人互相接替的最好的办法。大家对于中国古代曾经有过禅让的美事也就深信不疑。

但是我们也发现过与这种说法不同的史料。281年即西晋太康二年,有人盗魏襄王的墓,获得竹简数十车,其中有「纪年」十三篇。各篇记载尧、舜、禹、汤直到战国时魏国的史事。后来经过整理,以《竹书纪年》为书名,也成为一部探索中国古史的重要先秦史书。其中对于「尧舜禅让」的说法,就与儒家学者的说法大不相同。据说,出身于华夏集团的尧曾经想把自己的王位传儿子丹朱,但是受到东夷集团领袖舜的反对,舜发动了政变,囚禁了尧和丹朱,自己夺得王位,杀了丹朱与其全家。

这样完全不同的记载,针锋相对,我们究竟相信谁的?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这需要对当时真实的历史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才便于探讨问题。

史书记载,禹的时代「以铜为兵」(以青铜作为武器和生产工具),前此的尧、舜时代还是石器时代的晚期。(www.lishixinzhi.com)那时我们的先民生活还很艰苦,穿的是麻衣草鞋,吃的是粗劣的食物,住的是竹篱茅棚,在物质生活方面部落联盟的领袖与一般平民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领袖并没有甚么特权,还要辛辛苦苦管好部落联盟的公共事务,大家对于权位的争夺也就没有后世那么激烈。而且,领袖是由选举产生的。那时,各部落的头目由全部落的成员选举产生;部落联盟的首领则由各部落的头目互相推选产生,由一个人独断专行是没有的。直到一千年前契丹的部落「大人」,蒙古初期的「可汗」,都由推选产生。可见上古的部落联盟时代,领袖由推选产生本属正常,并不奇怪。所谓「禅让」,就是由将退位的领袖举荐一个人以自代,但仍需要经过一次会议的通过。因此,儒家所推崇的「禅让政治」并非空想,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确实有过这样的事实。儒家学者宣传「禅让」,是鼓励后代的领导者克制「私心」,为了国家的兴旺,能够传贤不传子,荐贤人以自代。不论效果如何,他们用心良苦,为国为民的良好愿望是值得赞许的。

那么,《竹书纪年》中所说的舜囚禁尧和丹朱的事是否也可能发生呢?也有可能。因为尧舜并非同族,不是单纯的族内传贤或传子的问题。尧属华夏集团,舜属东夷集团,他们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了两个集团争夺部落联盟领导权的问题,引发激烈冲突是完全有可能的。尧又称陶唐氏,似为擅长制陶的部落。当时尧所在的华夏集团活动中心在黄河中游,与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彩陶文化相对应;舜也擅长制陶,这在古书《考工记》上也有记载,他的部落以制黑陶为专长。他所在的东夷集团活动中心在黄河下游滨海地区,与考古工作中发现的黑陶文化相对应。从考古学上来说,仰韶文化的极盛期,彩陶文化相当发达,黑陶文化也已产生,这正相当于书上记载的尧、舜时代。因此,我们有根据来说明当时的尧、舜分属于不同的集团。他们因为争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领导权而发生冲突也并不奇怪。

在儒家推崇「禅让政治」已经深入人心的时候,如果让《竹书纪年》中尧、舜冲突一事传布开来,不免造成思想混乱。历代封建王朝肯定儒家经典,就把《竹书纪年》列为禁书,不许流传。所以这本书只有少数学者才能看到,一般群众根本不知道有此一书。

封建王朝肯定儒家经典,是利用儒家的三纲五常的学说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政权。对于儒家所提倡的「禅让政治」,自然不会真的去实行。在中国历史上,也闹过两次禅让的把戏,那就是曹丕受汉禅而建立的魏王朝,司马炎受魏禅而建立起晋王朝。这明明是以武力威逼让位,却以「禅让」作为一块遮羞布,弄巧成拙,欲盖弥彰。以后再也没有人演出这类丑剧。儒家那种推崇「禅让政治」,希望做到「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的政治理想,一时还难以实现,只能作为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

标签: 政治

更多文章

  • 夏朝考古之二里头宫城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朝

    1959年夏,科学院研究所徐旭生率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调查。洛阳偃师二里头被纳入学者的视线。这是首次明确以夏文化为学术目标所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此后,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洛阳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

  • 福禄寿三星是谁?福禄寿三星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福禄寿

    福禄寿三星是谁: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福星,禄星,寿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信仰,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颇大,此三星属于道教神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所以此三神也经常能够在寻常巷陌中看到,千家万户都供得有道教神明,福

  • 秦非子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非子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本名:秦非子别名:非子、嬴秦

  • 秦侯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侯

    秦侯,嬴姓,秦氏,秦国第二任君主,于公元前857-公元前848年在位。本名:秦侯所处时代:西周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前848年职业:秦国国君在位时间:前857年―前848年秦侯,嬴姓,名已佚。《史记》仅记载他在位十年,现存各类史书均无记载关于他的其它事迹,也无法考证其本名。只知道他是秦国第一位国君

  • 秦公伯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公伯

    公伯(?-前845年),嬴姓、秦氏,名已佚,西周时期秦国第三任君主。中文名:公伯国籍:秦国民族:华夏族逝世日期:前845年职业:秦国君主主要成就:秦国第3位国君公伯:秦侯之子。嬴姓、名已佚。史书上很少关于公伯的记载,仅记载他是非子之孙,秦侯之子,其子为秦仲公伯在位3年,时期约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

  • 秦仲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仲

    秦仲(?―公元前822年),嬴姓,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本名:秦仲所处时代:西周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秦国逝

  • 秦庄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秦庄公

    秦庄公(公元前856年―公元前778年),嬴姓赵氏,名祺,西犬丘人(今甘肃省礼县人),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本名:嬴祺(示其)别名:秦庄公字:伯侂所处时代:西周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犬丘出生日期:公元前856年逝世日期:公元前778年主要作品:《示其簋》主要成

  • 秦襄公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秦襄公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秦庄公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太子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

  • 秦文公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文公

    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

  • 秦竫公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竫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族谱载其名静。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本名:静别名:秦靖公(又称秦竫公)所处时代:春秋时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西陲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公元前718年主要成就:作为秦文公太子,未即位便去世谥号:靖(追谥)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