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的阶级关系:夏王朝奴隶制度的巩固及发展

夏朝的阶级关系:夏王朝奴隶制度的巩固及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67 更新时间:2024/1/8 19:32:10

夏王朝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夏王朝的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中的俘虏。某些部族被夏王朝讨灭之后,组织形式依然保留,其成员整体均沦为奴隶,例如,据《楚辞天问》注,讨灭有扈氏,将其部族成员罚作“牧竖”,即放牧牲畜的奴隶。

夏王朝的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和众多奴隶。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失国逃奔有虞氏时,仍“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少康寄居他族尚且如此,其贵为天子之时,直接控制的土地和奴隶当巨不胜数。

夏王朝统治者发动战争,除掠夺财富和奴隶,也为了攫取美女,以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据《国语·晋语》记载,夏朝末代国王讨伐有施氏,“有施氏以妹喜女焉。”《竹书纪年》云,岷山氏“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

平民是夏王朝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平民的地位虽高于奴隶,但是也深受贵族的压迫。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的重要矛盾。平民意愿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夏王朝的安危。后羿之所以能篡夺夏王朝的政权,正是因为太康沉迷于田猎,失去了平民的支持。后羿“不修民事”,终日游乐,亦为寒浞所杀。寒浞重蹈太康、后羿的覆辙,“不恤人事”,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实乃万古不变之真理。少康灭寒浞之后,经其子杼的治理,夏朝复趋稳定。杼是夏朝的一代著名国王。《国语·周语上》称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意思是说,杼能继承禹的功业,因而夏人以高规格的报祭来祭祀他。

夏朝末期,统治阶级对奴隶和平民的压榨日益深重,导致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史记·夏本纪》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夏桀暴虐无道尤甚,大肆搜刮百姓,屡次发动对外战争,民怨沸腾。《史记·夏本纪》云:“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桀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又广收美女,伎乐之人,充陈后宫。桀宠爱妹喜,不惜大量撕扯贵重的丝织品,甚至造酒池行舟,以博取妹喜的欢心。

史家以悲愤的笔墨无情鞭挞桀荒淫无度的劣行。《竹书纪年》云:“桀(筑)倾宫,饰瑶台,立玉门。”《管子?轻重甲篇》云:“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譟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列女传?夏桀末喜传》云:“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夏朝历史www.lishixinzhi.com)置妹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妹喜笑之以为乐。”《帝王世纪》云:“末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桀的倒行逆施,激起广大民众的无比仇恨。诸侯国亦不甘臣服,伺机反叛。桀非但不思悔改,反而自比天日,顽冥不化。百姓切齿咒骂,宁愿与太阳同归于尽。《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尚书大传》曰:“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史记·殷本纪》云,众人曰:“是日何时丧?予与汝皆亡!”

夏王朝危机四伏,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关龙逢直言劝谏,竟被桀所杀,引起朝野的极大震动。《韩诗外传》云:“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关龙逢进谏曰:‘古之人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吕氏春秋?慎大览》云:“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

商是夏朝的东邻属国。在汤的治理下,国威日盛。汤集聚不堪夏朝统治的方国和部族,大有取夏而代之的气势。桀既已不可救药,其臣属纷纷投奔商汤,以求自保。夏太史令终古为其中之著名者。《吕氏春秋?先识览》云:“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淮南子?汜论训》亦云:“夫夏之将亡,太史令终古先奔于商,三年而桀亡。”

夏王朝险象环生,气数殆尽。商汤乘机起兵,桀败走鸣条,夏遂亡。《帝王世纪》云:“桀淫乱,灾异并见,雨日斗射,摄提移处,五星错行,伊洛竭,慧星出,鬼哭于国,汤伐之。”《史记·夏本纪》云:“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鸣条,在今山西蒲州安邑县境内。《史记·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标签: 奴隶制度

更多文章

  • 大禹的资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禹

    大禹的资料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从他父亲鲧(gun滚)的时候起,就开始治水。我国人民与洪水搏斗的古老故事,就是从鲧开始的。相传距今约四千多年前,我国是尧、舜相继掌权的传说时代,也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生产能力很

  • 河南龙山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在夏文化探索中主张二里头一、二期遗存为夏文化遗存的学者中,因为这两期遗存所跨的年代与夏代积年相差太多,因而主张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这里所说的河南龙山文化是指分布在洛阳平原与水下游登封、禹县一带的龙山文化。有人称之为河南龙山文化豫西类型,也有人称作煤山类型或王湾类型。考古学家对登

  • 妹喜裂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桀,妹喜,裂帛

    妹喜裂帛妹喜,夏桀之宠妃,为有施氏之女子。有施氏的首领将她送给夏桀,得到桀的宠爱。据《帝王世纪》记载:「妹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意思是说:妹喜听到撕扯缯帛的声音就笑,于是夏桀把缯帛拿来撕扯,以博得妹喜的欢心。夏桀的这一荒唐故事,成为后人耻笑昏君的一个笑料。

  • 金箍棒没有刻度,大禹是如何用它来测海水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禹

    文/牵着蜗牛散步相信金箍棒的来历,只要是西游爱好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孙悟空大学毕业回到花果山,也没有正经工作,更关键的是,当地地皮流氓还要来欺负他。怎么办?在老猴子的建议下,决定到东海“借”兵器。说借,不过是客气话,其实就是上门讨要,不给,就不走,耍赖。东海龙王是个一个很低调的海军司令(蜗牛在往

  • 应龙是什么?应龙的来历和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应龙

    应龙是什么:《述异记》卷上:“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是化龙的一种。(当然,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应龙如何帮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

  • 三过家门而不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家门

    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关于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史记。夏本纪》载,「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入」。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世为公,竭尽全力为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据说,禹妻涂山氏生启时,禹也一直在外治水。禹的这种大公无私

  • 尧、舜与禅让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政治

    尧、舜与禅让政治对于中国古史,儒家学者常常是「言必称尧舜」,也就是以尧、舜为古史的开端。他们认为尧、舜都是古代有德行的先王,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得到后人长期的怀念。先秦古书《尚书》之中有「尧典」篇,记载了一些尧、舜时代的史事;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记载了不少有关尧、舜的民间传说。但是这

  • 夏朝考古之二里头宫城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朝

    1959年夏,科学院研究所徐旭生率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调查。洛阳偃师二里头被纳入学者的视线。这是首次明确以夏文化为学术目标所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此后,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洛阳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

  • 福禄寿三星是谁?福禄寿三星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福禄寿

    福禄寿三星是谁: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福星,禄星,寿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信仰,他们在民间的影响力颇大,此三星属于道教神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所以此三神也经常能够在寻常巷陌中看到,千家万户都供得有道教神明,福

  • 秦非子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非子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本名:秦非子别名:非子、嬴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