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忽略的三国名将毌丘俭,最后反抗司马师被杀

被忽略的三国名将毌丘俭,最后反抗司马师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4/1/19 8:21:35

在罗贯中的笔下,《三国演义》成了一部“尊刘抑曹”色彩很浓的小说,正是在这种曲笔下,曹魏阵营中很多名将,能力被严重弱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籍籍无名的“酱油党”。其中的典型代表,便包括曾大破高句丽并刻石纪功而回的名将毌丘俭(毌音同灌)。

毌丘俭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毌丘兴官至武威太守、将作大匠。毌丘俭以父荫入仕,起初担任平原侯曹植的文学,后来又侍奉准储君曹叡(魏明帝),跟后者建立起较为亲密的关系。等到曹叡登基为帝后,毌丘俭作为亲信获得提拔,起初担任尚书郎、羽林监,不久便出任洛阳典农中郎将。

毌丘俭是被《三国演义》忽略的名将

明帝在位时大兴土木,由此导致财政紧张和民间的怨声四起。在这种情况下,毌丘俭上书进谏,明帝看完他的奏疏后很是感慨,但饶是如此,却没有停止宫室的营建。不久,明帝任命毌丘俭为荆州刺史,名义上是提拔他做封疆大吏,但真实目的却是把他赶出朝廷。毌丘俭在荆州任职多年,由于边境形势相对稳定,并没有机会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从太和七年(233年)开始,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频频与东吴暗通款曲,并表现出对曹魏的不敬,明帝闻讯后甚是忧虑。为了解决这个持续多年的隐患,明帝便把毌丘俭调往幽州做刺史,命他见机行事,解决掉公孙渊,时在青龙三年(235年)。两年后,明帝见公孙渊谋反的迹象愈发明显,便派毌丘俭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入朝。

魏明帝对毌丘俭很是器重

然而毌丘俭刚率军进入辽东,便遭到公孙渊的迎头痛击,被迫撤回驻地。事后,公孙渊正式僭号为燕王,并勾结东吴为援,意图共同进犯曹魏。在这种情况下,明帝又派司马懿率军出征,与毌丘俭一起讨伐公孙渊。司马懿、毌丘俭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擒杀公孙渊父子,彻底平定辽东,时在景初二年(238年)。

公孙渊败死后,先前受其压制的东北亚强国高句丽开始嘚瑟起来,频频入侵辽东。对于高句丽的挑衅,毌丘俭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予以惩罚,而是在幽州不断地积蓄力量,并派暗探收集高句丽的各种情报,准备时机成熟时,给与对方致命一击。这项准备工作,毌丘俭进行了将近6年时间。

司马懿平定公孙渊,收复辽东地区

正始五年(244年),万事俱备的毌丘俭正式出兵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其国王高位宫率领的军队,并攻占其都城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为了表示惩罚,毌丘俭下令对丸都进行屠城,唯独对当初劝说高位宫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

毌丘俭攻陷丸都之前,高位宫已经逃窜至东沃沮(今朝鲜的咸镜道),而为了将其彻底消灭,毌丘俭又在正始六年(245年)再度征讨高句丽。这一次,毌丘俭亲自坐镇丸都,一面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高位宫,一面派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部落(分布在南起朝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

毌丘俭两次讨伐高句丽,并大胜而回

两路魏军进展顺利,其中,王颀连战连捷,彻底扫荡东沃沮,并迫使高位宫逃至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靠余部死战才得以保住性命;刘茂、弓遵击溃濊貊各部落,逼迫不耐濊侯投降,并将东汉初年废弃的临屯郡(今韩国东北部)故地再度纳入中原版图中。

当年五月,毌丘俭在丸都刻石纪功,然后回师凯旋(“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见《三国志·卷二十八》)。毌丘俭讨伐高句丽之战取得完胜,不仅帮助曹魏拓地千里,还极大地震慑并削弱了高句丽。此后四十余年间,高句丽再不敢入侵辽东,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表现得甚是恭顺。

毌丘俭能完胜高句丽,得到曹爽的支持

毌丘俭征伐高句丽之际,正当魏帝曹芳在位、大将军曹爽执政之时,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跟曹爽的鼎力支持有很大关系。等到高句丽战事结束后,毌丘俭又陆续晋升为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镇南将军、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等职务。然而等到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毌丘俭的处境变得微妙起来。

司马懿专政期间,毌丘俭的处境还算过得去。然而等到司马师代父执政,并擅自废黜魏帝曹芳后,毌丘俭的两位密友夏侯玄、李丰因反对司马师被灭三族,不由得让他有“兔死狐悲”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一起在寿春举兵,并号召天下共同讨逆。

司马师平定毌丘俭叛乱,并诛灭其三族

司马师闻讯后,即刻率军前往淮南镇压,毌丘俭交战不利,仓皇逃往慎县,结果被当地村民张属射杀。事后,司马师又下令诛灭毌丘俭三族(“夷俭三族。”引文同上),时在嘉平六年(254年)。曾立下盖世奇功的魏朝忠臣毌丘俭,最终竟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

标签: 毌丘俭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年间“诈尸案”是怎么回事?诈尸的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康熙,野史秘闻

    在我国古代浩繁卷帙的笔记小说中,记载有大量的奇案、诡案、悬案,囿于科学不昌,古人常常以“鬼怪灵异”作解,而本栏目则试图用现代科学结合历史考据,给这些奇案、诡案、悬案做出全新的合理解释,以便读者们了解到:诡非鬼,机巧万端终有解;谜莫迷,阅尽千帆道寻常。子夜时分。黑黢黢的刑部大牢,寂静如死,上百名囚犯关

  • 她是咸丰的第一个女人,最后却被逼悬梁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咸丰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不过,大清国正是在他手中彻底地走向了衰亡。虽然继位之初的咸丰意气风发,以求励精图治,然而一番努力之后却无功而返,随后他便陷入声色犬马之中。与清朝最后三位皇帝相比,咸丰妃嫔数量还是不算少的,有18人之多。在这18人中,属于咸丰潜邸时期的妻妾只有两位,第一位是原配孝

  • 仰韶文明的特点是什么?他的继承文化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期时代文化。那么仰韶文明的特点是什么?他的继承文化是什么?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五千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达

  • 在白沟河战役中,朱棣如何抓住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李景隆,战史风云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燕军,目标是白沟河(北拒马河)。兵力增至六十万,燕军亦出。四月二十日,燕军渡过玉马河,驻于苏家桥。四月二十四日,燕军与南军会战(战场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县南三十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军(李景隆部)

  • 乾隆最喜欢的女儿十公主,后半生却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的十公主,是在他六十五岁这一年才有的。如此大的年龄,还能生一个女儿,这对于乾隆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再加上十公主又是一个十分机灵的人,这就更加的赢得了乾隆对她的喜欢。一般皇帝对公主的喜爱,都是表现在平日里对她的态度,以及从她的封赏,金钱或者名号方面上来看。这一点乾隆做的十分的明显,可

  • 秦始皇为何容不下生母赵姬?真实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姬,春秋,野史秘闻

    与其说秦始皇容不下生母赵姬,不如说是赵姬从来没把儿子秦始皇放在心里,如果不是“雍城政变”威胁到了始皇帝的生命安全,秦始皇对自己亲妈所作所为还是会睁只眼闭只眼的。回看历史各个朝代的皇后、太后那个不是为了儿子、丈夫的江山费尽心思,死而后已。只有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过得浑浑噩噩,稀里糊涂生下儿子秦始皇,阴差阳

  • 汉文帝的三个女人,最终分别是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汉文帝的三个女人,最终分别是何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都说古代女子如果能够进了皇宫,那不仅代表着可以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和富贵,甚至如果能够登上皇后的位置,那整个家族都会跟着沾光,但是如果幸运的进了宫,但是却不受宠的话,那就有着不一样的结局了,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文帝后宫的三个女子,嫁给同

  • 爵是古代最早的酒器之一,其功能相当于现代的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爵,古代,文史百科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爵是什么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

  • 萨尔浒战役中,八旗军战斗力如何?那么强悍的战斗力是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萨尔浒战役,明朝,战史风云

    八旗军战斗力为什么有那么强悍,兵力也就六万左右,西路明军主力杜松部三万余人,携带有大量火器,竟短时间内全军覆没,主将杜松战死,东路明军刘铤部竟然一点消息没有得到,一万多明军精锐外加朝鲜援军同样迅速被歼,素有明末第一勇将之称的刘铤竟然战死沙场,实在令人不解。参见汉武帝时期李陵五千步兵对阵匈奴骑兵主力,

  • 戴思恭:明代著名医学家,字原礼,号肃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戴思恭,明朝,历史解密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其父戴士尧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朱丹溪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治疾多获神效,由是以医术名世。明洪武年间,戴思恭被征为正八品御医,授迪功郎,由于他的疗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