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平津战役的战前形势

平津战役的战前形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3/12/14 14:51:0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京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战前形势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歼灭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在华东、中原战场上发起了围歼国民党军刘峙集团的淮海战役;在西北战场上将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主力压缩于关中地区;在华北战场上正围攻国民党军阎锡山所部,而孤悬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等地的国民党华北伪“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集团面临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在战略上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将华北党政大权、统筹经济权力、及直接接受山东青岛的美国西太平洋舰队援助的权力授予傅作义。傅作义认为华北解放军只有待东北解放军入关后,才能联合发动较大攻势,但东北解放军经过3个月甚至半年的休整。控制平津地区既可利用美国援助和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又可将华北、东北解放军在华北,对整个战局亦属有利,固守平、津,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

傅作义依据上述方针,于11月中、下旬先后撤退了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守军,除归绥(今呼和浩特)、大同外,将其12个军42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50余万人,部署在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

这一部署的特点是: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25个师,防守北平及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傅作义的1个兵团、4个军、17个师(旅),防守北平、怀来、宣化、张北、张家口、柴沟堡等地。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纵队共84万人,除了第4、第11纵队等部组成先遣兵团于1948年10月底向河北省遵化、蓟县地区开进外,主力分别在锦州、营口、沈阳地区休整,积极准备入关作战。华北军区的3个兵团11个纵队共46万余人,除第1兵团(辖第8、第13、第15纵队)正围攻太原和第14纵队正包围安阳、新乡外;第2兵团(辖第3、第4、第8纵队)集结于河北省阜平地区待机;第3兵团(辖第1、第2、第6纵队)正包围归绥;第7纵队正进攻保定。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可以其物资支援解放军作战。综上所述,华北战场人民解放军比国民党军占有很大优势。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平津战役历史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

  • 平津战役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争背景全国军事形势发生新转折,蒋介石决定暂守北平、天津。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的第一个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47.2万人,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其他战场的胜利,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

  • 淮海战役的战争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淮海战役战争过程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国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损失不大,能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粟裕为迷惑国军,特意在山东开了十几台大功率电台,不停向外

  • 淮海战役的战争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伤亡损失统计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

  • 对淮海战役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也是战争史

  • 关于淮海战役的后世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总前委淮北司令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文昌街西侧,名叫文昌宫。1948年11月16日,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文昌宫成立。总前委商丘司令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同时这里也是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人在此指挥了淮海

  • 淮海战役的战争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争起因人民解放军方面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一计划符合中共“歼敌于长江以北”之

  • 辽沈战役的战争结果和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争结果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

  • 平津战役国共双方主要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主要指挥官蒋军傅作义,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卫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 平津战役的结果与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役战果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共计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及3个兵团部、1个警备司令部、13个军部、51个师(包括战役中新建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