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沈战役的战争结果和历史评价

辽沈战役的战争结果和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72 更新时间:2024/1/8 5:01:45

战争结果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历史评价

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

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部队几乎在其2倍,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算是最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被我军全歼的命运。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则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则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

攻打长春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又加强了政治攻势,使国民党军队主动起义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春,避免了伤亡。

在黑山,我军第10纵队又成功阻击了敌第9兵团,在敌军败退后,又迅速出动数倍于敌兵力包围敌人,展开辽西大会战。具体作战时,我军又采用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术,大胆渗透穿插,将敌军10万人马全歼,国民党反动派部队“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亦在此战中被全歼。后来东北野战军虽打乱建制沈阳进军,但是由于我军有明确攻击目标,最终解放了沈阳,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有47万人于辽沈战役被我军全歼或主动起义、被迫投降,我军伤亡仅有不到7万人。

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纪念塔

这座高16米、由花岗岩砌成的纪念塔位于锦州市凌河区烈士陵园内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二个鎏金大字,两侧刻有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的浮雕。

碑顶是一座6米高、极富动感的铜质英雄塑像。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历时52天,歼敌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加快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为纪念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民政府于1957年11月2日建成了这座塔。该塔1963年9月被列为辽宁物保护单位。

意义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平津战役国共双方主要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主要指挥官蒋军傅作义,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卫立煌(1897.2.16~1960.1.17),字俊如,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 平津战役的结果与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役战果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共计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及3个兵团部、1个警备司令部、13个军部、51个师(包括战役中新建和重

  • 平津战役的三大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之道路。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动,向平、津、塘、唐地区挺进。25日,华北军区第3兵团由集宁地区东进,29日向张家口地区守军发起攻击,相继占领柴沟堡、万全、沙岭子等地,形成对张家口包围之势。傅作义急

  • 辽沈战役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历史背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

  • 辽沈战役战前计划与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前计划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作战目标:放弃补给不易的长春及沈阳,防止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安定关内局势,伺机转攻收复东北。中共中央中共中央

  • 辽沈战役辽西会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三阶段辽西会战1948年10月廖耀湘率“西进兵团”出辽西后,于13日占领彰武,15日进占新立屯。锦州失守后,卫立煌认为廖兵团再无西进的必要,应迅速撤回新民,否则又有被解放军包围消灭的危险。1948年10月16日蒋介石回北平后,连电卫立煌迅速向锦州攻击,而卫立煌坚决不令廖耀湘继续西进,又不敢令廖撤回

  • 辽沈战役最后阶段:解放沈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解放沈阳1948年10月27日,蒋介石将杜聿明召到北平,商讨对策。蒋起初还想调海军运输舰将葫芦岛的部队海运营口登陆策应廖兵团从营口撤退。杜认为要将葫芦岛的部队运到营口,至少也要一个星期。在这一周内,廖耀湘要是存在的话,就可以自己打出来退到营口,否则一两天就完了。再把葫芦岛的队伍调去,等于白白送死。他

  • 辽沈战役锦州会战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二阶段锦州会战1948年9月24日,锦州范汉杰电蒋求援,蒋介石才召卫立煌到南京开会,迫令卫立煌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卫仍然拒绝接受。最后,蒋介石决定空运49军到锦州增援(运到2个团,9月28日机场被解放军炮火封锁,空运中断),另一方面仍强要卫由沈阳向沈锦线攻击前进,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沈阳督战执行蒋

  •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

  • 平津战役国共双方的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阵部署国民党军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认为华北解放军只有待东北解放军入关后,才能联合发动较大攻势,但东北解放军经过3个月甚至半年的休整。控制平津地区既可利用美国援助和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辽沈战役后,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纵队共84万人,除了第4、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