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施结局怎样?其美貌背后的政治阴谋是什么?

西施结局怎样?其美貌背后的政治阴谋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06 更新时间:2024/1/17 6:57:31

战国时代西施的身世,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了难解的疑团。

《吴越春秋》记载说,为了向吴王夫差进行“性贿赂”,越王勾践派使者在本国遍访美人,最后在诸暨苎萝山找到两个卖柴的女人,天生丽质,貌若仙女。这个勾践的使者显然就是范蠡,他用前代著名美人 “西施”的名字去重新命名他所遇到的乡间美女之一,借此完成了政治包装的第一步。

从此,这个卖柴女悄然死去,而一个崭新的西施经过范蠡的“克隆”,“重生”于吴越江湖,并且注定要成为灭绝吴国的美艳杀手。

尽管诸暨村姑窃取了前朝美女“西施”的名头,但她卖柴的形象仍然过于粗鄙。唐宋以来的世人,则多倾向于她是一名浣纱女,也即从事织物洗涤的女工。

王维的《西施咏》向我们表明了唐代知识界的立场:“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明代梁辰鱼的《淀纱记》也支持这种叙事,它叙述西施本为浣纱女,和范蠡在溪边邂逅,眉黛含春,梨花带雨,范蠡一见钟情,不能自拔。此后越国危急,范蠡出于爱国大义,这才将西施进献给吴王夫差。浣纱不仅是一种美女的柔软职业,而且也是西施和范蠡定情的信物。

溪水和丽纱构成了美女“诞生”的优雅场景,其间清晰地浮现着西施的倩影。但西施和范蠡的关系,却始终是暧昧不清的悬谜。

当年吴国大兵侵入,即将灭绝越国时,越王勾践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本打算杀死妻子,焚毁财宝,然后用兵器自杀成仁。据官方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大夫文种劝阻了他的自毁之举,并且劝告说:“吴国的太宰伯嚭贪婪成性,不妨诱之以利。”勾践看见一线政治生机,便备下美女和大量珍宝,派文种带去交结伯嚭,结果吴王在伯嚭的劝说下收兵回国,给了越国休养生息、卷土重来的契机。

司马迁的著述虽然提到了美女,却无姓无名,跟范蠡和夫差也没有直接关联。《越绝书》沿袭《史记》的说法,也认为献美是文种所为,但却明确指出了被献者的姓名:“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

而东汉民间史学家赵晔的《吴越春秋》,其观点则与此截然不同,它暗示越国的相国范蠡才是该事件的主谋。

他下令让两位村姑穿上罗锻锦衣,学习优雅步态和歌舞技巧,以期把她们改造成合乎宫廷礼仪的贵妇,但它也刻意疏漏了一个重大细节:在此期间曾经发生过一段危险的插曲,那就是主持女间谍训练的范蠡本人,不仅偷偷爱上了西施,而且违反朝纲,擅自与之私通,两人双双坠人情网,差点儿酿成惊天大祸。

范蠡先是在“土城”和“都巷”两处宫台开设训练课程,对西施和郑旦进行“素质教育”,继而奉命把她们送往吴国。为了延宕日期,范蠡借口要对她们做进一步培训,大胆放慢了行程。

据说从会稽到苏州,短短两三百里的路途,美女护送队竟然走了整整3年,却始终没有到达目的地。《汉唐地理书钞》所辑《吴地记》甚至揭露说,他们在路上还生了个儿子,到达现今嘉兴南部100里处时,这个婴儿刚满周岁,能够开口说话,于是路边的亭子被当地民众叫做“语儿亭”,以见证这个秘密爱情的结晶。

范蠡与西施的私情无疑是在极度机密的情况下展开的。一旦走漏风声,他们将同时面临来自吴越两方面的杀身之祸。在这段长达3年的浪漫时光里,范蠡的焦虑想必在与日俱增。他必须承受一个无法规避的事实把心爱的女人献给仇敌夫差。他的无奈和愁苦隐藏在历史的深处,仿佛在为这场雪耻复国的游戏增加价值筹码。

但范蠡和西施的爱情终于走到了尽头。3年之后,在吴国的都城,范蠡隐忍着巨大的痛楚,心如刀割、面带微笑地把西施和郑旦一起交给夫差,美人西施心中也一样充满了生离死别的哀伤。她是一件美丽而轻盈的礼物,被国际外交阴谋和间谍战推到了前台。她的悲惨命运,从与范蠡相遇的那刻就已经注定。

夫差不顾伍子胥的警告和反对,狂喜地接受了这两个来自于越国 的尤物,并且发出了心满意足的赞扬:越国进献这样的美女,是勾践对吴国尽忠的表现(《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他开始尽其所能地宠幸她们,表现出对女色的狂热爱好。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出乎越国领导人的意料。

《史记》和《越绝书》都指出,离间计的主要执行者,实际上不是西施,而是吴国的大臣伯嚭。

他在接受了勾践的大量贿赂之后,转而成为一个卑劣的内奸,开始施展浑身解数,力阻伍子胥的扩国计谋,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与之相左,进而又挑唆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令他们君臣反目,直到伍子胥被夫差赐死为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以农为本,农业起源早,农耕时间长,是举世闻名的农业古国。但是提起中国古代耕地面积的确定和核算,特别是关于“亩制”的问题以及中国究竟是何时建立了封建地主制度,古籍记载历来不一,学术界各执一说,没有统一的定论。封建地主究竟何时出现,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鲁国&ld

  •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赵襄子居然把姐姐当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末战国初的代国所管辖的地域在今天的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以东一带。建立这个国家的是少数民族狄族。这个民族的精神十分值得学习,它在中原各国此起彼伏的摧残下,屹立不倒,并在春秋初首先脱离周王朝的统治而自立为国。 没有中原那一套所谓的仁义教化,代国的发展很让人刮目相看。尤其是这个国家适合养

  • 四大剑客之一:专诸刺王僚成功 全因吴王僚贪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樊继承吴国国主后,对自己的儿子们没有好感,倒是很看好自己的三弟季札。所以,他临死前把三个弟弟大弟余祭、 二弟夷昧和三弟季札叫到床前,让大弟余祭继承王位。按照吴国的传统,大弟余祭死时必须要把王位传给弟弟,以此类推,三代后,王位自然就传到季札手里了。 后来的事情都按照诸樊的计划进行,余

  • 齐桓公完成称霸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图霸之战,起于周釐王4年(公元前678年),起于周襄王9年(公元前643年),前后历时36年。齐鲁长勺之战后,齐桓公深知欲折服中原诸侯,必须凭借强大的实力,于是听认锌仲的建议,努力整顿齐国内政。齐柯公6 年,即周漦王2年(公元前680年),管仲治理齐国巳经5年有余,所发布的一切政令均巳付诸实施

  • 宋楚泓水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楚泓水之战,发生在周襄王14年(公元前638年)。自周釐王4年(公元前678年)至周襄王9年(公元前643 年),为齐桓公领导诸侯称霸中原之年。齐桓公死后,中原诸侯失去一匡天下的领导人,无听适从,立刻形成一片散沙。当时的几个大诸侯国,齐国因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争夺君位而国内大乱,晋秦两国相互混战,暂时

  • 春秋战国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西周灭亡后东周即开始。而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春秋战国。1.齐桓公称霸东周的春秋时期,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上,而实际上,他的国力和地位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大国不断武力兼并小国,扩张领地;大国之间也互相征伐,争夺土地。强大的诸侯国战胜其他诸侯后,可以对其

  • 犬戎颠覆西周之战: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犬戎颠覆西周之战,发生在周幽王11年(公元前771年)。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宗法分封,建立了西周政权,历代周天子利用尊祖敬宗的观念和血缘亲戚的关系,保持着宗法上天下之大宗、政治上天下之共主的地位。特别是成、康、昭、穆四代,社会安宁,仓廪殷实,是周王朝的全盛时期。但自周厉王即位后,由于信谗远贤,暴虐无道

  • 晋文公城濮之战后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晋楚城濮之战,发生在周襄王20年(公元前632年)。楚国自泓水之战击败宋国后,声威大振,一时在中原已无敌手。楚成王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黄河流域猛烈扩展,相继控制了鲁、郑、陈、蔡、许、曹、卫、宋等许多中小国家。楚成王对于中原弱小诸候的策略,为亲善与镇压并用。泓战以前,陈国通宋,则派大军讨之,泓战以后,

  • 晋秦崤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晋秦崤函之战,发生在周襄王25年(公元前627年)4月。晋楚城濮之战后,中原诸侯立即举行践土之会。会上,晋文公奉周襄王之命称为侯伯,继齐桓公之后领导中原诸侯.此会,秦穆公没有参加。这时的秦国,自秦穆公即位(周惠王18年,公元前659年) 以来已二十余年。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赛叔主持国政,国势逐渐兴盛。

  • 晋秦麻隧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晋秦麻隧之战,发生在周简王8年〈公元前578年)。晋齐鞍战后第二年,齐顷公因晋国势力复振,而且晋国自并灭赤狄后国土已接近齐境,被迫亲往晋国结盟。晋景公以极隆重的礼节对待他,驿齐两国重归于好。这时,晋景公考虑到,齐国毕竟楚一个大国,若不满于晋而联楚,则晋国的霸业将发生动摇。鲁国过去常依违于晋楚之间,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