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慈禧时期总管太监李莲英的死亡之谜!

揭秘:慈禧时期总管太监李莲英的死亡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50 更新时间:2024/1/3 10:03:14

从1984年开始,佟洵展开了对李莲英死因的调查。她发现,据现存史料记载,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这无疑与李莲英棺木中的景象是矛盾的。

偶然的一次,佟洵发现了史料中的一个疑点,随后她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地方。终于,佟洵做出了一个令社会哗然的推断,李莲英是被人害死的。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争论声不绝于耳……

史料记载,李莲英的死因不明

1984年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女性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借阅档案。这位女士名叫佟洵,她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选择的人物是清朝太监李莲英。

对于李莲英离开皇宫之后的生活状况,种种史料都有着几乎雷同的记载。那就是李莲英因病而终,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问题却在于,假如李莲英果真是寿终正寝,又该如何解释其墓中身首异处的现实呢?

一天,当佟洵又一次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发现其中一处模棱两可的表述:他的墓志铭用了一个陨字,陨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没有病死的含义。此外,佟洵还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以及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但在学界,却有不同的声音。唐益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这些年来,他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究竟是否死于非命,他并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断,但他认为,在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种种说法中,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在唐益年眼中,机警圆滑的李莲英绝不可能是被宫中仇敌所杀。唐益年认为,在清朝开国之初,顺治皇帝就立了一个铁牌,规定了太监不许干预朝政,所以李莲英根本不可能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得罪了革命党人,等他临死出宫时,对于政事更没影响了,所以杀他没任何意义。同时唐益年还认为,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的故事更是杜撰。无论是李莲英的财富地位,还是他离宫后岁过甲子的年龄,都不可能亲自出门讨要债务。


研究员称,李莲英被杀于后海

争论没有结果,新的声音却再次出现。1990年,《纵横》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北京文史研究馆已故研究员颜仪民。他在文中不仅肯定了李莲英被人杀害,而且详细描述了李莲英被杀的细节:李莲英在出宫后,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天,李莲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发帖之人是清末第一号实权人物,袁世凯的红人,九门提督———江朝宗。请帖中说,要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面对这张非同一般的请帖,李莲英犹豫不定。权衡半天,李莲英最后决定:准时赴宴。不过,他万万没料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暗算。事后,其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身躯却不知下落。

文中,作者字里行间中提到的两个人难逃干系,一位是请客人———江朝宗,另外一位则是太监小德张。小德张,清末又一位名噪一时的太监。因为得到隆裕皇太后宠爱,成为二品太监总管。颜仪民文中多次强调:小德张是李莲英的死敌。

文章刊登后,李莲英被杀于后海的说法开始流行。但更大的争论也应声而起。有专家认为故事的细节不合逻辑,因为按古代来说,行刺都是提着脑袋走,没有留下脑袋扛着身子走的,而且唐益年再次以史料为据,首先排除了江朝宗的嫌疑。“江朝宗是在宣统二年(1910年)任陕西汉中镇总兵,一直到民国二年(1912年)才从陕西回到北京,担任北洋政府的北京卫戍司令,李莲英死在宣统三年(1911年),这时江朝宗还远在几千里之外当总兵,怎么去杀李莲英呢?”

同时,唐益年也对文中所讲的,小德张是李莲英死敌的说法,表示不敢苟同。“小德张比李莲英小很多,他是在李莲英出宫后,隆裕皇后当上太后时才慢慢得势,而且小德张从入宫一直到他出宫,从来没在慈禧太后身边当过差,所以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利害冲突。”


争论不休,李莲英之死谜底未解

王道成,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他对颜仪民的讲述也表示了异议。依照档案记载,江朝宗当时并不在京,那么李莲英是与江朝宗吃饭之后被杀的说法,就有了明显疑点。但是,颜仪民却为自己的说法,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证明:这一切他是亲耳听江朝宗之子江宝仓讲述的。

颜仪民满姓叶赫颜扎,他在文中称,其家族也曾是清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其叔父毓贤曾为山东巡抚,而父亲毓泰曾经就是江朝宗的机要秘书。颜仪民说,正是两家这样的渊源,他和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成为了忘年交。而江宝仓对李莲英被害一事毫无顾忌,不仅向颜仪民讲述了后海的事发经过,甚至泄露了其中隐情:“李莲英被杀后,次日一大早,李莲英的弟弟就跑到江府来禀报,江朝宗当时还故作镇静。”

颜仪民认为,江朝宗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完全说明了他与李莲英在后海被杀有关。然而,这个证据也遇到了质疑。为了说明小德张和李莲英素有嫌怨,颜仪民在文中说,小德张曾奏请隆裕太后下令查办李莲英的财产。

但王道成认为,“李莲英已经退休了,退休后他为什么还把300万两银子放在宫里?据《老太监的回忆》记载,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就把他收藏在宫里的80万两金条抬到了住处,另外的亲属有100多人,他把财产按亲疏关系都分给他们,那么那些太监们怎么可能再来打他的主意?”

这处例证也许有失严谨,那么是否影响整篇文章的真实性?由于颜仪民先生已于2003年时故去,所以已经无法听到他亲口讲述曾经的所见所闻,而94年前,发生在后海那惊险一幕的真实性,也只能等待继续考证。

从1985年佟洵发表《李莲英死因之谜》至今,整整20年间,关于李莲英死因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多年后,李莲英之死的谜底或许有全部揭开的一天。


另类说法

李莲英死因的种种传说

在民间,关于李莲英之死有多种说法。有传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莲英正好死在辛亥革命时期。此外,有传言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但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有专家怀疑了这种解释,因为按1911年3月4日来讲,正是初春季节,这个季节得痢疾让人费解。

对于这些不同版本的传言,虽然都没有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专家认为,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以及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至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当年的伪满洲国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到1945年,满洲已经悄悄地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苏联和英国。1932,东北三省开通了15000公里的航路,要知道当时中华民国1949公里的航程为11400公里。1943年,东北三省公路总里程为60000公里,1949年民国公路总里程为5900公里。1945年,东北

  • 中国历史上不到10岁就当上皇帝的娃娃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自开国皇帝打下江山以后,就把国家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处理,所谓皇权不可转让。所以,皇帝们对自己的接班人也采用皇位世袭制,不管自己的儿子能力强弱,年龄大小,只要我皇帝老儿喜欢,就把皇位传给他,别人反对也是无效。所以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就出现了不少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中国10岁以下皇帝

  • 北京故宫里最小的宫殿,面积不足10米,却拥有最“霸气”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不知为何,说起故宫,就想起了暑假必播剧《还珠格格》,因为这部剧就主要讲述了皇宫里发生的各种故事,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宫殿,比如皇后的坤宁宫、老佛爷的慈宁宫、小燕子他们的漱芳斋等,每座宫殿的名字都符合他们自己的身份。而在北京故宫内,却有着一座面积不足10米的宫殿,这座最小的宫殿,却被不少网友称为是

  • 鲁迅为什么会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晚年鲁迅大受左翼青年的欢迎。他曾经向往苏联,苏联也曾请他去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进步作家大会,他没有去。1932年冬天,鲁迅谈及此事时说,能够去列宁的家乡,亲眼看一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确实很向往,而且在那里能见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作家,当然是难得的机会。但他认为在国民党统治下,自己的活

  • 蒙古骑兵的两大致命弱点,只有这几个国家能克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要说在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兵种,蒙古骑兵当之无愧。它先后和金国的拐子马、西夏的铁鹞子、东欧的重甲骑士、日本的御家人、缅甸的战象交手,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可谓是无坚不摧。成吉思汗将一个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奴隶制游牧民族,带成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靠的就是这些强悍的蒙古骑兵。蒙古骑兵到底长什么样呢?

  • 《清明上河图》隐藏的这四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为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但是关于其中隐藏的惊天秘密你又知道几个呐?一、版本之迷千余年来,清明上河图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主要版本有:1、宋本。作者张

  • 金国、女真族和清朝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说出来你都不一定会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由满族人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对于满族人的民族起源,咱们所学的中学历史课本称其满族是原来的女真族留下的血脉,也就是曾经灭亡北宋建立大金的那个女真族。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历史渊源,使得清朝的开创奠基者努尔哈赤就建立了金政权,为了与宋代的那个金作为区别,史学界将努尔哈赤所

  • 揭秘《清明上河图》隐藏惊天的秘密,暗含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大部分。按照展开的次序,首先是东京汴梁郊外的景物,接着是大桥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最后生动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整幅作品中的人物大者不足三厘米,小者则微如豆粒,且虽说人物形体微小,但个个纤毫毕现,极富情趣。且这种大手笔,很少有人能模仿。 据说,现代绘画大师张大千是制作赝

  • 古代步兵为何总是打不过骑兵,骑兵为什么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骑兵,素有陆战之王的美称,在古代绝对是最强大的兵种。游牧民族凭借强大的骑兵屡屡入侵中原,蒙古人更是凭借彪悍的铁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统治了半个世界。那为何步兵打不过骑兵?骑兵究竟强大在哪?第一,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机动性。事实上,不是步兵打不过骑兵,而是跑不过骑兵。骑兵机动性强,弓箭加弯刀,即使遇到全副武

  • 古代骑兵那么厉害,古人打仗是怎么应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骑兵因为机动性强,拥有强大的突袭能力,所以同样数量的步兵往往难以抵挡骑兵的冲锋。所以,战争骑兵的最有效方法无疑是用骑兵对抗骑兵。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例就是汉朝反击匈奴和唐朝反击突厥。但是,由于中原王朝往往都是农耕区,往往马匹缺乏,而供养一个骑兵的开销远大于北方游牧民族,所以,除非是王朝非常强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