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被误会的八大名人

中国历史上被误会的八大名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9 更新时间:2024/1/1 19:05:52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众多,有被后世歌颂、流芳百世的,也有被后人唾骂、遗臭万年的。那些舍身为国、战死沙场的英雄被后世歌颂理所当然,那些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牺牲别人利益的小人们也是情理之中。但历史上有些人明明很有作为,却往往被后人唾骂,比如下面这8位,被后人抹黑的最严重。

第一位是商纣王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抹黑的帝王,抹黑了三千多年。其实真实的商纣王并非如此。

据正史记载,商纣王此人见多识广、力大无穷,不用武器,仅凭双手就可以杀死猛兽,还能把九头牛拉倒着走。商纣王继位后,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他在位时期,讨伐东夷,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很大。

第二位是秦始皇嬴政。

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多为贬责或者贬损。除明代思想家李贽赞誉秦始皇嬴政是“千古一帝”外,褒义之词犹如凤毛麟角。后人一直贬损秦始皇是推行苛政的残暴之君主。

其实,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他在39岁时就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大的国家,并奠定中国本土疆域。

秦并天下后,秦始皇嬴政又忙着构建秦帝国。尤其是统一文字。统一文字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续了文明。

秦始皇嬴政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第三位是曹操。

曹操被抹黑是众所周知的,把曹操抹黑最严重的就是《三国演义》。

我们知道曹操历来被人称之为“奸雄”,是一个奸诈之人,而且还说了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事实上,曹操根本没说过这句话。

其次,奸雄也来历不明。当时魏晋时候流行品人,于是曹操找到当时名流许劭给自己作评。最后许劭评价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结果后来变成了“奸雄”了。

其实,曹操是一位非常能干人,他能文能武。曹操的戎马一生,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同时,曹操的文学成就非常之高。而且曹操唯才是举,打破了魏晋时代的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现状,为寒门人士上升提供渠道。这样的人真不应该称“奸”。

第四位是周瑜

周瑜跟曹操一样,也是被《三国演义》抹黑的。在三国演义里,周瑜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叫“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

但真实历史并非如此,正史上记载周瑜“性度恢廓”意思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刘备说周瑜“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

第五位是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很糟糕的。其实,隋炀帝杨广一生在位15年,做了很多大事。

隋炀帝在位期间开科举,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尤其是科举制和大运河,至今都在影响,影响一千多年。

而且隋炀帝还大力提拔寒门子弟、打击豪门世家,且大力开拓西域,使四方诸国诚服。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第六位是潘仁美。

在任何一部有关“杨家将”的文艺作品中,潘仁美都会出现,并且永远都是反面人物,以小人、奸臣的形象出现,与杨家作对,公报私仇,致使杨业自杀殉国。

可是作为潘仁美的原型,宋朝名将潘美应该是一个屡建战功、有勇有谋的忠臣良将。至于潘美致使杨业死亡这一说法,也被史学家否定。《宋史》记载,杨业的死主要不在潘仁美,主要在于监军。事后潘仁美也收到了降职处分。文艺作品中所说的潘仁美公报私仇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第七位是庞太师。

庞太师我们很熟,看过《包青天》的都知道,他就是里面著名的大奸臣。其实庞太师并非奸臣,他是韩琦、范仲淹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

据《宋史》,庞籍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政爱民、文可安邦、武能定国的忠臣、好官。

第八位是崇祯皇帝。

后世很多人都说崇祯皇帝都把他列为“昏君”、“暴君”一类,其实历史上的朱由检,自登基开始一直兢兢业业,直到李自成攻入北京。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他继位时,明朝完全是个烂摊子。东北危机,陕西乱民四处作祟、朝内官员腐败、东林党肆意妄为,再加上持续不断的天灾跟瘟疫。只能说他生不逢时,悲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熹生平:治学勤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治学勤政 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

  • 梨园女妓陈圆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圆圆以其声色独擅时名,堪称绝代佳人。陆次云称她“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她容貌昳丽、秉性温纯、气质超俗。“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初见陈圆圆,即为其姿容所倾折:“其人澹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陈圆圆极具女性的娇柔妩媚,她的故交邹枢称她“少聪慧,色娟秀,好梳倭堕髻

  • 朱熹的晚年生活:还居建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

  • 朱熹年少求学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

  • 朱熹的官场之路:初入仕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

  • 各时期名人对杨坚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宇文宪:普六茹坚相貌非常,人颇狡诈。 柳庄:周朝将相,多为身计,竞效节于杨氏。以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随公必移周祚。宇文阐: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

  • 杨坚出身弘农杨氏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士族和寒门的分化,也出现了特定的郡望称呼,如:弘农杨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一些生活在当时的人物为了标榜自己出身高贵,开始自称自己出身郡望,如隋文帝时期的宰相高颎便自称出身渤海高氏,

  • 杨坚的嫔妾宣华夫人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破家亡 宣华夫人陈氏,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陈顼之女,陈后主陈叔宝的同父异母妹,母施氏(封号不明,《南史》称为施姬)。陈宣帝一生子女众多,史载其有子四十二人。陈氏封号为宁远公主,有同母兄弟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陈氏大约两三岁时,与陈朝隔长江对峙的北朝发生了隋杨代周的政变。其父陈宣帝出兵隋朝失

  • 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般人都认为,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极其阴险而且虚伪的人——骗母陷兄杀父屠侄,可谓无恶不作,但是表明上还装出一副温良节俭恭让的面貌,最后登基后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暴虐天下,最终落得个身死人手的下场,虽说解气,但是他父亲隋文帝可是一个不错的好皇帝,开创的大隋也就这样被玩死了,太可惜了!总之,隋炀帝是坏人,他

  • 杨坚在朝堂杀死大将史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勣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今甘肃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