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厉王荒淫无道大肆敛财 引起国人不满暴动

周厉王荒淫无道大肆敛财 引起国人不满暴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09 更新时间:2024/2/5 4:14:12

在商朝,由于统治者对告密的不鼓励,所以告密者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而言,都不是那么突出。到了西周,特别是周厉在位时,才有了挖掘告密者专业性的机会。

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国王,不知是不是基因突变,周朝姬氏传到了他这里就变了样。在他之前的国王即使有瑕疵,也只是无能,还谈不上暴戾荒淫。周厉王上台后不久就把姬氏流淌在血管里的绿色基因清除了。他开始荒淫无度,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增加乐趣的基础就是钱财。为了得到钱财,他特意找了几个善于敛财的人充当敛财特使。他们的任务就是专门为他向天下百姓搜刮钱财。

有大臣对他直言不讳:“你这样搞下去,咱们周朝的统治肯定要衰落。百姓怎么能经得起你这样搜刮呢!”

周厉王不理这样的言论,依旧我行我素。不过,反对他的声音越来越多。朝中大臣反对他,由于离他比较近,他能听到,听到后就拉出去杀掉,但民间的反对声音是他所不能听到的。他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反对的声音必须要尽快消除。因为凭借着一点点聪明,他知道,仅都城的国人就已经在咒骂他了。

所谓“国人”就是“国中”之人的意思,其中主要以平民为主。他们多数是各级贵族的疏远宗族成员,与奴隶相比,他们具有自由民的身份,但在政治和经济上都要依附于贵族。由此可知,这些人由于是自由人,又因为跟贵族有亲戚关系,所以说起话来就不那么小心。在他们看来,国王虽然是世袭的,但如果你做不好,我们还是有权利絮叨一下的。因为是我们在养着你,无数的贵族与国民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基本体系,国王只不过是国家的一种象征而已。

周厉王当然知道这些国人和那些奴隶不可同日而语,他曾问过身边的大臣,外面那些国人怎么讲我。大臣回答他,对你非常不满。

周厉王虽然荒淫恣睢,但却非常好面子。这种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人在历史上比比皆是。他问大臣,我怎么才能不让他们乱讲话?

大臣回答他,很简单,只要把乱讲您坏话的人捉来,扔进监狱,让他们生不如死就可以了。

周厉王认为这个主意很好,“但是,我怎么才能知道谁在讲我坏话呢?”

大臣继续说道:“我认识个巫师,是卫国人,据说此人能未卜先知,耳朵灵敏,几里之外的人讲话,他都可以探听到。”

周厉王大喜,立即召见了这位卫巫。卫巫的表现很让他满意,于是,就被派出宫,专门在大街小巷竖着耳朵探听国人的讲话。

在那段时间,一份份用甲骨文写成的告密名单摆在了周厉王的案头,一批一批的人被捉进监狱。卫巫果然是人才,但凡讲厉王坏话的人没有一个不被捉进监狱的。

但不久后,卫巫的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名单越来越少。周厉王认为他不好好工作,严厉地斥责了他一番。卫巫对周厉王说,实在是没有人说大王的坏话了,现在国人非常的老实,熟人见面都不讲一句话,只用眼神打招呼。

“道路以目”的现象并不能让周厉王满意,他对卫巫说,这些国人狡猾得很,他们嘴巴上不说,就未必代表他们心里不想。

卫巫立即说自己懂得唇语。即使对方不出声,他从对方唇上就可以看出对方想要说什么。周厉王立即让他用这种方法增加名单数量。

结果,又是一批一批的国人被捉进监狱,用卫巫的说法就是,他们在路上遇见后,用唇语诽谤国王。

随着名单的日益减少,周厉王满意了,他找来曾经对他直言不讳的大臣,得意地说道:“你曾经跟我讲过有人在背后骂我,现在我采用一种非常优秀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些国人再也不敢放肆了。”周厉王所说的“非常优秀”的办法就是卫巫的告密。

这位大臣很是焦急,他不但为国运着急,还为周厉王那残疾的思维着急,“大王,您这样想可就错了,国人之所以不敢说你坏话了,是因为有卫巫的告密。你这就等于是堵住了百姓的嘴。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这话如果放在舜时代,就能得到很好的理解。大禹治水之前,也有人治过洪水,那就是堵。水到哪里,就堵到哪里。结果,水在短时间内不会制造祸乱,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把堵塞之地冲开,力量比以前更大了。

在这位大臣看来,堵国人的口要比堵水还危险。周厉王不晓得这样的道理,让这位大臣去街上看看。这位大臣在街上看到的景象很是危险,每个人都垂头疾走,互相之间连眼神交流都没有了。

三年后,国人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当哑巴的日子,就在公元前841年的一天,无数国人自发地从四面八方冲进了王宫,顷刻之间,周厉王急得转起了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人物,周公与召公主动站出来,为国王排忧解难。他们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国人冲进来的目的就是想跟国王理会理会。国王在这个时候如果还不走,那等于把自己推进坟墓。周厉王这样的人当然怕死,所以坚决要跑。于是,在一队士兵的护送下,逃出了都城。周召二公跟前来的国人解释,可以把国王废掉,立太子为皇帝。那么,大家做哑巴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周公与召公在当时很得民心,但国人认为,太子跟他老子很可能是一个德行,大家不想第二次做哑巴,于是要求把太子交出来,两个老头就把一个人假扮成太子,交给了国人。人多力量大,国人围住假太子,一人几脚下去,那个假太子就被踹成了肉泥。

折腾完后,国人在两个老头的劝说下撤出了王宫。两个老头最后决定,绝对不能让真太子上台,所以,他们两人先来主管国家事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共和行政”,十四年后,国人把当哑巴的日子忘记了,两个老头才把太子抬出来,拥立为王。周厉王后来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并在“共和行政”完毕后死掉。

“国人”之所以暴动,全是因为周厉王找了个巫师充当告密者。而这个告密者又非常努力,才惹得国人无法忍受做哑巴的日子而暴动的。#p#分页标题#e#

卫巫后来的结局不得而知,很可能是跟周厉王跑掉了,或者干脆没有跑掉,而被国人活活打死了。但无论如何,作为告密者,他要比崇侯虎专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而言,他的告密成绩相当突出。

事实上,即使到了西周厉王时代,从历史的竖线而言,这已经是西周末期了,告密还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崇侯虎是随便那么一告,卫巫虽然是个专业人才,但整个厉王时代,这样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我疑心,中国古代巫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可能就是告密。在中国传统语境中,巫师是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的交通、媒介者,是政策决定的重要人物,同时还是古代知识和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他们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他们的职业特点就能看出,他们经常会将上天所显示的秘密告诉“人”,并且能接通人鬼神三界,能看到一些普通人不能看到或者听到的事物。在夏商西周,巫师参与朝政,指导国家政事,策划国王的行动的例子很多。周厉王找卫巫,显然还是看中了他的职业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即使卫巫的告密已经具备了后世许多告密者的特点,比如被统治者支持,胡乱地栽赃陷害他人,但仍旧只是个别现象。也就是说,周厉王不是随便找了个人来主持告密事宜,而是先有了巫师的告密本领,才有了周厉王的选择。这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区别。确切地说,周厉王恐怕还没有理性地将“告密”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来发扬光大。或许也可以这样说,他是无心插柳,才促成了卫巫这个西周历史上最大的告密者的产生。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竹简中的周文王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清华大学收藏了一批战国楚简,经过学者的精心保护和整理,现在已经正式公布的是一篇称作《保训》的文章。《保训》全篇一共有11支简,每支22~24个字,其文如下: “隹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历),恐坠宝訓。戊子,自靧。己丑,昧[爽]……王若曰:&lsq

  • 夏朝—中国第一个“家天下”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禹在晚年的时候,各部落的首领曾推选夷人首领皋陶为禹继承人。皋陶先死,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禹暗地里却为其子启培养势力,当禹死后,这些有权势的贵族纷纷起来反对伯益,拥立禹的儿子启继位。启趁势杀了伯益,夺了王位。传统的禅让制度从此废除,取而代之的以父传子的王位世袭制。 同时,西边的同姓诸侯有扈氏(陕

  • 神秘消失的古国——东胡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

  • 商朝灭亡并非纣王残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从原始时代到封建时代,并没有出现乌托邦一般的完美天堂。而所谓的尧舜禹禅让的美好传说,周王室礼治下的安康社会,多是后期儒家对现实的不满而编造对前世的美好。而作为尊崇周王朝的儒家往往会相信胜利者的借口。据说就连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怀疑过,认为是有人故意把天下的罪恶都加在纣的头上。商历时数百年来,动乱频繁,

  • 战国名相--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最卓越的战争大师

  • 追忆曾经强悍的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地理优势

  • 老子——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学问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凡做大学问的,都有一种平常人罕见的真性情,或称之为"自命清高",或称之为"孤芳自赏"。如目中无人如弥衡,狂傲不羁似李白,其文章或如长江大河纵横千里,或如匕首投枪刺人心肺。总之,其胸中学识、锦绣文章都是大大异于常人的,世人谓之"牛人"。这些"牛"人,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 历史上著名“战国四公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

  • 历史上《芈月传》中真实的芈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 为何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最强大的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