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仅仅只是个贪官么

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仅仅只是个贪官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68 更新时间:2024/1/19 7:18:48

滕子京,许人也?北庆历年间的岳州知府。滕子京的知名度本来不高,但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却使得他“名垂青史”。

《岳阳楼记》开篇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以记之。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对滕子京为人为官有一个大致的评定:首先,滕子京是一位能臣廉吏。否则,怎么可能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使得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呢?其次,还是位风雅文士。其依据便是,他重修岳阳楼,要“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很有名楼搭台、文化唱戏的味道;并且,想必与大文学家范仲淹交情不错,能请得动这位文坛大腕“作文以记之”。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滕子京因何谪守巴陵郡?据北宋另一位文学家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的记载,滕子京原为泾州知府,“用公使钱无度”,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滥用公款”,于是被人举报。当朝廷派人来调查的时候,他又销毁账簿,造成证据不足,因而无法定罪,得以侥幸漏网,朝廷只好把他贬到岳州(巴陵郡)为官,有留用察看以观后效的意思。说起来,滕子京的“谪守”实在不是件光彩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滕子京本应吸取教训,好自为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但他并没有痛改前非,而是在重修岳阳楼的过程中,又故伎重演,“近得万缗(一千文),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通过设个人金库的手段,明目张胆地中饱私囊,肆意挥霍。

如此一来,滕子京这位“能臣廉吏”的真实面目也就昭然若揭了。

滕子京是个值得品味的人物。和一般的贪污犯相比,他自有其高明之处。其“成功经验”有三:一是善抓“形象工程”。灰溜溜地贬官到岳州,要想尽快出政绩,必须找准突破口,搞一二个有影响力的大工程。毫无疑问,重修岳阳楼就成为首选,这形象工程一上马,一竣工,政治上可得资本,经济上可得实惠,可谓一举两得。二是善于装扮自己。

作为一个饕餮之徒,能成功地得以伪装,滕子京利用的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惯性;有文化造诣的人就是高雅之士,高雅之士即为君子,而“君子不言利”,则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于是,在重修的岳阳楼上,要刻许多“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以充门面。而且,据一些史料记载,滕子京平时也好赋首诗、填首词什么的,水平虽不咋样,但俨然已是高雅之士,可跻身于“君子”之列了。三是善于借助“名人效应”。

范仲淹是当时政坛上的清官、文坛上的大将,很有声望。让他来“作文以记之”,一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就足以让自己树立起良好的从政形象。若非与范仲淹同时代的司马光以史家的严谨态度抖搂出滕子京的底细,随着《岳阳楼记》的广为流传,对滕子京这位岳阳楼的重修者,谁能不景仰有加呢?

客观地讲,滕子京的重修岳阳楼实在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本来,他的名字是可以和岳阳楼一起流芳百世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动机。按滕子京的一贯作为来看,他此举的初衷应该不会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至于借机渔利,贪婪无度,那更是等而下之、不为人齿、天理不容的犯罪行径了。

滕子京早已作古,但其遗风犹存,且似乎于今为烈。要不然,中央三令五申必须杜绝“形象工程”,可总还是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呢?要不然,不少地方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要大把大把地撒钱,办这个“节”办那个“晚会”呢?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官员热衷于用公款请那些所谓的名作家、名记者来写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独家报道,为自己歌功颂德呢?

不能说,这些举措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绝对没有裨益,也不能简单地推定,在这中间,官员们都像滕子京那样直接在经济上获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冠冕堂皇的幌子下,掩盖着的是一些官员利己的私心。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已成为一些地方和不少官员的通病和顽症。

既为顽症,可见治愈之难,但却并非无可救药。从外部制约因素来看,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机制,使这些投机取巧者不仅不能获取好处,还要让他们自取其咎,自食其果。这样,蚀本的生意也就不会有人去做了。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牢记住权为民所给,应为民所用。有了这样的观念,就可以摒弃虚荣,摆脱浮躁,拒绝私利,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落后的游牧民族为什么能压着农耕民族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游牧民族是活跃在北方草原的一个庞大族群,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劲敌。众所周知,游牧民族人口少、生产力落后,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远远比不上农耕民族。但历史上,农耕民族在和游牧民族的斗争中往往处于下风,经常被游牧民族压着打。那么为何人口众多、生产力发达的农耕民族打不过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第一,在农业

  • 解放军四平攻坚战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防御作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四平保卫战,是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在特定情况下决定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四平之战是谁指挥的四平保卫战的前线最高指挥官是林彪,最高决策者当然是毛主席

  • 燕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

  • 唐朝十大节度使都有谁,他们有什么样的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而天宝十节度使则是唐天宝年间设置在边陲的十个军区长官。这十大节度使分别是:范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临制奚、契丹,治幽州,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天宝时节度使为裴宽、安禄山。平卢节度使:镇抚室韦、靺鞨,治营州(柳城郡,今辽宁朝阳),统辖平卢军、卢龙军

  • 古代的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或司令职位。节度使制度的开端,是从唐开元天宝年间所设立的缘边节度使。这和当时的边疆形势是分不开的。在这以前,唐在厉兵秣马击败了东突厥之后,实际上对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着旺盛着扩张进攻的。唐初先后击破了东突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诸部,设立都督府;此后,又打败西突厥,灭高昌,于其地

  • 四平之战:解放战争中一场颇有争议的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四平战役真实伤亡关于四平保卫战的伤亡人数,双方记载并不一致。国军称此战(含追击作战)伤亡官兵4000余人,我军伤亡8万余人,但我军记载自身伤亡8千余人,国军1万6千余人。不管哪个数据更准确,毫无疑问的是,这是林彪军事生涯中最惨痛最耻辱的一次溃败,足以让他铭记终身。不过林彪没有气馁,他吸取了这次失利的

  • 中国朝代疆域面积前5名,第一名直达北冰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国家,因为古代时期的中国,时常处于战乱之中。统治国家的民族也是经常的更替,给我国的国土面积也时常在变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统一六国,但是秦朝的国土面积并没有非常大!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的疆域面积最大呢?前五名又是哪几个呢?第

  • 中国历史上各朝疆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朝的范围:夏朝的范围基本包括湖北北部,河南、山东、河北全境。以及晋、京、津、苏、陕部分区域,疆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商朝,和夏朝比较,商朝的面积有所增加,国土面积达到了320万平方公里,在夏朝疆域的土地上,商朝又将辽宁、甘肃、湖南、重庆和四川等地,纳入疆域范围。周朝,在商朝的基础上增加了30万

  • 为什么广济桥又叫湘桥,有什么典故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东西各九墩,前后费时五十六年。因“江心流急湍,深莫能测”,桥终未能合拢。当地官绅以摆渡图利,收取捐税。“虽济以舟,日不能三、四渡

  • 广济桥的的传说三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