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去世前给朱元璋留下一计,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刘伯温去世前给朱元璋留下一计,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82 更新时间:2024/1/23 0:24:32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的建立,除了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领导者身边有一个智慧过人的谋臣。周武王身边的姜子牙刘备身边的诸葛亮,以及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等。这些人一生为了他们辅佐的君王,鞠躬尽瘁,死而不已!

诸葛亮临死前给君王留下了三个锦囊,帮助君王渡过危机;刘伯温去世前留给朱元璋一筐鱼,然而朱元璋当时并没有看懂,才会有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刘伯温,名叫刘基,字伯温。他从小就智慧过人,又聪明好学,十二岁就考中了秀才,被称为“神童”。他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尤为感兴趣,所以他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钻研这些学科。

元朝的时候,也曾当过官,后来因为元朝的腐败让他愤怒和失望,便辞官隐居。朱元璋起义后,被他请来当他的谋臣。朱元璋能够起义成功,刘伯温的功劳很大。朱元璋生性多疑,再加上当时刘伯温的影响力很大,功高震主,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开始诛杀开国的功臣,刘伯温也没能逃过一劫。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的性格,在马皇后的友情提醒下,提前告老还乡,每日过着闲适的生活。虽人在乡野,但心却没有放下对老百姓、朝堂的关心。后来因为胡惟庸的污蔑,不得不回京。不久刘伯温感染了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药来看望,他吃下了胡惟庸带来的药,感觉到不适,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只是让他安心养病。刘伯温明白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再次回到家乡。

刘伯温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交代了后事,还交代自己的儿子将天书和一筐鱼交给朱元璋。他本来想在临死前写一篇遗表,将自己所学的东西给朱元璋,为他贡献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不过他想到当时胡惟庸这个奸臣还在,打消了他写遗表的念头,不久后,他就去世了。

刘伯温的儿子谨遵父亲的遗嘱,将鱼和天书交给朱元璋。不过朱元璋并不明白刘伯温送一筐鱼的意义,再加上政事繁忙,朱元璋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刘伯温的意图。直到17年后,朱元璋才明白刘伯温送鱼的寓意:天下就好比这个笼子,鱼就像自己的后代,将网拉得过紧,里面的大鱼只会互相残杀,最后因为生存空间不足都会死。朱元璋是想让自己的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的,为了给孙子扫清障碍,将开国功臣基本上都杀害了。朱元璋明白了刘伯温送鱼的寓意后,紧急采取措施,将自己的儿子封为藩王,派到各地去,远离京城,避免内斗。

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朱允炆登基后不久,自己的叔叔朱棣就发动了政变,朱允炆因为没有良将可以用,很快就被朱棣攻破了皇城,成功登基,朱允炆下落不明。假如朱元璋早点明白刘伯温的意图,或者是不对他以及其他开国功臣起杀心,结局会不会一样?

刘伯温没有像姜子牙和诸葛亮一样获得无条件的信任,他的死跟朱元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死,也是朱元璋巨大的损失。

有人说,他们料事如神,临死之前还能预料到自己死后的事情。其实,可能是他们对当下的局势以及人心了解得很透彻,才会临终前留下遗嘱。这些谋臣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君王谋划,哪怕是临死之前,都还在想着贡献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这种精神让人不得不钦佩!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建安三神医是哪三个人,除了华佗你还了解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一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三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这一时期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建安是在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一

  • 金元四大家:因为无力挽救亲人性命而从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金元四大家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1、刘完素,字守真,号通元处士,河间人。他在医学上大力提倡运气说,著有《图解素问要旨》八卷,以运气说研究《素问》;又著《素问元机原病式》一卷,详细论述五运六气盛衰胜复之理。2、张从正,字子

  • 一生独一:明孝宗一生只有一个张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有张皇后。作为明朝的中兴明君,朱佑樘最具人格魅力,他勤政,为人宽和,私生活严于律己。据说,明孝宗朱佑樘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怀孕。宠妃万氏风闻后,派人加害,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这样纪氏偷

  • 那个小时候让梨的孔融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小时候我们都在教科书里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众所周知孔融是孔子后代,所以他们家族从小就非常注重礼仪的培养,那么教科书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孔融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上真实的孔融其实特别的口无遮拦,祸从口出用在他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孔融投奔在曹操名下后,其实是被曹操一直看不爽的,毕竟

  • 顺治帝在五台山出家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顺治皇帝的结局,一般来讲,主要有三个版本,我们罗列一下。1、正常驾崩,至于死因,主流说法是顺治死于天花,但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清世祖实录》对于顺治帝驾崩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寥寥几字一笔掠过,令后人浮想联翩。2、五台山出家,这个论点多见于民间传说和清代的稗官野史,

  • 顺治帝怎么那么喜欢董鄂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幼年时曾长期活在睿亲王多尔衮的阴影之下,见识到了权力纷争的阴险和残酷。亲政之后,也曾实行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清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顺治帝纳董鄂氏为妃,前后不过五年。董鄂妃十八岁入宫,深得顺治帝“眷之特厚,冠宠后宫”,但她于顺治十三年八月被立为贤妃,得益于世

  • 历史上顺治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顺治皇帝是清朝时代的第三位皇帝,六岁便开始登基,由他的叔父辅佐他治理朝政。十八年后顺治皇帝突然驾崩,二十四岁年轻的顺治皇帝突然死去直到现在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异常简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关于皇帝的死,却只是寥寥数语。而我们所知道的是《清世祖实录》是比较权威的清史文

  • 清朝顺治帝改革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顺治改制是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病死、顺治帝亲政后实行的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生产秩序的改革。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遣使向多尔衮乞师讨伐李自成。四月二十一日,答应援吴的清军便在一片石击溃了李自成派去切断吴三桂后路的唐通部农民军,四月二十三日,清军

  •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孔融?不仅仅是因为他嘴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

  • 孔融四岁就知道让梨,最后却因不孝而死,是真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孔融让梨的典故大家肯定不陌生,他四岁的时候就懂得礼让兄长,天资聪颖,为人正直。而他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被曹操杀了,罪名竟然是不孝,真的让人大跌眼镜,曹操编的这个理由也太牵强了。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也是名门之后,品行孝德方面都很出色。孔融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悲痛欲绝的他倒地不起,需要别人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