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末天津租界:一段屈辱的历史 也见证了城市的繁荣和辉煌

清末天津租界:一段屈辱的历史 也见证了城市的繁荣和辉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75 更新时间:2024/2/11 1:31:05

天津租界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期,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兵临北京城下。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开辟通商口岸等的续增条约。

条约第四款规定:“续增条约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划一无别。”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1860年12月4日,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恭亲奕䜣递交照会,写道“意将津地一区,代国永租”,作为领事官署和商民的住房及栈房之用。

随后,他又照会直隶总督恒福,转饬天津地方官府,要求在天津划出英租界。12月17日,清政府允许了英国公使卜鲁斯设立英租界的要求,列强在天津设立的第一个租界——天津英租界开辟。

1861年春天,法国参赞哥士耆赶往天津实地勘察界定天津法租界的界址。6月2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其订立《天津紫竹林法国租地条款》。天津法租界位于天津城南的紫竹林一带,南接英租界,西近海大道,东和北两面傍海河,面积为439亩。

清政府为了显示不歧视美国驻天津领事,在1862年或稍后,也有意让美国在天津建立一个专管租界,发给美国领事一份租契。然而,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极力反对租界制度,且当时来华美国商人屈指可数,因此美国在若干年后才对该地作了短暂的行政管理。

1895年,原先在中国尚未辟有租界的德国也开始动作。在辽东半岛尚未交还中国之时,德国驻华公使绅珂根据本国政府的指令,向总理衙门提交照会,要求在天津开辟专管租界,以扩展德国在当地的商务。

同时,德国外交大臣也向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提交“租界节略”,其中声称,“中国通商口岸之友英国租界,或间有法国租界,已多年矣”。“在中国之德商,因无本国租界,未免散居在他国租界内,几作英法寓客,所以德国商务相涉诸人,日夕盼自有本国租界也”。因此,德国“应在相宜口岸商划租界”。

清政府随即迅速同意了德国划分租界的要求。在天津,由直隶总督王韶饬派的天津道任之骅和海关道李岷琛与德国驻天津领事司艮德于同年10月30日签订《天津租界合同》(《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根据合同规定,天津德租界东临海河,北接原来的美租界,西至大沽路东,南接小刘庄,面积为1034亩。

1900年6月,大批俄军进入天津地区,在紫竹林租界内与义和团及清军激战。6月17日起,俄军、义和团与清军为争夺海河北岸的天津老龙头火车站而的血战升级。在持续数十天的战斗中,俄国兵死伤惨重。7月下旬,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俄军就抢占包括老龙头火车站在内与紫竹林租界隔海河相望的大片土地。

接着俄国军队曾在天津车站附近抵抗义和团及中国军队的攻击,保卫了外国的租界,并因而作出了牺牲。因此,俄国政府对海河对岸老龙头火车站以及向海河下游越两英里的一片土地保留绝对的主权。

此事,赶到北京来与列强议和的李鸿章正在继续推行联络俄国的方针。在格尔思正式提出开辟天津俄租界的要求后,李鸿章就奏请朝廷允许俄国的要求:“臣查各国在天津均有租界,俄商独无,论理本觉偏枯。今既来就范围,以礼乞请,自应允许,使彼心向我益坚”

1906年10月19日,总署大臣敬信等便与林董订立《公立文凭》4款。其中第一款规定,在中国添设的通商口岸中,“专为日本商民妥定租界,其管理道路以及稽查地面之权,专属该国领事”第3款,日本允许中国酌量向机器制造的货物抽税,以换取中国允许日本在天津等处设立专管租界。


天津租界有几个国家

一、英国租界

英租界工部局(市政厅)戈登堂,1976年震损,拆除后改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大楼。

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此后,英租界又经过三次扩张: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又继续将租界扩张至墙子河外。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六千余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四大“国耻日”:都与日本有关 看看这些事件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国耻日,是指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事件,俗称“九一八事变”,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是永远抹不去的“国耻日”,盼望早日确立法定意义上的节日。中国目前还没有法定的国耻日,但在非正规场合有“五·九”国耻,即1915年5月9日;“九·一八”国耻,即为9月18日;“七·七”国耻,即为1937年7月7日。

  • 田中奏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田中奏折是什么《田中奏折》原件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这份秘密文件据说是爱国志士蔡智堪利用日本政党的关系,和他在日本经商多年的朋友关系,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日本皇宫内的皇室书库,用了两个夜晚抄录完成的。在1929年末经南京《时事月报》披露以来,其真伪问题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虽然现在大部分日本历史

  • 日本侵华史上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真伪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多数日本所谓主流历史学者认为这个奏折是伪造:一直以来都只发现奏折的汉文版本,而不见日语原文。曾作为“日本图谋征服世界的证据”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提出,可是美国籍辩护律师反驳“文章的记述矛盾点多”,另外,盟军在日本的档案中从未发现该文件的存在。结果,有关“日本图谋征服世界的证据”不足,没有成立。(值得

  • 我们走在大路上文献纪录片剧情讲了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为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的文献专题片,共24集。该片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讲述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19年9月16

  • 龙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材质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龙”作为一种图腾被崇拜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但是将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就要从汉朝开始算起。汉高祖刘邦称其母梦中神游,在大泽之陂,有龙在其身上,后而有孕,生下了自己,因而称自己是真龙之子,之后的皇帝也就沿用了这种说法。“椅子”这种东西在西晋之前是没有的,之前的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后来在西晋时期,胡人的“胡

  • 武松得知宋江被毒死后,为什么冷冷地说出了这6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在看水浒传的时候会发现武松与宋江之初的关系是非常自豪的,要说宋江是怎么认识武松的?这得从宋江误杀阎婆惜说起。但是为什么后来武松与宋江的关系显得有些尴尬了呢?甚至当武松得知宋江被毒死后,他并没有表现出来特别难过,这是为何呢?当时武松还冷冷的说出了6个字,令人深思。宋江误杀了阎婆惜之后就逃走了。

  • 春秋战乱四大原因:名不聊生,生灵涂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由叛逃者引起。叛逃者所在国与收容国关系严重对立,叛逃者与收容国有共同的利益。这往往体现为对外战争。楚国大夫申公巫因仇恨楚将子反逃到了晋国,又自晋国到吴国。吴与楚素为仇敌。申公巫教吴国士兵如何用战车打仗,并令他的儿子为吴国外交官,于是吴国开始与中原国家有了交往,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最终,吴国打响了

  • 中国历史十大教育名家在这里,你都认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站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上看,从春秋战国到近代,中国踊跃出一批批极具革新思想的教育家。他们的出现既顺应国家发展的潮流,也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十大教育家之一: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

  • 猪肉是怎样取代其他肉类登上中国人的餐桌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宋之际是猪肉在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猪肉本来就长期以来是庶民的食物,普通人家遇到喜事,磨刀霍霍向猪羊,普通人家招待客人“丰年足客留鸡豚”,上档次的人是不大会吃猪肉的,所以才有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而不是烹猪宰猪。那么猪肉是怎么样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乃至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肉类的呢?唐代上层社会对猪

  • 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离不开猪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消费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2013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和猪肉出口国;巴西是最大的牛肉和禽类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禽类生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大豆(用于动物饲料)进口国。从有据可查的历史以来,猪肉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但是猪肉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