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猪肉是怎样取代其他肉类登上中国人的餐桌的?

猪肉是怎样取代其他肉类登上中国人的餐桌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4 更新时间:2023/12/18 15:11:18

唐宋之际是猪肉在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猪肉本来就长期以来是庶民的食物,普通人家遇到喜事,磨刀霍霍向猪羊,普通人家招待客人“丰年足客留鸡豚”,上档次的人是不大会吃猪肉的,所以才有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而不是烹猪宰猪。那么猪肉是怎么样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乃至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要肉类的呢?

唐代上层社会对猪肉的嫌弃自然而然影响到了民间。到了宋代,猪肉依然地位低下,《后山谈丛》“御厨不登彘肉”、《甲申杂记》“士夫不以彘为膳”,北宋中叶,羊肉售价五六百文一斤,猪肉售价八九十文一斤。《水浒传》里写鲁智深在相国寺把泼皮破落户们教训了一通,第二天“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一群无业游民请客,用的是猪肉,这个情节倒是很符合历史。以上还只是一般情况,《夷坚丁志》记载“吴中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接近一千文一斤了。想想赵宋也是少了点自知之明,今天的甘肃、宁夏、内蒙等产羊地北宋疆域统统不包括,为什么要学人家大唐吃羊肉呢?

苏轼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开始考虑转型的。在漫长的贬谪生涯中,苏轼曾经给弟弟苏辙写信,“酸溜溜”羡慕苏辙吃的羊肉,“子由(苏辙字子由)三年堂庖,所食刍豢,灭齿而不得骨”,弟弟你在朝中食堂吃了三年羊肉,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肉,半天啃不到骨头。苏轼自己此时被贬惠州,这个地方羊太稀缺了,一天杀一只,苏轼也不敢与权贵们争买,只能买点没人要的羊蝎子,回去弄熟之后用刀剔着吃,这个法子吃的很干净达到了“众狗不悦”的效果。由吃羊肉的艰难,不难理解苏轼对猪肉的喜爱。

苏轼的《蒸猪肉颂》写道: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不但写明了猪肉价格的便宜,还教导了“小火慢煮”的烹饪方法,作为美食推广员来说,苏轼可以说是十分到位了。从这一点来说,东坡肉被附会成其创制也算是理所应当。不止如此,苏轼还经常“驳斥”当时流行的各种猪肉有“毒”,会致人生病的谣传。

到了明清,猪肉终于算是熬出了头。《明宫史》记载,皇家过年时会吃烧猪肉、猪灌肠、猪肉包子等,猪肉再也不存在难登大雅之堂的问题。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遍集天下美食,分门别类编辑成册,名为《随园食单》。其中为猪肉特设一章,名为“特牲”。在这一章开头,袁枚写道:“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这一时期的肉菜,可以说是猪的天下了。《红楼梦》里猪肉不怎么见,虽有登场,但基本都不是常规菜品。想来琢磨着吃茄鲞的贵族,还是看不太上便宜“不干净”的猪肉吧。走市井路线的《金瓶梅》就不一样了,猪肉成了经常登场的菜品,甚至还有潘金莲为打击竞争对手,命令对方烧猪头下酒的情节。而且潘金莲的对手也不简单,“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哪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

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战火频仍,瘟疫流行,养猪业遭到极大打击。新政府甫一成立就对养猪业极为重视,把养猪与农业施肥结合起来,让养猪业上升到了新高度。毛主席在1959年《关于养猪业发展的一封信》中写道,“有人建议把猪升到六畜之首,不是马、牛、羊、鸡、犬、豕(豕即猪),而是猪、牛、羊、马、鸡、犬。我举双手赞成,猪占首要地位,实在天公地道。”

到现在,在中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猪肉一直占75%左右,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在1990年为20公斤,到了2006年达到了39.6公斤,2014年,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达到41.81公斤的历史高点,此后出现回落并趋于平稳,2016年降至39.76公斤,2017年为39.4公斤。这是中国人在改变饮食结构的结果,随着猪肉消费量的下降,牛羊鸡鱼等肉类消费量则在上升。

而从世界角度来说,中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猪肉大国。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为5415万吨,在全球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48.0%,稳居全球猪肉生产的霸主地位;欧盟和美国猪肉产量分别为2410万吨、1199万吨,在全球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3%、10.6%。2017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11058.8万吨,中国占了5400万吨,占比高达48.83%——远比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重更高。《中国食物》的作者尤金·安德森这样评价猪肉:“它是富人的日常肉食,穷人的节庆膳食,油和工业产品的来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是如此常见,以至中国的饲养场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猪。”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是这样。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离不开猪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消费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2013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和猪肉出口国;巴西是最大的牛肉和禽类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禽类生产国,以及世界最大的大豆(用于动物饲料)进口国。从有据可查的历史以来,猪肉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但是猪肉的地

  • 王莽真的就是一个谋权篡位的小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王莽一直是个“篡党夺权”式的反面人物。王莽废黜了刘婴,当上了新朝的皇帝。不过这个新朝,存在没有多少年,基本不被后世承认。近代以来,史学家虽也注意到了王莽的一些积极方面,或者肯定他的改革意图,称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驱”,但他的“阴谋”、“虚伪”似乎已成定论。其实,惟一的原因,仅仅就是王莽当

  • 王莽悲剧的根源:以德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王莽只是为了夺取权力,当皇帝,他这一辈子是成功的。而且他已经相当平稳地取得了汉朝的最高权力,又顺利地当上了新朝的皇帝。但王莽不但要当皇帝,还想当改革家、当圣君,这样脱离实际的目标就注定了他的悲剧下场。一般都说王莽是“托古改制”,认为他的真正目的是改制或篡位,“古”只是一个幌子,只是假托。我以为,

  • 如何评价刘备?毛主席:一个优点两个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刘备,众所周知,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也被称为“先主”。尽管是皇家子孙,却家境贫寒,以卖草鞋为生,早期创业艰辛,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最后在成都称帝,三分天下。如何评价刘备呢?虽然都知道刘备,可是大多数人是通过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了解的,在里面,刘备胸怀大志、礼贤下士、宽厚待人,最让人

  •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歌曲 :看完歌词后热泪盈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1年9月18日,当日本侵略军的枪炮声在中国东北大地上肆虐,民族危难的警报从此便日渐猛烈地激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从此义无返顾地迎着侵略者的炮火前进,救民族,救中国。当一个民族以从未有过的凝聚力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怒吼,一首首经典的战歌也在浴血抗争中诞生。这些歌,是冲锋的号角,

  • 为什么汉代皇帝叫“帝”, 宋朝皇帝叫“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一般开国皇帝都称为某某“祖”,比如汉高祖,而守成的皇帝一般都称为某某“宗”,比如唐太宗。当然任何事情总有例外,比如明成祖朱棣,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算是例外,姑且不论。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有历史原因的。大家知道,从西周开始,人们就有了起谥号的制度。谥号的作用,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生做一

  • 中国历史王朝国号由来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中国这些朝代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号呢?这些国号又有着怎样的由来呢?先说前秦时代的三个王朝。关于“夏朝”这一称谓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如唐朝人张守节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

  • 鬼谷子识人术:老实人学会这三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老实人并不一定能够吃香,甚至有时候还会让人觉得好欺负而被人轻视,如果在职场上更是没有出头之日,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句鬼谷子劝世良言:教老实人一招处世潜规则,让你立于不败之地。《鬼谷子.反应第二》中写道:“反以观望,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三句话中均有“反”

  • 盘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人口数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尽管我们无法像今天一样准确了解到相关数据,但通过古代史书上的一些记载,并加以细致研究,也可以大致推测出一个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数据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人口数量。秦朝:约2000万战国时期,秦、齐、楚三国大约1500万人口,赵、魏两

  • 中国最吓人的姓氏,不管起什么名字都让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的姓氏种类繁多,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存在的姓氏,我们平时最为常见的是单姓、复姓,而在实际的中国姓氏中,更有三字、四字、甚至是五字以上的姓氏,而这些姓氏一般都是少数民族的姓氏,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中国最吓人的姓氏,不管起什么名字都让人害怕,家族却以此姓为荣。就在大家谈“死”色变的时候,而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