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乾清盛世千古一帝康熙,两度立废太子,引发争储风波

开乾清盛世千古一帝康熙,两度立废太子,引发争储风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13 更新时间:2024/1/18 0:32:28

在大小国事让康熙忧虑的同时,册立太子也成为了困扰康熙多年的心头刺。一向处事果断的康熙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却一直优柔寡断。究竟是怎样的局面让康熙感到为难了呢?

康熙在位期间曾面临三次挑战皇权的斗争。第一次是在少年时期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也就是康熙擒扑鳌拜,此后才得以亲掌朝纲,实现了天下大权归于一。第二次是在青年时期皇权与藩王之间的矛盾,即三藩之乱。康熙以武力镇压,历经八年才削平三藩。第三次是在晚年时期皇权与储君的矛盾。康熙虽运用皇权处理了这次纷争,但这次纷争却是最让康熙痛苦、悲伤、失望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康熙立废太子的故事——一场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

既然是要介绍这个故事,那也就必须要提到康熙册立太子的原因了。康熙共有35个儿子,用各种条件排除一下,真正有资格参与皇储斗争的也就只有14人。康熙早立太子的第一个原因是他要吸取满洲历史的教训。先世清太祖努尔哈赤临终前未立下皇位集成的章法,太妃阿巴亥被迫殉葬。皇太极突然故去,因此也没能安排后事,四个亲王、三个郡王公推令顺治继位,差点引发了激烈的冲突。顺治也是临死前才仓促立储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康熙也想要借鉴汉族历史经验。康熙发现汉族是通过嫡长制立储的,便参考了这种做法。第三个原因是康熙十四年爆发了三藩之乱,为重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康熙选择立储。

另一个原因就是皇后赫舍里氏当初是为了诞下胤礽才难产而死,康熙非常爱自己的这位皇后,为告慰皇后的亡灵,康熙决定要把自己与皇后的孩子立为太子。于是,康熙14年,即1675年12月13日,康熙首立太子。康熙对这位太子可谓是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常常亲自培育太子,每日上朝前会给太子布置功课,下了朝便来检查太子的功课。等到其他的一些皇子都长大了,就令这些年长的皇子封王、开府,分拨佐领、官属、护卫等。但是,这并没有达到皇子之间的平衡,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其中最重要的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康熙47年,康熙带着一部分皇子前往承德避暑山庄的木兰围场,皇长子也得以陪同前往,好不容易见到了父皇,皇长子开始在康熙耳边说起了皇太子的坏话,说皇太子对贝勒、大臣鞭挞、捶楚,还截留蒙古国进贡的贡品等,这让康熙对皇太子非常不满。还有一次,皇十八子病了,病得还挺厉害,康熙令皇子们前去探望、照料,可皇太子脸上没有一点怜悯之色,康熙认为此为不仁。但这些都不至于让康熙废了这个自己宠爱的皇太子,导火索还是康熙回銮途中,皇太子窥伺御帐一事,康熙认为胤礽是要弑逆。于是,1708年九月初四,康熙在布尔哈布台召集了诸皇子、大臣、侍卫等,宣布了皇太子的四大罪状:一是专权威权,肆意虐众。二是穷奢极欲远过皇帝。三是对亲兄弟无情无义。四是探听康熙起居。康熙认为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这都是因为胤礽的窥伺。康熙当时一面宣谕一面痛哭,刚读完就仆倒在地,七天不思饮食,夜不能寐。随后下令不允许其他皇子钻营想当皇太子。

但这仍然没有平息皇子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这些矛盾,为了减少由暗到明、越来越残酷的宫廷斗争,康熙决定由大臣推举皇太子人选,其实康熙心里还是中意皇二子胤礽,于是将自己的意愿授予李光地,令李光地转达给朝廷里的大臣。1709年三月初九,康熙如愿再立胤礽为太子。,为了维护其他皇子的利益,康熙再封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为亲王,其他皇子封为郡王、贝勒。

康熙在立储这件事上可谓是反复无常,甚至说是出尔反尔。当他得知刑部尚书、步军统领和兵部尚书与皇太子勾结想要他让出皇位后,1712年9月23日,康熙再废太子。这完全已经乱了章法。

但事实上,在康熙的两次立废太子的反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康熙对自己的这个皇二子是抱有很大期望的,是非常宠爱自己的这个儿子的,母以子贵,子以母尊,从侧面也能看出康熙深爱着自己的皇后赫舍里氏。

康熙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下了立废太子这么一步错棋,但世上哪有从不犯错的完美的人呢?更何况这些过错更多还是为康熙自己带来了伤痛。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几个证据足够说明 孝庄下嫁不是迷而是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孝庄下嫁是满清十大疑案之一,虽然民间流言沸沸扬扬。但清朝历史上从来不曾有人正式写过孝庄太后下嫁的事情。就连顺治的各种言论和记载,都对此事一笔抹杀。但是,正所谓“空穴来风”。因为有穴,才会有风嘛。孝庄要是没下嫁,为何别人不说慈禧下嫁?不说慈安下嫁,偏偏说孝庄太后?所以,这件事虽然没有得到清朝历史的正式

  • 皇帝酒后嫌老婆丑,然后被活活闷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曜(362年—396年),即晋孝武帝(372年—396年在位),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时年十一岁。最初由大司马桓温辅政,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

  • 他是最低调的皇子,自称“天下第一闲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成为皇帝之前,四阿哥胤禛并不引人注目。他出生在康熙十七年,因为母亲身份地位低下,一直被寄养在孝懿仁皇后宫中。那么四阿哥的称帝之路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胤禛六岁入南书房读书,师从张英和顾八代。尤其是顾八代,对胤禛影响特别大,胤禛与他关系密切。顾八代是满人,隶属镶黄旗,顾是他家族改的汉姓,取八

  • 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竟被削去鼻子,不治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李元昊(1003年6月7日-1048年1月19日)是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1月10日-1048年1月19日在位),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小白竟然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前643年9月12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

  • 古代的这些特务机构,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间谍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出现。一般来说,从事秘密侦探工作,运用各种方式为己方获得机密情报的人被称之为间谍,或者说情报工作人员。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情报工作。关于“间谍”、“特务”等情报人员的活动记载更是不绝于史书。为什么古代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如此重视情报工作呢?一、校事三国时期

  • 古代被诛九族的家族, 为什么不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臣民,往往会制定十分严苛的法律法规,连坐法就是古代法规制度中最残忍的一种,其中“族刑”(即将罪犯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也视为罪犯,并追究一定的责任)又是连坐法中最严厉的一种。众所周知,族刑中最残酷的就是株连九族。 九族具体指那些,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父三族、母三族、妻三

  • 板门店谈判陷入僵局 特工之王李克农只用一招就让美国人败下阵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双方在板门店展开了谈判。当时美国人故意拖延时间,但是特工之王李克农只用一招就让美国人败下阵来。板门店谈判的人员当时是由毛主席亲自选派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红色特工之王李克农。当时李克农负责幕后决策,掌握着整个谈判局面,并且和毛泽东、周恩来和金日成保持沟通。谈判初期,美国人十分狡猾,他

  • 嬴荡:好好的国君不做偏偏爱好比力气,然后被鼎压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国有个国君,名字比较吸引人记住就不说了,死的方法才叫能够吸引人。他就是著名的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姓赢名荡。秦武王赢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儿子赢荡即位为秦国的国君。赢荡本人根本就不适合做国君的,他本人崇尚武力,爱好和人比力气。也喜欢结交一些大力士,臭味相投!有的人想做大官可得

  • 广东提督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按照清朝的规矩,每个省都会有一个提督,类似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例如广东提督,面对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广东提督到底能够调动多少军队呢。认真的说,广东省驻扎的军队数量并不少,但是从一品的广东提督,不一定压得住二品的巡抚。首先,我们来聊聊一个省内的各种高官。每个省内都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学政等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