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皆兵的时代,要么战要么亡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皆兵的时代,要么战要么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76 更新时间:2024/2/13 21:35:57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联合起来,灭掉了当时国内最有实力的卿族知氏,瓜分了知氏占有的土地,形成了三分晋国的局面。公元前 403年,韩、赵、魏三家共同逼迫周威烈王将他们列为诸侯。春秋时代最强大的中原诸侯国晋国,就这样消失了。与此同时,另一个大诸侯国齐国,也被异姓贵族 田氏篡夺了政权。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诸侯,田和成为田齐太公,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取代。战国时期的七个主要诸侯国,即 赵、魏、韩、齐、楚、燕、秦,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国并立的局面形成了。战国的历史,就是这七个国家进行兼并战争、比拼国力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穿插 其中,纵横捭阖,呈现了一幅云谲波诡的历史画卷。

春秋时期最强大的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个国家,合称三晋。魏国在战国初年,国势最为强 盛,依靠强悍的武卒,一举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韩国在三晋中国势最弱,但占据中原最为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在灭掉郑国之后,实力更有所加强。长期与 游牧民族对抗的赵国,胡服骑射后,兼并了北方的代国,大大扩充了版图。

齐国也是春秋时的强国,濒临海滨,物产丰富。田氏代齐之后,又加强了对鲁、卫等国的侵夺,疆域进一步扩大。齐国占有今天的山东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以及河北东南部地区,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西)。

春秋时期另一个唯一能和晋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楚国,进入战国之后,依然不断开疆拓土,疆域为各国之冠。楚国占有今天的湖北,以及河南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和 安徽北部,陕西东南角,江苏西北和山东的部分地区,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楚国是战国早中期疆域最大的国家。

燕国在七雄之中实力最弱,但因地处北方,非四战之地,所受的冲击较小,而且也在东北开疆拓土。西北方的秦国在经过二百多年的浴血奋战后,终于彻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占有了西北高原大部。

除了这七个国家,战国初年,还有宋、鲁、中山、郑、卫、周、杞、蔡、滕等小国存在。这些国家在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中先后被灭亡了。就在七国获得部分兼并战争 胜利而使得疆域不断扩大的时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春秋时期那种各国交战点到为止、揖让有礼的情况不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殚精竭虑消 灭对方有生力量的战争。于是,平民也开始被征发入伍,人数多寡成了最基本的制胜因素,为此各国都建立了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军队。

战国时期,各国普遍推行的户籍制度和郡县征兵制保障了兵源的供应,一旦需要,各国可以组织起数十万人的大军。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死亡的人数都相当惊人。 公元前293年,秦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人。公元前273年,秦败魏军于华阳,斩首十五万人。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国俘虏了四十万赵 军,而为了应付这场决战,秦昭王把全国十五岁以上的壮丁悉数征发到长平。公元前251年,七雄中最弱的燕国,起兵六十万攻打赵国。与此同时,战争转变为阵 地战、攻防战,战争时间极大延长。魏惠王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赵武灵王二十万大军攻中山,五年乃归。秦赵长平决战历时三年,赵国最终被打垮,但是秦国也遭 受了很大的损失。

#p#分页标题#e# 春秋时期的战争还讲究“礼”“让”,贵族们在作战的同时,还表现出“不擒二毛”这样的绅士行为。进入战国,这些礼仪的面纱逐渐褪去,战争变得更为残酷和冷血。当代历史学家许倬云曾风趣地说,春秋早期的战车武士,已经习惯了跟成千上万骑士般的武士进行游戏似的战斗,如果他被请 去率领一支十倍于春秋时期的军队,来打一场讲究计谋、残酷血腥的步兵战的话,他肯定会感到十分迷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 陈相灵评价说,实际上,当时基本上各个诸侯国都是全民皆兵,可以说壮劳力都是战士,战争爆发了,可能都要出征的。步兵的作用日趋重要。西周、春秋时期,贵 族喜欢随葬车马,全国发现过很多贵族的车马坑,随贵族地位的高低而规模不同。因为战车是当时最主要的战争工具,战车的数量是评价国力的重要标准。车兵与步 兵是春秋时期各国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

早 先,步兵都是跟在战车后面,辅助攻击以及提供后勤,但在春秋时期,晋国因为在与戎狄作战的过程中,发现步兵比车兵灵活,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专门步兵队伍,被 称为“行”。但那时步兵依旧还是点缀。随着战争规模扩大,统治者实行全民皆兵,普通百姓到年龄就征发入伍。对他们来说,驾驶战车这项复杂的技能一时之间很 难掌握,加上战争开始采取诡道,场所也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车兵在山林之地远没有步兵机动灵活,极易受地形限制。而步兵普遍装备 有远射的强弓劲弩,能在远距离、短时间内将排列整齐的车阵射得阵形大乱。所以,步兵的作用也日趋 重要。

高大的城墙在冷兵器时代的防御作用 非常有效,各国纷纷兴建长城抵御敌人的进攻。内长城用于防御七国之间的相互征战,外长城则用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所修建的长城, 便是以赵、燕、秦三国原有的长城为基础的。不仅如此,战国时期,各国都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建设关塞,利用山水之险,赢得作战之利,而不像以往那样在平原广 隰对面决战。同时,由于冶炼技术的发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盛行,弓弩之类的远程武器开始进入工业化制造,并在军中普遍运用。

战略、战术的发展,让战争更加追求速度和灵活,而骑兵的兴起,使之成为可能。马是很早就被驯服的骑乘工具。早期中原人不会骑马,马只是用来驾车。在春秋末年,开始有人骑马,但在马上骑乘自如地打仗,这技巧还没有掌握。

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生活着的游牧民族已经掌握了精湛的骑射技能,行动轻捷便利。与多个少数民族接壤的赵国,备受胡骑侵扰之苦,赵国虽然武器精良,但是笨拙的战车和迟缓的步兵,在“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胡骑面前,只能是挨打的靶子。

公 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下令“胡服骑射”,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朝野一片哗然。保守派大臣竭力反对。武灵王不为所动,劝 说反对派首领公子成,让他和自己一起穿上短衣紧袖的胡服上朝,自上而下推广“胡服骑射”。赵国很快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到处扩张,同时收编了北方游 牧民族林胡和楼烦的骑兵,战斗力得到了大大加强,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仅次于秦国的强国。

而秦国的强大,也跟它地处西陲,与少数民族接壤,早就学会了骑射有关。而且,秦国的疆域内,是中国最好的骏马出产之地,秦国的军事力量,与它拥有取之不竭的 战马资源息息相关。战国时期,骑兵虽然最初只与兵车混合编制,但很快就发展为单独部队,配合当时主要的作战兵种步兵作战。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 在中原地区各国,骑兵部队很快成为战争中的主力兵种之一。此后车、步、骑三种兵种的配合使用,成为中国整个冷兵器时代兵种配合的基本形式。

战国七雄的军备竞赛。南方的楚国,在骑兵方面就明显处于下风。南方卑湿,不产战马。一直到汉初,位于南方的长沙国还给中央上书,希望允许到关中买马。不过, 铜矿资源却是南方丰富,楚国的繁阳是著名的铜矿产地。数千年来,铁、铜等金属矿藏一直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丰富矿藏和先进冶炼技术,就意味着 有可能成为雄霸一方的超级大国。

#p#分页标题#e# 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刚刚被人们掌握不久,正处于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是青铜兵器与铁兵器并存的时代,当时各国 都已经有了重要的冶铁手工业地点。冶铁技术推广以后,古人开始扩大炼炉,加强鼓风设备,提高冶炼水平,并发明了渗碳制钢的技术。战国后期冶铁技术的长足发 展,让武器也不断升级,大量钢铁兵器应运而生。戈、矛、剑、戟等手持武器质地因而变得坚韧锋利,杀伤力大大提高。

大转折长平之战。

公 元前263年,秦国不断攻占韩国的城池,又切断韩国上党郡和韩国本土的交通。韩国欲献上党向秦国求和,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就将上党郡十七城邑献 给赵国。赵国欣然接受,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秦国显然不会放弃。公元前262年,派王龁进攻长平。秦赵两国都倾举国之力,在长平集合了近百万大军,沿着长 平城左右五十多里的山地建筑垒壁。这是一场关乎两国生死存亡的 决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秦将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仅仅释 放了二百四十个年幼的战俘,让他们归赵后散布秦国之威。

长平之战遗址,故址在今山西晋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

中 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陈相灵评价说: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本身就有非常残酷的一面。对战争来说,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军队,如果只把对方军队击垮 而不消灭它,那么它明天可能还要武装起来,这样会为统一六国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通过这一战,就彻底把赵国的基本力量消 灭了,赵国后来对秦国形成不了大的威胁,这是秦统一六国当中的一个转折点。秦国因为赢得了这场战争,大大缩短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场战争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和史书记载中。司马迁的《史记》,对秦军几百年间发动的每一次战争都有记载,长平之战是《史记》中唯一一场对过程和细节都记载得比较详细的战役。但战争的具体发生地,由于时代久远,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1995 年,山西高平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尸骨和刀币、布币等文物,专家经研究认为,这里就是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降卒之处,当地政府在 这里修建了长平之战纪念馆。与其他纪念馆的馆藏不同,这里只有层层叠叠的白骨。目前,在长平已经发掘出的十七个尸坑中,赵军将士的尸骨随意叠压,有的头盖 骨上、胯骨上、胸腔内遗有箭头,有的四肢有明显刀砍痕迹。这些沉默的尸骨,印证了史书中对秦军野蛮残暴行径的描写,也诉说着战争的惨烈与无情。

长平之战是秦朝统一之前的最后一次大决战。之后,六国再也没有力量和秦国抗衡。历史在这里开始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皆兵的时代的内容,本文摘自《中国通史(卷一)·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卜宪群总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国为什么被秦国所灭,楚国被秦国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众多历史古籍和现代的影像资料中,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其鼎盛时期,是当时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军队最强的国家,堪称世界"第一大国"!如此强悍打过为何会折在秦人手里。关于鼎盛期的楚国,当年的纵横家苏秦曾作过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

  • 商纣王和姜王后,妲己的墓地都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出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东行十五里,在河口村北的淇河西大堤上,有一座高大的土冢,这便是商纣王的陵墓。这里绿柳依依,淇水环绕,明代以前即被列为淇县八景之一,曰“纣窝滩声”。明嘉靖《淇县志》载:“纣王窝,在县东四流社淇河内,纣葬于此,故名”。纣王名辛,殷朝

  • 齐桓公的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最初心怀雄才伟略,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并号召“尊王攘夷”,多次会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成就霸业后的齐桓公“近小人、远贤臣&r

  • 诸葛亮借象棋残局预示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在国人心里那是神一般的存在,关于他的事迹也有很多,今天小编就为达介绍有关他死前所留的象棋残局。下面这幅图就是诸葛亮的生死局,已知条件为:红方先走,且无法将死黑方,马、车、帅所在横行和竖行除图上所示棋子和将外没有其他任何棋子,诸葛亮认为五步之内红棋不死则蜀汉可得天下。根据局势分析,

  • 韩信为何用兵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说起韩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用兵入神,打仗百战百胜。任何军队由他指挥必然成为一支奇兵。那么韩信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厉害,到底是有何高人为师,让他无往不胜呢?但是当我们翻阅《史记》,看他的列传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他拜师学艺的记载,列传中只是简单的记述,说韩信家里很穷,受到亭长老婆的羞辱,还有就是漂母送饭,

  • 项羽乌江自刎后,麾下将领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雄的最后决战,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项羽兵败自杀。不过大家是否想过,项羽自杀时是孤身一人,他手下的那些将士都是什么结局呢?项伯严格来说,项伯不能算项羽的部下,而是项羽的叔叔。但项伯却是吃着项羽的,想着刘邦的。鸿门宴上,是项伯给刘邦通风报信,替刘邦挡剑;项羽分封诸侯时,项伯接受张良、刘邦贿赂

  • 虞姬巧言化解项羽爱将非分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项羽与刘邦楚汉相争的历史典故大家都知道。项羽身边有一位貌若天仙的美人--虞姬。小编要说的这个故事就跟虞姬和项羽爱将英布的故事。有一天英布突然病倒了,项羽前去探望。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正在用人之际,爱将英布却忽病倒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听说已经两天水米未进。项羽十分焦急,亲自到英布的住处探望。见到英布面

  • 鬼谷子大智慧,太精妙,太高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漫漫长河,谋士名人辈出,在辅佐君王谋求天下的过程中,诞生了无数讲述智谋方面的书籍。比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和《鬼谷子》这样的谋略书籍。有句话叫“纸上谈兵”,光会说不会做可不行,如何从书中的战策实际运用呢?实际上谋划一共分为四步,制定谋略,游说谋略,执行谋略,解决

  • 鬼谷子-环转退却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鬼谷子谋术之--环转退却原文: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解释:若要撤退或离开某种环境,千万不要仓促慌乱,落荒而逃。要善于环转因化,巧用金蝉脱壳之计,假造表现,以进为退,让对手莫知所为,这是撤退的大法则。故事:陆逊以进为退三国时期,孙权亲率大军攻打魏合肥,并派陆逊带一小部份兵攻

  •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771年,犬戎部族大举进攻西周,由于周幽王一直以来烽火戏诸侯,导致诸侯未及时前来救援,镐京被陷,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幽王之子即位为平王。平王深感镐京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又怕犬戎再次攻来,所以准备东迁洛邑,又害怕东迁途中遭戎人骚扰,于是想要让各大诸侯前来护送,这本是诸侯国的义务,但是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