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农民起义成功了 猜到是哪两次吗

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农民起义成功了 猜到是哪两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1 更新时间:2024/1/6 3:34:43

有两个,开创汉朝的刘邦和开创明朝的朱元璋。

一、刘邦起义建立汉朝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

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二、朱元璋起义建立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举兵北伐。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蒙古贵族北逃,后晋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三大原因:无才 缺少支持 没有远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从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到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起义,为什么大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刘邦、刘秀、朱元璋等寥寥几人获得了成功。原因是什么呢,来分析分析!原因一:农民起义没有获得当时社会的支持,往往都是烧杀抢掠。农民起义往往对待地主阶级都是很残忍的,对地主阶级危害很大。在唐朝之前,

  • 国军占尽天时地利为何失败,王耀武将军的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对于蒋介石为什么会在内战中失败这个问题,后人有很多说法。我们先来看一下内战爆发时国共军事力量的对比。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30万,它占有3.39亿以上人口、73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它不仅接收了100余万日军和数十万伪军的装备,而且美国还为他训练和装备了50

  • 巴金15句经典语录:质朴却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

  • 天炉战法到底是什么战术?为何让日军如此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士兵优良战术素质,侵蚀着中国的土地。由于我军武器落后,于是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运用战术去打击敌人。说起这个天炉战法就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天炉战法的特点就是把敌人引进炉中以后,排遣部队进入敌人的后方,阻击,侧击,尾击的特点进一步歼灭敌人,消耗敌人的力量。其实炉

  •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前面我们在人物画一节中已谈到,顾恺之的这两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体的,山水

  • 古人是怎样用功读书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但现代许多人往往认为读书没有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忙,就是没有时间读书。后汉三国时期的魏国,出了一个儒宗董遇,他提出了一个读书观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书如果读一百遍,估计再笨的人,也能悟出个七七八八的道理。当有人提出谁有那么多时间读书时,董遇说,读书

  • 古代四位数学家,其中一个还创造了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刘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

  • 读书读不进去?让古人告诉你读书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书,是为了汲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精神营养。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找理由说自己记性不好,前头读后面就忘了。为此,不少古代哲人提出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今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三国名相诸葛亮,提出了“观其大略”读书法,读一本书,知道这本书的精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字字句句都背下来,读死书;晋朝的陶渊明,与诸葛亮

  • 读书有何用?让古人告诉你读书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书为什么?有人说为了长学问,有人说为了考功名,有人说为了继承前人的智慧,有人说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三国吴大帝孙权认为,读书是为了“进步”,他曾经教导吕蒙与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本来是个大老粗,听了孙权的话,加强自身学习,等鲁肃再见到他跟他谈话时,

  • 鸦片战争,中英战果差异竟这么大,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英军是有备而来,而清政府却是临时应战,清军的狼狈有可想而知了。但是清朝政府在统计战场中的士兵伤亡,武器消耗还有白银损失的时候还在弄虚作假,试图掩盖他们腐败的本质。就当时的作战状态来看,清军肯定是占不了太多便宜的,但是政府却经常统计那些清军战胜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