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蒋介石培养孙子接班为何受挫?

蒋介石培养孙子接班为何受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24 更新时间:2024/1/29 19:25:41

蒋介石培养孙子接班为受挫?台大乃台湾第一流的学府,蒋孝勇在政治系教授连战的关照之下,很快在学校里变成一名活跃的学生,成为台大学子中的佼佼者。

蒋孝勇是蒋经国的第三个儿子。1948年10月,蒋孝勇生于动荡不安的上海。那时的蒋家朝已是风雨飘摇,国共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其父蒋经国在上海“打虎”铩羽而归,在官僚资本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无论国事还是家事都宛如跌入万丈深渊。而蒋孝勇就是在这改朝换代来临之际,来到这个纷乱的世界。尚在襁褓之中的他,随着祖父和父亲辞别了故土,退居到海上孤岛台湾。

童年的蒋孝勇与祖父最相仿

蒋孝勇的童年是在台湾度过,国民党失败的阴影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幸福。蒋介石和美龄非喜欢这个小孙子,他们不管遇到什么烦心的事,只要这个小孙子走到面前,喊一声“爷爷好!”他们就会立刻转怒为喜。由此可见他在蒋介石和宋美龄心中的地位。

孝勇小时候很多地方与祖父蒋介石的童年十分相仿,天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胆儿,玩刀弄枪、追鸡撵狗,一天到晚像一只调皮的猴子,一刻也不停歇。早上给他穿的是一套新衣裳,下午已经玩得全身是泥,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他身上总是到处是伤。

二哥孝武只比孝勇大两岁,兄弟俩从小就像一对小冤家,一见面就要打打闹闹。厨房、卧室到处是战场,直打到犯困才肯散去。由于孝勇年纪小、个头小,当然不是孝武的对手,打输了只能拿出绝招哭。不过这时的蒋经国才不管,一看到小儿子哭就很烦地叫他别哭,结果看到儿子还是照哭不误,他就火冒三丈地开打。这样就愈哭愈打、愈打愈哭。成年后的蒋孝勇毫不讳言地说,他是三兄弟中被父亲打得最多的一个。

虽然小时候经常挨打,渐渐长大的孝勇却成为蒋家第三代最懂事的一个孩子,成为最少让蒋经国夫妇操心的一个儿子。蒋介石对他寄托了很大希望,常常把他带在身边耳提面命。蒋孝勇还记得13岁那年,祖父带他出去做礼拜,那天在雨中下车后,他伸手挡了挡雨,祖父立即对他说:“男子汉大丈夫这么点雨算得了什么?”蒋介石还亲自教这个小孙子读书。蒋介石一直认为,他的后代应该好好学习中国固有的传统化,如阳明哲学、四书五经等等,因此他曾亲自单独教蒋孝勇读四书。蒋孝勇回忆道:“他一句一句地教。他要我先背,然后再讲解句子里的意思。”

三个孙子在军校都呆不长久

蒋孝勇中学毕业后,蒋介石和蒋经国商量了许久,打算让他进高雄凤山军校学习。凤山军校一直寄托着蒋家的希望,老大孝文曾经一度进校当插班生,但这位骄纵惯了的公子哥儿在军校里为所欲为,很快就声名狼藉地被迫离开。老二孝武也在家人安排下进入,但是自由散漫惯了的二公子,哪受得了军校严格的纪律管束?没出几个月即落荒而逃。

这让蒋介石大失所望,因为在他的眼中,蒋家第三代在他百年之后能否继承其衣钵,关键在于是否手中握有兵权。现在希望只能寄托在小孙子蒋孝勇身上,最好他也像自己当年跻身政治舞台时一样,首先从国民党的军界干起。蒋孝勇因此被送进凤山军校。但是身为“皇孙”的他,像每个叛逆期的少年一样,经常违纪犯规,偷着抽烟、喝酒。一次他在学校抽烟被教育班长人赃俱获。班长也不管他是谁,直接给他来了个下马威,硬是叫他连烟带灰一起吞到肚里去。本性并不顽劣的孝勇知道了畏惧,从此以后便有所收敛。

逐渐蒋孝勇在军校不像他哥哥们,既不开汽车闯祸,也不随便触犯校规。他是个精明懂事的孩子,在各种考试中也多次名列前茅。正值孝勇热衷习练军事时,却在一次军事拉练中不慎将脚扭伤。送往医院却没法愈合,等几个月之后有所好转,却再也无法适应部队生活。事已至此,祖母宋美龄一锤定音地说:“依我看索性就别让孝勇再回军校了,他那只受伤的脚好不容易才治好,万一将来在军校里继续受训,如果再要扭伤了,又将如何得了呢?”这对一心想在蒋家第三代中培养出职业军人的蒋介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不久,蒋孝勇便遵命走入台湾大学政治系的课堂。台大乃台湾第一流的学府,蒋孝勇在政治系教授连战的关照之下,很快在学校里变成一名活跃的学生,成为台大学子中的佼佼者。

标签: 蒋介石

更多文章

  • 浪淘沙 刘禹锡拼音怎么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浪淘沙,刘禹锡,拼音,怎么,浪淘沙,刘禹锡,拼音,怎么

    浪淘沙 刘禹锡拼音怎么读《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边。现在直上河汉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这是刘禹锡写的《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首先,古诗第一句提到“九曲黄河”,指的是现在的黄河,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域东西长一千九百千米,南北宽一千一百千米,主要刘静了九

  •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皇家园林圆明园一共被烧毁过两次,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则是圆明园第一次被烧。当时英法联军攻打至北京,清政府统治者撤离,留下了圆明园中的大量文物以及珠宝等。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以及本就对中国的瓷器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的英国将领,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

  • 武则天弑女嫁祸王皇后争后位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弑女,嫁祸,王皇后,皇后,真的,武则天,弑女,争宠

    武则天弑女争宠一直以来,“武则天为夺取后位,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个说法也得到了正规史学著作的传扬。那么,“武则天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究竟有无其事呢?武则天的剧照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横空出世,是一个历史奇迹。但是,成功地获得皇位的武则天,身后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围

  • 铁心兰最后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铁心,兰最,后的,结局,铁心,兰最,后的,结局,这位,走江湖

    铁心兰最后的结局铁心兰,这位行走江湖男扮女装的一代侠女,嫁给花无缺后,生有一个孩子,看似幸福美满,可是铁心兰最终的结局怎样的呢?铁心兰剧照铁心兰最后的结局是被心肠狠毒的江玉燕当着铁心兰亲生儿子的面活活掐死的。由于江玉燕一直爱慕着花无缺,而花无缺和铁心兰却相互喜欢并且喜结连理,而且育有一子,恩爱有加,

  • 商朝君主太甲杀伊尹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朝,君主,太甲,杀伊,故事,商朝,君主,太甲,杀伊,故事

    商朝君主太甲杀伊尹的故事伊尹是一代贤相,不仅是因为他是商朝开国功臣,先后辅佐多位君王,更与他放逐太甲又重新扶立他为王的故事颇有关系。这个故事在《史记》、《孟子》等多部古代经典中都有相同的记载,但是在史书《竹书纪年》中最后却发展成了太甲杀伊尹。伊尹画像《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期创作的一部史书,记载的是

  • 清宫太监离开皇宫后最终的归宿会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宫,太监,离开,皇宫,最终,归宿,哪里,熟悉,历史,朋友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鉴于明朝太监为乱的教训,对太监的管理极其严格,顺治帝上台之后,一连几次就管理太监的事宜颁布条令,甚至在自己最后的遗诏中,还对此有专门的叮嘱。清朝太监的人数为了让太监自我警醒,顺治帝在皇宫各重要场所、以及太监各处的办公场所,都悬挂刻有该条令的铁牌。所以,清朝的太监,几乎是历朝

  • 李世民儿子李恪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儿子,李恪,到底,怎样,一个人,李世民,儿子,李恪

    李世民儿子李恪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李恪,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杨妃的身份更是尊贵,她的父亲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李恪如此特别的身份也使得他比其他的皇子要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但是这个身份却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猜忌和磨难。在很多的电视剧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了一个为了争夺皇位而不择手段

  • 历史上最早开始扫黄行动的皇帝朱瞻基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最早,开始,扫黄,行动,皇帝,朱瞻基,为何,失败,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在秦淮河畔设置了“国营妓院”,称大院,后称旧院。相传朱元璋还曾亲自为大院题写过对联。浮华世风妓院繁盛这些妓院遍布南京各通衢闹市,其名曰: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集贤、讴歌、鼓腹、轻烟、淡粉、梅妍、翠柳、南市、北市,内设官妓,供官僚士大夫猜拳行令、点歌赏舞。古

  • 为什么古代仕女图上的仕女都是单眼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为什么,古代,仕女,图上,都是,单眼皮,古代,仕女,画册,都

    古代仕女画册都是单眼皮。单眼皮是蒙古人种的特征之一,其起因是由于上眼睑的上方脂肪较多,形成一道褶襞,将上眼睑盖住。这样看来,古代的汉人是“纯系”的蒙古人种?民族大融合但所谓“古代”,要看古到什么时候。秦、汉以前,汉族的血统或许较纯,这从出土的秦俑可以得到证明。秦俑脸宽、鼻扁,而且都有一双单眼皮的凤眼

  • 王敏彤生平事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敏,生平事迹,介绍,王敏,生平事迹,介绍,彤别,名为,完颜

    王敏彤生平事迹介绍王敏彤别名为完颜立童记,她是满族人。她出生于1913年,卒于2003年。王敏彤出生于一个官宦大家庭,她的姥爷是当时的一位贝勒,也有是当时的军机大臣,母亲是当时清朝皇帝的直系孙女。由此可以看出王敏彤的家庭背景条件十分优越,家人都是当时朝廷上的重要官员。王敏彤因为是家中的长女,而且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