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何选软弱李治继位?李治继位之谜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选软弱李治继位?李治继位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38 更新时间:2024/2/19 9:49:45

唐太宗开始面临当初与父王近似的抉择,立长还是立贤?他似乎开始理解父王当年的心情:依制只能立长!可是他又不愿意看到才华横溢的魏王受到东宫的压制,因为魏王有他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么,怎么理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或许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李世民为何选择软弱李治继位?

英武的唐太宗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可是他亲手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却令他大失所望。昔日追随他打天下的寒士们,也不具备担负起匡扶李唐的力量。随着保守派大臣占据主动,年幼的李治被推向前台。无奈之下,唐太宗改立李治为太子,正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太子不贤

唐太宗即位不久,立长子李承乾为皇子,时年八岁。为了培养李承乾,唐太宗可谓煞费苦心,不遗余力。李世民首先选择年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少师。李纲的教育内容大体上以儒家君臣父子之道为主,师教严肃。“每谈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当时年幼的承乾未尝“不耸然礼敬。”唐太宗对承乾虚心接受师教,最初是满意的。然而,承乾生于深宫大内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成人以后缺乏乃父那样弓刀跃马,千里驰骋,接触民间,目睹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阅历,故而目光短浅、识不及远。”及长,好声色,漫游无度,然惧太宗知之,不敢见其迹。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廨下。而且承乾想方设法闭拒宫城的进谏规劝。当唐太宗发现了承乾的某些劣迹后,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期望与培养。

贞观五年六月,太子少师李纲病逝,唐太宗把教育太子的重任委之于左右庶子于志宁、李百药的肩上。李百药针对承乾颇为留心典籍及爱好嬉戏的特点,写了一篇《赞道赋》,以古来储君成败之事来讽谏承乾。唐太宗对此十分赏识,然而李承乾依然故我,于志宁、李百药只好灰心离职。

唐太宗考虑到李承乾虽有过失,然而仍有可塑的希望,认为只要有名师的指点,总可匡正果实。于是又无色了中书侍郎杜正伦为太子右庶子。杜正伦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贞观初以不畏触犯逆鳞而闻名朝野,唐太宗起用杜正伦的用意在于“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设身处地为承乾着想的用心可谓良苦。这时,承乾脚上患病,不能朝谒,失去了太宗对他教诫、监督的直接机会。于是群小之辈乘虚而入,引诱这个“好声色”的太子走上了“奢纵日甚”的浪荡歪道。对于杜正伦的规谏,他全不理睬。杜正伦因而采取了从正面诱导的方针,着力弥补承乾“不闻爱贤好善”的缺陷。但是屡次开到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得弹出底牌,想用乃父的私嘱来威慑他,冀其震惧,改过自新。但承乾作表奏闻,太宗难堪,只得迁怒与杜正伦,贬为州官,以示惩罚。经此一波三折之后,唐太宗还未完全失去对承乾的希望,又选定当代宿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以匡其失。孔颖达坚守谏职,“每犯颜进谏”,面折承乾。承乾的乳母认为措辞过重,孔颖达不为所胁,反而“谏诤愈切”,并借撰《孝经义疏》之机,“因文见义,愈广规谏之道。”太宗闻讯后,深为嘉纳,赐孔颖达帛百匹、黄金十斤。可是承乾还是无动于衷,唐太宗只得另寻名师。贞观十二年,迁孔颖达为国子祭酒,遂命著名谏臣张玄素为太子右庶子。

皇储觊觎者

面对太子不肖的现实,唐太宗一直没有放弃李承乾,但他的心情却时而有所动摇。这也难怪,因为皇储的问题历来都是封建皇帝德的政治难题。大约从贞观十年起,唐太宗开始表露过废立太子之意,这给子嗣和大臣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和行动空间。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当属魏王泰及其僚属。

李泰长孙皇后的次子,是承乾的胞弟,贞观十年,徙封魏王。李泰幼时聪敏绝伦,稍长善作诗文,成人后爱好经籍、舆地之学,深得太宗欢心,由此得宠。李泰的得宠与承乾的失宠大体上是同时发生、交互消长的。而唐太宗对丽台也是有意心许,并对之偏袒。贞观十年二月,唐太宗“以泰好文学,礼接士大夫,特命于其府别置文学馆,听自引召学士。”李泰手下文人心领神会太宗的默示,便由司马苏帽出面,“劝泰延宾客著书,如古贤王。”于是,李泰奏请撰著《括地志》,物色著作郎晓得眼等四人撰写。由于唐太宗的大力支持,经费充裕、待遇优厚。“士又文学者多与,而贵游子弟更相因籍,门若市然,”这位李泰夺嫡打响了第一炮。

贞观十四年正月,唐太宗临幸魏王泰宅邸,赦免雍州牧长安县囚徒死刑以下罪犯,免延康里当年租赋,赐泰辅料及同里老人各有差等,这是一种特殊的恩宠。四年前,李泰生母长孙皇后身患重病,承乾建议赦免囚徒以祈求福庆,唐太宗没有照办。此时此刻,唐太宗却为爱子特别开恩。他的这种做法已经逾越了礼制,但他却不以为然。

唐太宗对魏王的宠爱是很明显的,但他无法在嫡子继承制与自己的心意之间作出割舍。然而,自贞观十年至贞观十六年以来,从唐太宗对魏王泰有意偏袒并着力扶持他的实际行动上来看,唐太宗是有意让魏王泰再合适的机会到来时成为储君的。

太宗的心病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唐太宗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在血泊中登上太子之位。两个月后,唐太宗即位。贞观元年,唐太宗依定制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当时,太宗诸子还小,他也不可能仔细考察每个皇子的德行。然而,随着诸子成人并有了自身的巨大势力后,矛盾冲突随之显现了出来。武德年间的故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重演。

自武德六年以来,在李建成的主持下,秦王李世民开始被逐次削夺统兵权。此时,东宫周围也渐渐聚集了一批谋臣猛将,东宫借太子之位开始对秦王府形成弹压之势。当时年轻气盛而性格刚烈的秦王自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因此常怀戒备之心并伺机反抗。在杨文干事变后,李世民开始认识到,父王始终是坚决挺立建成的,因此他把怨恨之心有太子建成扩大到了父王,这也大概是权力使然吧!后来的玄武门事变是一次十足的政治大冒险,但李世民侥幸成功了。失势的李渊无奈地退位,转由李世民执政。然而,李世民的怨恨之心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他依然把流血冲突归咎于父王的有意偏袒,并颇为自负地认为大哥李建成不具备储君应有的德行却枉居其位。诚然,胜利者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唐太宗心里始终找不到平衡。即位以后的唐太宗就很少去看望退位的父王,这被很多人看作是“不孝”。可是,极为自尊的唐太宗又怎么肯向父王认错,他又缺乏“掘地见母”的两全条件,因此父子二人的心结久久无法释怀。

十多年后,唐太宗开始面临当初与父王近似的抉择,立长还是立贤?他似乎开始理解父王当年的心情:依制只能立长!可是他又不愿意看到才华横溢的魏王受到东宫的压制,因为魏王有他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么,怎么理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或许这是一个未解之谜。糟糕的事情还在玄武门事变上,自己的这种流血政治会不会成为儿子们效仿的对象?这样,他就更有理由宠爱并呵护魏王,以防止因为怨恨再次发生流血冲突……

标签: 唐太宗李世民李治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究竟有几位姓杨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太宗的后宫中有三位姓杨的嫔妃,分别是杨贵妃、杨妃和杨婕妤。不过总有人弄不清这三位杨氏嫔妃谁是谁,甚至有时还会误以为这三人是同一个人。那么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杨贵妃、杨妃、杨婕妤究竟都是什么人呢?杨贵妃三位杨姓嫔妃中地位最高的是杨贵妃,即赵王李福生母。据杨贵妃之子李福的墓志上记载:

  • 汪美麟爱朱祁钰吗 汪美麟和朱祁钰有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汪美麟,朱祁钰

    贞惠景皇后汪氏,亦称“汪废后”,明景帝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一生坎坷,因反对景帝废黜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而被废为庶人。英宗复位、明代宗被废,祁钰去世后汪氏免除殉葬。汪美麟爱朱祁钰吗?汪美麟是个大家闺秀,颇有心计,嫉妒代宗与允贤之间的感情,因为陷害允贤而遭代宗厌恶,甚至说恨不

  • 岳云挨军棍是什么原因 岳云张宪是怎么死的 岳云锤葫芦是什么兵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岳云

    岳云挨军棍是什么原因岳云是岳飞的长子,年少从军,立下过许多战功,是岳家军主要的将领之一。就算是这样一个年功少成的人,他也曾经被处罚过挨过岳飞的军棍,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岳飞治军从严,教育子女也非常严格。岳云漫画像有一次岳云在和将士们一起练习骑马爬山的时候,一个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而这时正好被岳飞给撞见

  • 太监与妃子后宫淫乱:古代太监伺候嫔妃惊人的“潜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监

    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怪物群体”,鲁迅先生称其为“半个女人”。由于受了阉割,生理上的缺陷使心理也随之变化,自卑自怨而导致心灵扭曲,往往故意做些出格的坏事。历史上,除了像巨奸赵高、魏忠贤、刘瑾等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无恶不作外。有些太监虽“名

  • 古代女子偷情怀孕后该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偷情

    女人怀孕,意味着即将做妈妈,绝对是一件幸福而又值得炫耀的事儿。可是,非正常怀孕则未必了。在古代,遗孀寡居者及未婚女怀孕,都属于非正常,要着落在一个“奸”字上,有悖于伦理道德,被家族、四邻视为失德或不贞,轻者蒙羞自辱,重者得追究淫邪之罪。做历史学术,离不开穿越精神,我们今儿个也

  • 古代女子怎么偷情的?盘点古代女人十大婚外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偷情

    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而追求“婚外情”的。今辑录古代女子出轨十宗之最,以飨博友。本文所言“出轨”,是指夫婿尚健在而与其他男子有染,不包括秦始皇生母赵

  • 庞太师和八贤王谁的权位大 庞太师和庞统的关系 杨家将和庞太师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庞太师,八贤王

    庞太师和八贤王究竟谁比较大历史上的八贤王是先王的亲弟弟,仁宗皇帝的叔叔,因在兄弟间排行老八,所以人称八贤王。而庞太师是仁宗的岳父,身份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那么庞太师和八贤王谁大?庞太师剧照电视剧中的八贤王以仁德示人,他一身白衣,温文尔雅,与包拯志同道合是个十分有亲和力的王爷。但历史上的八贤

  • 张作霖枪毙张学良是真的吗 张作霖是如何统一东北 张作霖部队数量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作霖,张学良

    张作霖枪毙张学良是真的吗张作霖是北洋军阀时期东北三省的实际领导者,张学良是张作霖的长子,也是张作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从小便把张作霖当作继承人培养,张学良也算不负张作霖的期望,在张作霖被日本人害死之后,顺利接收了父亲的事业。但是历史上却有张作霖枪毙张学良的事件,那么这两个理应关系很好的父子是怎么发展到

  • 历史伪命题:古代女子为何喜欢与和尚偷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偷情

    古时女子爱去寺庙上香,可为何很多女子会选择与和尚偷情?之前就有传出女子如若不孕,至寺庙中住上几日自然可以受孕。这些女子选择和尚,一是因为这些和尚平日里就是静坐禅房,专心念经,而且身体也健壮。而他们又在寺庙中,也没有妻妾,时间也很宽裕,寺庙又是一个很好的偷情场所。所以这些女子当然把和尚当为最好的对象了

  • 清朝试婚格格是干什么的?清朝皇室如何试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试婚

    皇后或太后先找一个机灵的宫女,美其名曰“试婚格格”,帮自己的宝贝公主去试试驸马。宫女先被派去与驸马同床一晚,第二天她就将驸马水平如何,有没有生理缺陷,乃至于脾气性格等等都细细地向皇后太后报告。公主嫁了后,这名宫女就做驸马的小妾或侍女。中国历代皇室都高度重视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