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后期出现党锢之祸的影响有哪些

东汉后期出现党锢之祸的影响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36 更新时间:2024/1/23 4:10:52

东汉后期出现党锢之祸的影响有哪些

党锢之祸是指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宦官为了欺压与他们作对的士大夫给他们强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最终使那些有识之士家破人亡的事件。东汉末年一共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第一次发生在桓帝在位时期,这一时期虽然陈蕃等名士被宦官诬陷被免去官职,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而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名士直接被迫害而亡,他们的家人、朋友也没能逃脱灭族之祸。这两次党锢之祸直接使东汉政局动荡不堪,加速了东汉的灭亡,可见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影响实在巨大。

汉桓帝画像

党锢之祸的影响最大的就是对士大夫和与他们交好的人。忠臣陈蕃在党锢之祸中被杀,大将军窦武被迫自杀,而膺等名士被发配后仍然没能逃过被追杀的命运,他们很多人或是死在了狱中,或是在半路被宦官的手下所杀害。党锢之祸结束后,与他们相关的人也受到牵连,他们不能再做官,他们的家人朋友也不能做官,朝廷上再没有有识之士说话的权利。

两次党锢之祸的影响对东汉改变最大的是朝廷上再没有可以主持大局的名臣,一味听信宦官的灵帝也不顾忠臣建议,这使得宦官更加为所欲为。他们大肆掠夺百姓的财产,最终引起民愤酿成黄巾之乱。黄巾之乱之后东汉的局势更加紧,战争一触即发,最终东汉灭亡。

东汉后期出现的党锢之乱是什么

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时的朝堂由外戚和宦官把握,他们无视皇帝的威严,朝堂内外肆意妄为。为了使权力更加庞大,外戚与宦官不但掌控朝廷官员的选拔,任人唯亲,这样将一大批有志之士阻挡在朝堂之外。另一方面,大肆在朝堂内外搜刮民脂民膏。当时的朝廷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汉灵帝剧照

尽管朝堂黑暗,可是仍然有有志之士希望改变当时的局面,在皇帝没有作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上诉,批判外戚专政,宦官专权。这样的举动引起了外戚与宦官的不满,他们为了消除这些不赞同之声,引发了后来的党锢之祸。

什么是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分为两次,第一次以成瑨为首的官员惩处了当时的宦官一党,却被宦官诬陷,受到皇帝的处罚。朝堂内的有志之士纷纷劝阻皇帝,这引起了皇帝的不悦,在宦官的游说之下,皇帝严惩了当时的党人,但是遇到皇帝大赦获得了释放,释放后遭到了终身罢黜。

之后,党人看到朝堂的局面,决定要将宦官一党除掉,但是宦官事先听到了风声,胁迫幼年的皇帝,假传诏书,以此来追杀党人。当时将军并不知道皇帝被胁迫,听信了假的诏书,追杀党人,许多人在这次事件中被灭族。尽管有人侥幸逃离了都城,但是由于宦官权势过大,无人肯收留这些官员,逃离的这些人下场也很凄惨,所以最后党锢之祸以宦官的胜利而告终。

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的事件经过

东汉末年一共发生了两次对整个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党锢之祸,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于汉桓帝期间。桓帝在位时举行过一次天下大赦,赵津等宦官趁着这个时候为非作歹,做了很多触犯法律的事情,认为即将获得大赦的自己可以逃脱惩罚,然而成瑨等官员并不吃这一套,虽然那个时候皇帝形同虚设,朝廷真正的掌权人是宦官和外戚,他们仍然不畏权贵依法惩治了赵津等人的党羽。气急败坏的宦官立马桓帝报告并诬陷那些官员,桓帝相信了他们的话并处置了成瑨等人,这是引发第一次党锢之祸的直接原因。

汉桓帝剧照

在宦官的挑拨下,不少敢于直谏的官员深受桓帝的落,但却得到了民间的支持,认为宦官乱政要严加处理,然而此时的桓帝并不是自己说了算,在宦官当权的年代这些敢于直接说出宦官罪责的人都没能逃过党锢之祸,不少在狱中被杀。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于大赦之后,宦官因为士大夫处死了自己党羽内的杀人犯,就被宦官污蔑为“诽谤朝廷”,桓帝听信他们的一面之词直接逮捕并处置那些被宦官定为“党人”的士大夫,有的宦官甚至直接无视法律对士大夫进行欺压,不少士大夫要么丢了官职,要么直接被害死。

标签: 东汉后期出现党锢之影响哪些东汉后期出现党

更多文章

  • 李广为何不被汉武帝重用的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广,为何,不被,汉武帝,用的,原因,揭秘,破格,奖励,祸根

    破格奖励埋祸根汉景帝时期,七王作乱,吴楚叛军西进之时,梁国首当其冲。此时的李广作为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驰骋梁国,协同景帝之弟梁王打了几场胜仗,并且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李广所向披靡,一鼓作气,夺了敌方的主将之旗。无敌的李广自然赢得了满堂喝彩。虽然他仅仅是个都尉,李广还是被前敌总指挥梁王破例私下授予了

  • 隋炀帝杨广年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杨广,年号,是什么,隋炀帝,杨广,年号,是什么,我们

    隋炀帝杨广年号是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的存在,隋炀帝就是其中一个。在众多皇帝中,隋炀帝的名声可以说是最差的一个了,大家都觉得隋炀帝是个昏君,庸君。隋炀帝名叫杨广,是杨坚的次子,因为战功累累,而深受杨坚的喜爱。在中国的历史上做了14年的皇帝,后来被人活活给勒死了,了结了他的一生。那么隋炀帝

  • 为什么刘备选魏延做大将而不选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什么,刘备选,备选,魏延,大将,不选,赵云,汉末,时期,整

    汉末时期,整个国家由于战争的频频发生,黎民百姓过不了一天的好日子。而这时,一位流传千年的人物——赵子龙加入了公孙瓒的军阀,因此结识了英雄人物刘备,并跟随其闯遍了大江南北,取得无数的胜利,比如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等,而这一跟就跟了我们虎威将军的大半辈子。刘备曾说:子龙一身是胆也。可见子龙之英

  • 刘盈下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盈,下一个,皇帝,刘盈,下一个,皇帝,西汉,第二位,史称

    刘盈下一个皇帝是谁刘盈是西汉第二位皇帝,史称汉惠帝。之后的下一个皇帝是他的儿子——前少帝刘恭。前少帝刘恭画像刘恭生于公元前192年,虽然是汉惠帝的嫡长子,但是刘盈与一名宫女周美人所生。因为当时刘盈的皇后张嫣一直没有身孕,吕后就设计杀死周美人,对外宣称尚是孩童的刘恭是张嫣所生。被立为皇太子的刘恭从此就

  • 历史上的苏定方竟一人灭掉三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苏定,方竟,一人,灭掉,三个,国家,大唐,盛世,名将

    大唐盛世,名将如云,要评选第一猛将,很多人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尉迟恭、秦叔宝、薛仁贵,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人,即苏定方。但就苏定方一个人,就灭掉个三个国家,可谓是真正的大唐第一猛将。历史上的苏定方历史上的苏定方,可是名副其实的名将、猛将,一生征战万里,东至朝鲜,西至乌兹别克斯坦,北到蒙古草原,南到青

  • 东吴暴君孙皓竟把大臣脑袋当球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吴,暴君,孙皓竟,大臣,脑袋,当球,孙皓,东吴,一位,暴君

    孙皓是东吴的一位暴君,暴君本来并非暴君,之所以会成为暴君,和身边众人的长期呵护是分不开。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皓成为暴君的原因,就单讲一个叫做王蕃的东吴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孙皓为什么被称为暴君了。王蕃的列传王蕃本是一文艺青年,码字功夫高超,不但会做诗词歌赋,对学术也颇为懂行。东汉的科学大佬张衡曾

  • 西魏权臣宇文护竟连杀三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魏,权臣,宇文护竟,连杀,三个,皇帝,中国,历史上,敢杀

    中国历史上敢杀皇帝的人如果不是雄才大略的权臣或者枭雄,就是农民起义攻进京城的农民领袖,丧生在异族手里的也有几个。但是一般情况下杀一个皇帝就行了,因为皇帝的废立事关天下稳定,是国家的象征,杀一个就已经是惊天动地,名留史书了。杀两个就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权臣,竟然连杀了三个皇帝,也在历史中创

  • 揭开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背后隐藏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开,唐太宗,魏征,关系,背后,隐藏,真相,忠臣,良臣,贞观

    忠臣与良臣贞观元年,魏征被告培植党羽,提拔亲信,后经调查属于诬告。唐太宗有点不好意思,便辗转表达了对魏征的歉意。魏征遂乘机抛出了他的高见。他说,请皇上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而让我做一个良臣。唐太宗没听明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说,此二者有区别吗?李世民的石像魏征说,使自己获得美名,使君王成为明君,

  • 魏延造反落下的千古骂名是被冤枉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延,造反,落下,千古,骂名,冤枉,刘备,最器,重的,魏延

    刘备最器重的魏延魏延是刘备最器重的人,胜过张飞和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一直是被刘备冷落的,虽然他多次为刘备乃至蜀汉建立不世功勋,可是从来没有得到重用,刘备每次打仗都不带他,更没有给他封什么五虎大将,如果当年刘备带他去打孙权或许不会败的那么惨。而魏延是一个外臣,但是如果没有他刘备得不了益州、更得不了汉中

  • 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备为什么不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败走麦城,刘备,为什么,不救,对于,蜀汉,政权,来说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也因此一蹶不振。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大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救。然而到了近代,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