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宗室成蟜为何要叛秦?

秦国宗室成蟜为何要叛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58 更新时间:2024/2/8 13:56:48

成蟜是韩国夫人的儿子,秦昭王的庶子,嬴政的异母弟。让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作为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为何会在率兵进攻赵国之际突然叛秦降赵,一直以来便是个谜团。由于史料中关于成蟜的记载实在太少,根本无法判断其与秦始皇之间的矛盾,而《东周列国传》中则记载,成蟜乃是在樊於期的蛊惑下反叛,不过由于这段记载漏洞太多,并不可信。经过分析,个人认为,或许成蟜的叛逃与秦国此时发生的政治斗争有关。

正史关于成蟜记载极少,叛逃极为突兀

成蟜作为秦始皇的弟弟,正史中关于他的记载却少得可怜。通过史料,我们只知道他是秦庄襄王的儿子,是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至于生母是谁,出生日期等信息均不可知,虽有生于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的说法,但不可考证。

作为秦公子的成蟜被封为长安君,其曾奉秦始皇之命,前往韩国迫使韩惠王割地百里给秦国。秦始皇八年(前239年),成蟜奉命率军攻打赵国,他却在屯留叛秦降赵,在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全部因此连坐,被斩首处死,就连屯留的百姓也都被流放到了临洮,而投降赵国的成蟜,则被赵悼襄王封于饶。

从史料记载来看,成蟜的叛逃极为突兀,完全没有任何预兆。因此,一直以来关于此事的说法极多,真相如何,却早已湮灭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关于此事主要有两种说法

目前,关于此事主要流行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与秦始皇夺权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成蟜有夺取王位的心思,而秦始皇也意识到了成蟜的威胁,因此欲除之而后快。这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派其前往韩国迫使韩王割地,便是想借韩王之手除掉成蟜,而成蟜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了使命。于是秦始皇又派其率兵攻打赵国,意图让其死在战场上,成蟜看出了秦始皇的心思,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为了保住性命,于是果断叛秦降赵。这种说法看上去的确很有道理,不过却没有任何证据予以支持。

2、樊於期策反之说。这种说法主要源自于《东周列国志》,在一百零三回《李国舅争权除黄歇,樊於期传檄讨秦王》中有记载,由于秦王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因而吕不韦视秦庄襄王的亲子成蟜(书中为成峤)为心腹大患,于是吕不韦利用成蟜年少不懂军事,派其与樊於期作为伐赵的援军统率,增援蒙骜和张唐的伐赵部队。而樊於期因为一直以来都看不惯吕不韦的所作所为,于是将秦始皇的身世告诉了成蟜,并称成蟜才应该是王位的继承人,于是成蟜便在屯留叛变。这种说法漏洞较多,首先,《东周列国志》乃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历史演义小说,可信度本就很低,而且汉朝之前从未出现过关于秦始皇身世的争议。其次,正史中并未记载蒙骜这一时期有率兵伐赵之事,且成蟜是在前239年叛秦降赵的,而蒙骜则在前240年便去世了。最后,樊於期并未因此事受牵连,此后仍然在秦国掌握兵权,直到战败后逃往燕国,如果成蟜是因樊於期蛊惑叛变,那么樊於期显然不会平安无事。

个人认为应该与此时秦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有关

就在成蟜叛秦降赵前后,秦国内部发生了极为剧烈的权力争夺,局势变得极为复杂,因此我判断成蟜的叛逃或许与此时有关。我们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之后,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由于嬴政此时年幼,身为相国的吕不韦独掌大全,并被尊为仲父。而吕不韦不仅把持朝政,且与太后赵姬有染,后来见嬴政逐渐长大,害怕其发觉,但又怕太后怨恨,于是便将自己的门客嫪毐送入宫中,而自己则抽身而退。

嫪毐入宫之后,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了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嫪毐和太后害怕逐渐长大的秦始皇发觉他们的关系,于是假称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该搬离此地,秦始皇同意后,他们便搬到了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在此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远离了王宫的嫪毐更是以假父自居,而此事最终传到了秦始皇耳中。得知消息的嫪毐慌了,于是积极联络党羽,准备发动叛乱。

公元前239年,已经21岁的秦始皇即将亲政,准备次年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而在雍城经营多年的嫪毐,也将叛乱的地点放在了这里。从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秦始皇对于嫪毐想要发动政变之事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否则也不会预先在蕲年宫布置下三千精兵,使得嫪毐功亏于溃,甚至我怀疑秦始皇将冠礼地点放在雍城都是有意为之,为的就是暂时稳住嫪毐,从而为自己赢得准备时间。

而成蟜恰巧便在前239年率军出征之际叛秦降赵,难道仅是巧合吗?我认为,恐怕不会,从秦始皇的布局来看,成蟜被派往赵国,应该是另有深意。

秦始皇派其出征恐怕另有深意

我们试想一下,嫪毐如果在叛乱中成功击杀嬴政,那么接下来会怎么做?自己做秦王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必然会遭至举国反对,那么扶植一个傀儡便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了,年幼的成蟜难道不是个最佳选择吗?

秦始皇在得知嫪毐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后,应该便料到了对方会狗急跳墙,于是一方面公开表明次年将在雍城举办冠礼,从而稳住嫪毐一方,防止其立即发动叛乱。另一方面,则将与嫪毐勾结的成蟜及其所属部队全部调离国内,从而避免平叛演变为军事冲突。

至于成蟜是因为看出秦始皇的计策而突然叛变,还是秦始皇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意图先收拾掉成蟜,从而导致其叛变,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不过从成蟜叛变之后,秦始皇能够迅速平叛,且将其部下全部处死的结果来看,恐怕秦始皇的确是早有准备。

标签: 成蟜

更多文章

  • 刘备入川后为何没有立即去袭击刘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四郡,并等待机会进图益州。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刘璋派张松前往与曹操交好,但张松没有受到曹操礼待,回蜀后劝谏刘璋与曹操断绝,而与刘备交好。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要率军进取汉中,非常担忧,张松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让其攻打张鲁,防卫益州。刘璋于是

  • 唐朝皇太子李弘到底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弘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出家为尼,不过李治非常喜欢武则天,便打破规矩将她接回皇宫。仅一年后,武则天就生下李弘,不过当时朝中太子是李忠。随着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武则天上位,李弘也被立为新的太子,当时他只有四岁。李弘当了19年太子,某天他突然离世,李治和武则天都非常悲痛。

  • 年羹尧为什么突然失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年羹尧

    年羹尧是清朝将领,他一生立有多项战功,深得雍正帝重用和宠信。但年羹尧为人才气凌厉,居功自傲,有时甚至不将雍正放在眼里,这也为他今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伏笔。公元1725年,雍正帝开始公开表达对年羹尧的不满,此后更是对他列举出了九十二款大罪,其中大逆罪有五条,这都够年羹尧死好几次了。不过雍正念在年羹尧是功臣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废太子元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魏孝文帝

    元恂是孝文帝嫡长子,而他之所以会被废,是因为他违抗父亲,孝文帝担心元恂今后会成为祸患,因此将他的太子身份废黜。变成平民的元恂被安置在了河阳,此后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元恂也是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后悔,他开始整日念读佛经,顶礼膜拜,能看出他有悔改之意。但孝文帝最后还是下令赐死元恂,这究竟是为何呢?下面就来揭

  • 唐高宗为何以皇后之礼安葬妹妹新城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宗,新城公主

    说到新城公主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毕竟能被历史记载的女子少之又少。新城公主是李世民和张顺皇后所生的最为宠爱的小女儿,这也是长孙皇后为他生下的最后一个女儿,也是唐高祖李治的亲妹妹,不过在新城公主死后,唐高祖是以皇后之礼下葬的新城公主,这就是为何?难道其中牵扯到什么宫廷绯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原因。众

  • 刘备赐死儿子刘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封

    说到刘封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因为他不是很出名,或者说还没有等到出名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大家可能也没有想到刘备还有第二个儿子,此人正是刘封。刘封对于刘备来说是一名养子,刘备为什么要收他当养子?后来又为什么赐死刘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刘封乃是刘备的养子,因为刘备一生四处征战,其中有不少老婆

  • 张郃的死真的是司马懿刻意为之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郃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因为粮草用尽,退军时,魏国大将张郃率军追击,追到木门道,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张郃被乱箭射死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史书记载,当时,本来张郃不想追击,意识到危险,说归军勿追,肯定有圈套,但是,身为主帅的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张郃被迫无奈,不得已去追,结果中计了,导

  • 古代放箭为何沾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

    古代一般都是在打仗的情况下就会在箭上占粪,听起来怪恶心的但不得不说古代人这么做是有他的原因的。我们可以从影视剧中看到,有些猛将在身受箭伤后往往都会挥刀把箭砍断然后暂时把箭头留在自己的体内,等打完了仗再回到营中请大夫挖箭头。而沾粪就是为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发明的,可以说非常的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原因。

  • 李隆基为什么不杀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薛崇简

    太平公主一共是有四子四女,其中和薛绍生有两子两女,和武攸暨生有二子二女。那这些孩子除了薛崇简,其他都被李隆基下令处死,那为什么只有薛崇简能够活下来呢?这就要从薛崇简和李隆基的关系说起了。其实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早年并没有太深的矛盾,所以还能正常往来,后来李隆基和薛崇简的关系变得很好,两人从小就建立起了深

  • 唐玄宗为何会默认李亨在灵武私自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作为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漫长的皇帝生涯中,唐朝经历了在他手下走向极盛,迎来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但同样在他在位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原本强盛无比的唐王朝,在那之后走向了衰败。可以说,是他一手开创了大唐的盛世,也是他一手葬送了那个盛世。唐玄宗执政的末期,连皇位都无法保住,被太子